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为盐业行业神考略
2015-02-14张艳丽
张艳丽,张 杰
(山东理工大学 齐文化研究院,山东 淄博 255049)
管仲为盐业行业神考略
张艳丽,张 杰
(山东理工大学 齐文化研究院,山东 淄博 255049)
管仲是春秋时期齐国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其治国思想多有创新,尤其在盐业管理方面,首倡食盐专卖制度,于国于民皆有利,并为后世沿袭。因在盐业发展史上的贡献重大,管仲被奉为盐宗神而受到祭祀。另外,国人“尊古”的传统心理,清代商品经济的繁荣,及同治年间战乱后的社会重建需求等,也是管仲得以被尊为盐业行业神的重要因素。
管仲;“官山海”;行业神;盐宗庙
2015年5月,中国盐城第八届海盐文化节在中国海盐博物馆成功举办。中国海盐博物馆坐落于江苏省盐城市,收藏陈列海盐历史的文物和资料,展现古代“炼卤煎盐”、“晒盐”等海盐生产和盐民生活的多层文化场景,系统反映了我国海盐发展史,展示了海盐文化的研究成果。与江苏盐城相呼应,山东省潍坊市自2007年以来在滨海区北海渔盐文化民俗馆连续举办海盐文化节。北海渔盐民俗文化馆主要展示渔文化、盐文化、海文化等多项内容,馆内奉祀盐神管仲、北海龙王、东海龙王、南海龙王和掌管三教文武财神的关羽等铸铜贴金神像。其中盐神管仲的形象引人注目,该座盐神庙修建于2003年,按照古代盐神庙的模样建造。据看庙者八旬老人蔡蓝堂记忆,在滨海开发区过去确实保留着一座盐神庙,里面供奉的就是管仲,“文革”期间这座庙被人拆除了[1]。可见,管仲与盐业行业神信仰有着密切的联系。
管仲是春秋时期齐国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管仲的经济思想非常丰富,尤其在盐业治理方面,施前人所未施之管理制度,行前人所未行之发展政策,无论对国家统治者来说还是对普通民众来说,都是有裨益的。管仲因而被奉为民间盐业行业的行业神,受到地方政府官员、盐业从业者和普通百姓的祭祀和供奉。也有学者对这一课题进行研究,但有些问题语焉不详,本文特对此进行探究,不妥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一、海盐地区对盐宗神管仲的供奉
古代可供食用的盐分为四种,有海盐、井盐、池盐、矿盐。池盐是从盐湖里提炼的盐,井盐是指通过凿井取出地下的天然卤水提炼而成的盐,矿盐则是直接像开采煤炭一样开采盐矿床所得到的盐。井盐和矿盐往往统称为井矿盐。因食盐的类别不同,各地盐业供奉的行业神有所差别,海盐地区以管仲及其他古代先贤为盐宗神而进行祭祀。 海盐区古代主要分布于两淮盐区,那里建有两处盐宗庙,分别在泰州和扬州,供奉的盐神主要是夙沙氏、胶鬲和管仲。
泰州盐宗庙由两淮盐运使乔松年于同治元年(1862年)创建。当年乔松年购买画家顾坚的别墅之后,把其改名为“小香岩”,又把位于西侧的明珠禅院略事修建后改为盐宗庙。民国年间修编的《续纂泰州志》记载:“盐宗庙,在天宁桥西小香岩侧,祀夙沙氏、胶鬲、管夷吾,同治元年盐运使乔松年建”[2]。庙内正殿祭祀的是夙沙氏,他是煮海盐之祖神,两侧分别塑着胶鬲和管仲的像,他俩是古代盐商和盐务管理者的形象代表。
泰州盐宗庙是官府与盐商双方的议事场所。按照惯例,每年两淮地区的盐官与盐商,要在盐宗庙里操办盛大的祭祀典礼,用来追念祖师创造发明盐业的功劳,并祈祷盐宗神的行业庇佑。管仲在泰州盐宗庙中位于配神的地位,主要作为食盐事务管理者的代表供当地老百姓祭祀。盐宗庙也是文人墨客流连忘返的风景佳地,清代学者朱彭寿在笔记《安乐康平室随笔》中描述曰:“泰州西门内,有小香岩者,中供先贤管子塑像,为淮鹾官商宴集之所。拓地约十余亩,亭馆池榭,位置井然”[3]。泰州盐宗庙规划整齐且占地十余亩,可见其规模较大。
而早在明朝时期,泰州就因盐业的发展建有祭祀管仲的管王庙。明永乐二年(1404年),东台至泰州的泰东河开通,淮南盐场的盐改变了从串场河向南经运盐河西运的路线,而是径直从泰东河经溱潼附近的青蒲运达泰州。无数盐船停靠在泰州的稻河、草河及老西河中,需要由人工将盐包挑抬翻过西坝与东坝进入城河,再从城河向南,进入运盐河西行。这样,泰州就成了淮南盐重要的转运地。成百上千搬运盐包的工人,成年累月川流不息来往于城北及西仓一带,由此带来了城市繁华。为祈求盐运业在泰州永远兴旺,祭祀盐神的庙宇就此建成。人们认为管仲创建了食盐官收、官运、官销、官营制度,就把管仲看成盐神,建造的盐神庙命名为管王庙。庙中供奉着据说是盐宗管仲和管娘娘两尊真人大小的坐像,旁边则立有四尊半人高的将官塑像[4]。
扬州盐宗庙是同治十二年(1873年)扬州江都县仿照泰州的盐宗庙建造。同治十三年修纂的《续纂扬州府志》记载:“盐宗庙在南河下街康山旁,祀夙沙氏、胶鬲、管仲,同治十二年两淮众商捐建”[5]。光绪年间重修的《两淮盐法志》也云:“淮南旧无盐宗庙,昉于运使乔松年创建于泰州,同治甲戌运使方浚颐辟康山旧址,踵建焉。……祀夙沙氏,衬以殷大夫胶鬲、齐相管夷吾”[6]。另外光绪年间纂修的《江都县续志》记载曰:“盐宗之立庙,新制也。扬州煮盐利半天下,报本反始之义也。夙沙、诸侯胶鬲、管大夫,郡邑所得祀也”[7]。可知扬州盐宗庙修建的目的,是为了答谢盐宗神对扬州盐业经济发展的恩惠,三位盐宗神理应得到当地民众的祭祀。
清代两淮海盐地区对于管仲作为盐宗神的供奉和祭祀,有较大的变化。管仲由从明代初期管王庙的主神地位,转变为清代中后期盐宗庙内夙沙氏的配祀地位,与胶鬲平起平坐,地位同等。这中间既有基于整体盐业文化发展的考虑,也有当时人们对管仲盐业贡献的认识。但不可否认,管仲在海盐祭祀系统中占据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
二、井盐及其他地区对盐宗神管仲的供奉
在井盐及其他盐种开采区,人们也对管仲进行祭祀。四川资中县罗泉镇属于典型的井盐区,这里建有专门的盐神庙,供奉管仲为主盐神。罗泉镇开采井盐始自秦汉时期,中间经历千百年来而没有衰亡。罗泉镇的盐神庙于同治七年(1868年)由当地盐商们集资在第一口盐井处修建而成。民国年间纂修的《资中县续修资州志》记载:“盐神祠在罗泉镇,光绪初建,极闳,为业盐岁时集议之所”[8]。
罗泉盐神庙供奉管仲为主神,火神、关羽为配神。管仲像前悬挂着称赞其在盐业方面的功绩的对联,对联中只存有上联:“壮志酬齐桓,首创盐策历古今”[9]。意思是说,管仲创设的盐政盐法现在仍在沿用,并为齐桓公称霸天下立下汗马功劳。可见,这一对联明确指出人们供奉管仲为盐神的重要依据。
除罗泉外,重庆市忠县涂井盐场的百姓,把管仲视为盐圣,每年农历的正月初二都会定期举办管仲会。推究原因,“俗传管仲定盐铁之法,为贩盐行业尊为祖师爷”[10]。这是渝东地区约定俗成的做法,因当地盐业的发展与民众生活密切相关,人们会在特定的日子用相应的仪式来纪念与盐业相关的神灵或人物。管仲会即为其中较有规模的一种。
管仲作为盐业祠庙里的神位受到人们的崇拜,而民间一些流传的对联和俗语,也能看出人们对管仲盐业功劳的尊重。其中流传度比较广的是悬挂在湖北武穴榷运局门口的一幅对联:“管子天下才,霸图表海盐专卖;东坡宦游地,吏隐即仙心太平”[11]。这幅对联是民国硕儒吴悔晦先生代替当时任榷运局局长朱纯经撰写的。榷运局是民国初官方所设掌管盐专卖专运的机构。对联中指明管仲掌管海盐专卖,以此富国强邦,推崇的是管仲为盐业专卖的功绩。
世间还流传着一些对联或俗语,张贴在一些地方的盐栈、盐店门口,用来颂扬胶鬲和管仲盐业功勋,比如:“每从胶鬲寻高迹,不让夷吾擅霸功。”又如:“胶鬲高踪传隐市,奚吾遗术足匡齐”[12]。其他还有:“胶鬲生涯,桓宽名论;夷吾煮海,傅说和羹。”“蜃蛤鱼盐,太公遗策;官山府海,管子成书。”等等,这些对联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盐业从业者对盐宗神胶鬲、管仲等人的重视和推崇。
三、后世尊管仲为盐宗神的原因探析
由以上分析可知,后世比较有影响的祭祀盐业行业祖师爷的盐宗庙,大多创建于同治年间。同治年间,是清代王朝经历外部异族入侵、内部农民起义等战乱之后国家和地方的重建阶段。战后重建工作的中心任务,经济上重在保证当地经济的快速恢复和发展,心理上注重对民众的教化和引导活动,最终目的是实现社会的安定及恢复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在这种大的社会背景下,依靠盐业经济而发展起来的泰州、扬州、资中等地,在地方盐业官员的倡导和支持下,纷纷建造盐宗庙,一则报开创该行业的祖师爷之恩惠,再则祈福禳灾,保佑该行业的从业者能够安居乐业。管仲因对盐业发展的重要贡献被人们列为祭祀的主要对象,这可看做是管仲盐业管理思想在清代的另外一种重新利用方式。
而管仲的盐业发展方略,是其被后世尊为盐业保护神的重要原因。管仲的盐业发展思想,包括盐的经营和盐业管理,也即后世所熟知的“官山海”政策,“海”即指的是盐。齐国拥有丰富的自然盐业资源,管仲主张充分利用这一自然资源,“以负海之利而王其业”[13]。盐的生产由私人经营,所生产的盐以征税和收购的方式由政府掌控起来,也即贩盐与售盐两个环节由官府垄断。管仲要求详细登记全国食盐的人口数量,让官府按时按册籍核定人口卖售食盐,盐税从而变相成为人头税。百姓但凡吃盐就要交税,无法逃避也不会意识到进行抵抗,政府即可稳收盐利,并且数额巨大,可使国家用度充足[14]。这样,齐国很快从食盐垄断经营中获取大量的财富,一跃成为春秋霸主。
管仲首倡的盐业专卖制度,《文献通考》对之评价曰:“三代之时,盐虽入贡,与民共之,未尝有禁法。自管仲相桓公,当时始兴盐策,以夺民利,自此后盐禁方开。虽汉兴除山泽之禁,到武帝时,孔仅、桑弘羊祖管仲之法,盐始禁榷”[15]。管仲的盐业管理方式为后世王朝统治者沿袭、继承与发展,尤其是宋元明清这长达一千余年的时间内,盐课收入成为朝廷仅次于田赋的第二大财政收入来源。这样做的结果,既保证了国家税收,稳定盐利,同时客观上也保证了百姓食盐的正常供应,从总体上看,是利国利民的好事。管仲因此被后人尊为“盐业宗师”。
因受古代史料记载和当今资料收集的限制,笔者很少见到对盐宗庙中供奉盐宗神管仲的祭祀规格、仪式程序、时间安排等介绍,管仲作为盐业的行业神被尊奉却是不争的事实。中国古代学者对“神”的定义,可谓非常丰富多样。《左传》中记载,虢国的史嚣认为,神是“聪明正直而壹者也”[16],学者荀子云:“不见其事,而见其功,夫是之谓神”[17]。屈原在《九歌》中认为:“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18]。许慎《说文解字》则认为神是“引出万物者也”[19]。这一系列的解释不算全面,却从各种角度描绘出“神”的特征,即神是“正直、聪明、尊贵、灵验、有功”等超越性的存在,利用这种神力来试图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是人们精神认知方面的一种倾向[20]。
行业神的信奉与国人“尊古”的心理联系密切。早在战国时代,孟子就借用尧舜、许行等称赞神农,这种托古风习历史悠久,被各种学派普遍承袭。《考工记》是系统记述官营手工业规范和制造工艺的典籍,也是中国目前所见年代最早的古代手工业技术文献,书中鲜明地提出了质朴的“智者创物论”:“智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21]。受这种传统观念的支配,某一行业创始者的存在应与现实需要交相符合,虽然有时也有牵强附会的倾向。盐业对管仲的祖师爷信仰和崇拜即属于这种情况。
盐业的发展在古代与国家经济的富强息息相关,盐的食用也是日常生活中百姓必不可少的所需物质。当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盐业的管理者、生产者、经营者等盐业从业者会根据行业发展的需求,塑造出盐宗神的形象供民众拜祭。清代史学家赵翼认为:“从来名贤殁为神,各视生平所建竖”[22]。历史上真实的人物在死后被供奉为神,主要在于生前的功绩。后人之所以尊管仲为盐业行业神,也主要根据他在盐业发展方面的历史影响。
[1] 曾庆建.盐业遗址群可能是管仲留下的[N].潍坊晚报,2009-12-16.
[2] 胡维藩,卢福保.续纂泰州志·祠祀[Z].民国间(1912-1949)油印本:4.
[3] 朱彭寿.安乐康平室随笔[M].北京:中华书局,1982:271.
[4] 泰州市政协学习文史委.泰州的老街老巷老镇[M].北京:方志出版社,2009:27.
[5] 方濬颐,晏端书.续纂扬州府志[Z].同治十三年刻本:1.
[6] 王定安.重修两淮盐法志·扬州盐宗庙图说[M].清光绪三十一年刻本:35.
[7] 谢延庚,刘寿曾.江都县续志·祠祀考[Z].光绪十年刻本:4.
[8] 吴鸿仁,黄清亮.资中县续修资州志·建制志[Z].民国18年资中昌文石铅印社铅印本:42.
[9] 王仁湘,张征雁.中国滋味——盐与文明[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7:185.
[10] 黄友良.四川省志·民俗志[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281.
[11] 吴恭亨.对联话[M].长沙:岳麓书社,1984:42-43.
[12] 李乔.中国民众造神运动研究——行业神崇拜[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0:282.
[13] 赵守正.管子注译[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2:257.
[14] 于孔宝.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官卖制度——“官山海”[J].盐业史研究,1992(1):34-36.
[15] 马端临.文献通考[M].北京:中华书局,1986:163.
[16] 冀昀.左传[M].北京:线装书局出版社,2007:71.
[17] 王先谦.荀子集解[M].北京:中华书局,1988:309.
[18] 闻一多.九歌解诂[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39.
[19] 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2001:8.
[20] 李和承.明代传统商人与职业神[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2(1):41-44.
[21] 戴吾三.考工记图说[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3:17.
[22] 戴璐.藤阴杂记[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11.
(责任编辑:陆 勇)
Researching on Guan Zhong as God Industry of Salt
ZHANG Yanli,ZHANG Jie
(Qi Culture Research Institute,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ibo Shandong 255049, China)
Guan Zhong was a famous statesman and thinker during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in Qi State.He had many innovative ideas on running the country, especially in the management of salt.The salt monopoly system which was Guan Zhong initiated was favorable to the country and common people ,and later followed. For the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salt history, Guan Zhong was regarded as the God of salt industry.Otherwise,Chiniese traditional psychological "respect for the ancient",economic prosperity of goods in Qing Dynasty, social reconstruction after the external and internal wars during Tiongzhi Years,ect.also were important factors for Guan Zhong being revered as the God of salt industry.
Guan Zhong; management of mountain and sea; professional God; salt ancestral temple
10.16018/j.cnki.cn32-1499/c.201503002
2015-06-12
201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项目(12BZX037);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项目
张艳丽(1978-),女,山东济宁人,副教授,研究方向:古代社会史。
K207
A
1671-5322(2015)03-00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