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语言教育中的有效提问
2015-02-19河南省淅川县教研室王晓丽
河南省淅川县教研室 王晓丽
幼儿语言教育中的有效提问
河南省淅川县教研室王晓丽
摘要:提问对于幼儿语言的发展极为重要,是幼儿语言教育中的重要手段。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设计好问题,懂得如何提问,并要知道提问后该如何做。
关键词:幼儿语言教育;有效提问;问题
中图分类号:G6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3-0150-01
幼儿园中教师所组织的活动,多半是通过语言来完成的。在幼儿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如何运用语言是非常重要的。而在所有的语言运用中,提问是至关重要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提问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科学的提问能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启发想象思维、引导操作实践,促使幼儿思维和创造力的发展,收到预定的教学效果。但是不合理的提问不仅达不到预期目的,反而会抑制幼儿思维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在幼儿教学中必须注重提问的艺术,将合理、适当的提问贯穿教学之中。
一、提问什么样的问题
在实际工作中,教师经常会问幼儿“这个故事里有谁?”“他们在干什么?”等一些寻求固定答案的问题,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怕幼儿的回答离题太远或一次就把老师后面的问题都回答出来,使活动无法进行。二是怕幼儿纪律混乱,影响教学活动的效果。三是怕打乱老师的设计思路,使活动无法收场。[??由于这些原因,使得教学过程完全控制在教师的手中,教师为了能够较为顺利地开展教学,试图获取统一的答案,而这对于幼儿的自由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应该怎么样来提问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问散发点,引发幼儿的想象。引发探索讨论的提问,即发散性设问应能激发幼儿的思维,使幼儿在相互讨论中得出多种答案,这种问题主要是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自己的观点,展开热烈的讨论。对同一问题,教师引导幼儿从多方面、多途径去思考,纵横联系所学知识,以求问题灵活解决的方法。如“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法”,“小鸭子为什么难为情地低下头”等这类问题,能促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积极思考,使他们有话可说。如果问“小鸡可以游泳吗?”、“小鸡可以捉鱼吗?”等问题,则不能激发幼儿的想象力。教师应抓住作品中有利于幼儿想象的因素对幼儿提出问题,引导幼儿积极思考、扩散想象。这种问题往往没有现成的答案,它需要幼儿暂时摆脱文学作品原有的情节束缚,按照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合理想象,多角度地回答问题。
第二,抓住幼儿认知的“关键点”,问重点问题。教师要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幼儿的认知水平,把教材划分为若干个问题,找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发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幼儿主动去理解内容,迁移经验。重点是幼儿应该掌握的内容,因此对重点要反复设计提问的问题、词语设问,使幼儿理解和掌握重点,从而保持思维的条理性、连续性和稳定性,并为幼儿进而解答一些相关问题奠定基础。
二、如何提问问题?
教师不仅要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而不是诸如“好不好”“是不是”这样的封闭性问题。同时,教师还要掌握好问题提问的方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幼儿的积极思维,并展开丰富的想象。
第一,循序渐进地提问。初问浅显,幼儿正确回答后,再逐步加深,逐步一般化、抽象化,逐渐达到预计的目的,这是幼儿园目前经常采用的方法;另一种是渐退式问句系列:开始提出一个较抽象较一般的问题,以引起悬念和产生整体印象,当幼儿不能正确回答时,再逐步具体化,直到幼儿做出正确回答。后一种在幼儿园教学中运用得较少。必须采取循序渐进的提问方式,否则提出一个问题就让幼儿望而生畏,失去学习的兴趣。
第二,师生双向提问。双向提问是教师与幼儿相互提问的一种学习方法,即鼓励幼儿在语言活动中向教师及其他幼儿提出疑问。它是养成幼儿集中注意倾听的良好习惯的一种有效手段,同时也能促进幼儿积极的思维、表达与探索。教师可以在讲述文学作品后鼓励幼儿对作品中不理解的内容提出质疑,或是通过提问来考考其他同伴或教师。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可由此养成,幼儿的自主学习在教学过程中也能得以充分体现。
第三,因材施教地提问。幼儿园集体教学中的提问,要考虑不同层次的幼儿,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难度和灵活性较大的问题要求幼儿重新组合所获得的信息来创造答案,这类问题问能力较强的幼儿,他们经过思考回答,有助于启发全体幼儿的思维;基础及综合性的提问是为了巩固教学效果,问题的设计要考虑中等能力的幼儿,这样做可以吸引大部分幼儿的注意、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对于能力相对弱的幼儿,要适当设计一些难度不大,经过认真思考能够回答出的问题,可以帮助这些幼儿恢复自信,提高学习兴趣。
三、提问后教师做什么?
提问以后,教师还要处理好如何等待幼儿,学会如何回应幼儿的回答,进而达到师生的积极互动。
第一,提问后的等待很重要。孩子接到有难度的提问时,需要老师及时增加一些辅助性提问,最好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幼儿与身边的事联系起来,帮助幼儿理解和分析。这时候教师要学会耐心等待,在重复或重新表述问题之前等待足够的时间,可保证幼儿对问题的充分理解,不但能丰富幼儿回答的内容,还可以增加教师和幼儿之间、幼儿和幼儿之间富有意义的相互作用。同时,教师应该密切关注幼儿当时的心理状态,在教学活动中要善于“察言观色”,提高对幼儿反应的敏感度,从中获得反馈信息,不断调整教学提问语策略的运用以促进教学的顺利进行。如果让幼儿马上回答问题,会明显地减少教师和幼儿间、幼儿和幼儿间富有意义的相互作用。对不同的问题留给幼儿思考的时间应有所不同,所提的问题要能使大多数幼儿都能参加到学习活动中去。在充分的思考时间里,可用讨论的方式让幼儿相互启发,保证幼儿对问题的充分理解。
第二,让幼儿评价答案是否合理。根据多元智能的理论观点,不同的幼儿拥有不同的智力强项,这为幼儿之间的合作解决问题提供了可能性。同时,由于幼儿之间的平等地位,幼儿更愿意与同伴一起进行探究。因此,幼儿的回答是否合理,教师可有意识地让幼儿参与评价,使一知半解的幼儿、心存疑问的幼儿都能根据自己的经验理解、想象、阐述疑点或看法,这样能真正让他们从“学会”到“会学”,这也有利于培养幼儿善于思考、敢于求异的思维品质。教师应该密切关注幼儿当时的心理状态。也就是说,教师要善于通过幼儿外部的语言行为来把握幼儿的心理或思维状态,对自己的教学语言作出及时调整,以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安明云.浅谈幼儿语言教学活动中的提问策略[J].家庭与家教(现代幼教),2009(11).
[2]许艳.教师如何通过有效提问支持幼儿行为[J].家庭与家教(现代幼教),2009(6).
[3]邱晶.在语言活动中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三种提问方法[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幼教研究),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