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孟《秀石疏林图》的图像学研究
2015-02-19河南大学艺术学院李慧聪
河南大学艺术学院 李慧聪
赵孟《秀石疏林图》的图像学研究
河南大学艺术学院李慧聪
摘要:《秀石疏林图》是元朝著名书画家赵孟頫所作的枯木竹石题材的水墨画,这幅著名的绘画作品不仅表现出高超的绘画技法水平,更具有丰富的图像学内涵,因此从图像学的角度深入分析和解读这一绘画作品,能使我们进一步的了解赵孟頫在创作此画时的情感态度和目的。关键词:赵孟頫;书画同源;图像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J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3-0001-01
图像学研究是对美术内容的历史探究。目的是为了发现和解释艺术图像的象征意义,揭示图像在各个文化体系和各个文明中的形成、变化及其所表现或暗示出来的思想观念。图像学最早由19世纪下半叶法国学者E.马莱提出,而最有影响的研究者是E.帕诺夫斯基,他在《视觉艺术的意义》一书中认为对美术作品的解释分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前图像志分析,解释图像的自然意义,即视觉上识别的东西,基本的形式分析;第二个层次是图像志分析,即识别图像的故事和物象,发现和解释艺术图像的传统意义即作品的特定主题的解释;第三个层次是图像学分析,解读出图像的意义,考虑到该图像制作的时间,地点,流行的文化风格或艺术家风格,赞助人意图等,解释作品的更深的内在意义或内容。
一、《秀石疏林图》的前图像志分析
赵孟頫《秀石疏林图》,今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纸本,水墨,横幅,纵27.50cm,横62.80cm。赵孟頫这幅画,是我国画史上一幅很著名的作品,画作里体现的美学思想,曾在我国画史上产生过深远影响。画幅正中,绘一湖石,石旁分别缀以枯木、稚竹。湖石用飞白之笔画出,横拖竖抹,笔画似断欲续,疏松秀逸。稚竹用八分笔法写出,树木用籀书(大篆)笔法写出,构成全图秀美萧逸、幽淡的画境。图卷后有柯九思、危素、王行等人的题诗,又有画家自题一绝:
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于八法通。
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
二、《秀石疏林图》的后图像志分析
《秀石疏林图》的题画诗“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对后世影响深远。明确表达了赵孟頫的“书画同源”和“以书入画”的艺术理论主张。以赵孟頫为代表的元代书画家重视学识修养的提升,通过题跋有意识地使诗书画印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是构图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强画面的诗情画意;同时将书法的线条美融入绘画,使书与画两者的线条美、墨韵美、意境美融为一体。除阐发宋人的写意功能外,赵孟頫能在总结前人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以书法人画的理论不愧为一代大师,题诗并未模写画面具象,却直截了当地发表画法通书法的议论。首句,论述画石用飞白笔法,画树木用大篆笔法。次句论述画竹要与“永字八法”相通。“籀”,即籀书,也叫“大篆”。“八法”,即永字八法的简称,以永字为例,说明楷书的八种用笔方法,指侧(点)、勒(横画)、弩(竖画)、趯(勾)、策(斜画向上)、掠(长撇)、啄(短撇)、磔(捺)。石、木、竹都是画面具象,诗句所发议论,都紧扣画面,绝非空论、泛论。第三、四句,对上述议论作总结性阐发,进一步强调书画用笔同法的观念。题诗反映了画家的“书画同源”的画学主张,也体现出他注重笔墨情趣的艺术追求。清代八怪之一的黄慎,以草书笔法画人物,海上画派吴昌硕以籀篆笔法画花卉,极具金石味,都是受到过赵孟頫极深的艺术启迪。
三、《秀石疏林图》的图像学分析
从图像学的研究角度来看,我们还需要将《秀石疏林图》放在一个更为广泛的社会文化背景之中加以分析。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赵孟頫的平生和和他所生活的社会文化背景,这直接影响着他一生的艺术创作。他是宋太祖赵匡胤的第11世孙、秦王赵德芳的嫡派子孙。他的父亲赵与告,曾任宋朝的户部侍郎兼知临安府浙西安抚使,宋朝灭亡后,归故乡闲居。元朝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元世祖赞赏其才貌,两年后任从四品的集贤直学士。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出任济南路总管府事;在济南路总管任上,元贞元年(1295年),因世祖去世,成宗需修《世祖实录》,赵孟頫乃被召回京城。可是元廷内部矛盾重重,为此,有自知之明的赵孟顺便借病乞归,大德三年(1299年),赵孟頫被任命为集贤直学土行江浙等处儒学提举,至大三年(1310年),赵孟頫的命运发生了变化。皇太子爱育黎拔力八达对他发生了兴趣,延祐三年(1316年),官居一品,名满天下”。
赵孟頫仕元后,元帝只是委他以各种虚职,将其作为粉饰太平的政治工具。赵孟頫本人则一方面顺应元帝旨意,谨慎精明行事,一方面也厌倦元廷重臣的猜疑排挤,渴慕陶渊明式的隐居生活。于是,他仕元期间基本过着时仕时隐的生活,有时带职隐逸南方,有时根据需要赴京书写经文颂词,参加庆典。同时,赵孟頫还有很多机会结交江南和大都等地的才俊之士,他与这些挚友常聚在一起,共赏妙迹,谈艺论道。这些都极大地提高了他的艺术修养,使他的书画技艺与日俱。仕元后的矛盾生活,书画技艺的不断提高,诗书画印的结合,与文人雅士的结交,所有这一切都促成了《秀石疏林图》的诞生。
综上所述,赵孟頫的《秀石疏林图》具有丰富的图像学内涵,并不能把它当成一幅简单的竹石题材的绘画来看待,纵观赵孟頫的一生“浮名浮利不自由”,他充满矛盾的一生让他身不由己,只能靠寄情书画来倾诉隐逸之怀。同时他的绘画作品中所表达的“书画同源,师法自然”的美学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他的成就是空前的,他在中国的艺术史上的作用是不可代替的。
参考文献:
[1]陈云琴编著《松雪斋主-赵孟頫传》[M].浙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
[2]杜飞,《赵孟頫绘画艺术探究》[J].《大舞台》2012年第5期,河北省艺术研究所编辑出版,2012年.
[3]武金勇,《芙蓉锦鸡图的图像学研究》[J],《美术界》2007年04期,广西文学艺术联合会,2007年.
[4]陈炜,《赵孟頫书画艺术评价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07年.
[5]徐拥军,《赵孟頫诗歌及其诗画关系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2007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