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思辨能力为导向的第二课堂活动运行模式研究
2015-02-17沈兴涛黄玮莹
罗 晶, 沈兴涛, 黄玮莹
(东华理工大学,江西 南昌 330013)
以思辨能力为导向的第二课堂活动运行模式研究
罗晶,沈兴涛,黄玮莹
(东华理工大学,江西 南昌 330013)
摘要:思辨能力在近年来一直是教育界探讨的热点问题,目前国内有关思辨能力的研究主要从理论框架构建、思辨能力测评和课程教学对思辨能力培养的模式着手,而如何培养思辨能力在国内的实证研究目前还不多,以第二课堂活动推动思辨能力培养的研究更是缺乏,因此文章以英语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提出构建以思辨能力为导向的英语专业第二课堂活动运行模式,以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关键词:思辨能力;第二课堂;英语专业学生
罗晶,沈兴涛,黄玮莹.以思辨能力为导向的第二课堂活动运行模式研究[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4(4):372-376.
Luo Jing,Shen Xing-tao,Huang Wei-ying.Study on a critical-thinking-skills oriented system of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for English majors[J].Journal of East Chin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2015,34(4):372-376.
近年来,中国学生的思辨能力成为教育界讨论的热点问题,早在1998年,黄源深就提出英语专业学生的思辨缺席症[1]。而各类大型英语演讲和英语辩论比赛中学生出现的思辨能力缺失和不足引起了外语界的重视,对于高校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的紧迫性已达到高度共识。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思辨能力研究在西方国家逐渐兴盛,90年代各种理论已经日趋成熟。他们在对思辨能力的分项能力界定、思辨能力量具的构建以及思辨能力的培养方面都取得了很多具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2]。国内目前对思辨能力的研究主要从理论构建、测评和课程教学入手。文秋芳等结合国内外成果提出了“层级模型”, 在其层级模型的基础上首次构建了我国外语类大学生思辨能力测量工具,并积极组织了一系列先导研究和测量工具修改后的检验研究[3]。黄源深提出从英语专业的教学转型、课程设置、四八级考试等方面进行彻底的改革,从而根治“思辨缺席”的顽疾[4]。孙有中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课程测试、教学编写和教师发展等角度探讨了思辨能力的培养措施[5]。张怀强等尝试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平台建设[6]。阮全友尝试构建培养我国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的理论框架[7]。文秋芳在英语专业研究生教学中将思辨能力的培养融入教学的各个环节[8]。刘艳萍探讨在英语演讲教学中培养学生思辨能力[9]。曹迎春则通过构建立体互动模块式翻译教学模式推动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10]。
根据对现有文献的研究,我们发现国内的外语界已经在理论的构建以及测量工具的开发上有了很好的成果,但关于如何培养思辨能力的实证研究还很缺乏。因此本文将依托第二课堂,开展第二课堂对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的实证研究,建立以思辨能力为导向的第二课堂活动运行模式,丰富思辨能力的培养途径。
1思辨能力定义
思辨最开始是哲学上的一个概念,指的是运用逻辑推导而进行纯理论、纯概念的思考。《中庸》中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是中国古人对思辨能力的观点。
西方广泛使用的术语是critical thinking skills,很多学者将其译为批判性思维能力,文秋芳认为这个翻译不准确,指出critical源于希腊语,其涵义为“运用恰当的评价标准,进行有意识的思考,最终做出有理据的判断”[11]。而文秋芳认为思辨能力涵盖了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有效推理能力以及论据评价能力,与critical thinking skills的内涵相吻合[12]。
本项目研究的思辨能力与文秋芳所提的一致,指的是“依据标准,对事物或看法作出有目的、有理据的判断的能力”[12],包括人格特质和技能两个维度。
2研究方法和设计
思辨能力如何培养?大部分国内的实证研究都是依托课堂教学促进思辨能力培养,而高校里人才培养的阵地除了第一课堂教学,还有第二课堂活动作为补充,因此本研究提出可以利用第二课堂活动辅助第一课堂教学,促进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
2.1 研究问题
本研究拟回答的问题有两个:(1)第二课堂与思辨能力的培养是否有相关性?
(2)以思辨能力为导向的第二课堂活动是否能促使学生进行主动思考并提高思辨能力?
2.2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是东华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2013级英语本科生,共56人,其中男生7人,女生49人。研究开始时他们刚从高中升入大学不久,课堂教学开始不到一个月,英语技能还没有得到大量的训练,语言能力还处于入学水平,认知能力已经完成了初高中的训练,有基本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选择他们作为研究对象是想尽可能控制研究中的变量,因为他们刚入校不久,语言和思辨能力保持在高考的状态,集中性的第二课堂活动开展时,他们课内外学习情况相对一致,面对同样的课程、老师和作业,处于同样的校园环境和拥有同样的资源。
2.3 研究方法
本项目采取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一共两次,包括实验前后的问卷调查,每次都包括主观卷和客观卷两份。实验形式选取了集中性第二课堂活动形式——技能竞赛月,学生参加技能竞赛月前后都做一次调查问卷,用同样的问卷,对比前后数据的不同看学生思辨人格倾向和思辨技能是否有改变。
本研究选用了文秋芳设计的两个量具测量学生思辨能力:思辨人格倾向问卷和思辨技能客观题[11]。问卷的语言为中文,以避免因语言的障碍影响思辨能力的表现。思辨人格倾向问卷为主观题,一共54项,每个单项都是一个语句,答案从非常同意到非常不同意共6个等级。
思辨技能客观卷共40道题,由于最后两种题型是主观题,需要根据实验报告评价陈述和分析案例评价推论,考虑到我们的研究对象,我们认为这两种类型的题目难度较大,而且分析的难度加大,很难排除主观的判断,因此课题组选择了其中30道客观题。学生思考后选择他们认为的正确选项。
为保证问卷数据的有效性,在学生做问卷时一定注意以下两点:
1) 问卷调查15分钟之内完成,客观卷45分钟完成,时间严格控制,既不延长也不缩短;
2) 学生做测试时,为避免影响学生答题,老师不对测试题做任何讲解。
2.4 研究过程
首先,针对现有的英语专业第二课堂活动体系探讨如何把思辨能力培养贯穿其中,现有的体系包含常规活动(英语专业学生阅览室和英语角)、特殊活动(英语类竞赛)和常态活动(英语技能训练营),经讨论确定运行模式如下。
1)输入方面,提高通识类读物在英语专业学生阅览室的比例,确保学生通识类读物的有效输入,拓宽知识面。除了之前的全套斑斓阅读系列之外,又添置了两个系列的英汉对照通识类读物各一套,包括牛津通识读本和企鹅口袋书系列之伟大的思想系列,把这三类通识类读物列为英语辩论赛的参考书目,规定每次比赛从10本读物中出辩题,以促进学生对读物的有效输入。
2)输出方面,以对思辨能力要求高的英语演讲比赛和英语辩论比赛作为第二课堂特殊活动的主要开展形式,其他活动形式中加入思辨能力的要求。英语演讲比赛和英语辩论比赛在全国性比赛的设计中对思辨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校选赛也相应地增加要求;其他活动形式则增加新的要求,以期学生能通过参加活动锻炼思辨能力。具体的改变如下。
一是英语演讲比赛的评判侧重点转向即兴演讲的内容和即兴思维反应能力,由之前的比赛前统一抽题改成每人20分钟准备时间,锻炼学生的即兴思维能力。
二是英语辩论比赛从之前以演讲比赛选拔选手改成对思辨能力要求极高的BP赛制(英国议会制)作为校级选拔赛赛制。英国议会制赛制的一轮辩论共8位选手,每位选手7分钟的演讲,共56分钟。辩题提前15分钟给出,要求学生对任一领域的辩题做7分钟的观点阐述,不允许使用电子搜索引擎,在7分钟之内必须要完成对对方观点的驳斥和己方观点的论证,同时还必须接受对方的即兴质询,在其他选手做陈述时,要记下观点并找出漏洞以质询或在自己演讲时驳斥,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和思辨能力。
三是英语原声模拟大赛加入新要求,学生通过布景、音乐、语言和服装再现影片场景,之前的比赛只需学生以声音还原影片,提高语音能力,现在的要求则需要学生理解影片,并思考在现有情况下最佳再现影片的方式,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判断能力、合作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3)英语技能训练营的主要活动形式改为以思辨能力培养为主,包括即兴思维和语言反应能力的训练,同时要求学生自主设计训练语言和思维的活动,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辨能力。
以思辨能力为导向的第二课堂活动运行模式从输入方面给学生提供多套通识类读物,既要求知识的掌握,又要求语言的学习。从输出方面提供多个展示平台,对思辨能力侧重要求。
第二,把以上第二课堂活动付诸实施。实施过程中,有意识地把思辨能力培养作为活动的主线。两个学期完成了英语技能竞赛月、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英语话剧大赛、外研社杯英语辩论校选拔赛。英语技能训练营以即兴演讲和BP赛制英语辩论为活动的主要形式。
第三,为了检验学生的思辨能力是否因第二课堂以思辨能力为导向进行开展而有所提高,选择2013年入学的英语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集中性技能竞赛月作为实验形式,实验前后用文秋芳老师的两个量具进行测试,然后对比结果检测学生的思辨人格倾向是否有变化和思辨技能是否有提高。
第四,根据实验结果,进一步优化英语专业第二课堂活动,完善以思辨为导向的运行模式,把第二课堂作为推动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的另一途径,以弥补课堂教学的局限性。
研究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问题是尽量控制变量,以确保思辨能力的变化是第二课堂活动带来的;问卷完成的时间必须保证;遴选出有利于思辨能力培养的活动形式或在现有的活动形式中增加思辨能力培养的理念。
3研究结果
3.1 学生思辨人格倾向调查问卷实验前后对比结果及分析
在研究学生思辨能力是否有改变时首先要分析其思辨人格倾向是否在实验前后有所变化。根据文秋芳的分类,思辨人格倾向包含两个类别,四个层次和八个维度。
表1 实验前后调查问卷的平均值对比
表2 成对样本统计量
表1是实验前后调查问卷平均值的数据。参与集中性课外活动的新生共56名,其中52名同学参与前后的测试, 2名学生出现漏选,因此只有50份问卷的数据有效。对比实验前后的数据,我们发现学生思辨人格倾向变化不大,七个维度的数据都下降了,趋向更加认同,但是差距很小,其中理智力的差距相对大一点,说明学生在参加第二课堂活动后在认知方面和寻真性方面有一定的改变,对事物的判断力有一定的提高。而自信度的数据上升了一点,虽然差距很小,还是说明学生的自信心在第二课堂活动后有所下降,因为研究对象是新生,和高年级学生一起参加英语类竞赛,对他们确实有一定的冲击。
课题组利用SPSS14.0软件包对数据做进一步的分析以探查思辨人格倾向的变化。通过问卷的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也可以看出,与上面平均值数据显示的结果相同,表3结果显示实验前后学生在这四个方面的自我评估均无显著差异,说明实验时间不长,对学生的思辨人格倾向的影响很小。但是从表2中实验前后的描述性数据来看,学生在实验前后在这四个方面的自我评价均不高,平均值差异也不大。而组间标准差均有缩小倾向,表明集中性第二课堂活动的参与可能对原来思辨人格倾向不明显的学生比较有作用,从而缩小了学生之间思辨倾向的差异性。
表3 成对样本检验
因此,通过一个月的以思辨能力为导向的技能竞赛月的实施,一年级的学生在思辨人格上差别不大,在理智力倾向上变化相对大一点,说明学生能够开始关注到思辨能力的重要。
3.2 学生思辨技能实验前后对比结果及分析
项目组采用了客观卷检测学生实验前后的思辨技能。参与测试的52名同学中只有46份答题卷评出成绩。测试题一共30道,总计30分。用软件处理数据后得出表4和表5。
表4 成对样本统计量
表5 成对样本检验
从两个表的测试结果表明实验后学生的思辨能力与实验前有显著差异(t=2.344, df=45, sig<.05)。实验后的思辨能力平均分为19.17(总分30分),比实验前高1.15分,说明学生的思辨能力虽然有所提高,但是提高的幅度不太大。实验后测试结果的标准差比实验前测试结果标准差小,反映出学生在实验前思辨能力差异较大,而经过技能竞赛月的训练后,学生之间的思辨能力差异减少。总之,学生的思辨能力普遍得到提高,证明以思辨能力为导向的第二课堂活动对学生的思辨能力有显著作用,但是学生思辨能力提高的幅度不太大,总体思辨能力仍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3.3 小结
根据以上数据分析的结果,我们发现英语专业新生参加了为时一个月的技能竞赛月后,由于时间很短,思辨人格倾向改变不大,但在理智力上有很小的变化,表明学生开始倾向思考问题,在事物判断力上有所提高,同时组间标准差缩小显示实验前思辨人格倾向不明显的学生向好的方面转变。而思辨技能普遍得到提高,只是因为时间不长,锻炼机会不多,提高幅度不大。
4结论
根据两年多的实践—研究—实践的过程,可以回答提出的两个研究问题。
第一,根据第二课堂活动形式和要求,发现第二课堂与思辨能力的培养具有相关性。各类英语类竞赛都要求学生能进行有效输入、能主动思考,在演讲或辩论中需要对事物作出有目的、有理据判断的能力,能进行逻辑推理,在原声模拟和话剧大赛中需要学生根据剧本进行有意识的改编,对如何表演作出自己的判断。因此本研究认为第二课堂和思辨能力具有相关性。
第二,技能竞赛月后2013级学生的两个量具测试结果可以看出以思辨能力为导向的第二课堂活动能推动学生的思辨能力培养并得到提高。从学生们面对即兴演讲准备时间缩短到调整自己的方法,从为了了解辩论而去阅读通识类读物到主动借阅通识类读物,从开始面对BP赛制学生的慌乱到后来的有力推导,从原声模拟比赛和话剧大赛中学生对场景的精彩再现和对剧本的绝妙展示,都让我们感觉到学生在以思辨能力为导向的第二课堂活动中真正地开始了思考,英语成为一种工作语言。研究结果标志着学生的思辨人格倾向和思辨技能在实验前后有改变,研究达到预期的目标。
虽然研究已经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但是仍然存在着局限性,以思辨能力培养为导向的第二课堂活动体系的实际操作原则需要进一步确定,以确保实施人员变化不会影响思辨能力培养的效果;研究数据偏小,只选取了一个年级的学生,不能代表所有学生;还有些变量很难控制,比如说学习者个体差异和自我学习模式可能会影响结果。思辨能力培养在教育界是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未来的研究方向包括微课和慕课对思辨能力培养的影响,翻转课堂教学中思辨能力的培养等。
[参考文献]
[1] 黄源深.思辨缺席[J]. 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7):1,19.
[2] Facione, P. A. California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Test[M]. Millbrae, CA: California Academic Press,1990.
[3] 文秋芳,王建卿,赵彩然,等.构建我国外语类大学生思辨能力量具的理论框架[J].外语界,2009(3):37-43.
[4] 黄源深.英语专业课程必须彻底改革——再谈“思辨缺席症”[J]. 外语界,2010(1):11-16.
[5] 孙有中.突出思辨能力培养,把英语教学改革引向深入[J]. 中国外语,2011(3):49-58.
[6] 张怀强,李丽,刘玉娟,等. 面向新时期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平台建设[J].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 193-196.
[7] 阮全友.构建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的理论框架[J].2012(1):19-26.
[8] 文秋芳.论述外语专业研究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培养[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10):29-34.
[9] 刘艳萍. 英语演讲教学与思辨能力的培养[J].外语艺术教育研究,2009(9):49-52.
[10]曹迎春. 立体互动模块式翻译教学模式探讨[J].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2(1):55-59.
[11] Paul, R. & Elder, L. Critical Thinking: Learn the tools the best thinkers use[M]. New Jersey: Pearson Prentice Hall, 2006.
[12]文秋芳. 中国外语类大学生思辨能力现状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
Study on A Critical-Thinking-Skills Oriented System of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for English Majors
LUO Jing,SHEN Xing-tao,HUANG Wei-ying
(EastChinaInstituteofTechnology,Nanchang330013,China)
Abstract:Discussion about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is a hot issue among Chinese educators in recent years. The previous studies on that mainly focus on its theoretical structure, the assessment of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and the teaching model of different courses to improve the skills. While few empirical researches could be found on how to teach the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not to mention the researches on the influence of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on that. Therefore, the present study will take the English majors as the subjects and put forward that a critical-thinking-skills oriented system of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for English majors should be built in order to develop students’ skills in critical thinking.
Key Words: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English majors
中图分类号:H31;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12(2015)04-0372-05
作者简介:罗晶(1972—),女,江西南昌人,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应用语言学研究。
基金项目: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省级立项课题“依托第二课堂培养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JXJG-12-8-5)的研究成果。
收稿日期:2015-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