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以问题为基础的中国画教学中教师角色的思考
2015-02-14姜英俊
姜英俊
对以问题为基础的中国画教学中教师角色的思考
姜英俊
在高校的中国画教学改革中,较之传统中国画教学,在我们尝试运用更为有效和适应当下中国画教学的以问题为基础的中国画教学方法时,对教师角色的思考,并找出更为准确的定位是必不可少的研究内容。在教学改革中我们努力探求改变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学习方式、评价标准等,但更要思考改革中教师角色的转变,这种转变包括心理和行为全方位的调整,可以说教师应是以一种全新的角色走进课堂。
教师 学生 角色 转变
当下的中国画教学改革也如同其他教学领域的改革一样,如能行之有效,这必将是全方位的深入的变革。笔者认为在调整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学习方式、评价标准等的同时,更应改变的是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这应是由心理到行为的全方位的转变与调整,是一种打破以往教学方法,迎接全新挑战的过程。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尝试运用以问题为基础的中国画教学方法来改变以往的传统教学,使教学更能适应当下的教育发展,培养更具有创造性和有终身学习能力的人才,而在教学实践中体会更深的是如何把握教师角色在教学中的定位,这也是以问题为基础的中国画教学方法中,最应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谈到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不可回避的关键就是如何看待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在我国自古至今由于宗法观念,把服从长者师者作为最高准则,并把这视为一种优秀的文化传统。长期以来,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处于一种父与子的关系状态,社会也要求教师对学生要严加管束,而学生也必须绝对服从教师,虽然现在有所改变,但应该说教师至尊至上的观念依然是主流。当然对教师的尊敬是必须的,但值得我们反思的是在学习过程中,在研究问题的时候,教师的学识也是有局限的甚至是有错误的,所以在当下的教育发展中,教师的地位与作用必将改变,这也应是不争的事实。教师角色的准确定位也必将关乎任何一种教学改革的成败。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现在已是一种运用广泛且成效显著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运用中无论是教师的教学还是学生的学习都是围绕“问题”来展开,而艺术教育中的学习问题当然不会像数学教育中的学习问题那样,问题的答案往往不会是唯一的,艺术问题有时甚至是没有正确与否的答案。这就更要求从事艺术教育的教师,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时给与的是更合理的回答而不能是称之为正确的回答。以问题为基础的中国画教学以探究问题与解决问题为主线,要求学生建立问题意识,在学习中积极的提出问题、找出问题并想办法解决问题。那么在这一学习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把握也至关重要。现今的中国画教学,延续传统的“师带徒”式的教学还是主流,这种教学方法在艺术教育中确有很多长处,但在学生自主、自觉和发展长远学习能力等方面是有不足的,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传统“师带徒”式的教学中教师主导了课堂,学生在继承技能和效法教师的同时有了依赖性,学生更多的被教师的观点与技能所左右而视野受到了局限。那么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开展过程中,我们更加强调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及把重心放在学生长远发展上。这种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角色要重新定位,以便更符合当下学生培养要求。笔者在以问题为基础的中国画教学实践中,更多的把教师的角色定位于教学中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发现者。
教师的学识,学习的经验,以及对专业的发展动态等还是较之学生更高更全面,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以更宏观的角度组织教学这是必要的,根据教学大纲及学生们专业的已有程度,合理的安排学习内容并以为学生学习创建更为积极有效的平台与环境的服务心态来开展。带领学生进入课程的学习,这时的教师就好比一场球赛的组织者一样,球队的进攻如何发动,如何展开,实施什么战术都将由组织者来掌控,当然这也需要其他球员的积极配合与发挥。没有组织者的带领,进攻将是混乱无序的,更有可能是低效的、失败的。学生们的学习当然需要组织者,这是学生明确学习方向和有效学习的基础。所以教师的角色首先是学习的组织者,这也是任何一种教学方式中教师的最为主要的角色。当然同是组织者,在组织课堂教学以及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中,做一个怎样的组织者取得的学习成果也必将不同。以问题为基础的中国画教学方法需要教师成为一个建立和谐平等师生关系的学习组织者;成为一个建立自由宽松活跃学习环境的学习组织者;成为一个建立学生长效学习方法的学习组织者;更要成为一个建立学生终身学习观念的学习组织者。
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高高在上,对于学生的学习指派性更强,这也造成学生学习的被动与缺少主见,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充分体现。美国人本主义教育家罗杰斯曾说:“教师必须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而不是传统的只重视‘教’的教师。”笔者认同这一说法,在我们的教学中应更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当然教师也不会是学生学习的旁观者,学生自主学习与主体性的体现,并不是教师作用的消失,教师积极热情的参与,使学生学习过程中有所支撑,在心理层面也更会多一些安全感。参与者的身份更多的应是配合,教师应与学生共同研究学习问题,并在学生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给与合理的点拨与鼓励。另外,参与者也不可能扔掉对学生的“教”,示范与指导,把握学习的方向,问题的合理解答等都需要教师这个参与者还应具有的学习引领作用。参与学生的学习实则也是教师“学”的一个过程;是对已有学习的一个提高,是对学生问题与自身问题的一个发现总结的过程。人们常说的“教学相长”在真正的参与过程中将得到更为明显的体现。教师以参与者的角色教学,才会有教师与学生更多的互动交流,这种相互作用也必将带来更多的共识与启发,更为融洽的情感交流与学习问题的解决,也使整个的教学与学习更为有效。
传统的中国画教学,教师在教学中主要以传授专业理论知识与技法等为主,重视技法等的讲解与演示。教师主导课堂,学生的学习较为被动,师生交流环节主要表现教师在问,学生在答,互动与交流更多地体现为单向性特征。这种课堂表现是课堂较为沉寂,学生获取信息渠道较为单一,共同研究、讨论则更少。这种教学方式实则是教师更多的主导了教学,限制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问题为基础的中国画教学,教师以参与者角色进行教学,笔者在前面的阐述中已强调,参与并不等同于教师作用的消失,而是一种转变,是教师原有的主导身份的转变,并定位为积极的引导者。转变首先体现在主导身份转变为引导身份,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应是教师始终在讲在做而是更多地让学生讲与做。教师引领学生进入预设学习内容,并在学习过程中给与学生合理的指导与帮助,在学生遇到问题和解决问题时,引导学生走进更为准确的方向与方法,并且引导者应更关注于学习情境的创设、学习引导者角色的构建上;其次转变在于,教师原有的知识传授者的角色依然是存在的,但更侧重于通过自身积累的学识与经验,传授给学生更为合理有效积极的学习方法和技能,重心放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引领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终身学习观念的建成。
以问题为基础的中国画教学中还应把教师定位成发现者这一角色。在教学中教师应通过敏锐的观察与思考发现学习问题、发现学生问题、发现自身问题。学习问题包括教学内容所涵盖的问题,也包括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提出的新的专业问题以及更宽泛的其他问题,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学生发现学习问题能力的培养及对发现的问题给与足够帮助与引导解决。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也是角色的职责,在学习过程中乃至学生成长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都需要教师及时发现,并制定合理有效的措施和指引给予解决,这也需要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和良好的学习环境,以便学生能够认同与接受,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发现自身问题更是这一角色应关注的重点,这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一个更宽松更具专业广度的环境与视野提供了一个必要前提,也使得教师的教学能力的增长和教学效果的提高成为可能。除了以上几个方面,笔者认为作为发现者还应努力发现学生的长处,以更多的赏识与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这也将有利于推进因材施教与个性化培养,也更符合艺术教育的特征。
对于以问题为基础的中国画教学中教师角色的准确定位,是教学取得很好成效的重要环节,与以往传统的教学相比,建立更加和谐、宽松、合作的学习氛围,以及建立更为平等、坦诚的师生关系将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1]安尼.康普贝尔.教育实践的反思[M].澳大利亚:灵活性课程开发组织机构出版,2007.
[2]李华.多元文化视角下的教师角色转变思考[D].苏州大学,2009.
[3]巩建华.国外教师角色研究述评[J].上海教育科研,2011.
[4]余宏亮.教师作为知识分子的角色重构研究[D].西南大学,2014.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注:本文系2012年度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项目名称:以问题为基础的中国画教学方法的应用研究,项目编号:1252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