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项目化教学设计与实践
——以“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为例

2015-02-20郭敖鸿

关键词:理论课政治思想

郭敖鸿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项目化教学设计与实践
——以“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为例

郭敖鸿

以“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毛中特”)课程为例,探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项目化教学设计与实践,提出以学生为本,增强课堂互动性和教学创新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参与意识和创新意识,从而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项目化教学;“毛中特”课程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以教材为教学基本遵循,在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上下工夫,真正做到融会贯通、熟练驾驭、精辟讲解。”《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强调,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肩负着学习、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任务。可见,高校作为宣传思想阵地,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更是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和育人能力的基础上,要着眼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教学中,全面深化课程建设和综合改革,设计出针对性和时效性都较强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模式,着力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成为一门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

近年来项目化教学越来越受到推崇,但多运用于职业教育,其实也可以运用于普通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施项目化教学对于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提高实效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项目化教学的含义

20世纪40年代起源于美国的项目化管理是一种实践模式,它盛行于德国,60年引入我国,90年代末期得到广泛运用。项目化教学是“行为导向”教学法的一种,是师生通过一个项目的共同实施并完成的教学活动,学生通过主动和全面的学习达到脑力和体力的统一。这种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分析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综合概括能力、动手能力的培养,能极大地拓展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项目化教学旨在把大学生融入到任务的完成过程中,让大学生积极探索、发现问题,自主探究知识。”[1]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项目化教学过程中,大学生可以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具体研究项目,进行调查研究,最大限度地理解教学任务的要求,从而激发学习动机,强化技能学习,整合各种教育资源,拓宽教育视野,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目前,项目化教学模式多运用于高职院校的专业化教学,但也有不少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也借鉴了这种教学模式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普通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也可以借鉴这种项目化教学模式,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为驱动、以能力为目标,将教材知识的“系统性”“理论性”变为“实用性”,摒弃传统的“一言堂”“填鸭式”的教学模式。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项目化教学的特点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对象是“90后”大学生,他们处于信息爆炸的时代,视野广阔、猎奇心强、接受力强、个性张扬、喜欢交流、擅长展现自我。但是,目前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的不足或弊端,难以满足“90”后大学生提升素质的需要和高校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要求,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项目化教学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最佳的路径选择。

(一)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在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部分教师采用“一言堂”教学模式,进行理论灌输,忽视教学教法,脱离学情和国情,理论讲授缺乏感染力和可信度,使得课堂气氛非常沉闷,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性和积极性都没有很好调动起来,因此课堂变成了“两苦”课堂(老师讲课苦闷,学生听课苦恼),不能满足大学生提升思想政治素养的需求和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要求。究其原因在于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完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仍然以教师和教材作为教学的主体和主要内容[2]。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项目化教学则是从人的本性出发,坚持以人为本,即以学生为主体,整个教学设计及过程注重从“90后”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网络普及的大教育环境入手,遵循“90后”大学生在教育认知方面的规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从而能够更好地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创新意识。

(二)关注课堂的互动性

课堂互动性的强弱直接关系到教学实效的好坏。在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课堂互动性一直差强人意。例如:一部分教师刻意迎合学生,随意删改课程教学内容,容易讲的就多讲,反之则少讲或不讲,甚至把教学变成课堂“评书”“散打”和“故事会”,从而曲解了教学本身的意义;还有部分教师因理论知识和教学经验的欠缺,难以在课堂上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挂钩来深入剖析 “为什么”,仅仅是照本宣科,更不能让学生在“知其然”的同时还能“知其所以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项目化教学关注课堂的互动性,能够让“90后”大学生在课堂互动中“知其然”的同时更能“知其所以然”[3]。例如:在项目化教学过程中,在课堂上设置讨论题或观看典型案例视频,组织学生进行分组或集体讨论,教师仅扮演引导者角色,引导学生在互动过程中完成对课堂教学内容的认知和感悟;在课后教师可以通过微信、QQ、邮件等与同学们进行互动交流,在了解教学效果、得到信息反馈的同时,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确保教学效果的延续性。

(三)注重教学的创新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主体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注重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探索精神。从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来看,无论是教学设计还是教学过程都严重缺乏创新性,无法提起学生的兴趣,更谈不上素质的全面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项目化教学改变了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以教师、教材和课堂为中心的古板模式,转变为以学生、项目和自觉体验为中心的创新模式,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探索动力。例如:部分高职院校引入项目化教学模式,根据课程单元内容设计出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项目,通过每个项目的实施和完成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让学生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中学会在现实生活中如何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提升综合能力。

三、“毛中特”课程项目化教学设计的路径选择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最核心的一门课程,是大学生增强对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的主阵地[4]。该课程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为重点,旨在培养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理论素养的重要渠道之一。

在新世纪新时代,在中国全面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也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革,这些变革对正处于思想、心理形成期的大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其思想和行为如果引导不力,将不利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重塑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矫正其行为方式的重要途径,不可避免地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必须改变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积极探索和实践新的创新性教学模式。因此,在高职院校“能力本位”项目化教学改革的先进理念指引下,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设置为若干个板块,确定具体的学习任务,学生通过完成学习任务,在实践中运用和检验理论,达到“真学”“真懂”“真信”的目的,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可以说,项目化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最佳选择。笔者以普通高校的“毛中特”课程为例,对该课程进行了项目化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

(一)教学内容设计

“毛中特”课程的内容体系主要有三大板块,即总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大板块的内容对应项目分别设置为课堂项目、校园项目和校外项目三大类。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项目任务的实施实现“做、学、行”一体化,达到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三大教学目标。

其中,三大项目的实施过程分别为:(1)课堂项目,即大家说中华民族的信仰、我的信仰。辩论马克思主义过时、失败、无用;绘制红军长征路线图,标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存在的红色政权;举办毛泽东诗词朗诵比赛;大家说“苏联模式”“中国模式”;竞聘“邓小平故里”讲解员;竞选“村长”;开展改革主题演讲;讨论“中国威胁论”是否成立;撰写一篇入党申请书等。(2)校园内外项目。开展大学生公德调查问卷;组织红色之旅活动;开展法治调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校园环保倡议,参与变废为宝制作大赛等。同时,作为校园内外的活动项目需要做好每项活动的记录,使用图片和文字以便后期课堂展示交流和接受考核。

(二)教学组织与实施

教学活动是整个项目化教学设计成败的关键环节,具有较强的计划性和组织性。首先,确定项目小组及成员。以班级为单位,根据每个班级的学生人数来划分小组,每组8~10人,推选1名组长,项目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其次,项目的分工与合作。为保证每个小组的成员都能参与到项目中去,设计的项目必须确保每个成员都有一次机会(课堂内、校园内和校园外的项目均可)来展现自我,做到人人参与。再次,项目的实施。项目的实施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由小组长带领小组成员按项目要求进行项目准备,每个小组推荐1名发言人自拟提纲阐述小组的观点,即项目的实施过程,其他小组的成员可以对其观点进行提问,发言人针对他人的提问进行解答,师生共同评议发言人的观点。最后,项目的评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项目的展示,接受师生对项目的考核与评价。

(三)教学任务评价考核

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在教学任务评价考核阶段要着重考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即学生知识能力、思维与创新能力以及政治素养的提升,同时对课程项目进行考核,并把考核成绩纳入学生的平时成绩[5]。评价考核实行分值量化,分为学生自我评价(30%)、小组评价(20%)和指导教师评价(50%),最后得到的总分就是项目完成的评价分。此外,还要对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策划能力、自学能力、与人合作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分析思辨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应变能力、答辩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等综合能力进行考核。

总之,采用项目化教学可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让学生在评优激励和良性竞争中,提高自学能力、分析处理问题能力和自我管理服务能力,让学生们在快乐中学习和完成项目任务,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目标。

[1]高再秋,刘峰久.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项目化教学设计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35).

[2]侯文顺,胡英杰.关于项目化教学改革的考核评价探索[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10).

[3]丁锴.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项目化教学改革初探[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

[4]覃兰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项目化管理模式探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4(S3)

[5]祝冰岩,王宏.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项目化教程[M].南京:江苏大学出版社,2013.

(编辑:文汝)

G642.0

A

1673-1999(2015)12-0051-03

郭敖鸿(1982-),男,Dhurakij Pundit University在读博士,重庆科技学院(重庆401331)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

2015-10-10

猜你喜欢

理论课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独立学院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研究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