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的现状与培育
2015-02-20衡若冰
衡若冰
(西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四川绵阳 621010)
论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的现状与培育
衡若冰
(西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四川绵阳 621010)
加强对大学生政治信仰培育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工作。把握分析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现状,探索培育大学生政治信仰的路径和措施,对改进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实证研究方法,在调查分析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的对策措施。
大学生;政治信仰;现状;培育
一、政治信仰的基本内涵
对于信仰的概念有多种界定。《辞海》对信仰作出了这样的解释:“信仰是对某种宗教、主义或观念的极度信服和尊重,并以此为自己的行动准则。”[1]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对某人或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极度相信和尊敬,拿来作为自己行动的榜样或指南。”[2]由此可见,信仰是人们对某种观念极度信任的心理状态,它体现着人们最高生活价值的某种对象的始志不渝的信赖和执着追求。信仰分为政治信仰、宗教信仰、道德信仰、科学信仰等。
政治信仰是人们对某种政治学说和政治制度真诚信服和坚定不移地遵循与执行的态度。著名马克思主义批判理论家马克.波斯特认为,政治信仰是对既定的政治形态的价值认同,是对政治的终极关怀,是一种政治理性和政治安慰,也是特定的政治形态的心理基础。是政治稳定和发展的基本要求。当一种政治秩序建立之后,为这种政治秩序服务的政治信仰随即建立[3]。政治信仰赋予了一个人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是人们的人生终极目标,体现了个人和社会,理想与现实的关系,体现了对终极目标的绝对认同和崇拜,且关系到一个国家未来的发展,对社会意识形态的统一和民族的兴旺,社会安定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论及的大学生政治信仰培育是指国家通过高等院校,对大学生开展政治信仰教育,使他们树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并且能抵制资产阶级思想和文化的入侵,使其成为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国大学生政治信仰培育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加强对大学生政治信仰的培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帮助当代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政治信仰,对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二、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的现状
为了了解和掌握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现状,笔者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以西南科技大学、四川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内江师范学院、绵阳职业技术学院四川省5所高等院校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925份。在调查对象中,男生占48.12%,女生占51.88%;一年级占26.24%,二年级占40.68,三年级占17.87%,四年级占15.21%;理工类占53.12%,文史类占46.88%;中共党员占13.31%,共青团员占81.37%,群众占4.88%,其它占0.44%;汉族占95.55%,少数民族占4.45%。
(一)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主流是积极向上
调查中,对“您的信仰是什么”一题中有74.2%的同学认为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共产主义”,有0.6%的同学选择“宗教信仰”,有25.2%的同学选择“没有信仰”;对“您对政治信仰的看法”一题中有72.35%的学生认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信仰”;调查中,78.6%的学生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有78.4%的学生认为“马克思主义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具指导作用”;有65.2%的学生表示“愿意加入中国共产党”;有71.3%的学生表示“中国走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的”。
结果表明,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主流是积极向上的。绝大部分学生的思想觉悟较高,他们信仰马克思主义,能够信赖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赞同我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二)政治信仰理论知识比较缺乏,主动学习和深入学习不够
调查中,“对政治信仰理论知识的认知度”一题中有17.4%的同学认为“非常了解”,63.2%的学生认为“了解”,11.4%的学生认为“一知半解”,有8%的同学认为“不知道”;对“通过何种途径了解政治信仰”这一问题的回答有37.9%的同学认为“学校课程的开设”,有34.2%的同学认为“通过书本了解”,16.1%的同学认为“电视网络”;在“当代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的主要动因”一题中有18.8%的同学认为,“学校要求,迫使自己学习”,有23.7%的同学认为是“为考研究生做准备”,51.6%的同学认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认识的提高”;在“高校是否有必要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有43.4%的同学认为“非常有必要,有32.4%的同学认为是”有必要“,有22.5%的同学认为“没有必要”,有1.7%的同学认为“可有可无”。
结果表明,当代大学生对政治信仰的认知、认可度相对较高,能够认识到政治理论学习的重要性,认同学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开设的必要性,能够从多种渠道了解政治信仰,能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转化为自身的政治信仰。但还是有部分学生不能将政治理论知识转变为自主学习的行动,常常表现为政治认知和政治行为脱节。部分同学在政治信仰认知上缺乏理论知识的支撑,对于复杂的社会政治现象难以理解正确。
(三)政治信仰功利化倾向明显
调查中,“您的入党动机是什么”一题中有32.6%的同学认为“愿意为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有34.1%的同学认为是“为将来就业打下基础”,有30.5%的同学认为是“作为一种个人荣誉”,有2.8%的同学认为“无所谓”;在对“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一题中有18.8%选择“崇尚西方民主和自由”,有51.6%选择“为共产主义现身”,有23.7%的同学选择“金钱和权力”,有5.9%的同学选择了“命运和星座”。
结果表明,当代大学生能将自身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情感转化为积极的行为。但在人生观、价值观方面的教育有待提高。在所调查的学生中,崇尚西方民主和自由,权力主义、个人主义、金钱主义日渐盛行,而奉献精神逐渐减退,有的同学在价值取向上带有较强的功利性。
(四)认可传统文化,容易受西方文化的影响
调查中,对“我国传统文化及前景的看法”一题中有36.79%的同学选择“乐观”,有32.89%的同学选择“比较乐观”,有27.42%的同学选择“不乐观”,有2.89%的同学选择了“说不清”;对“西方文化对我国传统文化是否有影响”一题中有7.9%的同学认为“非常有影响”,有11.5%的同学认为是“比较有影响”,有28.0%的同学认为是“说不清楚”,有52.6%的同学认为“没有影响”。
结果表明,当代大学生具有明确的文化主体意识和较高的民族文化认同,对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充满自信,随着西方文化的渗透,部分同学表现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担忧。
三、影响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的因素分析
(一)大学生自身因素
当代大学生处于个体生理和心理的发展期,心理和生理年龄不够成熟,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正确形成。对政治信仰认识和理解不够全面,对政治信仰理解只停留在表面简单的判断。有限的社会实践能力导致了当代大学生很少经历生活历练,无法将所学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导致部分大学生不能将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信仰来指导实践。
(二)社会因素
近三十年来,特别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发生的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使得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国家的数量急剧减少[4]。再加上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使得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产生迷茫和怀疑,对社会主义的前途担忧,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信心动摇。而社会现实中,部分政府官员政治立场不坚定,通过“权利商品化”进行以权谋私,滋生了官僚主义和党内腐败等现象,导致部分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产生怀疑,对认同主流政治信仰产生阻碍。
马克思认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5]。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市场经济增长较快。在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制度并存的分配制度下和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均衡的情况下,导致了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产生,如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这些不良风气对在校大学生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使部分学生出现错误的思想和行为,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部分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
(三)文化因素
受经济文化全球化的影响,当今大学校园出现了多元文化相互交融的现象,该现象对当代大学生正确的政治信仰树立,有着一定的影响。虽然,文化的多元化是一种世界发展趋势,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在这种国际文化的交融下,政治信仰培育有了更多的比较性和借鉴性。但是,当代大学生正处于适应社会规则的关键阶段,他们往往经受不住西方文化的诱惑,降低了对民族信任感和对传统文化的继承,甚至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持怀疑态度。这给高校大学生政治信仰培育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和挑战。
(四)网络的因素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与变化,网络已成为影响当代大学生思想观念的主要因素之一。网络是获取信息的有效快捷途径,由于网络监管等方面的原因,网络在给大学生带来大量信息的同时,也传播了各种不利于社会主义发展的思想,这些类似于西方意识形态的思想,导致一些大学生的政治信仰产生动摇和改变,甚至出现扭曲。网络已成为境外别有用心的势力进行意识形态入侵的重要工具,造成目前网络上虚假、反动等不良信息的存在,对大学生政治认同产生负面影响。
四、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培育的对策
(一)加强对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调查发现,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还不够,其理论修养和水平有待提高。高校应进一步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让当代大学生认识和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进一步掌握马克思主义精髓,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我国社会实践相结合,领悟马克思主义的真谛。要让学生能够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政治认知能力。通过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系统的学习,让当代大学生们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理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二)加强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政治信仰教育,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出发点和着力点……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6]。习近平同志2014年5月4日在北师大讲话上指出,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此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培育极为重要。
高校在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过程中,需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完善体系、强化合力,全方位、立体式地培育当代大学生积极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坚定的政治信仰;二是创新载体,深化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政治信仰的认同感;三是分类引导并示范带动,注重挖掘并宣传大学生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事迹和典型,通过榜样的作用引导新时代大学生常修善德、常怀善念、常做善举的传统美德;四是强化制度保证和文化熏陶,以健全的制度鼓励正面行为、惩治不良现象,通过发掘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陶冶大学生的情操;五是发挥社会实践的教育和养成作用,积极组织开展青年志愿服务等健康有益的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过程中完善和提升自己。
(三)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
当代大学生处于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爆炸的时代,多元文化已经对高校大学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目前高校在开展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上,还存在较多问题,导致大学生在文化认同上比较迷惑,西方的意识形态以西方文化为载体对大学生的政治信仰产生影响。因此,加强对大学生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是树立大学生正确的政治信仰的必要前提。
中国传统文化是我国从古至今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和生活实践过程中产生、积淀来的,它有着十分丰富的内容,具有底蕴丰厚、意境高远、哲理深邃的独有魅力。它是我国优秀文化的宝藏,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已经渗透到社会经济、政治和精神生活的每个方面。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对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信仰有着十分重要影响。
高校应该开展形式多样的传统文化教育,将传统文化课堂教育和传统文化体验教育相结合,创新传统文化教育模式,使大学生增强对我国文化的认同感,从而抵御西方文化的侵蚀,培育其对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定信仰。
(四)开辟网络政治信仰培育新阵地
网络目前已成为大学生信息获取的主要来源之一,网络信息的鱼龙混杂,对大学生政治信仰产生巨大的影响,新时期下要加强大学生政治信仰的培育,就必须开辟网络政治信仰培育新阵地。
高校在利用互联网开展大学生政治信仰培育时,须注意以下几点:首先,高校应同政府相关部门合作,加强对网络的监管,防止和避免有害信息进入校园网站;其次,高校应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建设,并且让学生自己成为网站的管理者和建设者。在网络上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提升对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的认知。让学生能够在网上发表意见,参与讨论政治活动。使政治信仰培育能更有针对性;最后,高校要利用微信、微博、QQ群等形式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丰富政治信仰培育方式。对当前社会焦点热点等问题和学生在网络上进行沟通,拉近和学生思想上的距离并且有效地开展政治信仰培育工作。
(五)加强高校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教育
邓小平同志指出:“要教育人民,必须自己先受教育。要给人民以营养,必须自己先吸收营养。”[7]由于当代大学生自身的因素,高校教师在其人生观、价值观形成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015年01月1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意见》指出“大力提高高校教师队伍思想政治素质。”[8]因此,高校在加强建设专职从事思想政治工作教师队伍的同时,也要加强其他专业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从访谈中发现,大学生的政治信仰不仅受到思想政治教师的影响,而且也受到其他专业课老师的影响。整个高校教师队伍的政治素养,直接影响着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培育的实效性。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发挥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政治信仰,坚定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信仰,才能更好的开展大学生政治信仰工作,引领学生成才。以自身魅力感染当代大学生,为其树立正确的政治信仰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二是提高教师政治理论和知识水平。鼓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和其他专业课教师参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培训和学习,让教师能够从多种渠道参加政治信仰培育,提高授课能力和更新自身的理论知识。高校教师要有开放式思维和开阔的视野,要熟练掌握政治理论知识,要遵循社会发展规律有计划的开展政治信仰培育工作。要明确自己的职责,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勇于创新,不断提高自身理论水平,以身作则,不断引领当代大学生确立坚定而又正确的政治信仰。
[1] 辞海[Z].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280.
[2] 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1405.
[3] 马克.波斯特.第二媒介时代[M].笵静晔,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
[4] 刘国辉.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状况及其教育对策[J].社科纵横,2012(6):164
[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95:32.
[6]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人民出版社,2012:31.
[7]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3:190.
[8] 新华网.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M].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EB/OL].(2015-01-15).新化网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15-01/19/c_1114051345.htm.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Political Belief and Cultivation
HENG Ruo-bing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ianyang 621010, Sichuan, China)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the key poi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alyzing the political belief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and finding the way of cultivating their political beliefs plays the important role in strengthening and improv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The thesis uses empirical research method to discuss the measures based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political beliefs.
College students; Political beliefs; The present situation cultivation
2014-10-08
衡若冰(1982-),女,四川绵阳人,硕士在读,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G417
A
1672-4860(2015)02-01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