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圳供应链产业发展研究

2015-02-18段伟常梁超杰

物流技术 2015年8期
关键词:深圳供应链服务

段伟常,梁超杰

(1.广州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2.深圳平安银行,广东 深圳 518002)

1 引言

中国30多年来,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对外开放的过程中,香港与深圳这两个城市扮演着对外窗口的特殊角色。同时,我国政府以非凡的勇气与资源整合能力,集中力量、迅速地完善沿海工业基础设施,在全球化市场中顺利地接过制造业转移这一棒,成为制造业大国。全球化经济模式下,跨国企业在世界经济的发展中起到“领养羊”作用,进而催生以提供业务流程外包(BPO)、信息技术和金融服务等多方位的供应链服务外包市场。

深圳供应链产业正是在这种经济环境下孕育而生。2014年深圳市“营改增”统计显示,公司名称中含“物流”字样者有11 678家公司,含“供应链”字样的供应链服务公司有320家,含“进出口”字样的公司有315家(多数为供应链服务企业)。近年来,深圳诞生了中国80%的供应链服务公司,行业体量增长迅速[1]。本文在分析深圳供应链产业的发展过程基础上,提出供应链服务类型,并对主要发展动因进行分析。

2 深圳供应链发展历程

深圳供应链企业的出现已经有十几年的时间,其中产生多种不同业务类型和商业模式的企业。按供应链服务对象进行划分,可区分为以下三种典型供应链类型。

2.1 项目型供应链

跨国企业在进入中国市场的过程中,将其非核心业务进行外包,从而产生早期的深圳供应链企业,这类称之为“项目型供应链”,其供应链服务的典型特征是供应链中某一个或几个环节的服务外包,以业务流程外包(BPO)为主要模式。

怡亚通在深圳供应链产业发展模式中具有代表性。上世纪90年代,在深圳与香港两地之间从事元器件批发存在高额利润,是典型的梯度经济现象。其后,部分熟悉产品采购的人士成立企业从事收取固定服务费费率的代理采购业务,将运输业务外包给市场上的物流公司。2003年,跨国企业思科公司将代理采购外包给怡亚通,象征着供应链行业的诞生。采购代理服务商的业务包括境外提货、境内配送,办理国际运输、国际进口通关、付汇等手续。思科、GE、IBM、飞利浦等跨国企业陆续成为怡亚通的主要客户,怡亚通因此获得了快速发展,怡亚通于2007年11月上市,是这类企业发展的标志性事件。

项目型供应链按提供的服务内容不同,还可分为三种子类型:

(1)“物流—报关”型,利用专业团队为企业提供平台式报关服务,承揽“全球港口—中国主要港口”进口清关物流业务,为集团型企业、项目工程等提供大宗进口物流服务,典型企业如“宇恒供应链”。

(2)“外贸—进出口”型,以承接跨国企业的非核心业务流程外包为主,主要针对电子行业,根据企业的个性化需求量身定制供应链服务方案,典型企业如“怡亚通”。

(3)“资本—资产”型,依托较强的资本(资产)实力来构建供应链服务外包平台。如“飞马供应链”,该公司前身从事客运、介入中石油的国际总包服务,承接国家重点工程物资的国际货运业务、快线快运,有较强的资产与资本实力。

2.2 平台型供应链

平台型供应链的特点是供应链服务于多个关联产业,业务综合性强、业务体量大、提供金融服务。供应链平台掌握客户信用数据、实现资金链闭环运作,在链内实现信用创造和信用增级,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的短期融资难度和融资成本。平台供应链的构建与运作依托互联网架构,业务体量巨大而产生的经济效应是经济学的“规模经济”、“学习曲线”等原理的体现。业务流程标准化、固化,借助信息化、线上化、网络化,从而实现规模经济效应。目前,以下两个平台的发展具有代表性。

(1)怡亚通380平台,是深度分销功能的平台化。怡亚通在分销执行过程中,建立中国范围内由企业到各类卖场、终端零售店的供应链服务网络及平台,包括深度物流及深度商务。平台能为不同行业供应厂商、代理商与终端零售商之间提供一站式直接分销执行与采购执行服务。平台以标准化SOP实现快速消费品在全国渠道中的快速导入。通过打造覆盖中国一至六线城镇的380个平台,来帮助品牌企业高效分销,快速覆盖中国所有终端网点。平台实现深度物流,根据终端订单执行指令顺畅实现与物流作业的衔接,即时完成深度配送。同时,平台实现深度商务(企业深度分销环节的订单全过程处理)和深度结算功能(企业深度分销环节的结算全过程处理)。

(2)一达通平台。服务于海量的中小微企业,一站式提供所有进出口环节服务,在此基础上叠加融资服务,2013年贸易额达40亿美元,融资贷款达55亿元,客户数量达15 000家。融资功能是平台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因为出口退税对中国企业的赢利性非常重要,特别是在目前融资利率处在高位的情况下。

2.3 生态型供应链

近年来,一些专注于特定产业的供应链平台持续升级,在原有“平台+金融”的基础上,通过覆盖全产业链(生态链),结合线下服务(知识流程外包KPO),在区域性的产业集群基础上,构建行业级的供应链服务平台,为区域产业提供服务。这类平台根据主体功能可分为两类。

(1)BPO流程外包型。例如怡亚通380平台的升级版,其模式简称为“2天网+2地网+1平台”,“2天网”为两大互联网平台—B2B“宇商网”和B2C“和乐网”;“2地网”为两大渠道下沉供应链平台,即“380”深度分销平台与和乐生活连锁加盟超市;“1平台”,即物流主干网(物流平台)。以物流平台为基础、以流通金融平台为核心,与供应商、金融机构、物流商、终端客户无缝对接,以协同发展模式形成更顺畅、高效、协调的供应链生态圈,实现多维共赢。在全国380个城市建立直供终端平台,5年内将覆盖超过500万个终端,为品牌商与终端提供全面的采购及销售服务。

(2)生态型。典型案例为创捷手机产业供应链平台。手机行业以敏捷供应链管理为主,深圳拥有手机完整的产业集群,2014年我国共计生产手机16亿部,占到全球产量的85%,其中80%的手机又为深圳企业生产,全球有近68%的手机产自深圳。创捷供应链初步构建了深圳手机产业生态圈,为生态圈内企业提供系统化的供应链管理服务,一批手机企业在生态圈内迅速成长,成为进出口的“小航母”。

图1 创捷手机产业生态供应链结构示意图

生态型供应链平台的价值体现为供应链的整体涌现性(“整体性”,通俗的表述为“1+1>2”)。供应链竞争优势是相对于竞争对手的比较优势,体现为最终产品在质量、价格、交货速度、售后服务等方面具有更高的顾客价值,这正是供应链整体表现出来、而组分没有或大于组分之和的功能和特性。

协同效应体现为效率。以深圳创捷的手机产业链为例,所建立的生态化协同平台打通整个手机产业链。手机接单企业需要对市场需求变化做出快速反应,但接单后,只能通过供应链整体效率才能体现出优势(成本、交货速度),没有成员企业之间的整体协作,无论接单企业或其他任何单个成员,皆不能实现对市场需求变化的快速反应。

3 深圳供应链产业发展动因

影响深圳供应链产业发展的诸多因素中,以下几点为关键发展动因。

3.1 香港与深圳、内地的递度差异催生贸易服务外包

历史上广州曾有过三次“一口通商”,是中国历史最长的口岸城市。但中国的改革开放进程中,香港始终作为“窗口”出现,广州“千年外贸港市”的重要性很大程度上被香港所取代。以香港的国际化特色为依托,形成了中国南部经济成长最新、最快、最大的增长极。

深圳经济特区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成为我国内地经济开放度最高的城市之一,对外贸易持续增长,外贸出口总额连续21年位居全国大中城市榜首。深圳已初步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航母”、其他优势产业为“护卫舰”的现代工业“航母群”。同时,生产性服务业也高度发达。以银行、证券、保险为主体的现代金融服务业,提供充足的产业资本供给;以海港和空港为龙头,保税区、出口加工区、海关监管仓等为网络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打通参与国际市场的通道。沿着“文化+科技”的路径,深圳文化产业迅猛发展,已成为与高新技术、物流、金融并驾齐驱的第四大支柱产业。目前,移动互联网及互联网金融在中国的快速创新,深圳正从世界级的物流中心向金融中心迅速转化。

香港则拥有丰富的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香港经济以服务业为主,与服务贸易有关的主要行业包括旅游和旅游业、与贸易相关的服务、运输服务、金融和银行服务及专业服务。内地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丰富且低廉,且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内地有着巨大的消费市场,两者之间相互合作,互补长短。深圳特区的地位,体现为深圳是内地与香港之间的经贸桥梁。同时,深圳与内地、香港之间的经济结构明显不同,存在显著的梯度差异,是专业化的服务专业分工的前提。而深圳地处珠江三角洲前沿,是连接香港和中国内地的纽带和桥梁,在中国高新技术产业、金融服务、外贸出口、海洋运输、创意文化等多方面占有重要地位。

知识梯度、经济梯度使得贸易链的分工出现。知识梯度使得面向全球的知识型服务留在香港,利用香港在语言、金融等全球化方面的优势;经济梯度使得操作型、事务型服务转移到深圳进行,进而形成深圳供应链服务外包的雏形。随着深圳产业化水平的提升,深圳向全球化企业、进而向内地企业提供供应链创新服务,从服务外包走向以金融、知识管理为特征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开始出现。可以预见,深圳供应链产业积累的服务经验将为内地的产业结构优化提供先进模式和先导式服务。

3.2 进出口货物的快进快出需求

进出口货物的快进快出需求是深圳供应链服务外包的基础性业务。改革开放初期,深圳与香港作为中国货物进出口的核心地带,快速增长货物进出需求,催生了以“关务”为中心的服务模式。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和产业承接产业转移的深入,香港与深圳经济贸易关系经历了以贸易合作为先导、以制造业带动为基础的产业合作模式,向金融和服务领域逐步深化提升的过程,最后形成了贸易、制造业、金融业、旅游业、商业和运输业等全方位、多层次的经济合作格局。紧密的经济联系使得进出关口的业务量大增,同时,涉及到对企业影响极大的“出口退税”业务(如“香港一日游”模式),进出口在供应链管理中的最基础、最核心的业务是关务,这是进出口企业选择关务外包的主要动因,是催生供应链企业的种子业务。

3.3 从流程外包到知识外包

供应链行业的业务模式多样化,业务流程外包是一套相对独立的商业模式,大致有:进口、出口、国内分销执行、国内采购执行、境外采购执行、境外分销执行、转口贸易等功能。供应链以“渗透、打通、交融”深度介入到商业价值创造过程,业务流程外包作为供应链服务外包的基础单元,在供应链服务模式的发展过程中,流程外包通过“渗透”切入到商业价值链中,以更高的效率、更低的成本“打通”跨国企业的商业流程,进而以“金融、方案咨询、设计”等知识外包深度介入到企业的价值链中,并结合互联网商业模式,实现供应链企业与跨国企业在业务协作上的在业务协作上的深度融合。

服务外包的升级是供应链管理的升级,以知识为核心的业务流程外包,使得供应链企业具有核心技术和核心能力的雏形。可见,供应链企业并非是缺少核心能力的行业,依据自身的优势,将自身的资金能力、物流能力、分销代理能力、整合服务能力等展示出来,并呈现给客户以真正的价值、优化供应链绩效,体现“价值整合”理念。目前,知识流程外包越来越多地加入到供应链中来,如供应链企业可提供财务筹划、税务优化、人力资源、数据调研等知识性很强的业务。

3.4 在信用创造的基础上实现供应链金融的深度介入

在我国的非国有经济系统中,大量中小制造企业、流通企业、消费者等的金融需求难以得到正规金融的重视,成为金融市场的蓝海,近年来获得互联网金融的青睐,部分中小银行的“投行化”战略,开始选择供应链融资为服务对象,重视开展蓝海市场。随着我国政府对金融创新的支持、监管到位,以及行业生态的改善,预计互联网这类“普惠金融”将成为供应链大系统中的关键角色。

4 供应链产业发展展望

深圳供应链起源于本土企业具有承接跨国企业的业务外包能力,成熟于中国对外逐步开放的窗口环境中,在结合供应链金融服务的优势下,供应链产业的商业模式不断进化而具有服务于多种商业企业、各种商业模式的平台型经济特征。随着我国经济的产业转型与升级、以及我国企业的国际化战略,供应链服务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与创新,由原来服务于生产型企业的供应服务,逐步转变为服务与流通行业供应链;供应链服务将在区域的范围内实现产业化,形成区域级的完整生态链,供应链服务模式从微观经济领域的流程外包,逐步演化到开始影响宏观的区域经济。

目前,在互联网金融和人民币国际化、供应链全球化布局的新环境下,中国经济向进一步的市场化、金融业开放,深圳在金融、资本市场、高科技、互联网产业等具有优势条件,深圳供应链企业将走向全国、走向国际,形成一个全新的服务产业;随着世界制造格局的进一步演化,随着区域经济的形成(贸易协定,如东盟、欧盟),国内的供应链企业将在跨地区、全球范围内发展国际化的供应链服务模式,将会在目前的模式作进一步演化。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展望。

4.1 特殊行业形成专业供应链

从供应链视角看跨企业流程再造,可以归纳为两种发展模式:

(1)横向一体化。打造成社会平台供应链服务商,通过集约化服务体现自身的成本控制能力与服务操盘能力(规模经济),一个平台上实现多种产品或服务,服务于大众消费;客户数量级别决定平台的级别。提供相对标准的服务产品,让千百万家客户通过这个平台来输出标准化的高效、快速的服务。

(2)基于专业市场的平台。以专业化操作流程、利基市场为中心,为客户提供专业化的、非标准化的服务,专业平台、专业流程建立深度服务形成战略合作关系。后者服务的专业化程度决定平台的级别。例如红酒供应链、电子元器件供应链、手机供应链、平板供应链、化工供应链等。

4.2 供应链与“O2O”结合

O2O模式给消费者带来一种强烈的感官性和交互性,使消费者在愉快的环境中享受到非一般的体验,而且有利于了解消费者的需求与反馈。从互联网思维与供应链相结合,从线上线下渠道的整合到全渠道的产业链,后台供应链必须实施再造,一流的配送时效需要配送网络的重新设计,重构商业价值链。同时,要求实现全程服务可视化,甚至让客户直接在云端体验供应链服务。可见,线上化的运营对供应链服务模式、服务能力等提出新的要求,服务于O2O模式的供应链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

4.3 动态竞争中的供应链管理

目前,很多行业已经处在基于时间的竞争(“时基竞争”)模式下,技术创新的快速化和市场竞争的白热化,使得最终产品市场的竞争对手之间的战略交互十分频繁,即动态竞争。企业的竞争优势都可能是短暂的,竞争战略不再是一个组织长期的固定的定位,要求市场战略制定强调变化、速度、灵活性、创新和打破现状。

以怡亚通的“深度分销”为例,在市场末端所采取的市场策略为动态竞争模式,为动态竞争提供支持的供应链管理,必然要求与之高度、动态匹配,否则市场战略会面临失败。在快速消费品、快速时尚、电子产品等产品市场,竞争战略的升级过程中,供应链越来越追求效率,导致供应链反应能力逐步降低。满足动态竞争的供应链管理核心能力在于“柔性化”(敏捷性),即在终端产品市场竞争的企业,只有在业务流程外包、知识流程外包的支持下,才可实现高度敏捷化,这正是今天生态型供应链试图达到的目标。竞争企业在生态型供应链中,可以快速根据需求、技术、竞争等因素的变化,重新选择合作伙伴,实现供应链战略的及时转换。

4.4 深圳供应链模式应用于内地

深圳供应链产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历史特殊性,目前已经开始服务于国内及国际市场。内地产业如何充分学习深圳供应链模式,培育出类似的供应链产业,值得业界思考。供应链产业模式在内地市场发育的基本条件与要求,本文认为应具备以下条件:

(1)该产业在区域内具有较高的产业集中度,在全球市场具有较高的竞争力,部分业务外包形态开始出现,产业生态环境较为稳定。

(2)该产业具有一定的体量(产业规模),符合规模经济的最低业务量要求。如果企业数量或业务过少,将导致供应链服务外包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另外,市场中融资需求量也要达到一定规模,需求总量过低不利于导入金融服务,目前融资规模的总量达到50亿左右才适合导入金融服务。

(3)该产业集群中,企业的信息化程度较高,产业配套基本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完善。另外,特别要求核心企业必须具有较高的管理水平,才容易导入供应链服务。

(4)从金融角度看,该产业链中存在应付、应收和存货融资需求。

5 小结

中国制造业转型与升级面临人工成本和供应链成本上升的压力,有效实施供应链产业化是促进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深圳供应链产业产生于特定区位条件及社会经济历史条件下,但它的产生不是对现有经济模式的简单适应,而是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管理技术与竞争战术。在我国经济的新常态下,供应链产业将从深圳走向全国、乃至世界;在与金融、互联网模式的交叉创新下,供应链服务的内容也将越来越丰富化和创新化。

[1]李海平.深圳供应链管理的模式[N].现代物流报,2013-11-05.

[2]黄滨.粤港澳地区形成全国最高经济梯度区域地位的历史探源[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2).

猜你喜欢

深圳供应链服务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深圳欢乐海岸喜茶LAB店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益邦供应链酣战“双11”
益邦供应链 深耕大健康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