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研究:问题与对策∗

2015-02-20廖敏

关键词:价值观价值生命

廖敏

(西安外国语大学思政部,陕西西安710128)

近些年来,在社会上,媒体不断报道的大学生自杀、故意伤害他人、虐待动物等事件令人寒心不已。面对这些现象,人们在痛心之余开始关注和思考现行大学“德育”教育。现有的“德育”教育究竟存在什么问题?为何大学生死亡对生命的亵渎层出不穷?为什么大学生会忽视生命的存在,漠视生命的价值,表现出对社会、家庭、自身毫无责任感可言?这些问题迫切需要加以深入研究,并采取相应措施。

所谓生命价值观是指人们关于生命价值、生命价值的判断、生命价值的创造等问题的根本观点和根本看法[1]。它的内容主要涵盖了生命的自然价值观和生命的社会价值观。生命的自然价值观是保持生命的存在的唯一性。生命的社会价值观是建立在生命自然价值观基础上的精神生命在社会领域和应用层面的延伸,即对生命存在目的和意义的本质思考,包括两方面含义:其一在社会实践中逐步确立生命的价值取向、价值追求,最终形成一定的生命价值目标;其二成为评价生命价值的尺度和准则,成为人们判断生命主体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评价标准[2]。

一、生命教育—生命价值观教育的初级形态

追溯生命教育实践的缘起,最早是于20世纪60年代从西方国家开始研究和实践的,到80年代逐步推广到欧美各国,直至21世纪已经遍及全球。而美国的生命教育则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末的死亡学(Thanatology)的研究,进而在学校开展了死亡教育(Death Education)[3]。目前,对生命价值意义的思考、对青年进行生命教育已成为国际社会及教育界关注的热点之一。

与国外相比,我国的生命价值教育发展要比国外晚一些。台湾和香港是我国率先实施生命教育的地区。在我国大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倡导以人为本,这可以看作是开展生命教育的开端。我国的生命教育实践主要有如下几个标志性事件。受SARS传染性疫情的迅速蔓延及重大伤亡的影响,北京地区的相关人群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2003年9月,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成立。这是我国首个以研究和干预心理危机,关注人们心理健康的正式组织。接着,在2004年清华大学开展了包含生命教育内容的拓展训练活动。这是高等教育把生命教育融入教育体系的首次尝试。随后,辽宁省、上海市先后把生命教育列入中小学教育体系。但是,还鲜见把生命教育列入大学生德育体系。如上所述表明,生命教育研究与实践从20世纪晚期以来已成为西方教育发展的潮流。

二、中国大学生生命价值教育研究现状

大学时代是大学生人生重要的转折时期,也是一个人生命成长的黄金阶段。当代大学教育中,由于受到各种思潮的影响,尤其是所谓西方民主思潮和过度追求经济和物质效益,大学德育教育自觉不自觉地被忽视了。当前,亟需在大学教育中开展生命价值教育,使大学生形成对待自我生命的正确态度和科学的生活方式,从而把握生命的真谛,创造人生价值、丰富和拓展生命的内涵。

我国当前的生命价值观教育内容缺乏统一的认识,学者们都仅从各自的侧重点出发提出了对生命价值教育,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一些学者从生命生物性入手进行研究,其内容包括生理和健康知识,自我保护和自救常识,安全教育等,旨在普及大学生对自然生命知识和珍惜生命的意识,了解生命的存续,形成正确的自然性生命价值观[4]。

其次,基于对生命生物属性的探讨,后来的学者从生命的社会属性角度强调要进行生命关系的教育。这类研究旨在激发学生在认识自我、欣赏自我的意识,同时使学生深切体会生命的可贵,自觉的探索生命意义价值所在。

第三,有的学者从精神生命的角度研究入手,推崇通过追求精神的生命去提升生命的质量,感受生命的生成性、包容性、超越性和开放性,思考生命的意义。这是生命价值观教育的最终追求。

当前,我国大学生的生命价值观在积极向上的背景中表现出一种多元化趋势,如大多数学生们能较好的珍惜生命,能客观和正确的认识自身和周围环境存在的诸多不和谐的因素。但同时也存在部分令人担忧的消极生命价值观,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对生命现象的认识存在偏差,部分大学生对自然生命的了解和认知出现困惑,缺乏对生命生理知识的学习,对珍惜生命和保养生命没有深层的了解,当遭遇到突发事件时,必要的生存技能比较匮乏。

2.生命自主决定意识及承受能力差,缺乏对自我的了解,自我认同度不高。

3.心理承受能力及心理健康存在问题,部分学生在人际交往中能认识到人际关系的重要,但在处理矛盾时不够冷静和理智,特别是面对当今诸多压力如就业、人际交往、学业等方面无从下手,不能理性看待,长期下去,容易形成各种心理问题,导致不尊重生命、不热爱生命的消极、甚至有害的人生态度[5]。

三、当前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研究存在的问题

我国当前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研究方面还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在研究方法上,理论分析过多、研究的思维方法较窄,导致重复研究;研究深度不足且研究方式单一,对当代大学生生命价值观上存在的问题缺乏透彻的根源分析,仅从较浅的理论分析入手,提出解决对策及建议也只能停留在空层面上,得出的结论有质疑性。实证研究也缺乏力度,很少有通过大量的研究给出真实状况,多是以某一个或几个案例开篇,缺乏多样性,因此应提高实证分析研究的方法,并与理论相结合,使实证分析法成为研究本课题的主要方法之一[6]。

第二,在研究内容上,表现以下两方面的问题:一是以现状调查分析为主,缺少对影响因素等问题的凝练和升华,深度不够。比如对基本内容的研究能做出很好的理论分析,但对于深层的原因缺少实证分析,仅凭理论支撑,因而对大学生进行生命价值观教育的探讨显得比较单薄、零散,缺少系统梳理和划分,从而导致研究结论差异性较大。二是现有的实证研究还没有形成建构一个完整的理论框架。现有的研究的文献不少,可研究还局限于对于生命价值研究的基础认识层面,缺乏全方位、深入、针对性地研究。

第三,在研究发展角度上,主要以理论研究为主,大多以现有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为主要载体,而缺乏与其他学科的有机融合,致使研究的视角变得狭窄,方式单一,内容缺乏时代性,对策缺少灵活性,这种局面有碍于研究的深化和良性发展。

第四,对影响因素的研究方面。影响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的因素有很多方面,目前形成了比较一致的看法,现有的研究是从影响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的因素需要从家庭、社会、学校教育三个方面来加以探讨。

1.首当其冲的是家庭因素。当前,由于社会生活方式的剧烈变动,使得家庭教育的缺失成为影响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的首要因素。教育理念仍停留在原有的旧的思想上,不能与时代相结合,在家庭成长教育的基础上忽视了生命观教育的细节,为孩子以后的生命成长埋下阴影。教育方式不容乐观,多采用简单、粗暴的传统家长制,以家长固有的思维模式代替孩子做出判断和评价,淹没了孩子的思想,无形间拉大了孩子与父母的心理距离。或是过分关爱、溺爱、事事包办,忽视了孩子自立能力等心理素质的培养。

2.学校教育因素:大学教育在市场经济作用下出现的功利性,普遍不重视大学生的心理教育,也不重视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更不重视大学生的生命教育,因此大学生很难形成正确的、科学的生命价值观。

3.社会因素:社会快速的发展、瞬息的变化、利益的驱使、价值取向的多元化,模糊了大学生的思想和观念,正确的大学生生命价值观认知和导向开始摇摆不定。

四、加强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的对策建议

当前大学生生命价值教育研究与实践是一个亟待社会各界,尤其是高等学校及高教管理部门大力促进和补足的领域。依据如上对研究方法、生命价值教育实践等方面的分析,本文认为应进行如下几方面的改进。

(一)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的研究对策

第一,研究方法上,打破单一的研究方法,采用现代科技手段和新型的研究方法,如利用大学生熟悉的社交网络平台,采集信息,以准确把握当前大学生生命价值观发展变化趋势、演进规律。针对“90后”,“00后”人群的个性化特征突出的特点,采用深度访谈法和个案研究,获取具有时代特征的典型案例,以此为基础通过实证研究探究原因,采取有效对策,建立相对完善的理论体系,指导实证探索,增强理论与实证的时效性。

第二,在研究内容上,与时代相结合增强实效性。当代科技与计算机网络的飞速发展,已经给大学生的生活注入了鲜明的智能化、网络化特征。这就要求我们优化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研究的手段,采用符合时代特征的内容,借助现代科技成果,对已研究的成果进行提炼、概括,与时代需要相结合,再一次深入指导、扩宽研究领域。

第三,在研究趋势上吸引多学科介入。生命价值观的问题不仅仅是思想理论教育问题,对它的研究是众多学科相结合相合作的研究。大学生生命价值教育应该与文学、艺术结缘,与科学技术为伍,借助一切可能的人类知识,制作出内容符合大学生认知规律,形式多样学生喜闻乐见的、具有丰富知识性的生命教育作品,提高生命教育的复合型教育特质,避免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增强生命教育的效果。

(二)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方法和途径创新

第一,以渗透式教育方式为主,把教育生命教育的相关内容融入到当前大学生课程体系当中。这是高等学校可借以实施生命教育的主要途径。当前,高校的思想政治课程是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三观”的主渠道,高校要把把生命观教育的思想、理念不断地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当中,关注学生的情感、认知、意志,引导学生对生命的向往、敬畏,懂得生命意义的价值所在;也可将生命价值观的内容融入相关的学科中,促使大学生从综合性角度出发珍惜生命。

第二,转化教育思维,优化人文教育理念。优化人文教育理念,首先要转化原有僵化、老套、刻板的教育模式;其次要推出对学生生命人文关怀的多种教育模式,突出它的独特性、创造性。大力提倡教育要关注人的生命、人的生活,尊重人的生命价值,引导学生去理解生命、追求价值。这是人文教育理念的与时俱进,又是人文思想和人文精神的统一,而是给人以心灵的震撼和人格的陶冶,真正的影响人和感化人,体悟生命之真正意义。

第三,完善理论体系使生命价值观教育与实践相结合。时值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在从原有的专门化教育向综合化、应用型教育转型的重要时期,高等学校应该深化生命价值教育的研究,建设完整的生命价值教育理论体系。我国大学生生命价值教育从来都不是孤立的,它是以我国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为骨骼,以人类自然科学的成果为肌体,以人文科学优秀成果为营养的具有现代特点的新的复合型教育领域。

我国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注重政治素养,而容易忽视业务能力培养;改革开放会后的相当长一段时期又一度走向另一个极端,要么只注重科学知识传授,不注重人文素养培养;要么只注重物质、经济利益而忽视大学生个人身心健康和平衡发展,这样的老式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需要。高等学校应在大学生教育课程体系中,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生命价值教育融入到各个专业的课程教育中去,使大学生在学习自然科学知识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关注生命的本质,了解生命的价值,掌握知晓生命的意义,学会做自己命运的主人,最终做到使个人生命价值最大化。

同时,大学生命教育要面对我国当前的发展形势,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作用,关注大学生生命教育,社会各借可以有计划地组织和开展守护生命知识的普及活动和生命意义的宣传教育活动,这对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的认知会起到积极的作用[7]。

只有在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深入研究与社会各界充分认识到生命价值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基础上,在党的正确方针指引下,构建科学完整的生命教育理论体系,这样我国大学生生命教育才会走上正轨。

第四,积极主动利用现代科技和现代媒介增强生命教育的效果。当代大学生是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时代,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这就决定了他们对于信息、知识和技术的接受的速度远远高于上一代。如果还是沿用传统的说教方式进行生命教育,势必会降低对大学生教育的效果。要达到预期目的,现有生命教育必须充分借助现代网络技术、信息技术、通信技术,采用新媒介如多媒体、微博、微信等平台,对生命教育的内容进行符合当代大学生认知规律的改进,增强可读性,增强吸引力,使大学生对于生命价值的理解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汲取,提高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效果[8]。

总之,社会各界应加强在大学生生命价值教育的投入,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同时在实践上,采用以渗透方式为主,充分利用高校的“德育”平台体系,优化教育理念,深入进行人文教育,使生命教育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借助发达的现代科技网络平台,改进教育内容的表现形式,变大学生的“被动接受”为“主动汲取”,这必将大大促进当前大学生生命教育实践的发展和研究,也会为我国培养大批拥有正确世界观和身心健康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猜你喜欢

价值观价值生命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小黑羊的价值
放大你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