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语文教育理念的重构

2015-02-14吕晓洁

语文学刊 2015年19期
关键词:大学语文人文大学

○吕晓洁

(郑州轻工业学院外国语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2)

一、大学语文教育理念

《大学》开篇写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阐明了人文精神是乃大学之道。人文精神是大学不可或缺的灵魂,大学生拥有人文底蕴、人文境界,做到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和谐统一,才能更好地成才,服务于社会。因此,在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失衡的今天,以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为旨归的大学语文教育显得尤其重要。

但在大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往往存在一些误区,即有些大学语文课上成了单纯的文学欣赏课,有的则成了写作训练课。一些教师在对文章进行讲解时,与高中教学理念差别不大,仍然是从思想主题、写作特点、人物形象等方面入手,致使一些大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更为重要的是对于作者的生命感悟的理解、灵动思想的体验、文章反映的多姿多彩人生的体味、丰富的文化内涵等重要方面反而忽视了。现在的教材也数不胜数,有些大学语文教材编得异常臃肿,除了古今中外文学篇章之外,书里面包含了应用文体写作、礼仪等方面的知识,使大学语文教学导向了实用文的写作,或者礼仪的训练课,偏离了大学语文的授课目的。其实大学语文教学理念应该很明朗,就是一门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与审美修养的文化课。但这并不意味着大学语文教学内容的简单化,大学语文这门课的内涵又是十分丰富的,“语文”即“语言文字”,也是“语言文学”,又是“语言文化”。在讲授的过程中,涉及古今中外文学、中国传统文化、西方文化、美学、哲学等多方面知识,因此,如何做好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工作,采用何种模式教学,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绝不是简单分析几篇文章或者写几篇作文就足够的。

二十一世纪,在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各个国家都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的基础上,国际竞争主要体现在民族精神、国民的文化素质的较量上。大学语文课程综合形象思维、中西文化、古今中外文学于一体,担负着培养具有深厚民族文化底蕴、又能吸纳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有较高文明素养的人才的重任。

上好大学语文课,提高人文素质,启发大学生的哲学思维、形象思维,进而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创新能力,是大学语文的重要教育理念。随着社会的发展,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的融合化将是一个必不可挡的趋势,培养综合创新的复合型人才,已经成为国际教育改革的新潮流。英国政府1987年发布的《高等教育——应付新的挑战》白皮书,把人文社会科学列入了高等教育的目标之中。(1)美国麻省理工大学课程体系中注明:本科学生各学科专业必选的人文、社会科学方面课程共72学分,占整个教学计划的20%。(2)日本的教育制度规定大学生从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中至少选修20学分课程,占四年必修、选修课程总学分的20%。(3)可见世界各国对于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视。中国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2006年9月印发的《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高等学校要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也把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课程放到了重要地位。语文所选的文本中所蕴含的人文性、能力教育的综合性及其审美性等是其它课程所无法替代的。

二、大学语文与人文素质教育

首先,美好品格的熏陶与培养。独立自主的人格是一个知识分子必备的素养,这一点在今天这个商业时代尤其重要。具有独立自主的人格,坚持真理,不为名利所动,不向权威低头,这才能成为一个堂堂正正的大写的人。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选取一组相似主题的篇章,让学生充分感受作品中人物的人格魅力所在。当然,在以往的中学教学过程中亦有此类的思想教育,但中学语文教育重在知识点的掌握,而大学语文不必再去强调那些基础知识,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对美好品行的领悟上,思考能力的培养上。由于学生从应试教育中走来,死读书本的学生大有人在。如我在讲授《论语》里的“仁”时,问及学生什么是“仁”,学生的回答虽然多种多样,但真正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把“仁”讲透的极少,一些学生甚至对于“仁”的理解处于模糊状态,根本不知道真正的“仁”从何说起。更为严重的是一些学生只会背书本上的“仁”,能背诵孔子阐释“仁”的原句,但只是作为一种知识来接受的,而没有作为一种道德品行内华为自己的一种修养,并践行于实际的做人行事之中,造成了知识与素养之间的脱节。大学语文教育中应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传统文化中很多值得弘扬的积极因素,如孔子的“仁”和孟子的“义”,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知识分子,在国家危难之时他们拍案而起,为民族大义而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在民族存亡的紧要关头,置个人生死于度外,重情义而轻私利。引导大学生感受人物的人格魅力,感受到作为一名现代知识分子,自己肩上的社会责任,然后内化为自己人格的一部分,并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不断完善,这样才达到了教学目的。

其次,审美能力的培养。语文学科理论知识体系包括文章构成、创作、接受等基本理论知识。这一方面的知识,从学生入小学开始老师就开始了灌输,因此,不必浪费更多的时间再讲,在课堂上只用少量的时间做出一定的梳理即可。语文审美知识体系这方面重点通过对作品的理解、感悟、联想、延伸,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与欣赏能力。而审美欣赏过程中会涉及许多传统文化知识与文学知识,如经、史、子、集中涵盖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许多方面,带领学生认真领悟,才能在深层次上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文学是对人的生命世界的一种诠释形式,每一部作品都是一种召唤,它召唤读者一起思考生命的意义,当我们引导学生进入生命世界的探究、思考与感悟之时,大学语文便会散发出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众多的学子。

再者,创新能力的培养。大学生正处于智能高度发展时期,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思维活跃,敢于探索,这正是培养他们创新能力的关键时期。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意识的培养,在大学语文的教学中是最值得注意的问题。有些大学生因为经过了紧张的高中生活,到大学后一下子放松了,有些甚至变懒惰了,上课只是记一下笔记,懒得动脑,懒得张口,这些因素极其不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锻炼。让大学生认识到思考问题就是一种再创造,阅读是一种再创造,完成作业也是一种再创造,尤其是艺术类的学生,灵感最重要,在大学语文课堂上多设计一些问题,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形成积极思考的好习惯,对于他们学习专业课也是大有裨益的。

总之,大学语文教育应该立足于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弘扬人文精神、传承传统文化,陶冶大学生审美情操,激发想象力,培养思辨能力,提升感悟能力与表达能力,多层次、多角度地进行人文素质教育,为社会输送优秀人才。

[1]程贵铭.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统一[J].中国农业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7(1).

[2]张喜梅.当代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课程设置体系及其特点[J].外国教育研究,1994(1).

[3]冉美庆.边远地区非文科类高校人文社会科学课程设置初探[J].青海大学学报,1999(2).

猜你喜欢

大学语文人文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语文创新教学初探
大学求学的遗憾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
2018年成人高等学校专升本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大学语文
人文绍兴
大学语文教学模式探析
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