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割胶技术由“二元结构”向“一元结构”技术变迁
2015-02-15占金刚等
占金刚等
摘 要 割胶是一项技术性强的手工作业,直接影响橡胶产量和经济效益。然而,长期以来在我国植胶区存在两种不同的割胶技术水平。基于此,本文从经营制度、要素禀赋结构、专业化分工程度、技术变迁目标与要素冲突等方面探讨其中缘由,并认为经营制度的不同是我国割胶技术存在的“二元技术结构”的根本原因。最后,本文提出了在稳定现有家庭经营制度的基础上进行制度创新,增强社会化服务,强化统一经营层次,通过家庭经营制度的较为长期的技术变迁实现割胶技术由当前“二元技术结构”状况向“一元技术结构”转变的具体路径。
关键词 割胶技术 ;二元结构 ;技术变迁
分类号 F326.12
Abstract Rubber tapping is a highly technical manual work which directly affects the yield and economic benefits. However, there are two different tapping technique level in our country rubber planting area for a long time.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explore the reasons from the aspects of management system, theendowment structure, degree of specialization, the conflict of technical change objectives and factors, and that the different management system is the root causes which existence of "dual technology structure" in our country. Finally, the article gives opinions of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enhancement of social service, reinforcement of unified management level which is based on stabilization of family management system. To convert from monistic technology structure to the dualistic in rubber tapping via long term technological changes of family management system.
Keywords tapping technology ; dual technology structure ; technological change
割胶是一项技术性强的手工作业,割胶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橡胶产量、胶树生长、再生皮恢复、经济寿命长短和胶园生产周期的经济效益。由于多种原因,我国天然橡胶存在农垦橡胶和民营橡胶两大体系。农垦对胶工有严格详细的工作细则和技术规程要求,如《割胶工人技术细则及技术指导意见》、《中小苗生产指标及技术要求》、《橡胶树割胶技术规程》、《橡胶生产考核指标及奖惩细则》等,其割胶技术相对规范、割胶技术水平相对较高。对于民营橡胶,学界普遍认为存在国家割胶技术规程远未普及、胶农对新割胶制度接受和采用程度低、割胶时间比较随意、割面设计不合理、割胶技术差等问题[1-2]。我们将在植胶地区同时存在着较高和较差的两种不同的割胶技术水平暂且称之为割胶技术“二元技术结构”。问题是在开放条件下,在同一个地区为什么会存在两种不同的割胶技术水平?换句话说,在开放条件下,民营橡胶经过20~30年发展,受经济利益诱导的胶农的割胶技术水平为什么进步缓慢甚至停滞或者是什么原因阻碍了胶农割胶技术的提升?弄清楚其中的缘由,对提升胶农割胶技术水平、增加胶农收入、促进天然橡胶产业发展有重要意义。
1 割胶技术二元结构存在的缘由
之所以存在上述的问题或现象,一些学者认为是由于胶农的文化素质较低、追求短期效益行为、割胶技术培训效果差等所致。但这些不是主要的,因为文化素质低可以通过教育培训、“干中学”来弥补、提高;追求短期效益行为还可以进一步挖掘“为什么”;技术培训效果差是外在的。正是如此,笔者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其中的原因。
1.1 经营制度限制了胶农割胶水平的提高
在我国,农垦是实行规模化经营的制度,农垦的技术变迁具有强制性特点,能节约需“统一”实施技术变迁的交易费用,因而在农垦推行成熟的先进适用的割胶技术容易的多。同样,在民营橡胶中,实行规模化经营的种植大户,其割胶技术也相对较高。而对家庭承包分散经营的胶农来说,采用割胶技术往往是诱导性的,在不同经济利益诱导下,统一割胶操作规程、统一刀次、统一植保、统一药剂需要大量的组织、谈判、签约等交易费用,“统”的功能难以发挥,也就造成了胶农割胶技术的参差不齐。因而,总体上看,民营橡胶中胶农的割胶技术水平相对较低。
1.2 要素禀赋结构阻碍了胶农割胶水平的提高
速水佑次郞和弗农·拉坦的“诱导技术变迁理论”认为,在经济利益诱导下,农业技术发明和选择的主体是经济人,他们会对自己所拥有的要素资源根据价格差异做出合理组合,实现用低价格的要素代替高价格的要素。林毅夫也指出,一项技术的应用,需要通过其他相应的生产要素投入品来匹配,而其他要素投入品的相对价格由经济体系的要素禀赋结构所决定。如当土地相对稀缺,其价格也相对较高时,他们就会选择节约土地的技术,生物化学技术、复合种养技术等相继发展起来;而当劳动力价格相对较高时,他们就会选择节约劳动力的技术,机械技术就会发展推广起来。我国天然橡胶事业正是在不断突破要素资源束缚的情况下发展壮大起来的,实现了从无到有、由少到多的跨越性转变。长期以来,农垦橡胶是我国天然橡胶事业的代表,是割胶技术进步的主要引领者、推动者,其土地、人才、资金等要素相对丰裕,而且还有国家的支持政策,其割胶技术水平相对较高也是正常的。而我国民营橡胶是在20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才逐渐发展起来的,人多地少、资金缺乏是胶农普遍面临的要素禀赋状况,他们的选择是充分发挥劳动力优势、增加割胶次数来提高土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选择适宜他们要素禀赋的割胶技术。这正好印证了我们调查中发现的胶农大多数采用三天两刀、两天一刀、每天一刀、较少涂药的现象。
1.3 专业化分工程度低制约了胶农割胶技术水平提高
亚当·斯密在其《国富论》中开篇就提出了专业化分工会导致技术进步,产生报酬递增,揭示劳动分工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增加国民财富的源泉。新兴古典经济学认为,制度变迁和组织创新对分工演进有着决定性影响,专业化分工水平决定着专业知识积累速度和人类获得技术性知识的能力,决定报酬递增,从而内生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规模化经营、企业化运作的农垦有着植胶、割胶、护胶、养胶、加工、管理等一系列的企业内部分工,专业化割胶提高了胶工获得割胶知识的能力,促进了他们割胶技术的进步。而分散经营的胶农,割胶只是他们“工作内容”之一,除了割胶之外,他们还要养胶、护胶,还要种植水稻、水果,还要养猪、养鱼等等。在我们调研中发现,在胶价行情不好时,一些胶农弃割,正好说明橡胶对他们来讲不太重要、专业化分工程度低。相比之下,胶农的割胶水平低也就不难理解了。
1.4 技术变迁目标要求与要素禀赋冲突限制了胶农割胶技术水平
农业技术变迁的目标是有利于农业现代化和增加农民收入。对农垦来说,利润最大化是他们生产经营追求的目标,而技术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是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源泉。在他们要素相对丰裕情况下或者受要素制约相对较少的情况下,他们就可以通过技术进步,实现生产经营目标、技术变迁目标和要素禀赋协调一致,达到目标。而对分散经营胶农来说,他们的目标是增加收入,与技术变迁的目标一致,他们应该有动力去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然而,在人多地少、资金缺乏的要素制约下,采用先进的技术反而会使短期收入下降,导致技术变迁目标与要素禀赋冲突,于是只好选择与要素相适宜的技术水平。也许从长期来看,采用先进的割胶技术会增加产量,但是不一定会增加收入,长期也意味着太多的不确定性。因而,在要素禀赋和不确定性的影响下,短期收入最大化是他们的理智选择,从而导致他们的割胶水平较低,同时正好解释了“胶农追求短期效益”。
上述这些原因的共同作用导致我国割胶技术存在的“二元技术结构”,但是这些原因的地位又不是一样的。其中,经营制度是主要原因,其他是由经营制度引致的,正是经营制度的不同导致了要素禀赋的不同、专业化程度不同,也就是说经营制度的不同是我国割胶技术存在的“二元技术结构”的根本原因。
2 割胶技术向“一元结构”变迁的路径
从上面的分析可知,要实现割胶技术由当前“二元技术结构”状况向“一元技术结构”转变,其有效途径就是改变胶农分散经营的制度。然而,在我国强制性地改变胶农家庭分散经营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况且事实证明家庭经营具有较强的稳定性,是具有全球普遍意义的主要农业经营方式。因而,现实路径的选择就是在稳定现有家庭经营制度的基础上进行制度创新,增强社会化服务,强化统一经营层次,通过家庭经营制度的较为长期的技术变迁实现割胶技术由当前“二元技术结构”状况向“一元技术结构”转变。
2.1 在稳定现有家庭经营制度框架内进行制度创新
首先要稳定现有家庭经营制度,一是要做好农村土地确权,延长土地承包期,稳定土地承包关系;二是继续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强化强农惠农政策。其次家庭经营制度不是封闭的,可以进行制度创新,一方面,对家庭经营制度进行适当修正,在稳定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土地合法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同时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解决“统”的不足问题,形成利益共同体,适应技术供给;另一方面,对一些暂时不适应家庭经营的技术成果进行适当修正,变成适用技术,以适应家庭经营的需要。
2.2 增强社会化服务,强化统一经营层次
增强社会化服务,有利于强化统分双层经营中的“统”的功能。为胶农生产经营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服务,把分散经营的千家万户的胶农变为相互连接、共同行动的联合经营,实现小规模经营与大市场对接。因而,我们一是要整合为农服务资源,构建社会化服务新机制;二是要以市场为导向,拓展多层次服务的新领域;三是培育新型的社会化服务主体,形成多元化社会服务格局;四是加强农村集体功能建设,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通过这些工作促进农业社会化服务全面快速发展,形成公共性服务、合作性服务、市场性服务有机结合,全面发展的新型社会化服务体系。
2.3 通过家庭经营制度的较为长期的技术变迁实现转变
家庭经营既具稳定性,也有开放性。大多数的农业技术成果在家庭经营框架内能进入农业生产领域。当经常性的技术变迁和诱导性制度变迁的较为长期的相互作用,当农业劳动力从农业中转移出去,当资金和社会化服务条件能够满足规模化经营的需要,实现“一元技术结构”的时机业已成熟。在这种情况下,利用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顺利把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统一经营,实现经营制度变革,割胶的“二元技术结构”自然会向“一元技术结构”转变。
参考文献
[1] 王秀全,祁栋灵,黄月球,等. 民营橡胶发展提升探析[J]. 热带农业科学,2011(1):31-34.
[2] 许能锐. 海南民营橡胶单产超农垦原因浅析[J]. 热带农业科学,2010(10):56-60.
[3] 速水佑次郎,弗农·拉坦. 农业发展的国际分析[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85-93.
[4] 亚当·斯密. 国富论[M]. 上海:商务印书馆,1972:1-5.
[5] 林毅夫,张鹏飞. 适宜技术、技术选择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J]. 经济学季刊,2006(7):985-1 006.
[6] 雍兰利. 我国农业技术变迁的内在冲突[J]. 农业技术经济,2000(6):2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