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再感谢”与“再道歉”的日中对比研究*

2015-02-15丁尚虎王慧娇

关键词:血亲制约日语

丁尚虎,王慧娇

(1.日本东北大学 国际文化研究科,日本 仙台 9808576;2.首都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 北京 100048)



“再感谢”与“再道歉”的日中对比研究*

丁尚虎1,王慧娇2

(1.日本东北大学 国际文化研究科,日本 仙台 9808576;2.首都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 北京 100048)

通过对现代日语和现代汉语中两个最大的语料库进行检索分析,发现日语和汉语中的“再感谢”和“再道歉”的使用容易受到“时间” 和“人际关系” 等因素的制约,且在这两个层面上的制约存在显著差异。在“不久的过去”这一时间范围内,汉语受到的制约远远大于日语;在“非血亲成员”这一人际关系范围内,日语的使用频率远远高于汉语。

再感谢;再道歉;时间;人际关系

随着日中两国间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的不断拓展和深化,学习汉语的日本人和学习日语的中国人正与日俱增。怎样让两国语言更好地服务于两国人民之间的交流成为当前一个比较重要的课题。语言本身并不难掌握,经常让外语学习者感到困扰的是语言的使用规则和语言背后隐藏着的文化。这些看不见的规则和文化经常成为两国人民交流的“拦路虎”和“绊脚石”。怎样尽量清除这些看不见的“拦路虎”和“绊脚石”是外语教学工作者和语言研究工作者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再感谢”和“再道歉”等礼貌语言的使用因文化的差异而有所不同,给外语教学和第二语言习得带来一定的干扰。围绕日语和汉语的“再感谢”和“再道歉”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对“再感谢”和“再道歉”的使用制约因素、尤其是在“时间”和“人际关系”层面的使用制约状况尚未触及。研究“感谢”和“道歉”等礼貌语言具有学术理论和语言教学两方面的重大意义。从学术理论方面看,其目的在于了解语言使用和社会的关系,掌握有效交际的语言使用规律;从语言教学方面看,其目的在于阐明母语与目标语言间使用规则的异同,从而促进外语教学和第二语言习得。笔者试从日中对比的视角对学术界经常提及的“再感谢”与“再道歉”进行一次再考察,以期能给外语教学能带来一定的启发。

一、“再感谢”与“再道歉”的研究

“再感谢”和“再道歉”,简言之,就是对过去已经发生过的事情再一次表达感谢和道歉的行为。关于“再感谢”和“再道歉”的定义,奥津敬一郎、沼田善子[1]和金英美[2]55也有过类似的说法。日本语言学家铃木孝夫列举了日语中关于“再感谢”和“再道歉”的若干典型例子,诸如「先日はどうも」(前些天谢谢/抱歉)、「先日はすみませんでした」(前些天对不起)、「昨日ありがとう」(昨天谢了)、「昨日失礼(しました)」(昨天不好意思/冒犯了)等[3]。

对于这些 “再感谢”和“再道歉”的表达,国弘哲弥通过和英语的比较指出,在日语中,“再感谢”和“再道歉”的定型化特征明显[4]。日本的其他学者也给出了类似的主张。也就是说,定型化了的“再感谢”和“再道歉”行为是日语中特有的现象。关于这一点,韩国的金英美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她认为上述结论是建立在与欧美语言比较的基础之上的,倘若和韩语比较的话,日语中的这一特征也就不成其为特征了,并通过问卷调查证明了自己的观点[2]56-65,汉语中有没有表达“再感谢”和“再道歉”的语言行为呢?施晖和李华勇给出了肯定的答案。但是他们都认为,与日语比较起来的话,汉语中的“再感谢”和“再道歉”语言行为的定型化特征偏弱,而且表达形式丰富[5-6]。彭飞认为,与中国人的“再感谢”行为相比,日本人最大的特点在于,即使是像被请喝咖啡这样的小事,在再次见面的时候也务必要提及感谢,这充分体现了日本人对人关怀的一面[7]。

上述研究在一定程度上阐明了日语中“再感谢”和“再道歉”的特征,但是在与汉语的比较方面还略显不足。汉语中的“再感谢”和“再道歉”除了定型化特征偏弱、表现形式丰富之外就再没有其他特征了吗? “再感谢”和“再道歉”的使用容易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在时间和人际关系的制约层面日中有哪些不同?这些都还是尚未解决的课题。

二、“再感谢”和“再道歉”的使用制约因素

语言的使用不是任意的,他是使用者在权衡时间、人际关系等各种要素的基础上进行的。日本语言学家时枝诚记指出,语言的表达受制于使用时的具体状况,它不单依赖于使用者的主观感情,更多得受制于使用时的客观状况[8-9]。“再感谢”和“再道歉”的使用同样在各种客观和主观要素的制约下进行。客观的制约因素有时间、人际关系等,主观的制约因素有说话者的心情、目的性的大小等。主观因素千变万化、因人而异,所以把握起来相当困难。但是对时间、人际关系等客观因素的把握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可能的。表1和表2分别是对现代日语书面语平衡语料库“少纳言”❶日本国立国语研究所和文部科学省共同开发的语料库,内容涉及哲学、历史、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艺术、语言、文学等。规模达到1亿5千万字。以及北京大学CCL现代汉语语料库❷北京大学汉语语言中心开发的语料库,内容涉及报刊杂志的报道、文学、戏剧以及影视剧本、网络文学等。截至2008年1月11日现代汉语语料库已达到2亿字的规模。进行“不相邻关键词”检索后得出的结果。

表1 时间上的制约

表2 人际关系上的制约

从表1可以看出,在表达不久的过去之时,其再感谢行为使用较频繁,比如像「昨日」(昨天)、「先日」(前几天)。也就是说日本人对刚刚过去的昨天和前几天受到的恩惠会再次提及。但是当时间延长到过去的一个月或者一年时,其再感谢行为就不怎么使用了。但也并非意味着时间越长越不会表达再次感谢。只是说,时间越久远,相对来说日本人的再次感谢使用频度会更小。在对过去一年受到过的较大恩惠,日本人偶尔还是会表现出再次感谢的行为的。这种时间上的使用制约并非绝对的不使用,而是一个相对用多用少的趋势。那么在汉语中,这种时间上的使用制约机制是否存在,以及如果存在的话,与日语的区别,将在文章第四点进行讨论。

与日本人相比,中国人的再感谢行为使用相对就要少很多。从表2可以看出,对过去的恩惠表达再感谢的行为在“谢谢”这一关键词的检索范围内只找到了6个。不过有意思的是,在人际关系层面,中国人的再感谢行为只适用于非血亲成员。如表2所示,血亲成员间是不使用再感谢的语言行为的。这种基于人际关系的使用制约情况在日语中的表现将在下文中重点探讨。

三、时间制约上的日中比较

同一语言中“再感谢”和“再道歉”在时间上的制约指的是对在过去不同的时间里发生的事情表达感谢和道歉的频度不同。在不同语言间,这种时间上的制约需集中在过去同一时间范围内来考察。也就是说在对过去同一时间发生过的相同的事情处于不同语言文化的人使用“再感谢”和“再道歉”的频度可能是不同的。为了证明这一点,笔者就汉语中的“前几天 谢谢”、“前几天 对不起”和与之对应的日语「先日 ありがとう」、「先日 すみません」对北京大学CCL现代汉语语料库和日本国立国语研究所开发的现代日语书面语平衡语料库“少纳言”进行了“不相邻关键词”检索。

在“前几天”这一关键词的检索范围内,汉语中出现了“再感谢”和“再道歉”的表达,但其使用频率相当低,均不足15例。然而日语的使用频率却远远超过了汉语。在“再道歉”的使用上,日中差异尤其明显,日语中出现的关于“再道歉”的例子超过250例。当然日语中存在将「すみません」用作感谢表达的状况,笔者为了从宏观上说明日中差异没有进行进一步的细分。但尽管如此,在“前几天”这一过去的时间范围内,中国人几乎不使用“再感谢”和“再道歉”而日本人却频繁使用,其“再感谢”和“再道歉”的使用在整体上远远超过中国人这一点是无可争议的事实。

在对长久的过去发生过的事情,日中在使用“再感谢”和“再道歉”方面又有何差异呢?对此,笔者就汉语中的“去年 谢谢”、“去年 对不起”以及与之对应的日语「去年 ありがとう」「去年 すみません」对上述语料库进行了同样的“不相邻关键词”检索。出乎意料的是,日语和汉语的“再感谢”和“再道歉”出现频率都相当低,关于“再感谢”的表达,汉语仅出现了2例,日语也仅有4例。关于“再道歉”的表达,汉语仅有1例,日语为0。这与上述关于表达不久的过去的“再感谢”和“再道歉”的结果形成鲜明对比。关于“再感谢”的表达,虽然日语比汉语出现次数偏多,但数值都很小,这种差异可以忽略不计。尽管在汉语中出现了“再道歉”的表达,但也仅有1例,说明在汉语中,对长久的过去发生的事情表达谢意的行为也是极少发生的。

总而言之,在表达不久的过去这一时间范围内,日语中的“再感谢”和“再道歉”受时间的制约较小,使用相对频繁。而汉语中的“再感谢”和“再道歉”受时间的制约较大,几乎不使用。但是,在表达长久的过去这一时间范围内,日语和汉语受时间的制约程度都很大,“再感谢”和“再道歉”的表达都几乎不使用。

四、人际关系制约层面的日中比较

语言在人际关系层面的制约是指同一种语言表达并非对任何人都可以使用,它受到上下、亲疏远近等因素的制约。因文化观念等的差异,日中两国人民对人际关系的观念和理解也存在较大差异[10]。因此,要比较日语和汉语在人际关系制约层面的异同,必须有一个统一的人际关系划分标准。不管对人际关系的观念和理解如何,有无血缘关系是古今中外一个亘古不变的国际统一标准。当然不排除像有血缘关系但实际上不生活在一起、形同陌路的特殊关系存在,类似这种特殊关系一律不在本文考察范围之内。为了从宏观上考察日语和汉语的“再感谢”与“再道歉”的使用在人际关系制约层面的异同,将人际关系划分为“血亲成员”和“非血亲成员”两个大类。围绕这两个大类,笔者对现代日语书面语平衡语料库中的血亲成员进行了逐一排查,排查的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日语中的“再感谢”与“再道歉”

表3中列出的血亲成员是语料库检索结果中出现了的关于“再感谢”或者“再道歉”的使用对象,对于没有出现的血亲成员一律没有列出。从表三中可以看出,在非血亲成员范围内,日语中的“再感谢”和“再道歉”的使用频率都较高。然而在血亲成员范围内日语中的“再感谢”和“再道歉”的表达虽然都有出现,但是出现频率极低。

从表2知道,汉语中的“再感谢”在血亲成员间是不使用的。虽然在非血亲成员间会使用,但其使用频度也相当低。关于汉语中“再道歉”的表达,从下面的表4中可以看出,它和表2中所示的结果接近,即在血亲成员间汉语的“再道歉”也是不使用的。在非血亲成员间也几乎不用,虽然在检索的结果中出现了一例,但也只是老舍戏剧中的一句唱词而已。

表4 汉语中的“再感谢”与“再道歉”

综上可知,在血亲成员的检索范围内,日语中存在“再感谢”和“再道歉”的用法,但是在汉语中完全没有。在非血亲成员的检索范围内,日语中普遍存在“再感谢”和“再道歉”的用法,但是汉语中却几乎不用。这种基于人际关系的使用制约机制可以用图1来表示。

图1 人际关系制约层面的日中比较

图1更直观的反映了日语和汉语中“再感谢”和“再道歉”在人际关系制约层面的使用状况。为什么在血亲成员范围内,日语中几乎不使用“再感谢”和“再道歉”的表达而在非血亲成员之内却普遍使用呢?笔者认为这与日本传统文化中的“内外有别”“知恩图报”“耻感文化”等有密切的关系。语言是社会的一面镜子,语言的使用状况能折射出各种社会、文化层面的信息。日语中“再感谢”和“再道歉”的语言行为同样能折射出日本社会和文化层面的特征来。下面笔者从“知恩图报”和“耻感文化”两个角度谈一谈个人的一点看法。

日语中有「恩返し」(报恩)和「恩知らず」(忘恩负义)这两个词。虽然中国人也讲究“知恩图报”、大众舆论也会谴责忘恩负义之人。但是日本人对这两个词相当敏感,古代日本人对忘恩负义、不知廉耻之徒的惩罚是相当严重的。谁若是做了忘恩负义的事情来,其很容易沦落为「村八分」(全村孤立制裁)的下场。所以每个日本人平时都谨小慎微,生怕自己欠了他人(当然,这里的他人并不包括正常的血亲成员在内,是“内外有别”文化中的“外”)的恩情。平时哪怕是受到很小的恩惠,也要时刻把它记在心上,除了受恩惠之时当场表达感激之情之外,在不久以后的第二次甚至第三次见面的时候仍然要再次表达谢意。因为这样才不至于失了礼节,不容易和“忘恩负义”沾上边。当然了,除了语言上的彬彬有礼之外,行动上也要在适当的时机还礼。

日语中还有「恥知らず」这个词,汉语意思是“不知廉耻”。在其他语言中也有类似的说法,但与“报恩”和“忘恩负义”这两个词一样,日本人对“不知廉耻”这个词也极其敏感。日本人做了错事或者是自己感觉似乎犯了错的时候,最保险也最普遍的做法就是马上道歉。光这样还不够,在不久以后的第二次甚至第三次见面时还要进行再次道歉。否则很容易被贴上「失礼」(没有礼貌)和「空気読めない」(不能察言观色、见机行事)等标签。因此,「先日はすみませんでした」(前几天抱歉)和「先日はどうも」(前几天失礼了(根据语境有时也翻译为“前几天谢谢”))等关于“再道歉”的表达成为了很多日本人生活中的口头禅。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相安无事、一马平川。不过,有一点需要强调的是,日本人这种拘谨的、谨小慎微的性格绝大多数表现在“内外有别”的“外”上,也就是上面提到的“非血亲成员”。在正常的“血亲成员”的人际圈内,日本人的“再道歉”语言行为是极少发生的。图1显示的检索结果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结 语

本文就学术界经常提及的“再感谢”和“再道歉”的语言行为,从日中对比的角度提出了几点粗浅的看法。并结合现代日语书面语平衡语料库“少纳言”和北京大学CCL现代汉语语料库上检索的数据阐明了“再感谢”和“再道歉”的语言行为的使用很容易受到“时间”和“人际关系”等因素的制约。在时间的制约层面,汉语的“再感谢”和“再道歉”的使用所受的约束明显强于日语。在人际关系的制约层面,汉语的“再感谢”和“再道歉”不管在血亲成员范围内还是在非血亲成员范围内都极少使用,但是日语在非血亲成员范围内使用频繁。关于日语中的“再感谢”和“再道歉”在血亲成员范围内几乎不用但是在非血亲成员范围内频繁使用的原因,笔者结合日本传统文化中的“内外有别”、“知恩图报”、“耻感文化”等传统价值观念提出了个人的两点粗浅看法。当然这些看法还需要进一步的论证核实。文中所用数据的检索是局限在一定范围内进行的,有些观点的提出可能还有待进一步商榷,但是在宏观层面上还是可以窥见日中两国在“再感谢”和“再道歉”的使用上的大致趋势的。只期望这种“趋势”对日语教学和学习能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再感谢”和“再道歉”的使用除了受时间和人际关系的制约以外,还受到“内容”的影响。比如,像“所受恩惠的大小”和“所犯错误的严重程度”等。日语和汉语中的“再感谢”和“再道歉”的使用在基于“内容”层面的制约状况如何?二者有何差异?这些问题是笔者接下来将要着手解决的。

[1]奥津敬一郎·沼田善子.日·朝·中·英のあいさつ言葉[J].日本語学,1985,8(4):53-68.

[2]金英美.日—韓両国語におけるあいさつの比較 : 後傾性 (過去言及) を中心に[J].東北大学文学部日本語学科論集,1992(2):55-67.

[3]鈴木孝夫.「あいさつ」とは何か.あいさつと言葉(「ことば」シリーズ14)[J].文化庁,1981(14):34-46

[4]国弘哲彌.日本人の言語行動と非言語行動[C]//大野晋,柴田武.岩波講座日本語2.言語生活.东京:岩波書店,1977(2):12.

[5]施暉.再感謝表現についての日中比較[J].中國學研究論集,2007(19):108-100.

[6]李華勇.日本語と中国語における「感謝の言語行動」の対照研究[D].大阪:大阪大学リポジトリ, 2014.

[7]彭飛.日本語の「配慮表現」に関する研究―中国ごとの比較研究における諸問題研究シリーズ第一巻[M].大阪:和泉書院,2005.

[8]時枝誠記.国語学原論[M].东京:岩波書店,1941.

[9]時枝誠記.言語本質論[M].东京:岩波書店,1973

[10]曲志强.人間関係における親疎上下概念について―日本人と滞日中国人との対照の立場から―[J].教育学研究紀要,2003,49(1):225-230.

(责任编辑:杨燕萍)

Contrastive Research on Thanks Again and Apologize Again between Chinese and Japanese

Ding Shanghu1,Wang Huijiao2

(1.Graduate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Cultural Studies, Tohoku University, Sendai 9808576, Japan;2.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48, China)

By retrieving and analyzing the largest corpus in Chinese and Japanese, this paper find that the using of thanks again and apologize again is affected by "time"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an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exists between the two factors. During the "past" period, thanks again and apologize again is deeply affected in Chinese than in Japanese; in "relative" relationship, the frequency of utilization in Chinese in far more than in Japanese.

thanks again;apologize again;time;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10.3969/j.1672-7991.2015 .02.004

2014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一般项目“日语屈折词形态表征机制研究”(14YJC740116)。

2015-06-05;

2015-06-20

丁尚虎(1984-),男,江苏省邳州市人,在读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日礼貌语言对比研究。

H030

A

1672-7991(2015)01-0018-05

猜你喜欢

血亲制约日语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明朝日语学习研究
临安市五措并举破解土地要素制约
我国会计电算化实施的制约因素分析
村民自治的制约因素分析
健康卡推进受多方制约
从语义模糊性看日语委婉表达
看漫画,学日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