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扎实推进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

2015-02-17王禄

领导科学论坛 2015年24期
关键词:执政党服务型党组织

□ 王禄

扎实推进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

□ 王禄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逐步从全能型执政党向服务型执政党转变,这是党建工作现代化迈出的重要一步。基层党组织处于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第一线,实现服务型政党的转变要求基层党组织率先实现向服务型基层组织的转变。因此,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的重要意义,分析在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些挑战,把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一项紧迫任务来抓。

充分认识服务型政党及其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意义

执政党是实现人民利益的工具,建设服务型基层组织是其本质要求。在现代政党体制中,执政党是联系国家和社会的双向工具。一方面,执政党掌握着国家政权,控制着公共政策的走向,借助这些方式实现对社会的统一领导和有效治理,也由此体现其执政地位。另一方面,执政党又是社会实现其与国家深度融合的工具。只有社会与国家深度融合,执政党才能形成科学有效的领导和治理。否则就会造成游离于表面、流于形式的表层化的领导。因此,执政党应该以非权力的方式发挥领导核心的作用。而实现深度融合,发挥这种作用的根本方法就是服务:执政党的基层党组织为社会、为人民群众提供最优质、最广泛的服务,提供使国家、社会、群众能够互相融合的参与性、建设性的服务,从根本上解决人民群众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并以此彰显执政党的汇集、整合以及利益表达功能。

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是当前全面深化改革新形势下的迫切需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深刻变革,人们的思想观念、利益诉求日益多样化,特别是发展进入新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许多深化改革的举措直接关系群众的切身利益,这些都迫切要求基层党组织要增强服务意识、拓宽服务领域、强化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中央的各项惠民政策关系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基层党组织要落实好、贯彻好,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基层党组织要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如实向上级反映,形成良性反馈机制;对于呈现出的社会矛盾和问题,人民群众的迷茫失落、不知所措,需要基层党组织合理化解、解疑释惑。所有这些都包含在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的服务改革、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丰富内涵之中。

勇于正视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服务内容较滞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转型期,改革发展面临的环境更加复杂、困难挑战增多。我们要清醒地看到,一些基层党组织认为,谈话慰问、送钱送物的服务方式是解决人民群众的思想困惑和生活困难的最直接有效的做法,倘若这是基层党组织主要的服务方式的话,那么基层党组织存在的必要性也就荡然无存了。很显然,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我们必须努力创新服务内容,不断优化服务功能。例如,针对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机制不健全,特别是农村市场体系不完善,市场监管制度不完善,相应政策不明晰、法律法规不完善等问题,基层党组织可以发挥组织服务优势,通过培训讲座、网络宣传、专家指导等方式积极培育群众的市场经济意识。

服务体系不完善。一是组织设置体系不完善。由于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我党的基层组织体系还存在不少盲区和空白点。比如,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中,成立我党的组织存在很大困难或者无法成立,党组织覆盖面狭窄。农村基层党组织中也存在组织体系设置落后,不能适应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新要求的问题。有些地方还出现了只重视基层党组织的数量,而忽视党组织的功能发挥质量和有效覆盖问题,这种盲目追求“量”而忽视“质”的做法,不仅不利于基层党组织的服务体系建设,反而会造成很多不必要的浪费。二是考核评价体系不完善。基层党组织的服务效果如何,其唯一评价标准是人民群众的满意度,群众反馈的结果好,服务质量才是真的好。但是,当前基层党组织的意见反馈机制及考核评价体系还不完善。比如,在考核方式上有形势主义的倾向,考核内容和形式常年不变,没有针对不同的对象制订有针对性的考核;考评结果的运用上,基层党组织的相关负责人与上级党组织不能形成有效的双向联动。

人才队伍的服务能力有待提高。

一是服务意识不强。部分基层党组织的工作人员、党员干部尚未真正实现从“全能型”执政党到“服务型”执政党的思想转变,表现在日常的工作中无论是思想教育、行政管理还是社会服务,仍旧停留在原有的旧观念中,命令式、权力式、行政式的服务意识还未彻底扭转。二是专业知识匮乏。在知识经济时代,依靠科技和知识推动社会发展是大势所趋。但是,基层党组织的人员队伍普遍存在专业知识匮乏的问题。在一些规模较大、综合性较强、规范性较高的基层服务中,由于缺乏专业的社会管理知识和组织工作经验,基层服务工作往往力不从心、局面被动。三是服务作风不实。基层工作最需要苦干实干拼命干的吃苦精神,但一些基层组织工作者不愿深入工作一线,不能及时、准确了解群众生活或者工作中的困难,好做表面文章,严重影响了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

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的对策建议

创新服务内容,为群众提供准确、高效、现代的服务。一是创新服务民主政治的内容。为促进基层民主的发展,作为战斗堡垒的基层党组织必须要大力创新民主政治服务内容。基层党组织要大力宣传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和政治理论,帮助人民群众树立正确的民主政治观。要着眼于人民群众政治参与的意识与能力的提升,加强基层政治法律知识的教育与培训,提升群众政治参与技能。二是创新服务市场经济的内容。当前,我国正处于迈向中高收入国家的动力支撑转换期,面临着产业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压力。基层企业普遍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员工整体素质低、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基层党组织必须着眼于这些现实问题,充分发挥其“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传声筒作用,创新经济服务内容,成为连接政府与基层、连接市场与企业的桥梁和纽带。三是创新服务社会管理的内容。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增强城乡社区服务功能,强化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在社会管理和服务中的职责,引导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充分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这就要求基层党组织创新社会管理内容,整合社会资源与人力资源,通过服务群众、引导群众、组织群众等方式创新社会管理模式。

完善服务体系,使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一是完善基层党组织体系设置,形成严密、强大、全覆盖的基层党组织。在基层私营经济、个体经济体,专业合作社、产业协会等组织中建立和完善党组织建设,在城市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及协会、学会、中介机构等社会组织中积极开展党的工作,在外出务工、经商人员相对集中点指导和推动党组织开展工作,实现有形覆盖和有效覆盖相统一。二是完善基层党组织体制机制,使党组织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基层党组织的设置只是体系建设的一半,还需要有各项制度的完善。要形成一套服务对象准确、服务内容及时、责任落实清晰、方式行之有效的服务机制,从根本上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和困难。要完善考核评价机制,考核原则要以群众满意为唯一标准,考核内容要结合工作实际,考核程序符合组织要求,考核结果对上级组织有建设性参考意义。还要完善表彰奖励和责任追究机制,对在服务过程中态度好、能力强、效果佳的优秀工作人员要及时奖励,对在服务过程中出现违纪及不作为的人员要追究责任,严肃处理。

提升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工作者的服务水平。一是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从根本上提高基层工作队伍的服务自觉性。基层党组织服务基层、服务群众,就是要积极转变服务观念、强化服务意识。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必须从提高基层工作队伍的服务意识入手,解决为谁服务、为什么服务、怎么服务的问题。这是执政党服务社会、服务群众、服务发展的思想动力和源泉。二是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提高基层队伍的服务水平。理论是实践的支撑,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必须要有理论依据。这就要求基层工作者必须加强政治理论的学习,通过党校培训、网络自学、专业书籍的阅读等方式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并积极与自身工作实际相结合。同时,还要加强社会经济理论的学习,经济建设是各项工作的中心,基层组织开展服务工作也不例外,基层党组织不仅要做好政治、社会、文化方面的服务工作,更要引领好、服务好经济工作,这就需要基层工作队伍紧跟科技革命和知识经济的发展步伐,提升自身的文化素质,以现代的创新科技、文化知识服务社会经济发展。

(作者单位:中共聊城市委党校)

责任编辑:李姬

猜你喜欢

执政党服务型党组织
清华党组织公开
实施“三个三”工作法 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加快发展服务型制造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构建服务型政府的路径选择
服务型数字化校园的构建探讨
执政党道德形象的塑造
对症下药 强健基层党组织
论参政党建设与执政党建设的同一性和差异性
略论陈云执政党党风建设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