APP下载

立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省属普通高校专业综合改革探索与实践

2015-02-20李志瑶

长春大学学报 2015年8期
关键词:应用型改革专业

李志瑶,李 萌

(长春大学,长春13002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和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校人才培养的多样化要求日益迫切,促使高等教育在新形势下形成新的办学格局,省属普通高校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1]“十二五”期间,特别是实施“本科教学工程”以来,省属高校专业建设的步伐明显加快,结构进一步优化,专业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同时,各校在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着一些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的共性问题,针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设置、基于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探究、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的有机衔接以及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提升等诸多方面还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和改进。

长春大学作为省属普通高校,以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着力为国家和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人才和科技支撑。依据教育部实施“本科教学工程”、“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教高2011[6]号、教高司函2011[226]号)精神[2-3],依托学校优势特色专业建设,学校于2011 年末组织开展了为期四年的“专业建设综合改革”校内试点工作,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实践教学、教师队伍建设等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进行综合改革,积极打造专业办学特色,促进人才培养水平整体提升,对省属普通高校的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1 科学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主动适应国家战略需求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结合学校办学定位,科学确定符合专业实际、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目标,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新修订的2014 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进一步明确,增加了实践教学环节比重,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要求列入教学计划的各实践教学环节累计学分(学时)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不少于总学分(学时)的20%、经济管理类专业不少于总学分(学时)的25%、理工农医类专业不少于总学分(学时)的30%;二是本着基础够用、重在应用的原则适当减少了全校公共基础课的学时;本着鼓励学生特长发展、个性发展的原则,改变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外语等部分公共基础课的授课组织形式,增加了选修学分,扩大了学生选择空间;三是力求体现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并举的思想,优化了培养方案的模块构成,增加了素质教育类课程的选修学分;四是部分专业以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为出发点,创新了学校与行业、企事业单位联合培养人才的机制,共同研究制定培养方案,专业定位进一步明晰,课程体系不断优化,增强了与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及学校办学定位的契合度。

2 强化课程建设,深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改革

(1)加强课程和课程团队建设。进一步健全了合格课程、重点建设课程、优秀课程、精品课程建设标准,加大课程建设专项经费支持力度,学校现有省级精品课15 门、省级优秀课47 门、校级精品课5 门、校级优秀课43 门;建立课程教学团队,每个专业对学科基础及专业核心课程实行课程负责人制度,由至少3 人组成课程组,落实集体研讨、集体备课制度,并结合教学改革和教学实际不断优化教学内容、提高授课质量,以此带动全校课程建设,学校现有省级优秀教学团队6 个,校级优秀教学团队12 个;通过校企(事)合作等形式,构建适应人才培养要求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如会计学专业与用友新道公司管理信息化特色人才培养校企合作项目签约,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强化会计信息化的理论与实践课程,培养会计信息化人才。

(2)以现代化教学手段助推课程教学改革。学校充分利用优质网络共享资源、联合开发和自行建设等办法,不断丰富课程资源。加入了由深圳大学牵头、国内多所地方综合型大学参与成立的UOOC 联盟,共同开发优质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国学与核心价值观》和《审计学》两门课程参加了UOOC 联盟MOOC 课程建设,学生可以通过网络选修联盟内所有高校的优质MOOC 课程、实现了学分互认;将优质网络课程资源充实到素质教育课程库中,拓宽学生素质教育课选课渠道,引入由国内知名学者主讲的“中华传统思想”、“魅力科学”等10 门优秀MOOC 课程,内容涵盖自然科学、社会热点、艺术鉴赏等多个方面,受到学生欢迎。《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等课程组教师尝试翻转课堂教学法,探索“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对知识的应用能力显著提升;学校组织建设了“长春大学精品课程网站”,全校师生踊跃访问,成为学校重要的公共资源校级学习和交流平台;针对部分课程理论性强、内容抽象、实验设备滞后于生产实际的现状,组织开发了《通信工程》等多个专业课程教学仿真平台,构建了交互、开放、自主的网络学习模式。以上举措在推进学校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改革以及学生学习方式和学习评价方式的变革,促进课程质量的提高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3)持续推进考核方式改革。鼓励任课教师加强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督查和管理,通过考核方式的改革,促进学生注重学习过程的参与和效果,目前共有95 门课程进行考核方式的改革,以平时出勤、测验、实验、小论文、小设计、小报告、提问、研讨、口试、期中、期末考试等共同构成考核成绩,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总体效果明显。

3 推进实践教学改革,加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

(1)进一步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开展“实验教学改革”试点工作,试点单位在创新实验教学体系、更新实验教学内容、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实验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功经验为我校实验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鼓励教师参与实验室建设,参与新进实验设备的开发利用,参与开发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项目,提高现有实验设备的使用率和实验开出率;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动手操作机会,并为优秀学生提供科研创新活动的场所。学校现有“大学物理实验中心”等5 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多个校内实践基地。

(2)稳步推进学生校内外实践创新基地建设。积极拓展合作伙伴和合作模式,依托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等合作建立了“北京按摩医院实践教育基地”等多个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依托校内现有实验室和实践基地建立了“电子创新培训中心”等校内大学生创新实验室和创新实践基地,并给予政策和资金的大力支持。学校设立“创新创业教育平台”,聘请专兼职教师为学生开设创新创业讲座,积极组织各个学院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去年11 月,成功组织学校不同专业的100 名学生到国家服务外包人力资源研究院东北院参加了“创业拓展训练”实习活动,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通过模拟制造企业、贸易公司及银行、税务等相关机构的部分角色,在高度仿真的现实经济环境中完成了企业创立、运营的整个过程模拟,使学生对社会经济规则和企业运营有了初步的了解,收获很大。

(3)以学科技能竞赛和“大创项目”为载体强化和促进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不断加大对竞赛的引导和支持力度,将学科技能竞赛与素质教育课、学生课外创新活动等有机结合,使得学科技能竞赛的类别从专业性较强的机械创新设计、电子设计大赛等到插花设计、商务谈判等基本技能竞赛,从侧重理论应用的数学建模等竞赛到注重实践和动手的计算机技能等竞赛,竞赛种类由少到多,参赛学生比例超过在校生总数的五分之一。近3 年,学生在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大学生英语竞赛、大学生机械创新竞赛等各级各类学科技能竞赛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获得国家级奖项136 项,省级奖项200 多项,有力地调动了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提升,在全校范围内营造了良好的学习、实践和创新氛围。学校积极做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宣传、组织和培训工作,近3 年,立项国家级项目20 项、省级项目80 项、校级项目317 项,“大创项目”的开展对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培养创新精神具有重要作用。

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1)多措并举强化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学校重视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培养,新制定了《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实施细则》、《长春大学任课资格认定与管理办法》等,规范了新进教师助课及任课资格认定与管理;加大经费投入,支持师资队伍建设,今年学校又新增66 万元用于教师交流培训;学校组织《青年教师卓越教学能力的培养与提升》等网络教学培训、学校优秀教学质量奖和省微课教学比赛一等奖获奖教师的公开观摩课、青年教师教学大奖赛、聘请校外专家为全校中青年教师作专题教学讲座等系列活动,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为方便教师间交流,学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立了中心网站,为全校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搭建了交流、学习与资源共享平台。近年来,我校教师在“外研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比赛、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吉林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吉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彩一课”等教师教学比赛中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2)着力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为支撑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办学定位,构建一支具有企事业实践经验和较强教学能力的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学校制订下发了《专业教师赴企事业单位实践锻炼管理办法》、《聘请企事业兼职教师管理办法》和《院部师资培训经费使用管理办法》,引导教师深入企事业单位锻炼、项目攻关、咨询服务,从而提高应用科研能力和社会服务水平,不断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专业实践能力;同时鼓励和支持学院积极从企事业单位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骨干作为兼职教师参与应用型专业的课程、专业建设,开展学术交流、教学研讨活动,指导学生校内外实践创新活动等。文件规定教师在晋升高一级职称前应具有企事业单位实践经历,其中35 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晋升高一级职称、在现职任期内必须有累计半年及以上的企事业单位实践锻炼经历。上述文件的制定和落实,对于教师实践创新能力提升、企事业实践经验积累及师资队伍结构的改善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如我校网络工程专业,通过派驻业界著名公司进行实践进修、培训交流、项目合作等形式提高专业教师的工程实践及工程项目管理能力;在兼职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加强与地方政府职能部门、业界知名IT 企业、信息化示范企业的交流与合作,以校外专家、客座教授、兼职讲师、兼职导师等多种灵活形式拓展校外优秀兼职师资的数量,形成了一支数量充足、人员相对稳定、工程实践经验丰富的兼职教师队伍,为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 结语

经过几年来的专业综合改革,长春大学各专业取得了许多实质性的进展和改革成效,对我校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形成和强化专业特色、提升人才培养的能力和水平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为同类型省属普通高校相关专业的建设改革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但是,与我校致力建设具有鲜明特色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相比,这项改革依然行进在路上,必须进一步更新思想观念,加大实验室、校内外实践创新基地的建设力度,继续推进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计划、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加大专业建设经费投入,不断完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教师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全面保障专业综合改革的稳步推进。

[1] 徐立青,钱国英,马建荣.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中的专业综合改革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14(12):53-57.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EB/OL].(2011-07-01)[2012-10-10].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5667/201107/xxgk_122688.html.

[3]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启动实施“本科教学工程”“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工作的通知[EB/OL].(2011-12-30)[2012-10-21].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A08_sjhj/201201/129382.html.

猜你喜欢

应用型改革专业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改革之路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园林生态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