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集成化物流中心的蔬菜供应链金融模式探析

2015-02-15陈文俊夏德建

关键词:供应链蔬菜物流

陈文俊, 夏德建

时下,农产品供应链问题及随之引发的民生“菜篮子”话题受到了社会的高度关注。自2013年10月以来,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节目对我国蔬菜流通过程中环节过多、成本过高的问题进行了持续关注与报道。对蔬菜农产品供应链模式的研究已有较多探讨,而对蔬菜供应链金融环境的探讨却较少触及。蔬菜供应链的打造离不开金融环境的支撑,尤其是借贷体系的完善、诚信监管机制的构建、电子金融结算平台的开通等。鉴于此,本文提出了创建以蔬菜物流中心为核心的蔬菜供应链集成新模式的构想及其金融环境的营造思路。

一、蔬菜供应链新模式的提出

(一)传统蔬菜供应链模式

1.批发市场主导的蔬菜供应链模式

所谓以蔬菜批发市场为主导的蔬菜供应链模式, 就是蔬菜经菜农销往产地批发市场,再经产地批发市场销往各个零售点,如超市、农贸市场、流动摊点等,最后到达消费者手中。其间,经过多级批发、多次转运,致使蔬菜价格高、流通效率低、货损率高等弊端出现。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以批发市场为核心的传统蔬菜供应链模式

2.传统供应链模式的缺点

(1)种植加工环节效率低,难以形成集约优势

传统蔬菜供应链下的蔬菜生产主要为家庭式小规模生产。生产规模小且分散、竞争激烈、抗风险能力弱、单位成本高,难以形成集约化优势。由于自身实力较弱,处于供应链低端,在蔬菜进场环节中遭受盘剥严重, 在与批发商的价格谈判中处于劣势。最终,导致了“菜贱伤农”现象的产生。

(2)批发流通环节过多,致使菜价过高

由于蔬菜的流通环节过多、结构复杂,存在产地批发商、销地批发商、零售商等众多环节,再加上各环节中高昂的装卸费、摊位费、进场费、管理费等费用,致使蔬菜价格迅速飙升。以山东寿光土豆为例,从山东寿光到北京新批发地,再到消费者手中,一斤土豆的价格已从菜农手中的0.35 元涨到了消费者手中的2 元,涨幅达471%。

(3)蔬菜质量难以保证

由于过多过长的流通环节,货损率加大,导致蔬菜的新鲜度降低。此外,因生产过于分散,监管力度不够,蔬菜追溯机制的匮乏,对于蔬菜的安全性难以把控,致使“毒蔬菜”的出现,严重影响了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新型蔬菜供应链模式

1.集成化物流中心主导的蔬菜供应链模式

所谓基于物流中心为核心的蔬菜供应链,是指蔬菜的供应商和销售商将一部分或全部蔬菜物流活动外包给专业的第三方农产品物流中心来实现, 把供应链中配送加工服务交由第三方物流中心来负责,从而集中精力从事生产和销售环节,以达到整条供应链的专业化和高效化[1]。

在此新供应链模式中,涉及到农资提供者、蔬菜生产者(包括菜农、农产品公司、农业生产基地)、物流中心、第三方物流公司、超市、消费者等流通市场参与者。蔬菜供应链的具体运作流程如图2所示。蔬菜生产者与蔬菜销售商、消费者通过由政府主导搭建的农产品信息网络平台达成交易后, 将蔬菜的加工配送环节外包给专业化的物流企业,由物流企业对蔬菜进行包装加工、配送路线的规划、运输量的整合。在此过程中,政府对蔬菜流通实施全程监管,保障蔬菜的品质安全,从而使整条供应链更加安全高效[2]。

图2 基于物流中心整合模式下蔬菜供应链模式

2.物流中心整合模式的优势

(1)增加蔬菜生产收益

新模式极大地减少了蔬菜供应链中间环节的存在,越过批发市场,避免了进场费、摊位费等不合理收费,增加了蔬菜种植收益。同时,也减少了种植者对蔬菜运输费用和时间的投入, 从而更好地投入蔬菜的生产环节,扩大种植规模,促进我国蔬菜生产的专业化、规模化和现代化,推动我国蔬菜生产模式的转型。

(2)方便蔬菜高效流通

流通环节的减少,保护了供应链两端的利益,从根本上解决“菜贱伤农”与“高价蔬菜”这一对矛盾,在增加菜农收入的同时,降低居民消费支出。专业化的物流服务,必将提升物流服务的水平,让消费者在获得优质服务的同时, 扩大了物流企业的市场,带动了生鲜物流业的发展。

(3)促使信息高效传递

利用网络信息平台, 极大地减少信息的不对称性,实现供需信息的共享,调节供需平衡,促进整个蔬菜供应流程和资源配置的优化。供应链上各个主体通过信息平台,了解市场的供需状况、蔬菜价格、物流资源信息,以及最新的农业信息和政策,从而有助于整个供应链的高效沟通。

(4)加强蔬菜质量监管

生产环节由分散向集聚转化, 极大地方便了监察机构对蔬菜生产、流通过程的把控,也便于蔬菜追溯机制的运行,从根本上减少“毒蔬菜”的出现,保障居民生活安全。

二、蔬菜供应链新模式的“四流困境”

(一)商流困境

当下我国蔬菜交易绝大部分在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中进行,时空约束大,效率低下,交易成本高,甚至导致了交通的拥堵。显然,这种交易方式已经难以满足当下快节奏的生活。新模式下的蔬菜交易主要依托信息化交易平台,通过线上交易,然后线下交货,极大地简化了交易过程。然而,当下我国蔬菜交易信息化平台较为落后, 供需信息无法形成良好的对接,致使商流困境的存在。

(二)信息流困境

新型蔬菜供应链模式的营造需依托信息化手段来实现信息的交流,包括蔬菜价格、品质、配送服务、供求状况等信息的交互。由于缺乏统一的蔬菜信息网络交互平台和各种信息收发的网络终端以及相应的应用程序,严重阻碍了新型供应链模式下的信息流的畅通。

(三)物流困境

目前我国蔬菜供应链中物流环节存在着诸多困境。在城镇化进程中,政府在城市规划中往往忽视对物流园区的规划, 物流设施设备的财政支出不够导致物流园区的建设困境。最终致使物流专业化、规模化程度低,第三方物流企业“长不大”,物流服务水平落后等问题, 极易导致蔬菜供应链的断裂。

(四)资金流困境

主要表现在结算手段、蔬菜生产流通过程中的资金风险、融资渠道三个方面。

在资金结算方面:现阶段我国蔬菜交易的主要结算方式依旧为现金结算,农村金融网点较少,批发市场中电子结算设备匮乏。

在风险分散方面:蔬菜的生产流通中易受到自然灾害和价格波动的影响,同时,新型蔬菜供应链下的蔬菜种植的集约化、规模化使投资金额较大,无形中将蔬菜种植经营的风险扩大了,而相对应的保险业务却相当匮乏。以2013年10月的台风“菲特”为例,长三角地区大量农田被淹,农户却得不到相应的补偿, 深刻折射出我国农产品保险业务的缺失。

在融资渠道方面:新型蔬菜供应链模式的打造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在生产环节中的资金需求有土地租金费用、农资物料的采购费用、蔬菜种植设备的费用以及生产运营费用; 在流通环节中的资金需求有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物流设备的采购、物流信息系统的开发等费用。而当下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缺乏, 中小蔬菜生产企业或农户均存在着融资难的困境。

三、蔬菜供应链新模式“四流困境”的破除

整个蔬菜供应链的高效运转, 没有强有力的金融体系的支撑是难以实现的[3]。“四流困境”的破除离不开供应链金融的支持, 现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具体对蔬菜供应链金融建设进行探讨。

(一)宏观方面

农业的发展应保持一定的公益性。因此,发挥政府在蔬菜供应链金融建设中的积极引导和宏观调控作用不可或缺。

1.加大菜农教育投入

提升菜农的科学文化水平是打造蔬菜供应链金融环节的第一步。新型蔬菜供应链模式下,菜农将面临着更多更大的风险和挑战。政府应增加财政资金的投入并将其落到实处, 开展对菜农科学种植、规模经营、金融知识、风险分散、诚信意识等方面的教育和培训,培育出现代化的高素质的“新农人”,营造良好的诚信环境,为蔬菜供应链金融的改善奠定坚实的基础。

2.改善农村金融环境

(1)在金融立法方面:积极完善农村金融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对民间借贷的引导和监管,让民间资本充分涌流,发挥出积极作用;重视失信惩戒机制的营建,完善相关惩处机制,建成强而有力、行而有效的失信惩戒制度。

(2) 在农村金融机构设置方面:加强农村金融组织的营建和创新,逐步建成以“政府为引导,市场为导向,物流企业为主体,银行与民间资本为依托”的多元利益主体的现代农村物流金融中心。实现以政府为股东发挥引导调控、信用担保的作用,以银行、保险机构为股东发挥金融机构融资优势,全方面解决蔬菜供应链中蔬菜生产和流通中各环节的融资问题[4]。同时,充分发挥农村小额信贷组织机构的作用。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和农村金融互助社等微型金融机构, 利用其灵活方便的优势, 帮助菜农解决在日常生产经营中的资金问题。

(3) 在信用体系建设方面:政府应加强对个人信用等级评价体系建设的财政投入, 建立和改善信用信息公共平台, 方便蔬菜供应链各主体间的信用监督,提升农村金融体系的监管力度,从而提升农村整体金融环境。

(二)微观方面

针对上文中所提出的基于物流中心整合模式下的蔬菜供应链组建过程中的“四流困境”有的放矢地进行金融支持,主要有以下四方面建议。

1.商流金融环境建设

新型蔬菜供应链的建立离不开政府的有效引导和支持,政府在制定城市发展规划时,应重视对农产品物流园区建设的规划, 加大财政资金对于农产品物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做好招商引资工作, 为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进驻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同时,新型蔬菜供应链模式是以信息平台为依托的, 故政府应该加强财政资金对蔬菜供求信息平台建设的支持。为蔬菜流通加工的高效化提供保障,促进蔬菜商贸的高效流通。

2.信息流金融环境建设

信息流是对商流、资金流、物流必不可少的支撑,是新型供应链运行的关键。国家应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向农业倾斜,营造蔬菜价格、供求、物流等公共信息共享平台,并保障信息的及时更新;加强公共信息基础设施设备的投入,改善硬件设施,提升农村信息网络的覆盖率;利用政策优势,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对蔬菜供应链中的中小型企业、合作社及农户购买蔬菜交易信息系统并给予资金补贴,促进供应链信息技术的提升。

3.物流金融环境建设

(1)财政资金对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

农村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属于公共事业建设,资金需求量巨大,离不开财政资金的投入。因此, 应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对农村道路规划建设的支持,扩大乡村公路的覆盖范围,以及蔬菜物流配送中心建设和公路等物流设施维护中的投入,以保障蔬菜流通的顺畅。

(2)金融机构对物流企业的融资支持

当下, 物流行业正处于整合优化转型的过程中,物流企业正逐步走向专业化、规模化、现代化,蔬菜等农产品物流也不例外。在此过程中,必将涉及到各种建设费用,如场地租赁费用、物流设施建设费用、物流设备购置费用等,融资需求巨大。此外,蔬菜对物流要求高,需投入大量资金建设冷链设施, 更加离不开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与此同时, 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发展过程中却屡屡遇到业务拓展的困境。如何做好金融行业和物流行业的衔接是解决问题、实现共赢的关键。政府应加强引导作用,制定相关的金融法规,提供借贷政策支持。金融机构也应根据蔬菜物流企业的特征,开发相应的金融产品。蔬菜物流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应加强自身信用建设,按时还贷,营造良好的融资环境。

(3)政府引导金融行业对蔬菜物流设施设备开发建设的支持

蔬菜属于生鲜类产品,具有易腐易损的特点,所以蔬菜在物流过程中对于物流设施设备的要求较高。物流设施设备的水平直接影响着物流效率的发挥。而当下我国的物流设施设备水平整体较为落后,同时,物流设施设备的研发时间周期长、成本高、难度大、资金需求量大。因此,提升我国蔬菜物流的整体水平, 离不开政府对蔬菜物流建设资金的引导,给予金融企业更多的政策性优惠。充分发挥金融机构的作用, 鼓励金融机构向物流设施设备生产企业提供研发资金支持。

4.资金流金融环境建设

(1)创新结算方式

新型蔬菜供应链的交易方式主要是以远程交易为主,故对蔬菜电子化交易要求高。各金融机构必须加大银行网点、信用卡、网上交易等电子交易平台的投入, 提高蔬菜结算中的资金安全性和结算的高效性。

(2)加强资金风险防范

蔬菜生产流通过程中, 具有易受自然灾害影响和价格波动大两大特点。新模式下的蔬菜生产和规模化的流通形势下, 面临的资金投入风险也会提升, 因而对相应的金融保险工具的需求也会逐步提升。同时,当下金融行业的激烈竞争中,农村金融理财产品的开发也是金融机构业务拓展的重要方向。所以,加大针对农产品为基础的金融工具的开发, 既有利于蔬菜生产和流通中风险的规避,又有利于金融机构的业务拓展。

(3)拓展资金融通手段

①土地质押融资。近年来,政府为促进我国农业的现代化,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土地流转的政策,鼓励实现农村土地的合理流转。土地资源的集中整合是新型供应链打造的必备条件。而土地作为菜农最大的财富, 用土地作为抵押向金融机构融资贷款,投入到蔬菜生产活动中,逐步扩大经营规模,促进供应链的有效运转与不断优化。

②应收账款融资。新模式下的蔬菜供应链中存在蔬菜批量销售的规模经济方式, 且供应链各环节联系紧密、合作密切,交易额较大,结算周期较长。因此,蔬菜生产者往往面临不能按时收到货款的局面,使其资金流转紧张,致使经营困难。采用应收账款融资模式就可以有效避免此类问题,具体流程为:蔬菜生产者先将蔬菜销售给蔬菜加工企业以及零售商和超市, 再向金融机构申请应收账款转让,金融机构确认后,向蔬菜生产者发放信用贷款, 以缓解蔬菜生产者在经营过程中的资金需求,促进生产环节的规模化、现代化。

③预付账款融资。在蔬菜规模化生产的过程中必将涉及对农资物料的大量采购。采用预付款融资的方式, 可以有效地让蔬菜生产者享受因批量采购而带来的价格优惠的同时, 减少资金的一次性投入,缓解流动资金的中转问题,而且也为农资供应公司增添了稳定的销量。具体流程为:在农资公司生产量难以满足需求, 或蔬菜生产者想获得因批量采购所带来的价格优惠, 以及避免农资物料在未来涨价所带来的风险等三种情况时,需向农资公司一次性支付结算货款。由金融机构先向农资公司一次性垫付货款后, 蔬菜生产者再向金融机构分次偿还, 之后金融机构向农资公司发送发货信息[5]。

④订单驱动融资。蔬菜订单式生产,本质上属于蔬菜的期货交易模式, 先产生销售订单再从事生产加工活动。在此金融模式下,将涉及蔬菜生产者、商业银行、政府部门、保险公司、蔬菜订单产生方等多个主体。主要流程为:以山东寿光蔬菜订单机制为例,山东寿光市农村商业银行率先制定《农业订单融资业务管理办法》,相关政府部门也制定相应的规范和法规, 打造寿光市社会信用信息平台系统,即“农产品订单登记系统”和“商品生产流通合同信用履约自助登记检索平台”[6]。蔬菜生产者持已向政府相关部门登记的蔬菜订单向银行机构申请贷款, 银行机构根据其信用状况和订单状况,向生产者提供相应的金融服务。生产者获取资金支持后,据订单进行生产,按时履行相关订单合同,订单买方及时将合同履行状况录入“商品生产流通合同信用履约自助登记检索平台”,强化信用约束。在货款单到期前,蔬菜生产者应及时向金融机构还本付息。若无法按时还款,将由保险公司代偿。在此过程中,蔬菜生产者减轻了资金压力,减少了蔬菜生产的盲目性, 也让蔬菜订购者获得在订购中的价格优惠。同时,扩展了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的业务。

⑤购物卡融资。当下,蔬菜购物卡正渐渐步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最近热销的有机蔬菜购物卡伴随着网购的盛行,必将带来蔬菜销售模式的创新。此种蔬菜销售模式有效地避免了蔬菜易腐性这一特点,消费者通过购买一定金额的蔬菜购物卡后,就能按自己的需求通过网络或电话订购的方式,分批获得相应的蔬菜产品。在此过程中,蔬菜生产者凭借其良好的信誉和品牌优势, 提前获得销售收入,再进行蔬菜的生产,从而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同时,此种销售模式,将带来巨大的物流需求,促成新模式下的物流整合效应得到充分的发挥,以保障蔬菜的供应。

四、结语

蔬菜供应链的运作效率影响着每一位民众的生活质量,涉及到千家万户的利益。伴随着专业化农产品物流园的兴起, 农产品物流中心势必将在整个蔬菜供应链中担当核心作用。同时,随着国家对农产品物流利好政策的陆续出台, 蔬菜供应链金融环境也将逐步完善。物流中心这一作为蔬菜流通的物流、商流、信息流的资源整合地位就会不断得以加强与巩固, 从而带动整条蔬菜供应链的完善, 使菜农与消费者通过网络信息平台实现交互, 实现减少流通环节和提高菜农收益以及让百姓吃到低价菜、放心菜的目的。

[1] 杨学义, 李新卯.以第三方物流企业为核心的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模式探析[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1,24(1):14-18.

[2] 李季芳.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11.

[3] 李毅学, 汪寿阳, 冯耕中,等.物流与供应链金融评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4] 胡愈, 柳思维.现代农村物流金融生态环境营造[J].湖南社会科学,2008(1):117-122.

[5] 周妮笛, 李明贤.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难问题解析——基于供应链金融视角[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7(3):85-87.

[6] 刘福毅, 杨金柱, 庆建奎.蔬菜价格稳定机理与蔬菜订单融资机制:寿光的设计与实践[J].金融发展研究,2013(9):60-64.

猜你喜欢

供应链蔬菜物流
奇怪的蔬菜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蔬菜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益邦供应链酣战“双11”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益邦供应链 深耕大健康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基于低碳物流的公路运输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