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人际互动投入的关系研究
2015-12-05徐晓波张蓬桂
徐晓波,张蓬桂
(安徽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合肥230036)
0 引言
人际互动是人与人之间在语言、行为、活动中的相互交流、互相作用、互相影响,是一种以社会关系为背景的动态的人际活动[1]。人际互动特指人们在心理与行为方面的交往、交流,尤其在结构上更强调角色互动。大学校园人际互动(CampusInterpersonal-Interaction)通常包括两个术语:生师互动(Student-faculty Interaction)、生生互动/同伴互动(Peers Interaction)[2]。本研究中特指与同伴之间的互动,同时主要研究的是与同伴互动的投入。
自我效能感(Sense of self-efficacy)是人们自身对将要完成的既定行为目标所需要的行动过程的组织与执行能力的判断[3]。自我效能感不仅是个体对自己是否具备达到某一行为水平的能力评判,还直接影响个体在活动中心理过程的功能发挥[4]。自我效能感对人在环境中的行为选择具有预测作用,在越具体的领域中,预测效果越好。由此可见,不同的自我效能感影响着个人行为的选择。那么,人际互动投入可能由于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在不同的大学生中间产生了差异。但是在许多情况下,我们的研究并不局限于某一特定领域,所以一般自我效能感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
本研究主要是将大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与人际互动投入结合起来,对二者进行研究,考察大学生在自我效能感与人际互动投入方面的水平如何,同时探讨二者之间的相关关系。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在安徽农业大学、安徽大学、合肥工业大学3所高校中,随机选取了360名被试发放问卷,共360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329份,有效利用率为91%。具体被试基本信息见表1。
表1 被试的基本信息组成(n=329)
人数 百分比(%)大二 93 28.3大三 87 26.4大四 74 22.5独生状况 独生子女 135 41非独生子女 194 59成长地 城镇 153 46.5农村 176 53.5
1.2 工具
1.2.1 自编大学生人际互动投入问卷
本问卷共10个条目,包含有5个维度:亲疏关系、工作学习、休闲娱乐、日常生活、情感交流。每个条目,从1(无)~6(很多)点计分,分数越高,说明在每个维度中的投入越多,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6,符合信度标准。
1.2.2 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
本研究采用的是Zhang&Schwarzer(1995)编制的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SES)中文版[5],整个量表有10个条目,均为李克特4点量表。王才康等人对国内大学生的测试结果表明,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7,有较好的信效度[6]。本次调查问卷的信度系数为0.77,符合信度标准。从“完全不正确”、“有点正确”、“多数正确”和“完全正确”依顺序给1分至4分,累计总分愈高者,说明一般自我效能感愈高。
1.3 数据统计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研究,收集数据。采用SPSS16.0进行数据分析,运用频数分析、描述性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以及相关分析等多种统计分析方法考察性别、专业、年级、独生状况以及家庭教育背景等因素对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人际互动投入的影响,探讨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人际互动投入之间的关系。
2 结果与分析
2.1 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状况
从总体上看,大学生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上的平均得分为27.41±4.13,其中16-25分之间的人数占34.3%;25-30分之间占33.4%;30-40分之间占32.2%。各分数段的人数分布都较均匀,最低分为16分;最高分达40分。由此可说明,大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水平较高,总体差距不大,大多数人的自我效能感处于正常范围内,但有少部分人自我效能感较低。
通过对不同性别、不同专业、不同独生状况及不同家庭教育背景的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平均得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从表2可看出,一般自我效能感在性别、专业、独生状况以及家庭教育背景方面的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性水平(p>0.05)。由此可以说明大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不存在性别、专业的差异,也不会因为不同的独生状况和家庭教育背景而有很大差异。
但在不同年级中,大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是有差异的,从表2看出大四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平均得分(28.19±4.62)要高于大二学生(26.98±3.91),且存在显著性差异(t=-1.834,p<0.05)。
表2 不同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差异性比较
自我效能感 t p理27.38±4.15 0.190 0.919独生状况 独生子女 27.39±3.98非独生子女 27.42±4.24-0.065 0.472成长地 城镇 27.67±3.96农村 27.19±4.27-1.050 0.441年级 大二 26.98±3.91大四 28.19±4.62-1.834 0.029
2.2 大学生人际互动投入状况
根据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学生在自编人际互动投入问卷中的平均得分为37.20±6.04,其中有30.4%的人处于18-34分数段;40.4%的人处于34-41分数段;29.2%的人处于41-52该分数段。最高分为52分,最低分为18分。由此说明,大学生的人际互动投入处于中等水平。
将不同性别、独生状况的大学生人际互动投入进行了差异比较,发现在情感交流方面女生的平均分(4.02±1.14)要高于男生(3.49±1.23),存在显著性差异(t=-4.059,p<0.05),同时在情感交流方面非独生子女的平均分(3.84±1.15)高于独生子女(3.70±1.28),也达到显著差异(t=-1.066,p<0.05)。用同样的方法对不同专业、不同家庭教育背景的大学生人际互动投入进行了比较,发现他们之间的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性水平(p>0.05),说明在专业和家庭背景方面,大学生的人际互动投入不存在差异。结果见表3。
表3 性别、独生状况不同的大学生人际互动投入的差异性比较
在不同年级中,大学生的人际互动投入存在着差异,在情感交流维度上,大二年级的平均分(3.83±1.04)要高于大一(3.61±1.22)和大三(3.79±1.22),且都达到了显著差异(t=-1.232,p<0.05;t= -0.207,p<0.05),但是大二年级平均分低于大四年级(3.88±1.36),同样存在显著差异(t= -0.271,p<0.05)。在亲疏关系维度上,大三年级平均分(7.92±1.71)低于大一(8.40±1.28)、大二(8.18±1.35),存在显著差异(t=1.993,p<0.05;t=1.149,p<0.05)。在工作学习维度上,大二年级的平均分(7.14±1.47)要高于大四年级(7.07±1.96),达到显著水平(t=0.272,p<0.05)。结果见表4。
2.3 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人际互动投入的关系研究
大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与人际互动的投入呈显著的正相关(r=0.157,P=0.004)。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高,他的人际互动投入也相对较多;如果一般自我效能感低,他的人际互动投入也不会多。将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人际互动投入的五个维度分别进行相关分析,从结果可以看出,一般自我效能感与“亲疏关系”、“工作学习”、“休闲娱乐”为显著正相关,与“日常生活”、“情感交流”相关性不显著。结果见表5。
表4 不同年级之间人际互动投入的差异比较
表5 一般自我效能感与人际互动投入总分及各维度的相关系数
为了进一步探讨一般自我效能感与人际互动投入五个维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单因素方差分析得出结果如表6。从结果可看出,在一般自我效能感的作用下,对人际互动投入中的工作学习、休闲娱乐、情感交流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p<0.05),说明一般自我效能感对于人际互动投入的三个维度有影响。
表6 自我效能感与人际互动投入各维度的单因素方差分析
3 分析与讨论
3.1 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水平分析
本研究表明,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的总体水平较高,总体的平均分达到了27.14±4.13,说明大学生的自我感觉相对良好,自信心较高,对自己能够应对不同压力问题和情景的能力更有信心,他们能够应对来自环境中的挑战,对于新事物能够欣然接受,抱着积极乐观的的态度。但是仍有部分同学在困难和挑战面前选择逃避或者顺从,缺乏直面困难的勇气和解决问题的决心,缺乏自信心和积极主动精神。
大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男生的平均分(27.72±4.14)略高于女生(27.16±4.12),但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是在不同年级中,大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存在差异,主要是大二年级与大四年级之间的差异,大四年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平均分(28.19±4.62)要高于大二年级(26.98±3.91),并达到显著性水平(t=-1.834,p<0.05),这可能是由于大四学生的学业接近尾声,不管是理论知识还是文化素养都得到了提高,应对困难的能力较高,所以自信心比大二学生相对较高。
3.2 大学生人际互动投入分析
大学生人际互动投入在不同性别、独生状况存在显著差异,在情感交流方面(t=-4.059,p<0.05),这可能是因为女生偏感性,容易情绪化,而男生偏理性、内敛,所以女生倾向于与他人进行情感上的交流。同时在情感交流方面非独生子女的平均分(3.84±1.15)高于独生子女(3.70±1.28),也达到显著差异(t=-1.066,p<0.05),这可能因为非独生子女与同伴互动频繁,而独生子女较为封闭,与同伴的情感交流较少。对于不同专业、不同家庭教育背景的大学生人际互动投入,他们之间的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性水平(p>0.05),说明在专业和家庭背景方面,大学生的人际互动投入不存在差异。
在不同年级中,大学生的人际互动投入存在着差异,在情感交流维度上,大二年级的平均分(3.83±1.04)要高于大一(3.61±1.22)和大三(3.79±1.22),且都达到了显著差异(t=-1.232,p<0.05;t=-0.207,p<0.05),这可能是因为大一学生初入校园,对周围的环境及同伴比较陌生,相比较而言大三学生课程繁重、无暇顾及,所以大一、三的学生在情感交流维度上的得分要低于大二年级。但是大二年级平均分低于大四年级(3.88±1.36),同样存在显著差异(t=-0.271,p<0.05),这可能是由于大四即将毕业,可能愈加重视与同伴在情感上的交流。
在亲疏关系维度上,大三年级平均分(7.92±1.71)低于大一(8.40±1.28)、大二(8.18±1.35),存在显著差异(t=1.993,p<0.05;t=1.149,p<0.05)。
在工作学习维度上,大二年级的平均分(7.14±1.47)要高于大四年级(7.07±1.96),达到显著水平(t=0.272,p<0.05),这是因为大二部门、社团活动较多,同时要兼顾学业,所以在工作学习方面的投入要高于大四。
3.3 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人际互动投入的关系分析
大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与人际互动的投入呈显著的正相关(r=0.157**P=0.004)。说明不同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大学生的人际互动投入相应的也就不同,当一般自我效能感较高时,人际互动的投入也相应较多;如果大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较低,那么他的人际互动投入相应的就不会多。反之,不同的人际互动投入,大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也不同,当人际互动投入较多时,一般自我效能感往往较高;当人际互动投入较少时,一般自我效能感会较低。
将大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与人际互动投入的五个维度分别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发现,一般自我效能感与“亲疏关系”、“工作学习”、“休闲娱乐”为显著正相关,与“日常生活”、“情感交流”相关性不显著。这说明了一般自我效能感较高的大学生,与亲密朋友或一般朋友互动的时间较多,与同伴在工作学习、休闲娱乐方面投入的时间也较多。反之,在“亲疏关系”、“工作学习”、“休闲娱乐”三个维度中的投入较多的大学生,他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往往较高。
经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后,发现在一般自我效能感的作用下,对人际互动投入中的“工作学习”、“休闲娱乐”、“情感交流”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p<0.05),这说明一般自我效能感对于人际互动的这三个维度存在预测作用,也就是说,当一般自我效能感较高时,相应的大学生在“工作学习”、“休闲娱乐”、“情感交流”方面的投入时间较多,反之,一般自我效能感较低时,在这三个维度的投入就较少。
[1]高建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人际互动理论的应用[J].教育与职业,2010(23):1-2.
[2]周华丽.鲍威.大学生校园人际互动投入的实证研究[J].高教探索,2014(4):1-2.
[3]A.班杜拉.林颖等译.思想和行动的社会基础——社会认知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张东.高职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人际交往能力的调查研究——以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为例[D].重庆:西南大学,2008.
[5]Zhang.J.X.,&Schwarzer,R.Measuring optimistic self-beliefs.A Chinese adaptation of the 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Psycholigia,[J]1995,38(3):174-181.
[6]王才康,胡中锋,刘勇.一般自我效能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应用心理学,2001(7):37-40.
[7]曾荣侠.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及其与应对方式、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D].郑州:河南大学,2004.
[8]付梅.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人际关系交往的关系研究[D].安徽:安徽师范大学,2005.
[9]答会明.大学生的自信、自尊、自我效能与学业、人际成败归因的关系研究[J].兰州学刊,20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