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在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6-06-06陈坡

商场现代化 2016年12期
关键词:二元结构农村经济互联网+

陈坡

摘 要: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存在明显的“二元结构”问题,其中主要表现在中国城乡、东西部之间等。改变农村发展模式,以一种新的经济形态--“互联网+产业”来促进经济发展是广大农村地区未来经济发展的趋势,应注重解决农村交通改善、乡村物流畅通、互联网交易产品质量难题。

关键词:互联网+;二元结构;农村经济

一、研究背景

今年来,中央一直重视三农问题(即指农业、农村、农民三个问题),这说明了党中央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同时主要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问题,主要表现在农民的收入教低,城乡居民贫富差距大,实质体现在对农民权利得不到保障。随着十几年来国家对农业的支持,但其根本问题尚未得到有效的解决,也没有一个实质性的解决方案,对此,本文认为解决三农问题当前最为重要在农业增长。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但是农业发展却存在着很多的弊端。

农业保险提供的保障与农业的发展极不平衡,不能有力地促进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当前,我国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缺少与之相匹配的标准。土地人口承载量低并、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科技成果转化低、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相对滞后、科技投入严重不足、农业和科技资源配置效率不高、农业型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整体不强、推广农业科技应用水平仍然不高。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的快速发展,截止到2014年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了6.49亿人,普及率为47.9%。教育普及度高,文盲人数逐年下降,国民素质普遍提高,使得因不懂电脑和网络的非网民人数逐年下降。手机等即时通信工具的迅速发展,通信工具应用的开发,移动支付、银行、网购等使用率得到稳步提升,无疑推动了网络的繁荣,其中最重要的特点体现在其庞大的用户群体,催生互联网应用和服务新业态,存在着巨大潜在的商业价值。然而互联网在解决农业问题上或许能提供很大的帮助,利用互联网改变原有传统农业发展模式,培育一批网络化、智能化、精细化、多样化农业互联网管理服务模式及现代生态农业,完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构建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和农业服务平台,加强产销衔接,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的科技化、组织化和精细化水平,促进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发展精准化生产方式。各大企业通过移动互联网平台为农民提供政策、市场、科技、保险等生产生活信息服务。当前互联网企业利用自身优势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建立农业信息监测体系,促进与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合作,对农作物灾害预警、耕地质量监测、重大动植物疫情防控等提供服务。

二、“互联网+”的特点及作用

“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凭借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融合,创造出新的发展模式。农村经济发展问题历来已久,互联网之所以能成为解决难点的手段,其主要是基于以下特点:

一是跨界兼容,连接一切。随着农民电子商务的意识加强,“互联网+”在农村的各个领域能有效的融合,“互联网+养老保险”,“互联网+农村医保”,“互联网+现代农业”等等新连接都具有可行性。连接是有层次的,可阶梯式连接,连接一切是“互联网+”的目标。二是创新驱动。随着国家的扶贫政策的实施,政策帮扶激发了大学生的创业活力,“就业难”引发“创业热”。大学生将高校新科学技术带下乡创业,与农民工进城双向互动,形成了当前中国人力资源合理配置的一种新的趋势。三是重塑结构,开放生态。推进“互联网+”,其中一个重要的方向就是要把农村过剩产品通过互联网销售途径实现产业化,互联网产业打破了原有的经济结构、地缘结构。

数年前“互联网+”的提出,如今已经升入了国家层次备受关注,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已步入黄金期。促进农村发展显示出乐了重要意义,通过互联网的新发展模式,改变农村原有的经济模式,探索出新出路,改变了农村人民原有的思想,带动了广大农村人民的创新力,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起到了推动农村全面小康社会的步伐,有助于推动实现我国农村建设现代化,从农业大国转变到农业强国。

三、农业“互联网+”发展存在的问题

中国自古是农业大国,至今非农业强国。其制约农村发展的因素颇多。首先,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还很薄弱。农村地区水利设施建设虽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有了一定进展,但并不能令人满意。要想富先修路,乡村道路总体状况较差。但是公路等级普遍不高,油路和水泥路面比例很小,做到“户户通,村村通”柏油路还是需要几十年的发展,更谈不上到位的相关技术服务,不利于农产品的销售;其次,发展现代农业存在较多制约。提高山区农田耕作机械化水平难度大。主要受制于当地地域条件限制,耕作面积不成规模,特别在边远乡村田地分散并不集中,大部分田地没有机耕道,不适合推广大型农业机械。针对农民专业化培训没有形成统一体系。随着近几年来自大学生、高校科技等群体创客看中了广大农村未来发展的潜力,积极下乡开展农民培训的项目,主管培训的机构也日趋增多。在农产品流通方面,目前还没有形成全国统一的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在培育主导产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组织、农产品市场等方面,国家也还没有或者很少有明确的资金扶持;最后,在我国农业产业安全受到挑战的情况下,单靠种养业很难实现农民持续增收。农村的经济模式比较单一,第三产业比重大,产业结构不平衡,不利于农业的发展,某地区农村的富裕程度往往取决于其交通是否便利、食品安全性,周边城市富裕程度等等因素的影响。综上所述主要体现在以下特点:当前经济体制阻碍了农业产业化与新型农村建设的发展;我国很多地区还是十分传统与落后农业生产方式(农民家庭种植模式);土地所有制形式阻碍农业实现产业化的目标;农业用地土地流转政策不完善造成全国各地土地流转模式不统一;农业发展过程中缺乏发展理念、发展技术、资本;新农村建设没有更有效的促进农业发展;一些地方政府忽视了通过农业产业化来发展地方经济途径。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农业的产值和劳动力占比逐渐下降。农村劳动力导致农民阶层分化,农村劳动力正在重新布局,其中主要体现在以下情况:离开农村进入城镇工作;继续从事农业生产经营;传统农民转变为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或专业合作社成员;成为兼业化农民,农闲时进城打工,农忙时回村务农;农民转变为农资供应商、乡镇企业主、农业经纪人或农机作业服务者等;进城农民回乡创业。农村人才和人才回流在农村的发展和振兴、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中起着重要作用。

四、促进农业“互联网+”发展的对策

互联网已经成为引领农村发展的重要手段。发挥互联网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促进产业化经营、培养农村致富的带头人、改善乡村治理等方面作用,注重解决小农户对接大市场难题、乡村物流体系建设难题、农村信息获取能力不足难题、互联网交易产品质量难题。互联网在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中,通过农业的多功能,对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等发挥了巨大作用。给予以下建议:

乡政府应当积极鼓励从事农业科研的大学生积极下乡,将技术带到农村;通过互联网渗透到农业产业链各环节。农民所需的生产资料可以与农资电商和农机具电商进行对接,通过手机、电脑等智能终端购买;与大学专家建设互联网互动平台或者专家下乡开展培训讲座,实现在生产中,农民可借助互联网和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开展智能农业和精准农业生产;大力改善乡村马路,通过“互联网+”的发展模式解决农产品销路问题,比如通过快递公司实现了向全国畅销的路径等等;切实落实农村土地流转,因地制宜推进新型农村建设,是彻底解决农业问题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万宝瑞.我国农村又将面临一次重大变革[J].农业经济,2015(8).

[2]Aizenman,GregoryMankiw,“PrinciplesofMicroeconomics,SixthEdition”,HigherEducationPress.2014(4).

[3]米什金,著,郑艳文,荆国勇,译.货币金融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1).

[4]哈尔·R·范里安,著,费方城,朱保华,译.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M]格致出版社,2015(1).

[5]王亚菲.中国资源消耗与经济增长动态关系的检验与分析阴[J].资源科学,2011(01).

猜你喜欢

二元结构农村经济互联网+
国内在探讨城乡社会经济统筹发展的突破口方面的研究综述
农村消费者权益保护路径探析
城乡一体化问题研究
江苏城乡二元结构现状及实现城乡统筹的政策建议
生态农业视域下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道路探究
以电子商务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相关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