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物流产业对区域经济的影响—以北京市为例

2015-02-18刘园园胡天军

物流技术 2015年8期
关键词:物流业变量物流

刘园园,胡天军

(北京交通大学 交通运输学院,北京 100044)

1 引言

物流产业是经济快速发展及社会分工不断深化的产物,它的发展对整个社会的商品流通和企业的运营成本、经营效率有很大的影响,被誉为经济发展的加速器和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1]。物流业几乎涵盖了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所有领域和部门,具有很强的产业关联度和带动效应,无论在广度还是深度上都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是国民经济的综合性和支柱性产业之一,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2]。物流业具有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经济效率,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区域竞争力等作用。探索物流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互动规律,正确把握物流产业的发展方向,无疑会对物流产业和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2 物流产业界定

产业是指国民经济中以社会分工为基础,在产品和劳务的生产经营上,具有某些特征的企业或单位及其活动的集合[3]。

物流的主要功能是实现物的流动,交通运输业、仓储业和邮政业是物流产业的主体行业。从物流的发展历程来看,物流业以商品流通为始,逐渐形成交通运输业、仓储业和邮政业,这些行业的活动范围主要在流通领域,构成了狭义物流产业的范畴。随着互联网、信息科技的发展,物流与其他产业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带动了物流业的迅猛发展;新型信息科技的产生,如物联网等,使得物流的信息传递更加快捷;多式联运、供应链管理等新的管理方法的出现,使得物流的效率更高。一些专门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的崛起,为客户提供了更专业、更符合要求的服务。这些巨大变化,使得物流活动的范畴不断扩大,从原来的流通领域拓展到生产、消费领域。随着专门提供物流服务的企业和组织的数量逐渐增加,可以说,现代物流已具备了产业所应有的形态和特征。

物流业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到现在还没有标准的定义,在中国,物流业是指公、铁、水、航等基础设施,及工业生产、商品批发零售和仓储运输及物流企业等为了实现物品的移动所形成的产业;美国的物流协会认为:物流业应包括供应业,运输代理业,以铁、水、航、海、航口为依托形成的行业,第三方物流业,仓储、包装业等。

物流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和基础产业,涉及第一、二、三产业中的大部分经济部门。本文认为,物流产业是由专门提供物流服务的企业所构成的集合。在产业融合的基础上,将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信息等方面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供应链,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性服务的新型的跨行业、跨区域、渗透性强的复合型产业。具体包括铁、航、公、水路运输及其它运输服务业、仓储业、批发业零售业、物流信息业[4]。

3 物流产业对区域经济的关联性分析

3.1 物流产业对区域经济的促进作用—定性分析

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物流产业的发展可以降低区域经济运行成本,提高经济活动的效率,优化地区产业结构,实现区域产业结构合理化,提升区域产业竞争力,并促进区域产业集群的形成,加快区域经济发展。

(1)降低区域经济的运行成本,提高经济活动的效率。由物流节点和线路构成的物流网络体系中,现代物流技术和管理方法可以对各构成要素进行优化组合,使得各要素之间联系更密切,降低各要素之间的交易成本。同时,这个网络体系又对区域内资源进行整合,提高了经济运行效率[3]。

(2)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区域产业结构的合理化。物流产业作为新兴的第三产业,是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随着商品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物流企业联合起来对资源进行整合,降低成本,发挥规模效益和整体优势,使得区域物流产业形成,并向专业化、合理化的方向发展。在这一过程中,物流业的发展会提高第三产业在区域经济中的比重,促使区域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发展[1]。

(3)提升区域产业竞争力,并促进区域产业集群的形成。供应链物流的出现,将分散的物流活动与资源进行整合和优化,提高物流活动效率,降低成本,推动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同时,供应链物流模式也促使以核心企业为龙头的产业集群在地理上集中,利用供应链联盟和产业集群的协同作用,在区域内缔结既合作又竞争的区域网络,进而形成具有竞争力的区域经济系统[4]。

3.2 主成分分析法

主成分分析是用降维的思想把反映样本某项特征的多个指标变量转化为少数几个综合变量的多元统计方法。它通过计算协方差或相关系数矩阵的特征根、特征向量,以一定的贡献率得到代表原来几种随机变量主要信息、且相互无关的主成分,这种方法在压缩随机变量个数方面的作用很显著(在不损失原信息的条件下)[6]。

3.3 物流产业的综合指标体系

物流产业作为连接生产、流通和消费的第三产业,其发展水平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以北京市为例,根据上文对物流产业的界定,结合数据获取的实际情况,选取如下指标:X1运输网络里程(万km),X2运输车辆数量(万辆),X3物流业从业人员数量(万人),X4国内专利申请受理量(万项),X5运输、仓储和邮电投资(亿元),X6互联网上网人数(万人),X7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投资(亿元),X8批发业零售业增加值(亿元),X9交通运输、仓储业和邮电业增加值(亿元),X10货运量(万t),共10个指标。

选取上文10项指标2007-2013年的数据,运用SPSS19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求出相关矩阵的特征根λ、特征向量μ及累计方差贡献率E,运行结果见表1-表3。

表1 解释的总方差

表2 成分得分系数矩阵

表3 旋转后成分矩阵a

由表1可知第一个因子的特征值λ1=8.347,解释了10个原始变量总方差的83.472%,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3.472%;第二个因子的特征值λ2=1.168,解释了10个原始变量总方差的11.684%,累计方差贡献率为95.156%;这两者的特征值均大于1,且累计贡献率达95.156%,仅有4.844%的信息丢失,可以用这两者来解释原来的10个指标。

表2是相应的输出因子成分得分系数矩阵,参照表2得出,10个原始指标与前2个主成分的关系为:

从表3可以看出,在第一个主成分中,运输网络里程(X1)、运输车辆数量(X2)、物流业就业人数(X3)、专利申请受理量(X4)、上网人数(X6)、批发零售增加值(X8)、交通、仓储和邮电增加值(X9)、货运量(X10)的因子载荷较高,说明第一主成分基本可以概括这些指标所表达的信息,将第一个主成分定义为物流产业发展环境;在第二主成分中,运输、仓储和邮电投资额(X5)、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投资(X7)的因子载荷较高,说明第二主成分基本可以反映这些指标所表达的信息,将其定义为物流产业投资。

3.4 物流产业对经济的影响分析—多元回归分析

由主成分分析得到两个主成分:物流环境因子和物流投资因子,这两个因子共同反映了物流产业的发展状况。下面运用多元回归法定量地分析这两个参量与区域经济的关联性。

3.4.1 回归分析法。回归分析是研究一个变量与另一些变量依赖关系的方法,用后者的设定值去估计前者的均值,包括以下内容:首先估计样本观察值的模型参数,求得回归方程;然后对得到的回归方程及参数估计值进行显著性检验;最后利用通过检验的回归方程进行分析及预测。

随机变量Y与一般变量X1,X2,…,Xn的线性回归模型为:

其中,β0,β1,…,βn是n+1个未知参数,β0称为回归常数,β1,β2,…,βn称为回归系数。Y称为被解释变量,X1,X2,…,Xn是n个可以精确测量并控制的一般变量,称为解释变量。

3.4.2 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的关联性分析。区域经济的测量指标有很多,选择最有代表性的指标GDP来反映经济的发展状况。应用SPSS分析软件对GDP(Y)及主成分F1和F2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到模型汇总,见表4;模型方差分析见表5:模型系数见表6;已排除的变量见表7。

表4 模型汇总c

表5 方差分析表c

表6 系数a

表7 已排除的变量b

通过对数据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发现,最初进入模型1的两个解释变量中,物流投资因子指标被排除了。从模型的回归结果来看,这个变量被排除模型的原因在于其系数的显著性概率为0.062,要稍高于α=0.05但小于α=0.10。对模型2进行分析,检验其是否满足模型成立条件,假定显著性水平为α=0.10。根据模型分析结果,模型2中,R2=0.982,调整后的R2为0.974,都很接近1,说明模型的拟合程度很好,模型通过R2检验;F=112.193>Fα(k,n-k-1)=F0.1(2,4)=4.32,说明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之间线性显著,回归方程显著成立,模型通过F检验;物流环境因子的测算 t值为 5.340,要大于 tα/2(n-k-1)=tα/2(4)=2.132,而且显著性概率为0.000,模型通过t检验;物流投资因子的测算t值为2.577,要大于tα/2(n-k-1)=tα/2(4)=2.132,而且显著性概率为0.000,模型通过t检验。从上面分析得到回归方程(4)成立:

通过模型可以看到,物流产业的发展对经济发展确实有促进作用,模型表明,反映物流产业发展水平的两个指标—物流环境因子和投资因子都与经济增长有明显关系。物流环境因子的贡献度为12.114,这表明物流环境增加1%会使经济增长提高12.114%;物流投资因子的贡献度为9.010,这表明物流环境增加1%会使经济增长提高9.010%。

4 北京市物流业发展建议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物流产业对经济发展确实有促进作用;物流环境因子和投资因子共同反映了北京市物流产业的发展水平,其中,物流环境因子主要表现在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人员和科学技术的投入及运输邮电、零售业的产值,投资因子主要表现在交通运输和零售业固定资产投资;相较于物流投资因子,物流环境因子对经济的发展有较高的贡献率。依据上文的分析,本文提出几点北京市物流产业发展的建议:

(1)完善物流服务平台。所谓服务平台包括“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硬件包括设施、设备、航程等,如公路、铁路网络里程等;“软件”包括科技、人力、投资等。

(2)重视物流人才的培养。物流人才是影响物流产业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通过不断提高物流从业人员的素质,逐渐使物流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如加强物流专业学科建设、引进国内外高素质物流人才等。

(3)加强现代物流信息系统建设。如推进企业信息化管理、电子商务物流发展、物流信息平台建设。21世纪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以网络、通讯、计算机等为载体的新经济时代,物流需求信息通过信息技术得以公开化、透明化,将使得物流运作效率更高、更快捷。

[1]黄军根.中部地区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联系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06.

[2]李兰香.物流产业对长沙区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分析[D].长沙:中南大学,2010.

[3]赵莉.中国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商业大学,2013.

[4]李田心.兰州市现代物流产业对区域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研究[D].兰州:兰州交通大学,2010.

[5]彭昀.山东地区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联系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09.

[6]孙敬水.物流产业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09,28(1):55.

猜你喜欢

物流业变量物流
抓住不变量解题
也谈分离变量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物 流 业
我国物流业的供给侧改革的突破口
西安市物流业发展问题研究
营改增对物流业税负的影响与对策
基于低碳物流的公路运输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