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高等院校学生宿舍文化建设

2015-02-19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潘浩陈飞宇

人间 2015年12期
关键词:学生宿舍文化建设高校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潘浩 陈飞宇

浅论高等院校学生宿舍文化建设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潘浩陈飞宇

摘要:高等院校的学生宿舍文化建设是创建高等院校和谐校园,构建积极向上的校园环境的重要战场。诚然,课堂与宿舍皆不可分。但课堂建设素来是学校建设的重点,而学生宿舍文化建设长期以来较为被大众所忽视。当前高等院校的文化建设普遍有待提高,这就需要在高等院校学生宿舍文化上下功夫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建立一套系统的、有规可循的相关制度。

关键词:高校;学生宿舍;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4-0158-02

一所大学的发展离不开学生,一个学生8小时的睡眠,8小时学习,剩下的8小时至少也有一半的时间是属于宿舍的。换言之,在24小时的时间内,有至少12个小时学生是呆在宿舍的。因此,高等院校学生宿舍文化建设是任何一所学校发展进步的重点与关键。

1、宿舍文化建设的基本方略

大部分高等院校在文化建设方面可以从一栋栋学生宿舍楼和一间间学生宿舍入手,从学生身边的一件件小事做起,撅弃传统的说教与惩罚,潜移默化的一点一滴的改变每一个学生。在听取学生意见,理解学生述求,尊重学生基本意愿的前提下,对其进行方向与结构上的指导。学生的意见中中肯的、合理的,学校应该给予承认。有分歧的可以双方开诚布公,共同讨论,争取达到相互理解。

1.1学生宿舍文化建设要从实际出发

学生宿舍文化建设要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办出自己的特色与风格,而不能一味跟风。看到北大有个未名湖,自己也挖个大池子称作无名湖。正如毛泽东主席当年在陕北延安的全国文化工作座谈会上讲的,文化建设就是要脚踏实地因地制宜。学校提出的建设方针、文化方案,务必要清晰、明确。务必要提前与全体师生通通气、交流下,使全校师生能清楚明白的理解其理念与意义,从而认可它、进而接纳它。

文化建设往往如同文化人办事,想法多、谈得多、做得少。想得再多,而在行动上不给力,聊得再欢,也是枉然。学生宿舍文化建设工作本身就是个方方面面兼而有之的有机统一体。需要在后勤、学工、教学口多方面的配合下,结合本校的具体情况,细节着手,群策群力,共抓齐管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1.2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的以人为本原则

“人本管理”是以人为本的管理,是与“物化管理”相对应的概念。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是自十八大以来我们一贯提倡的教育理念。高等院校的基本单位是学生,学生是学校的根本。学校存在和发展的根基就在于学生。试看当年抗战时期临时成立的西南联大,如今其校舍校址已淹没在历史的故纸堆中,但只要提起西南联大,人们总能回想起李政道、华罗庚、杨振林、钱学森等一大批大师与大家。因何?在于他们都是西南联大的学子。所以,今天高等院校的学生宿舍文化建设中我们必须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思想。

传统的高等院校的宿舍管理与建设模式,重视管理二字而忽视了教育。学生稍有逾越就是举起大棒,以学业、学籍为名重处重罚,甚至将学生的可大可小的违纪行为以记录学生档案加以威胁,迫使其不敢就范。一些老实、本分的学生可能因此会谨慎而小心,但一些毛毛慥慥的学生可能会因此而多次记过与受罚。一次可能有效,但再二再三之后,就会使学生产生心理抗拒,认为学校这是在“收拾学生”。甚至原本老实的学生在一两次误入歧途后,因管理压力太大而破罐子破摔的案列,不胜枚举。这些都与以人为本的要求背道而驰。

须知,高等院校的宿舍管理与建设,重点不在于“管”这个字,而在于为广大学生提供生活保障与服务便利,以便让大学生在大学校园这个环境里健康地发展。

因此我们在追求学校这个整体与学生这个个体之间的和谐平衡点的时候,就必须在制度和保障上想学生宿舍文化建设上倾斜。学生宿舍文化建设全过程始终都要有一定比例的学生代表参与。按我们的经验这些学生代表还必须涵盖各个层次的学生。学生党员、学生干部、普通群众至少要保证1∶1∶2的比例,充分保障其全民性与公平性,只有这样以学生为本所酝酿出的学生宿舍文化建设才能被学生接受,实施起来才能最大限度的减小阻力。

2、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的方略

高等院校的育人原则是培育可持续发展的全方面的人才,是为国家输送人才的基地,而这一基地的基本单位则是学生宿舍。因此,一所院校的精神面貌、文化气象的立足点就在学生宿舍。同时,宿舍也是学生实现自我反身、自我拼搏、自我进取的主战场。因此,加强学生宿舍文化建设无论是对具体学生而言,还是对学校和社会而言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2.1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很多学校过分的强调学生管理中的“管理”二字。突出整齐与化一。这与早起高校传统精神不符,高校的精神是一种自由、奔放、兼收并蓄的气质。高校就是一个象牙塔,它释放塔内的自由,它解除束缚着学生们手脚的羁槃,让学生们尽情的挥洒汗水,自由的天马行空。让学生们在一次次自我的碰壁下,一点点找到前进的方向。换言之,高校是允许学生胡来的,高校也是希望学生破除条条框框的限制尽情的施展自己的才华,即便这些想法很幼稚,思想很天真。但这是最真实的。真实的力量是巨大的。虽然这会带来一些弯路,这样的学生也不服教育。但我们传统上信仰普鲁士军事化的管理模式,将学生按照军人来教育和管理。灭杀了学生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循惯例”、“按传统”是很多学校在学生管理和建设中的惯用语。传统的惯性,使得我们很多院校习惯于半军事化的管理学生,强调纪律性,强调整齐,强调统一。许多学校以“不出事”为第一要务,戳杀了学生们很多天马行空的方案。一些很不错的方案,因为在理解上同学生宿舍的既定制度发生偏差,容易被一些调皮学生打擦边球,而呗搁置。无形中极大挫伤了学生的参与性与积极性。

难道我们就不能在教师的宏观把控下,放手让学生去做吗?当前,部门高等院校已经将一些学校社会部门向学生们开放。设立一名有相关教学和工作经验的教师来指导,其余的可由放手交给学生个体活学生社团接盘。比如校内各项体育活动、卫生清洁及各式辅助服务性机构。事实也证明,学生的创造性、参与性与能动性都被极大的调动起来,在指导教师掌舵的前提下,不但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还实现了自我教育与教育群体的并轨。

在具体的寝室文化建设中还必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们自身的创造力。让他们明白他们不是在为班级、为学院建设宿舍文化,而是在为自己的宿舍文化添砖加瓦。毕竟他们才是寝室的主人,在学校就读的几年里,寝室这十多平方米的所有权属于学校,但使用权则在学生手中。这一点可以引入团委学生会的机制。毕竟团委学生会的这些学生干部来自一个个班级、一个个学院,他们可以很好的将学院的意见与指导老师的方针,完整的带回自己的所在院系和班级。即便所在班级、宿舍有这样那样的不满与不安,他们也都能及时的处理。并在第一时间向指导教师和学院反馈来自一线基层的声音。

2.2学生宿舍文化建设和谐发展

一个寝室的精神是指学生宿舍成员在校期间学习与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面貌与精神。它是高等院校学生宿舍文化的内核。寝室是一个半开放的空间,几乎在任何时候都会涉及人与人的接触。在中学阶段住校的学生毕竟是少数,而且在中学阶段的教学管理模式下,其住校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独立生活。中学的教学管理的很严格很细致,学生的独立生存能力几乎得不到发展。而高考的指挥棒又犹如高高举起而迟迟没有落下的达摩克里斯之剑。中学阶段学生的人际交往和待人接物的能力几乎无法得到锻炼和培养。人际接触和交往能力则是学生们进入大学校园的第一课。在大学校园中,寝室一个人独处的时间极其有限,基本上百分之九十的时间都要与室友一起分享、一起度过。在一个相对家庭来说较为嘈杂的环境中如何学习?面对室友善意的要求如何婉拒这都是学生们要面临和学习的。人际交往能力并培养他们对环境的适应力。对外界的适应力往往与其交际能力成正比,即便面临的压力很大,但其交际不错,有很多人愿意为其分担压力。而这些压力反过来,又能增强学生的自我认知以及心理承受能力、促进其发展,提升综合素质,将来能更加适应残酷的社会竞争。积极乐观、健康豁达的宿舍风貌,不是单凭简单的上几节课、听几次时事报告、去几次演讲会、报告会就能达到的。传统的说教,如同一遍又一遍的重复设置,学生们说得出来,写得出来,试卷上也答得出来但在实际生活中他们做不出来。这即让学生们反感,进而催生出逆抗情绪。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还浪费了大量的教学资源。我们其实完全可以通过促进宿舍软硬件建设的发展,共同提升并打造丰富多彩的学生宿舍文化建设,培养学生积极健康、乐观豁达的时代精神。

3、总结

我们的时代在不断进步与发展,一所高等院校的面貌、文化、学风如何,其落脚点就在学生宿舍。学生宿舍“硬件”和“软件”的建设进程,也反映出一所学校的发展进程。因此,要实现以“硬”促“软”打造优美的文化环境,以“软”辅“硬”提升学校文化建设就必须高度重视学生宿舍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白同平.高等院校校园文化论[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

[2]戴振华.新时期高校的德育工作[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

[3]苏东水.管理心理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4]孙鹤娟.高等学校校园管理汇编[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学生宿舍文化建设高校
莫里永学生宿舍
——贯穿建筑的连续上升走廊
学生宿舍远程智能管理系统设计
吉田寮:亚洲最破的学生宿舍
新时期高校学生宿舍管理的思考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