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家软实力的定量评估

2015-02-18王雪婷马建强

统计与决策 2015年13期
关键词:吸引力动员实力

王雪婷,韩 霞,马建强

(1.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北京 100191;2.中北大学 人文学院,太原 030051)

0 引言

我国学者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研究“国家软实力”。中国学者一贯重视研究针对中国的国家软实力要素构成及评估等问题,然而目前关于国家软实力排名、国家软实力因素权重的学术分析仍相对较少,所以本文拟在通过对国家软实力进行客观定量评估,分析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各国国家软实力在国际上的排名情况,以及阐明影响国家软实力最重要的因素与相关性,并针对国家软实力尤其是中国国家软实力提升问题提出政策意见与建议。

1 国家软实力定量研究的前提假设与评估体系的构建

参照阎学通的观点,国家软实力由三因素构成,即国际吸引力、国际动员力与国内动员力[1],所以本文首先假设国际吸引力、国际动员力与国内动员力三因素将分别正向影响国家软实力。

1.1 前提假设

H1a:国际吸引力对国家软实力有正向影响

H1b:国际动员力对国家软实力有正向影响

H1c:国内动员力对国家软实力有正向影响

国际吸引力是指一国吸引别国自愿效仿和追随的魅力[2]。这其中最主要的两个要素是国家模式吸引力与文化吸引力。国家模式吸引力表示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在国际社会上的认同度和接受度,而文化吸引力主要表示出他国人民对一国的文化、风俗等的认同度和接受度。因此假设当这两种认同度与接受度越高时,该国越具有吸引力,使该国越容易影响他国,并使他国越会潜移默化或是有意识的模仿该国政治与文化制度,从而使该国在国际上实施政策与行动的国际阻力越少,国家软实力越高。

国际动员力是指一国为了使别国接受本国的建议和要求而对别国运用非强制力所产生的影响力[1]。影响国际动员力的因素主要有三个,分别是一国与其他国家的战略友好关系、所拥有的国际规则制定权以及对国际组织的参与度[2]。假设当一国与其他国家具有良好的战略友好关系,同时又拥有较强的国际规则制定权与国际组织参与度时,该国的国际政策更易被接受和推广,导致该国影响别国的能力更高,从而导致国家软实力更高,即形成正向影响。

国内动员力是指一国使用非强制性手段所能动员起来的国内政治支持[1]。影响国内动员力的因素为对国内社会的动员力,如果一国的国内社会的动员力较弱,那么该国的国际政策或行动将首先得不到本国人民的支持,同时也会给国际社会对其政策的认同感带来负向影响,使其更难被国际社会所认同与接受,反之亦然。所以假设当国内动员力越强时,国家软实力将越强。

H2a:国际吸引力与国际动员力互为正相关关系

H2b:国际吸引力与国内动员力互为正相关关系

H2c:国际动员力与国内动员力互为正相关关系

借鉴阎学通的观点,假设国际吸引力、国际动员力与国内动员力三因素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的正相关关系。即认为当国际吸引力更高时,各国人民对该国模式与文化更为认同,导致该国在国际社会上实施政策与行动更有号召力,从而导致国际动员力也更强;当国际吸引力更高时,各国对该国模式与文化更为认同,从而使本国国民的民族自豪感更强,导致国内动员力更好;同样,当国际动员力更强时,该国在国际社会上实施政策与行动较为有号召力,也使本国国民的民族自豪感更强,从而导致国内动员力更好。所有这三种情况,反之亦然。

H3:国家软实力与国家经济实力互为正相关关系

关于国家软实力与国家经济实力的关系,以往的学者对其做了很多的争辩,有学者认为国家经济实力是国家软实力的一种,如芝加哥经济与社会事务部全球事务委员会在对亚洲国际软实力研究中就明确将经济实力作为国家软实力的一种因素进行研究[3]。但大部分国内学者的观点是将经济实力作为外部因素,不加入到国家软实力因素中,并认为两者存在相互促进关系。即经济实力越强国家软实力越好,反之亦然。本文认同并采用后者的观点,即假设两者之间存在某种相互的正相关关系并以2011年人均GDP作为指标衡量国家经济实力。

1.2 国家软实力要素构成、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

本文主要借鉴并改良了阎学通、徐进《中美软实力对比》一文与钟臻、吴文兵《中印软实力比较研究》一文中对国家软实力三因素的二级细分,如图1所示。同时将二级细分因素的衡量指标调整为12个,各指标均运用2011年的年度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衡量国际吸引力的指标主要有三个,即相似政治体制国家数衡量一国的国家模式吸引力,图书报纸出口额[1]与入境游客数[2]衡量一国的文化吸引力。其中相似政治体制国家数按照美国中情局的分类标准进行量化;图书类产品出口数据来源于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入境游客数据参看联合国数据库。

图1 国家软实力要素构成框架

衡量国际动员力的指标主要有七个,即战略友好关系由军售关系的国家数衡量;国际规则制定权由世界银行投票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投票权与联合国安理会责任等级三者加以衡量;国际组织参与度由参加国际组织数、拥有国际NGO数以及拥有世界500强大学数进行衡量。其中,按照约瑟夫.奈在《权力大未来》一书中的说法,军事实力与经济资源既可以产生硬实力也可以产生软实力[4]。并且,来源于善意、合法以及威慑作用的军事实力有利于打造国家软实力[2],而成功的经济援助与经济实力也能侧面影响国家软实力。所以本文主要通过存在军售关系的国家数以侧面反映军事实力对软实力的作用,运用各国在国际银行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的投票权以侧面反映经济因素对国家软实力的作用。其中国际规则制定权的衡量指标,世界银行投票权数据来源于世界银行2011年年度报告;各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投票权数依据国际货币组织2011年度报告;联合国安理会责任等级指标则按照钟臻《中印软实力比较研究》一文中的打分法,认为普通会员国为1分,拥有投票权的非常任理事国为1.5分而拥有否决权的常任理事国为3分。而各国军售关系国家的数据主要通过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逐一进行统计;各国参加国际组织数的统计与相似政治体制国家数相似,来源于美国中情局;拥有国际NGO数来源于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下的NGO数据库;由于评估世界500强大学的机构较多,各自的评判标准不太一致,评选结果也存在较大差距,所以本文该指标选取了上海交通大学的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作为参考依据。

衡量国内吸引力的指标主要有两个,议会中的执政党议员占比与净移民数。采用议会中执政党议员占比以衡量政府凝聚力,主要是因为议会是拥有立法权等重大权力的国家机关,而执政党代表了政府的意愿,执政党在议会中占比越大,就越容易获得大多数票数的支持,从而越易通过政府的国际政策与行动。另外,运用净移民数衡量国民团结力是由于各国外移人数较难获得,而净移民数量能较好的反映出本国国民与国外居民对于该国政治、环境以及国家政策的认同感。其中,净移民数参看联合国数据库,而2011年各国议会中的执政党议员占比主要来源于维基百科与中国外交部网站,由于不是所有的国家都在2011年都发生议会换届选举,所以本文采用了在2011年及以前的最近一次议会选举中执政党占比数据作为依据。

1.3 国家软实力的定量评估公式

由于国家软实力定量评估是一相对量,即主要考察各国间相对国家软实力比较状况,因此本文依据阎学通的等分权重法以及钟臻的指标选取方式,对各项因素选取相对可量化的指标并采用比值单位,即将中国国家软实力及其因素设定为单位量1,将其他国家与中国进行逐项因素比较。通过加权平均的方式得到如下衡量国家软实力的具体公式:

2 国家软实力及三因素排名与分层

2.1 国家软实力及三因素排名

2.1.1 国家软实力总体排名

由于A国认同B国的发展模式,并不意味着A国会推行与B国相同或相似的政治体制[5],同时,对于类似于阿联酋一样的君主制国家也不一定意味着必然会带给人们负向的国家软实力影响,如进入阿联酋旅游的人数逐年增加就是一个很好的反映,所以在统计分析中首先忽略相似政治体制国家数这一指标的影响,得出总体的各国国家软实力排名情况如表1所示。总体上,西方发达国家的国家软实力排名仍普遍高于发展中国家,如美国作为当今经济最强国在国家软实力上仍排名第一。但也存在特例情况,结果首先显示经济实力强不一定带来高国家软实力排名。以中国为例,虽然中国GDP总量已跃升为世界第二,但国家软实力仍排在第二级梯队里,排名第19位。其次,一些经济实力相对较弱的国家却在软实力排名中名列前茅,例如,阿联酋与巴林虽然经济实力不如一些西方发达国家,但是在国家软实力排名中却相对较前。

为了具体分析导致出现如表1中所示的国家软实力排名差异的原因,需要将组成国家软实力的三因素逐一进行分析。而运用101个国家进行整体分析,工作会非常冗余,所以在本章随后的统计分析中只将国家软实力排名前25位的国家进行具体因素分析。这样做既可以更直观的分析出导致排名差距的原因又能为赶超排名靠前的国家提供具体依据。

表1 国家软实力排名

图2 国家软实力总排名前25位国家的统计结果

图3 国家软实力排名前25位国家的国际吸引力统计结果

图4 国家软实力排名前25位国家的国际动员力统计结果

图5 国家软实力排名前25位国家的国内动员力统计结果

2.1.2 国际吸引力排名

从图3中发现,国际吸引力排名与整体国家软实力排名存在很大差距。其中,美国依然是国际吸引力最大的国家,而总排名前五位的其他国家的国际吸引力却不如排名靠后的国家。分析影响国际吸引力的图书报纸出口额与入境游客数两个指标的数据可知,出现这种与国家软实力总排名很大差距的原因是各国图书报纸出口额差距很大。以巴林与日本为例,日本在软实力总排名中第14、巴林第3;而在国际吸引力排名中日本第2、巴林排名第23。虽然巴林的国家软实力总排名高于日本,但在国际吸引力指标中巴林入境游客数仅是日本的1.08倍,而在图书报纸出口额中日本却是巴林的502倍。这种在入境游客数比相差较小,在图书报纸出口额比相差巨大的前提下就出现了国际吸引力排名与国家软实力总排名差距很大的状况。

2.1.3 国际动员力排名

如图4所示,国际动员力排名呈现出与国家软实力总排名较为不同的趋势。其中,国家软实力总排名前10位国家的国际动员力存在较大波动并与总排名较为不符,而排名后15位国家的国际动员力波动较小与总体排名基本一致。分析其具体因素可知,在前10位国家中导致较大波动的原因是由于阿联酋、巴林与塞浦路斯三国在国际组织参与度以及在联合国安理会责任等级中话语权较弱,也即成为异常值而不同于总排名的趋势;而其他国家基本与总排名趋势相同,形成了其在国际社会较强的国际规则制定权、国际组织参与度以及良好的战略伙伴关系。针对后15个国家,各国基本差距较小但普遍国际动员力水平较低,这与该15国拥有相对较强的国际NGO组织发展度与国际组织参与度却只有较弱的国际规制制定权有关。

2.1.4 国内动员力排名

国内动员力基本与国家软实力总排名保持一致的趋势,但仍有少数国家出现了例外情况。如图5所示,总体上排名较前的国家,国内动员力也较强,但美国、印度尤为例外。美国虽然在国家软实力总排名中排名第一却在国内动员力上排名第七,这是因为对比其他国家美国的议会执政党占比较低;而印度总排名第四,国内动员力排名垫底,虽然印度国内动员力相比于总排名也相对较低,但与美国的原因完全不同。印度差距巨大的原因是由于其存在较大规模的移民外流现象即净移民数较低。

从总体上评估国家软实力及其三因素的排名,发现按照统计方法得出的结论是国家软实力最受国内动员力这一因素的影响。如阿联酋与巴林在国际吸引力和国际动员力上都远远不如其他23个国家,但是由于其执政党权重很高同时净移民较多,导致其国内动员力较强,从而使其国家软实力总排名靠前。而这一结论是否具有普遍合理性有待于下文的因子分析进行论证。

2.2 国家软实力分层比较

根据H3假设,认为国家经济实力与国家软实力是存在相互正相关的关系。为了验证这一假设,运用2011年人均GDP量作为衡量国家经济实力的指标,并查找世界银行相关数据库将GDP量排名前101位的国家按照人均GDP量以及国际组织关系进行分层即分为五种类型的国家:高收入经合组织国家、高收入非经合组织国家、中高收入国家、中低等收入国家及低收入国家。将每一类型国家取加权平均值后,如果H3假设成立,那么五者之间应存在明显的国家软实力差别,即国家软实力均值呈现出递减趋势。

结果如图6显示,无论是否加入经合组织,高收入国家的平均国家软实力普遍远远高于中高收入国家与中低收入及以下国家,但相对不发达的中高收入国家的国家软实力与中低收入国家间差距并不明显,且低收入国家的平均国家软实力还略高于中高收入国家与中低收入国家。所以从统计结果显示国家经济实力对国家软实力不存在正向相关性,而这一结论有待于下文的相关性分析进行进一步确认。

图6 国家软实力分层统计结果

3 国家软实力的相关性分析

国家软实力相关性分析以将摄影电影作品出口额和拥有世界500强品牌数两个指标作为测量国家软实力的观察变量为前提。选取以上两个指标是因为在衡量国家软实力中,摄影电影作品出口额是直观反映国际社会对该国认同度的指标,同时摄影电影作品也是各国展示国家形象的常用平台,如好莱坞电影的大量出口成为美国是世界各国人民向往的圣地的一个重要原因;而世界500强品牌是从产品角度衡量国家软实力的指标,即如一国拥有的世界500强品牌越多,会带来国际社会对该国产品越强的认同感,进而对该国国家品牌更为认同,引起国际社会对该国国家软实力的偏好。所以下文将这两个指标作为衡量国家软实力的指标以分析国家软实力与三因素、三因素之间以及国家软实力与经济实力之间的相关性。其中,摄影电影作品出口额数据来源于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拥有世界500强品牌数据来源于世界品牌实验室官方网站。

3.1 国家软实力与三因素的相关性

根据假设H1与H2,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索国家软实力与三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该模型拟合度α为0.927,也即是该模型中因素之间存在必然关系,模型成立。如图7所示,在假设H1中,国家软实力仅受国际动员力的正向影响,即H1B成立。而其他两个因素,国际吸引力与国内动员力与国家软实力并无直接的相关关系,即H1A与H1C不成立。另外,由图7上的指标权重显示,当将国际吸引力的衡量指标设定为相似政治体制国家数、图书报纸出口额与入境游客数并将其中的相似政治体制国家数量权重设定为1时,图书报纸出口额与入境游客数的权重均为负值。这就表明当政治体制这一指标权重设定的情况下,其他两个指标反而与国际吸引力存在负相关关系。而在国内动员力分析中也存在相似情况,当将国内动员力的衡量指标定义为净移民数与议会中执政党占比,并将其中的净移民数权重设定为1时,议会中执政党占比出现负系数。这说明在净移民数权重设定的条件下议会中执政党占比出现与国内动员力负相关关系。另外,图7所示的结论验证了当以摄影电影作品出口额与拥有世界500强品牌数作为观察变量来分析国家软实力时,国际政治因素是影响国家软实力最重要的因素。

3.2 国家软实力三因素之间的相关性

图7 国家软实力相关性

H2的三个假设若成立则国家软实力的三因素即国际吸引力、国际动员力与国内动员力之间互为正相关关系,然而由图7可知,三者之中国际动员力与国际吸引力互为负向影响;国际动员力与国内动员力互为弱正向影响,而国际吸引力与国内动员力之间并不存在相关性。从国际吸引力三个指标的权重可知,导致出现国际吸引力与国际动员力负向相关的原因主要是相似政治体制国家这一指标为极端异值,需排除,这也再一次验证了前文中统计分析得出的结果。而国际动员力与国内动员力只存在弱相关,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存在两方面的可能。一方面,仅以净移民和议会中执政党占比两个指标衡量国内动员可能过少,无法较好的解释国内动员力;另一方面国际社会更关注某国的对外政策,而由于信息不对称以及距离等原因导致其对于该国的国内政策相对关注较少,从而导致议会中执政党占比对于国际动员力的影响较弱。

总之,以摄影电影作品出口额和拥有世界500强品牌数为指标衡量的国家软实力,主要与国际动员力正相关,而与国际吸引力和国内动员力并没有必然的正相关关系。该结论与前文中的统计结论存在差异,这说明运用等分权重法评估国家软实力值得商榷。而在国际动员力中,相比于其他四个因素,军售关系的国家数、拥有国际NGO数及拥有世界500强大学数的三个因素影响最显著。这也激励各国应着重从这三个因素出发以改善本国的国家软实力。

3.3 国家软实力与国家经济实力的相关性

在运用人均GDP作为衡量一国经济实力的指标下,图8揭示了国家经济实力与国家软实力的关系。通过观察可知,国家软实力对国家经济实力有着正向的相关性,而国家经济实力对国际软实力不存在显著的正向相关性,同时这也验证了前文指出的不应将经济因素直接加入到国家软实力因素中这一结论。而这一结论也跟前文中的国家软实力分层分析得出了同样的结论,即国家经济实力不一定与国家软实力成正比,即H3不成立。由于国家软实力对国家经济实力存在正向影响,各国需要重视对国家软实力的培养与提升,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刺激他国主动认同本国政策与行动,另一方面也带来了国家经济实力的提升。

图8 国家软实力与国家经济实力关系

4 结论

本文是对国家软实力客观定量研究的一种探索,首先,借鉴阎学通的等分权重原则统计分析了国家软实力的国际排名,同时得出国家软实力排名主要受国内动员力影响的结论,但这种结论被结构方程模型的探索性因子分析结论所否定,这也进一步说明运用等分权重原则统计国家软实力的方法有待于改进。其次,将摄影电影作品出口额与拥有世界500强品牌数作为衡量国家软实力的代表指标,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衡量国际吸引力、国际动员力与国内动员力三者之间的相关性以及三者对国家软实力的影响时,发现国家软实力主要受国际动员力的影响,这也验证了政治因素是影响国家软实力的最主要因素这一观点。另外,这三因素之间也并非都存在相互正向相关关系,即国际吸引力与国际动员力相互负向相关、国际动员力与国内动员存在弱正向相关、国际吸引力与国内动员力无明显相关性。这种结果可能是由于引入了相似政治体制国家数这一相对极端的指标而带来的,这需在以后的相关研究中将其舍去后进行考察。最后,运用探索分析发现国家经济实力与国家软实力也不存在相互正相关关系,而是国家软实力是影响国家经济实力的一个正向相关因素,国家经济实力对国家软实力不存在明显的正向影响。

这样的结论显示各国尤其是以中国为首的发展中国家应该高度重视国家软实力的培养以实现培养国际认同感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双赢局面,同时在采取提升国家软实力的政策时应适当向国际动员力倾斜,尤其应重视军售关系的国家数、拥有国际NGO数以及拥有世界500强大学数这三个指标的培养与提升,即应充分重视增强战略友好关系与国际组织参与度。

[1]阎学通,徐进.中美软实力比较[J].现代国际关系,2008,(1).

[2]钟臻,吴文兵.中印软实力比较研究(2000-2010)[J]。国际政治科学,2012,(1).

[3]The Chicago Council on Global Affairs:Soft Power.Results of a 2008 Multinational Survey of Public Opinion[EB/OL].http://www.The Chica-Gocouncil.Org/Files/Surveys/Chicago_Council_Survey_Home/files/Studies_Publications/POS/Public_Opinoin.aspx.2013-02-16.

[4][美]约瑟夫·奈.权力大未来[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

[5]胡键.软实力新论:构成、功能和发展规律——兼论中美软实力的比较[J].社会科学,2009,(2).

猜你喜欢

吸引力动员实力
实力抢镜
吸引力1
吸引力2
国防动员歌
王晓晨:逆袭靠实力
跟踪导练(三)4
音乐迪斯尼
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当务之急
场上拼实力,场下拼表情,就这么拼了
什么是你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