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928—1930年河南灾民移垦东北与铁路运输

2015-02-16刘继阳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灾民灾情河南

刘继阳

(河南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1)

1928—1930年河南灾民移垦东北与铁路运输

刘继阳

(河南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1)

1928—1930年中国北方发生了严重的灾荒,其中河南地区灾情尤重。为迅速妥善安置灾民,南京国民政府以及东北地方政府积极出台了“移民垦边”政策,形成了吸引河南灾民移垦的拉力。铁路作为主要的运输方式,在河南灾民移垦东北的过程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一定程度上说,中国传统的“移民就粟”救灾举措,正是因为铁路运输的参与而显示出现代化的意味。

河南灾民;铁路运输;移垦东北

铁路作为近代文明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其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可谓波折。随着铁路在近代中国的筹议、修建、运营,其功能与效用也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出来。铁路作为“有史以来最具有革命性的一种工具”[1](P185),“利用机械力,以短少之时间、低廉之运费,行绝大运送事业,具公共使用之性质”[2](p8),最终逐渐被中国民众所接受,并在保证人们基本物质生活的过程中起到了巨大作用,尤其是面对突发情况和灾情时,人们的应对方式能够更加从容合理,在赈灾的过程中,其功能越发明显。

1928—1930年间,华北地区发生了严重的灾荒,河南省正好处于灾害的中心地带,受灾严重。在赈灾的过程中,铁路运输成为灾民移民关外的重要途径,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目前,学界已有针对此次灾荒救助的探讨。不过,针对铁路在此次河南灾民移往东北地区中所发挥效用的探析还稍显薄弱,本文拟就此进行论析。

一、豫省灾民移垦东北方案的制定

1.豫省灾情及救助

1928年伊始,北方地区发生了大面积灾荒,地处中原腹地的河南更是灾情奇重。时人“调查灾区灾民数目:陕西77县,6255264名。甘肃64县,2400840余名。豫南112县,7611666名”[3](p45),到1929年夏,灾情更加严重,据“报告豫省灾民待哺者一千万人”[4]。时人报道说:“赤地千里,春耕不能下种,粮食断绝,生机毫无,流离死亡日迫一日”[5](p2)。严重的旱蝗灾害、雹灾、水灾等自然灾害交相发生,形成了次生联动的危害效应,灾害类型的变化最终导致救灾工作难以为继。且民国以降,河南政局动荡,匪患猖獗,“土匪之患,甲于他省,久有匪省之称”[6]。除此之外,由于河南地处中原,军阀纷争不断,兵灾不断且越发严重。“摊派草料……牲畜均为军需之品,壮年男丁,全系应役之人。倒毙道途,死于炮火者八百余人”[7]。战后各地方满目疮痍,生灵涂炭,“房屋被焚,财物被劫,人民非死于炮火,即逃亡无踪,空寨矗立,杳无人迹”[8]。天灾人祸相互交织,且在河南地区持续时间长成为此次灾害的典型特征。值得注意的是,面对灾情,河南省的政府机构虽然进行了一定的灾害应急救助,比如在开封等地设立粥厂。但是面对这样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危害性极大的灾情,地方政府根本没有能力解决此次严重的灾荒。豫省民众为解决基本的生存状况,只能另寻出路。

2.移垦东北方案的出台

东北作为满清王朝的龙兴之地,为保留当地的固有风俗,保证旗人生计,清政府实行严格的封禁政策,对流民严加限制。近代以来,面对严重的边疆危机和舆论压力,清政府不得不取消封禁政策,移民实边,缓解日益严重的边疆危机,“东三省为根本重地,山林川泽之利当留有余以养民,是以虽有闲荒,尚多封禁。今强邻逼处,军食空虚,揆度时宜,不得不以垦辟为筹边之策”[9](p8317)。民国以降,移民政策得以继承,政府对“移民实边”倍加重视。民国初建,即于1912年成立拓殖协会,鼓励拓地垦荒、开发边地空旷土地,缓解民众困难,把“移民实边”作为缓解内地人口压力、开发边地、巩固边防的重要政策。

河南等地严重的灾情引起了南京国民政府的重视。1928年,国民政府决定设立赈务处,并颁布了赈务处组织条例,其中规定“中央赈款以办工赈不办急赈为原则”“实办急赈之必要时,以施粮为原则”[10],这与中国传统的“移粟救民”救灾措施相契合。南京国民政府训令各省政府速筹安置灾民办法,妥善救灾。然而,“中央饥弱之怀,惟杯水车薪,全活终属有限。受灾各县,虽间有办理平籴粥厂或工赈者,然仅寥寥数处。又多限于经费,未能广为救济,将来为期一久,势必尽成饿殍”[11](p12)。可见,由于灾情严重,灾民甚多,政府初步的救济效果并不明显。面对越发严重的灾情,国民政府认为“吾国幅员辽阔,远如东北西北各省,近如京畿江北各地,未经开发者尚多,趁此移殖灾民,化瘠土为沃壤,计亦良得”[12],把移民垦边与救助灾民进行结合,以收良效。随后中央政府又颁布了灾区移民令,“救荒之策,不在一时,而在永久。与其移粟以安旦夕,何若移民以辟草莱”[13],要求各被灾省份商议具体的移民办法,鼓励受灾地区移民就食,并妥善进行移民安置工作。

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农矿部召开了全国垦务会议,议决垦务计划大纲,设立中央垦务委员会。会议认为“移民垦荒实为解决民生之要计……自应通盘筹画,拟定具体方案,以策进行”[14],要求各省制定相应的垦务计划,并对受灾省份民众移民垦殖积极鼓励,且在政策上加以扶持,进一步推动移民垦边的开展。这样,移民垦边政策便与灾民救助相互融合,进一步推动了救灾的进程。

作为此次灾民移垦的目的地,早在1928年,东北就有“屯垦委员会之发起……此会为对于东北垦殖全局,研究方案或计划,分交各区采行”[15](p1265),负责东北垦殖、移民安置等问题。就在全国垦务会议召开之后,东北政务委员会根据原有的鼓励移民东北垦荒的政策,进行了妥善的修改。东北各地方当局也先后颁布了移民垦殖章程。其中,铁路运输的作用被重视起来。在颁布的移民垦殖章程中,对铁路运输政策进行了详细的叙述。《兴安屯垦区移民办法》第九条规定“移民所乘之火车船舶,除移民团体归其自行管理外,其经本署办理者,由本署交涉免费或减价”[4](p1284)。1930年,东北政务委员会参照前东北筹赈会所订的灾民就食办法,颁布《辽宁省移民垦荒大纲》,其中第四条规定“来东灾民,搭乘国有铁路时,按定东北交通委员会制定之运送垦荒难民暂行章程,分别减免,以示优待”[4](p1283),东北当局颁布的垦荒办法,对灾民移垦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垦荒政策中的一系列对铁路运输的优待措施也消除了灾民的顾虑,最终形成了东北地区吸引关内灾民前往的拉力。

移民到关外一方面可以起到巩固边防的效果,另一方面,大量的劳动力进入东北对当地的开发也能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同时,灾民移垦东北解决了灾民的基本生计问题,维持了社会的相对稳定。1929年,针对河南省自身的情况,河南省赈务会颁布实施《河南省赈务会筹拟移民赴东三省垦荒办法》,主要内容为:

“一、本会为救济灾荒起见,除办理工赈、急赈外,并移送灾民赴东三省垦荒就食,其移送人数无定额。

二、凡系被灾良民,确有耕作能力,自愿前往就食者,须有该管区长或村长之保证,本会负移送安置之责,携眷同往者一律办理。

三、各县出外就食灾民人数由县长督同赈务分会及各区长村长详细调查,先行登记册报本会,以便定期移送。

四、移送时所需火车由本会呈请。

五、移送时所有沿途食住由本会并商请各善团体分段设所招待。

六、移送时本会派员在指定交通便利地点接收,但由各县送赴接收地点之临时费用,应由各县自行负担。

七、灾民到达东三省后,由本会商请该省当局分别安置。

八、安置办法分垦荒、佃户、佣工三种,由灾民自择,如有多数愿在一处垦荒者,可拨给相当荒地,自组村庄。”[16](p117)

可见,河南省赈务会不仅在政策上确立了向东北移民就食的方案,而且对运送方法、沿途接待、移民到达东北后的安置工作都做了详细的规划。由于灾民人数较多,河南与东北距离较远,且灾情严重,刻不容缓。且河南省地处中原,与沿海港口相隔甚远,利用轮船进行灾民运输在当时的交通条件下难以实现,因此,铁路运输便成为河南省赈务会制定垦荒办法时所着重提出的灾民运输方式。其实就在河南爆发严重灾情的同时,1928年10月,“国府公布行政院组织法,设铁道部……铁道部管理并建设全国国有铁道,规划全国铁道系统,及监督商办铁道”[17](p75)铁路专管部制的建立对近代以来的铁路交通运输管理起到了一定的整合作用。特别是在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后,平汉铁路和北宁铁路形成通车,全国铁路运输网络正式形成,这就为河南灾民就食东北提供了便利。

二、灾民移垦东北的实施

1.铁路运输效用的发挥

截止此时期,从河南乃至整个华北地区到东北地区形成了较为完备的铁路交通网。其中,平汉铁路“北起北平,经河北之保定、正定、石家庄、顺德而至豫境,历彰德、新乡、武陟越黄河而南……在丰台则有北宁,在石家庄则有正太,在新乡则有道清、在郑州则有陇海……冠绝群路”[18](p390)。针对河南省而言,豫北有道清铁路,豫中有陇海铁路皆为东西方向,平汉铁路南北向贯穿河南省,彰德、新乡、郑州等火车站的分布一方面为灾民移垦东北的乘车提供了条件,同时也使得灾民得以在不同的火车站点上车,对灾民进行了合理的分流实际上,铁路运输在此次豫省灾民移垦东北过程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灾民移垦的移送工作主要是由旅居北平的河南赈灾会负责的,该会成立于1928年底,当时旅居北平的河南同乡,见家乡连年多灾而倡议成立该会,公推李敏修为会长。在其组织下,河南灾民多乘坐平汉铁路经丰台站转而乘坐北宁铁路局的火车向东北移民就食。基本情况是,由赈灾会在铁路沿线的县区设立招待处,“豫东开封、商丘、周家口、郑州、许昌、偃城六处,豫北则有彰德、卫辉、新乡、沁阳四处,豫西有洛阳、陕州、临汝三处,豫南有信阳、西平、南阳、潢川四处,其他石家庄、丰台、打虎山、黑龙江均驻专员招待”[19]。根据实际基本需要,发给灾民一定的食品(主要是馒头),在招待处有专人组织灾民前往车站,并以郑州车站为中心,集中争取、安排车次运输,而且在运输过程中有专人护送。在赈灾会的组织下,多数灾民在郑州搭乘火车,并经平汉路先抵丰台。由于平奉铁路在丰台站与平绥铁路及平汉铁路接轨,故灾民往往以丰台为中转站,在丰台作短暂停留之后,一少部分灾民、过天津“改乘北宁路敞车出关赴奉”[20],而大部分灾民都是由丰台转北宁路出关,经打洮(打虎山—洮南)及洮昂(洮安—昂昂溪)两路,分散各地。从1929年5月1日开始运送第一批,据旅平河南赈灾会所查,截至1929年7月30日,由丰台起运的灾民总计有24526人,到9月17日止,总共运送灾民43批,人数共计35004人[21]。其中1929年7月21日至30日由丰台运送出关灾民数目如下表所示:

表1 1929年7月21日至30日由丰台站运送出关灾民数目表[22]

由上表可知,除22、28日外,每天都有大量灾民由丰台站运送出关。除27日所移送灾民突然增加外,其他日期内所移送灾民人数相对稳定,这也体现了灾民运输具有一定的计划性。

虽然铁路运输相对快捷、便利,然而灾民大多身无分文,根本无力支付火车票价。面对灾情,为了加快灾民就食东北的速度,政府部门对灾民乘车出台了票价优惠甚至是免票的政策,这在很大程度上对灾民向东北移民提供了便利。南京国民政府赈务委员会给旅平河南赈灾会的电文中便说,“已电饬北宁、平汉、陇海、道清各路局及东北交通委员会免费备运”[23](p98)。各铁路局(主要涉及平汉、陇海、道清、北宁铁路局)也积极开展行动,投入到救灾、运输灾民中去。同时,东北地方相关政府部门也出台了办法对灾民乘车进行襄助。在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灾情最为严重的1929至1930年,“所有河南难民之由陇海、平汉、北宁等路出关者,皆得免费乘车之待遇”[24](p306)。这对灾民向该处移民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吸引了大量灾民移垦此处,进而开发了东北。

面对如潮的灾民涌入,作为接收地的东北各地方团体亦做出积极回应,“以筹赈会全力办理移民,并由平红卍总会、关外红卍会及道德会担任北宁路招待事宜,于山海关、锦州等处,加设招待所”[25],对灾民加以援助。在灾民到达东北的路途中,当地各种慈善团体积极行动,在火车经过的各个车站对灾民进行招待、照顾,对灾民顺利移垦东北起到了很大帮助。各慈善团体的慈善行为如下表所示:

表2 各慈善团体招待就食灾民一览表[26](p72)

由上表可知,慈善团体在灾民向东北移垦的过程中起到了很大作用,不仅在火车站点等向灾民提供最基本的生活资料,比如馒头、粥、玉米面饼等,而且还向灾民提供一些基本的医疗服务。“像这样大宗的人口输入到这个地域里去,真是不容易的。那不但需要政府当局和铁路机关的接济,尤其要靠慈善性质的私人的捐助”[27](p6),可以说,围绕铁路站点,慈善团体与铁路部门以及相关政府部门针对河南灾民的移垦形成了一个密切配合的协作系统,显现了铁路运输在此次移垦中的巨大功用。1929年河南灾民移垦东北的开展也为后期灾民依靠铁路运输就食东北奠定了基础。时人评论说:“豫省移送灾民约三万数千人,均沿铁道各站上车,由北平各慈善团供备给养,且备专车联运直放,免收票价,灾民到东后,东北当局极愿设法安置,分布各处”“实灾民之福音也”[28](p38-39)。

鉴于河南灾民移垦东北取得的较好成效,1930年“河南省政府及赈灾会,拟于解冻后,向东省移民十三万赴黑龙江省”[29](p317)。“由灵宝、陕州、渑池、新安、洛阳、偃师、巩县、郑州、开封各站为起点,经平汉、北宁两路运赴辽省各地垦荒……电饬陇海、平汉、北宁各路局免费备运。”[30](p97)同时,河南省赈务会鉴于组织力度有限,不易统一组织灾民移垦,便发给灾民护照,“凡灾民持有属会或县政府护照一律免费搭车”[31](p43-44)。1931年河南省赈灾会再次谋划,鉴于“豫省灾民众多,嗷嗷待哺,亟须设法安插,使谋生活,前经决定拟于本年内移民十万赴东省开垦就食”[32](p801-802)。毫无疑问的是,铁路运输成为豫省灾民移垦东北的必要条件。

2.铁路运输中的问题

铁路运输保证了豫省灾民移垦东北的顺利实施,并通过免票以及调运车辆等形式促进了救灾的实效。然而,面对如潮的难民,在豫省灾民向东北移垦的过程中,充分暴露了近代铁路运输系统的不完善,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豫省灾民向东北迁移的进程,产生了一些不必要的困境。

首先是车辆缺乏。民国以降,战争不断。铁路运输容易被地方势力所影响和分割,“各地军系每将交通事业视为私产,置于自己管辖之下,车辆、电线、船只等,概予扣留。致使各地之间无法互通有无”[33](p47)。往往直到战争结束,还有大量的客货车被扣押。“到1928年底,各军队共扣押津浦路机车8辆,客货车267辆;扣押平汉路机车14辆,客货车414辆;扣押平奉路机车28辆,客货车450辆;扣押沪宁沪杭甬路客货车70辆”[34](p173)。大量的客货车被扣押,一方面不仅严重影响了客货流通,另一方面给灾民的运输造成了很大的困难。由于灾民人数太多,所需车辆甚巨,铁路局往往不能提供足够的车辆以供灾民使用。当时大规模的灾民收容在车站,“灾民聚集,已在六万人以上……关于移民事,已筹备就绪,惟待车辆起运”[35]。同时,因为车站有大量灾民聚集,一方面由于灾民本身以及车站并无太多的食物储备,因而被困于此易发生绝食现象,“聚集郑州者万余人之多,候车待运……近闻该饥民等露宿郊外,炎日之下,因饥而病,臭气逼人,死亡颇多”[36];另一方面,大量灾民聚集在车站和铁路沿线,影响了交通的正常运行。由于灾民数量较多,且当时铁路的运输能力有待提升,所以有时不得不采取非常规的方法进行灾民运输。例如在运送灾粮或者运输士兵的火车上加挂车厢进行运输等。

其次,运输过程中的滞留现象严重。灾民向东北移民过程中,由于路途较远,一般情况下,从河南省的陕县、南阳出发,顺利到达东北黑龙江需要15天的时间。事实上,各种突发情况很容易影响铁路运输的顺利进行。而且各地天气情况不一,准备工作也存在仓促之处,使得运输遇到了很大困难。首先是水灾对铁路运输的影响较大,路基被冲毁,运输不得不暂时中断。如,大量聚集在丰台的灾民因为打虎山(辽宁省锦州市内)“江桥路基被水冲坏,以致不能行车。故灾民东去,又须耽搁数日”[37]。除因为自然原因无法运输外,一般情况下,灾民乘坐平汉铁路的车辆到达丰台站后,需要转乘北宁路局提供的车辆,但是由于中俄之间局势(中东路事件)渐趋紧张,东北各处也需要紧急向边境运送部队及战略物质,这样就造成了兵车堵路,道路拥挤,难以行进。据报道,“关外因对俄军事准备,兵车十分拥挤,呈有路无车之状态,各灾民在打虎山存留者极多”[38]。加上此时灾民已经远离故土,且无多余备用食物,徒增了救济的工作量。在灾民出现滞留而发生饥饿状况时,沿途的慈善团体、商会等为陷入绝境的灾民提供了很大帮助。车站自身有时也直接帮助灾民渡过难关。如,灾民在到达沟帮子站(辽宁省内)时因为通辽路受阻,滞留于此,发生了灾民饥饿的现象,沟帮子站“由票款内拨款二百元,按名施放,暂维现状”[39],虽然是杯水车薪,但在一定程度上接济了灾民,缓解了困境。

结语

总之,面对1928年到1930年河南地区出现的严重灾情,南京国民政府出台了“移民垦边”的方案,并在东北地方政府的合力作用下,以铁路运输为手段,实现了大量灾民移垦东北的“壮举”。灾荒对灾民的推力与积极的垦荒实边政策的拉力,加上铁路交通运输的促动,使得河南灾民移垦东北成为救灾助赈的重要途径与举措。与此同时,铁路运输因为其便利、运量大、转运能力较强等特点,在灾民移垦东北的过程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以铁路线、站点等为枢纽,铁路部门、相关政府力量、慈善团体等也积极投入到助赈的行列之中,最终为灾民的成功移垦提供了支持和保障。

当然在运输的过程中,铁路部门本身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机车缺乏、运输出现大量滞留、站点转运等,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豫省灾民移垦东北的进程,产生了一些不必要的困境。透过此次长距离、大批量移民的救助,可以发现铁路这一运输方式在灾害情况下所发挥的巨大功用。正是铁路运输的参与以及铁路部门的努力才最终促成了赈灾的实效。某种程度上说,作为中国传统“移民就粟”政策的传承,豫省灾民移垦东北一事透过铁路这一运输方式而极具现代意味。同时,大规模灾民移垦东北,不仅妥善安置了灾民,稳定了灾情地区的社会秩序,而且,这一庞大人口的涌入对东北地区的开发提供了重要的劳动力资源,充分发挥了“移民实边”的功效。

[1]〔德〕马克思·韦伯.经济通史(姚曾廙译,韦森校订)[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6.

[2]曾鲲化.中国铁路史.[A].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973)[C].台北:文海出版社,1969.

[3]豫陕甘灾民之统计[J].兴华,1929.26(10).

[4]北平要讯[N].申报,1929-09-30(5).

[5]豫陕甘三省灾情简报[J].崇善月刊,1929.57.

[6]河南土匪猖獗[N].天津.大公报,1928-02-04(3).

[7]何时不呼号[N].天津.大公报,1930-01-04(4).

[8]但愿不打仗[N].天津.大公报,1930-01-08(4).

[9]戴逸,李文海.清通鉴(第19册)[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9.

[10]国府赈务处成立[N].申报,1928-09-07(9).

[11]中华民国国民政府行政院训令:第一一七九号(中华民国十八年四月六日):令内政部:令知卫生部长薛笃弼呈报视豫陕甘三省灾情仰即遵照办理由[J].行政院公报,1929(37).

[12]垦荒救灾[N].天津.大公报,1929-09-28(4).

[13]灾区移民令[N].天津.大公报,1929-10-06(4).

[14]农矿部请设中央垦殖委员会[N].申报,1929-09-13(10).

[15]东北文化社年鉴编印处.东北年鉴[M].沈阳:东北文化出版社,1931.

[16]河南省赈务会.十八年豫灾纪实[M].河南省赈务会,1930.

[17]张心澄.中国现代交通史[M].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75.

[18]平汉铁路管理委员会.平汉年鉴(第2册)[A].沈龙元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51辑)[C].台北:文海出版社,1989.

[19]旅平河南赈灾会移送灾民事实报告(一)[N].天津.大公报,1929-08-20(7).

[20]难民过津出关[N].天津.大公报,1929.7.3(9).

[21]苏新留.1929年河南灾民移垦东北述论[J].史学月刊,2004,(9).

[22]豫灾民出关者已达二万余人[N].天津.大公报,1929-08-05(4).

[23]电复旅平河南赈务会为准铁道部函贵会运送灾民三万人出关就食已电饬北宁、平汉、陇海、道清各路局及东北交通委员会免费备运文[J].赈务月刊,1930,1(2).

[24]连濬.东三省经济实况揽要[M].上海:观海时事月刊社,1931.

[25]东省当局全力援助豫省移民[N].天津.大公报,1929-07-19(4).

[26]陈翰笙.难民的东北流亡[A].陈翰笙,薛暮桥,冯和法.解放前的中国农村(第二辑)[C].北京:中国展望出版社,1987.

[27]中国的北部移民(续)[J].河北周刊(北平1928),1928,(22).

[28]豫省灾民移边之建议[J].兴华,1930,27(10).

[29]雷啸岑.东北安置豫浙移民[J].时事月报,1930,2(6).

[30]代电河南省赈务会为准铁道部复函以贵会移送灾民十万人由灵宝等站经平汉、北宁路分别安插东省案已电饬备运请查照文[J].赈务月刊,1930,1(2).

[31]函铁道部为准河南省赈务会电请转铁道部凡在陇海、平汉各站逃外就食灾民特有该会或县政府护照者一律免费搭车文[J].赈务月刊,1930,1(1).

[32]豫省将向东北移民十万垦荒[J].农业周报,1931(78).

[33]张瑞德.中国的代铁路事业管理的研究——政治层面的分析(1905-1937)[M].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1.

[34]黄华平.国民政府铁道部研究[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1.

[35]豫民望移有若燃眉[N].天津.大公报,1930-04-14(4).

[36]豫省灾民集郑待车[N].申报,1929-07-10(14).

[37]豫灾民仍滞丰台候车[N].天津.大公报,1929-07-22(4).

[38]灾民之路被兵车梗塞[N].天津.大公报,1929-09-09(4).

[39]豫灾民之惨祸[N].天津.大公报,1930-08-31(3).

[责任编辑:G]

2015-10-22

河南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专项资助项目“1928~1930年河南灾民移民东北研究”,编号:Y1427071。

刘继阳(1992—),男,河南开封人,主要从事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

K263

A

1671-5330(2015)06-0048-06

猜你喜欢

灾民灾情河南
盐城市夯实灾害灾情管理基础
考虑属性和空间逻辑的地震灾情数据清洗器设计与实现
一个“太阳能灯”男孩
河南:严守食品安全“第一道防线”
河南:过大年,逛庙会
“灾情”
河南:走进就业的春天
放歌河南
可口可乐的面试题
可口可乐的面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