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格里森在中国:一位外国建筑师的设计探索

2015-02-19段媛媛杨飞中原工学院河南郑州450000

人间 2015年14期
关键词:中西合璧

段媛媛 杨飞(中原工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格里森在中国:一位外国建筑师的设计探索

段媛媛杨飞
(中原工学院,河南 郑州450000)

摘要:对于19世纪中叶之后,由于西方世界的强盛,中国本土的艺术、建筑等领域受到了极大的冲击波,然而,格里森作为一名建筑师和神父,却凭着自己对中国艺术的深深喜爱,深入了解中国艺术以及中国建筑的精神和魅力,经过不断地学习和探索,设计出了一批中西合璧的教会建筑,本文介绍了格里森为何会选择设计中西合璧的建筑,并以河南总修院为例来了解他的设计探索。

关键词:格里森;教会建筑;中西合璧

中图分类号:J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5-0199-01

前言

自19世纪中叶以来,跟随着西方经济掠夺和武力侵略而来的西方文化,以一种不容质疑的姿态对中国文化、社会、艺术等各个领域进行着洗涤和输入。处于绝对优势地位的西方文化持久地占据这主导地位。当中西方文化不可避免的相遇时,可以称得上中西文化融合的实例实在屈指可数。但是,在这段时期的建筑史中,我们能发现像墨菲、格里森这样的外国建筑师,却在积极地寻求一种新的融合,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深深地喜爱中国文化和艺术。格里森,出生在荷兰乌得勒支市,求学于德国贝罗尼斯圣艺术学校,后又加入天主教本笃会,又升任天主教司铎一职。他是一名神父,可是又是一位艺术家,在来华之前,他刚刚完成了纽约市圣安基姆教堂的整修工作。他被派往中国的目的也很明确,就是设计建造教堂。

一、中西合璧

格里森神父对中国古典建筑研究多年,设计灵活娴熟,北平辅仁大学、河南总修院、天津工商学院主楼、香港华南总修院、安国及宣化主徒会总会院等建筑都由他设计建造而成。在当时哥特式、拜占廷式教堂风靡全国的形势下,他设计的中国式教堂别具一格,充分体现了中国天主教的本土化特色。

对于格里森神父之所以能设计出中西合璧的教堂,有那么三个主要原因,第一,格里森很热爱中国艺术,他的在华工作生活经历,培养了对东方艺术的感情,从而使得他能够比较客观地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并为中西建筑文化的结合作出一定的贡献。第二,是由于当时的天主教由于发展需要,因此为了传教,接受了在中国的本土化与世俗化的传教策略。第三,则是由于当时的教廷驻华使节刚恒毅,他反对西方教会在华修建的哥特式教堂,他认为外来建筑的风格只会使人将天主教视为舶来品,他十分欣赏中国艺术,认为采用中国艺术的教堂不仅是可能的,而且会是多姿多彩的,因此他在华的这8年间,努力地将中国古典建筑艺术同自己的传教事业结合在了一起。但是刚恒毅反对盲目照抄中国古典建筑的式样,而是学习中国建筑和艺术的精华。

格里森研究中国艺术和建筑多年,在他的眼中,中国建筑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它们反映了中国民族精神的特征和创造力。建筑其实更像是一个小世界,是一个民族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综合体现。格里森在设计建筑时,强调建筑形式的相互适应问题,并且怎样使用中国建筑形式来表达中国精神以及美学观念,为他设计时一直思考的问题。他的早期作品都在南方,因此经常使用南方庙宇的手法来体现中国的独特风格。格里森的作品风格多变,正如他所强调的相互适应的问题,在香港的九龙天主堂和上海的海门天主堂,格里森采用了中国塔的式样;然而在河南开封总修院和河北宣化天主堂等,他则模仿了南方民居和庙宇的山墙处理;而香港神学院则使用中式城楼的形式等等。然而在立面处理上,通常造型起伏较大,细部变化也很多。

二、河南总修院

河南总修院、北京辅仁大学两所近代天主教最高学府旧址于2015年5月同时获批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中西合璧的本土化建筑风格是入选的主要原因。当时的开封教区主教谭维新多次视察选址,最后按照惯例,选定清静的郊区,开封东郊羊尾铺村作为修建河南总修院的地址。

主楼的平面是大致呈回字型,它并没有一定要追求规整来限制房间,而是根据房间的不同需要、房间尺寸大小来设置平面,因此造就一个丰富、有趣味性的,能够带给使用者、观赏者惊喜和愉悦的空间感。围合起来的建筑主体既形成了西方修道院所要求的不问尘世、清心修教的宗教氛围,又是中国四合院的那种既隔绝又开放的空间的继承与发展,充分满足了总修院的功能和精神需要。主楼共有四个楼梯,分别在建筑入口的两侧以及北面的东西两边。

河南总修院主体建筑南北对称,造型庄重大方在建筑风格上体现出诸多本土化特点:为中国古典式,内部为西洋装饰。小教堂东西两山墙用中国传统层层叠落的马头墙做法,利用这种极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构件来达到西方教堂所要求的不断上升的效果。建筑构件采用中国色彩。采用龙纹、植物纹装饰的勾头、滴水、瓦当,通气孔方形铁艺上的四角蝙蝠图案,窗上的四瓣梅花图案等,古色天香又不会觉得突兀。

总修院整体布局符合中国正统观念,正门坐北朝南,位于中轴线上,为一进庭院,整个主楼南北对称、东西对称,中轴线非常明显。进入大门,通过一个较狭窄的小廊,视线豁然开朗,院落是封闭的,内有连廊连起,产生既私密又公开的空间,非常丰富。房间的布置分隔不完全追求完美对称,而是最大限度地满足使用者的生活需要。二楼的廊柱采用的木柱,与一楼廊柱的水泥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不是偶然,而是综合考虑过的结果。对于一楼而言,受力较大,采用水泥浇筑,不仅经济实惠,而且是结合西方建筑材料的一种表现。而二楼则受力较小,并且,木柱较轻,不会给一楼带来更多的重力荷载。水泥柱材质粗犷有力,木柱温婉细腻,水泥柱上有水泥作成的雀替,下有柱础、柱基,而木柱却漆上了朱红漆,上有木制的雀替。但水泥柱却与建筑墙体的青砖、灰瓦连成一体,毫不突兀。木柱的朱红与额枋的朱红相映相照,与青瓦一起给整个建筑带来了鲜明的中国感觉。

结语:天主教河南总修院外部为中国古典建筑风格,其内部装饰为西式风格,无论是就其建筑外观来说,还是就内部结构特点而言,都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而以河南总修院为代表的格里森的其他教会建筑也与同时期的教会建筑存在着本质上的不同,它是东西方文化交融的结果,更是一位外国建筑师在中国面对中西方文化和时代背景作出的一份答卷。

参考文献:

[1]方豪著,中国天主教史人物传,宗教文化出版社,2007.8,第1页.

[2]刘志庆.河南总修院在中国天主教本土化进程中的角色初探[J].中国天主教,2014,(第1期).

[3]赵家珍主编:《开封民族宗教志》,香港天马出版社,2000年,250页.

[4]张义忠 范飞 闫超:《中体西用 合璧生辉 开封天主教河南总修院价值评析》,《中外建筑》,2005年第6期,81-83页.

猜你喜欢

中西合璧
中西合璧郎世宁
亦荤亦素
中西合璧现代建筑设计艺术的对比研究
浅析郎世宁及其“新体”绘画
新时期中国合唱指挥技术的传承
马年拜读徐悲鸿《八骏图》
浅析《良友》画报中的租界文化元素
浅谈天津博物馆藏清代功臣画像
浅议陈之佛的艺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