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高职图书馆读者服务问题研究
2015-02-20赵士凤
赵士凤
新媒体环境下高职图书馆读者服务问题研究
赵士凤
图书馆是人类知识信息的汇集地,是高职学生传承文化、启迪智慧、增进技能的载体。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以互联网、计算机和数字技术演变而来的新媒体技术逐步为人们所熟知,并改变着人们获取知识信息的方式。图书馆低层次被动地为读者服务在新媒体环境下已然不现实,为此高职图书馆应该迎合新媒体传播特点进行有效改革。
新媒体;图书馆;读者服务
新媒体的新是相对于户外、纸媒、电视、报纸四大传统媒体而言,是依靠智能手机、移动电视、触屏媒体、数字电视与电脑手机联系密切的微博与微信等载体传播信息。新媒体在知识信息传递过程中的优势无可比拟。读者依赖新媒体可以超越图书馆的时空限制,更加自由和快捷地获取知识,真正实现“读者在哪里,图书馆的服务就延伸到哪里。”
高职院校图书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对新生事物的感知与付诸实践较普通高校要稍微滞后,无论是馆藏资源的优化还是新技术的推广,行动上总是慢了半拍。但是,读者并不因为学历的差异、知识结构的不同而对新技术的反应就迟钝一些。相反,高职的学生比普通高校的学生更加活跃,对新技术的使用也更加积极。他们学习能力不强,文化基础知识薄弱,技能水平有限,但对新生事物表现出的兴趣却超乎寻常。图书馆馆藏资源、读者服务方式较为传统,与高职学生对新型阅读需求日益增长的矛盾十分突出,对读者服务存在问题与对策的研究显得非常迫切。
一、新媒体环境下读者服务呈现的特点
从1920年开始,读者服务在公共图书馆开始发展,并受到美国的重视。图书馆利用馆藏资源为读者提供的各种服务活动,包括馆员与读者之间的互通信息,图书馆为读者举办的活动、图书借阅标示物与读者之间的各种互动活跃开展。虽然新媒体传播的方式让人眼花缭乱,但传播学界一致公认新媒体并非替代了旧媒体,而是与旧媒体融合共生。新媒体时代,高职图书馆读者服务呈现出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的特点。一是知识信息来源与传播的途径多样化,除了传统文献,更多的信息来自互联网,以前是点到点的传播,现在更多的是点到面的传播。二是知识信息载体多样化,纸质载体地位不容取代,但新型载体的优势也不容忽视,两者优势互补,在读者服务中发挥常举足轻重的作用。三是读者需求多样化、互动性强[1]。新媒体技术降低了成本,让读者有了更多的选择权,减少了社会黏性,使得阅读表现出双向互动的特点,读者服务也要做出及时反馈、快速跟进。
二、新媒体环境下读者服务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从规模发展到内涵建设虽然经过15年的发展,但高职图书馆相对普通高校图书馆来说,起步还是较晚,无论是从管理模式、文献建设、评价体制,尤其在读者服务方面,不可避免地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领导主观不重视,没有特定的机构与人员专门从事此项工作
高职院校多由以前的中职学校合并升格而来。学院领导非常注重教学质量监管与师资建设,图书馆一直被认为是教辅部门没有得到高度重视。在读者服务方面,图书馆沿袭较为传统的“等客上门”模式,认为采购了相应的资源,配备了相关的人员就万事大吉了,图书借阅率并不作为有关部门考核评价的必备要素。新媒体时代快捷的信息传递,让进馆接受服务的读者数量越来越少,图书馆渐渐被边缘化,变得可有可无,甚至是高职院校的一个摆设,只有在评估时才应景而忙。
(二)馆藏资源不合读者口味
高职图书馆的读者群主要来自三两方面:一是在校求学的各专业学生,二是从事一线教学与教研的专任教师,三是到图书馆寻求知识熏陶的教职工。但是,高职图书馆无论是资源体系建设还是藏书的数量与种类,和公共图书馆与普通高校图书馆没有什么两样。馆藏资源结构也没有高职院校的特色。
(三)对读者需求特点把握不到位
新媒体技术可以创造一系列新的互动与语言方式,打破时空界限,开启更为高效的传播模式[2]。高职图书馆处于社会不断的变化之中,读者需求的共性与个性特征也悄然改变。如果图书馆对此视而不见,提供的服务还是静止的、简单的借阅,高职图书馆的功能被替代那是早晚的事。
三、新媒体环境下提升高职图书馆读者服务水平的对策
(一)优化馆藏结构,成立读者服务部
结构合理,合乎需求的馆藏是开展读者服务的前提与基础,新媒体时代人们对信息选择权的增强,使高职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扩展与延伸。读者进入图书馆不是单纯地得到文献方面的服务,而是要得到多样化的信息互动交流。图书馆一厢情愿的采购方式很难满足众多读者对馆藏资源的需求,应扩展渠道让读者参与进来,让馆藏资源更合理、实用和有效[3]。一般来说,高职院校规模不是很大,潜在读者总数在8 000人左右,可采用问卷上门、入班调查和网络推荐的方法,让读者参与资源的推荐与采购。馆藏资源不一定追求高大全,但要小而精,既能提高教师的教学与科研能力,又能提升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与专业技能,更要符合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新奇性与独特性,照顾到读者对信息的自由选择权。
成立读者服务部,从组织到财力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服务。让读者感觉到图书馆的服务无处不在。明晰服务对象,主要读者有学生,教师,工作人员。明确服务职责,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教学科研、专业建设服务。读者服务部的宗旨要明确,就是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机构设置、人员配备要以最大限度为读者服务为中心。读者服务部既要有真实的馆员8小时参与读者服务的全过程,包括新生入馆教育,资源推荐,图书预约与借还,失物招领,自习室的管理;更要有贴近新媒体时代的网络虚拟馆员,全天24小时不拿一分钱工资,网上在线为读者提供贴心服务,如清华大学的“小图”和武汉大学的“小布”亲切可爱,让人耳目一新,也非常受青年读者欢迎。
(二)改善阅读环境 提升阅读兴趣
阅读环境是由读者在阅读状态下所处的整个周围的事物构成,有宏观与微观之分。宏观阅读环境是指读者所处历史时代的大环境;微观阅读环境是指读者所处的具体的环境,包括图书馆提供的阅读空间、资源与设备,也包括读者自身的阅读行为、得到的服务与指导等[4]。新媒体时代读者的阅读环境出现了个性化、互动化、艺术化、泛在化等特征。图书馆应在真实阅读空间的基础上构建以网络平台为主的虚拟阅读空间。资源采购既要保证纸质的传统资源,也要增加磁性材料为主的新型载体资源,实现多种文献资源和谐共融的格局。设备方面,图书馆也要从传统的桌椅走向智能机和带有阅读器的终端电子设备。一个良好宜人的阅读环境可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动机,提高兴趣,增加图书的利用率。高职图书馆还应在阅读硬环境如空间环境设备等方面加以改善。
(三)迎合读者需求,创新服务方式
高职大学生对技能性的知识信息较感兴趣。他们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较强,又爱标新立异。新媒体时代高职学生的阅读需求也是日趋变化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消遣娱乐需求,以满足个人对文学、史地、军事等方面的兴趣为主。二是实用功利需求,主要是为了解决人际关系、校外活动和就业等个人实际需要。三是完成学业的现实需求。高职各专业学生在校期间既要接受专业理论教育,又要有技能实践操作。他们为完成课程论文、毕业设计而进行的专业文献和各类考证与辅导材料阅读,可以提高自身修养和专业水准[5]。
基于新媒体的创造性、新奇性与挑战性,读者的阅读方式在不断变化,互联网又使得读者足不入馆就能获得所需要的文献。在这种情况下,图书馆传统的读者服务日益尴尬,只有创新服务方式,才能与时俱进。
第一,提供阅读指导。公众阅读的质与量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适当引导和培养读者的阅读行为是开展阅读指导的重要内容。高职图书馆要有针对性地提供阅读指导,应在各专业开设文献检索课,邀请行业能手与教学名师开展精英导读,让有限的数据资源最大范围地被查询、下载和点播等,提高资源利用率,提升读者的综合素质。
第二,开展网络互动。新媒体阅读最大的特点就是双向互动。图书馆通过网络平台与读者互动其实早已存在,常见问题回答的FAQ,非即时互动留言形式,读者通过图书馆主页进行留言,馆员再分批次集中回复,这些都较为传统。在新媒体环境下,一些新的方式不断被发现利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比如,建立博客和微博,依托读者协会博客站点不失时机推送馆藏资源,再加上读者读书心得与体会,名师推荐书单,甚至可与相关专业教师的博客、微博、微信相链接,产生图书馆、学生和教师三方联动的效果。也可利用院团委指导下的各学生社团建立QQ群,进行多人对话,传递文字与图像。
第三,增加文献推送。积极主动为读者着想,“以最少的时间,把最好的图书信息传递给读者”是图书馆服务的宗旨。文献推送形式多种多样。好书推荐、新到书目快递等形式灵活多样。在张贴纸质材料的同时,再在图书馆公众微信号上进行同步上传,扩大阅读范围,不放弃任何一次可以利用的机会向特定读者群有针对性推送文献信息,让更多读者受益。在做馆藏信息推送时,应依据读者需求,精心选择主题,在内容、语言技巧、文学地位、思想性等方面找好读者的兴趣点,以激发读者阅读欲望。新媒体使得阅读形式五花八门,大大丰富了阅读体验,图书馆应跟上时代节拍,更有效地提供图书文献。
四、结语
高职图书馆在建设地方高水平大学,培养技能型人才方面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图书资源的利用率,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在新媒体时代,我们应该正视其在为读者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更加积极和主动地提供服务,充分发挥好图书馆的教育与服务功能。
[1]丁海容,李勇,王军,龚蔚菁,阮菊红.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宣传推广探析[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4(3).
[2]韦路,丁方舟.论新媒体时代的传播研究转型[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3(4).
[3]姚飞,张成昱,姜爱蓉.清华大学图书馆与读者互动的探索与实践[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1(6).
[4]刘英梅.近二十年来我国图书馆阅读环境研究论文分析[J].新世纪图书馆,2013(3).
[5]宋小梅.高职学生课余阅读需求及途径探讨[J].高教论坛,2012(6).
(编辑:唐龙)
G252.0
A
1673-1999(2015)12-0138-03
赵士凤(1971-),女,硕士,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安徽铜陵 244000)管理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文秘和公共管理教学研究。
2015-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