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艺术设计教育模式创新探究

2015-02-14凡鸿

烟台职业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教育模式艺术设计高职院校

高职院校艺术设计教育模式创新探究

凡鸿

( 武昌职业学院,湖北 武汉 430000)

摘要:因为各种原因,许多高职院校都开设有艺术设计专业,各院校的招生人数也在逐年上升,然而,学校原有的教学规模、传统的教学体系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的教育需求。如何培养合格的艺术设计人才,让学生们学有所成,顺利就业,这是当今各大院校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

关键词:高职院校;艺术设计;教育模式;创新

收稿日期:2014-12-03

作者简介:凡鸿(1971-),男,河南信阳人,武昌职业学院副教授.

中图分类号:J06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制度还停留在过去的艺术设计教学制度上,没有考虑的自身的发展特点。虽然近几年我国艺术设计专业比前几年有了一定的进步,但是,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制度依然村存在诸多的问题。比如,专业的师资力量短缺、学科定位比较模糊、教学设备不完善等。高职院校应当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出培养专业人才的方案,相关院校应当及时发现自身教育体制的不足并进行改进,以适应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和为社会提供所需的专业人才。所以,高职院校要认清自身的教育模式是否适应对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

艺术设计专业在高职院校教育中是应用型专业,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较,则更侧重专业的实践操作和能力的培养。我国高职院校职业技术教育,很多都是依据普通高等教育模式进行简单的改变,缺乏职业技能的培养和自己独有的教育体系,似乎只是改变一下名称。这就失去了高职教育的实质意义[1]。

2艺术设计教育

2.1 艺术设计教育的起源

众所周知,现代艺术设计教育起源于德国的包豪斯设计学院。在此之前的艺术设计教育主要是,以师傅带徒弟的教育方式,并没有将其引入到现代学校教育的体系之中。后来由于工艺美术运动的推动下,艺术教育慢慢进入了学校,如1907年,由建筑师赫尔曼·穆特修斯首创设计教育学院——“德国建筑与工艺美术学院”,但正真基于工业革命的机器大生产的现代社会教育,则是从包豪斯开始的。包豪斯所形成的一套完整的艺术设计教育体系,顺应了现代工业化生产技术的需求,形成了现代观念的设计教育的教学方式和课程体系。

根据资料发现,我国的现代艺术设计教育是建立在长期的工艺美术教育基础之上的,然而,在上个世纪初期,我国已经出现以发展民族工业为主的艺术设计教育。在1906年两江师范学堂就开设了“图画手工科”,辛亥革命以后,教育界很多专业人士赴欧美学习考察各国的教育制度,在1917年,以黄炎培为首的一大批职业教育先驱成立了中华职业教育社,开始了职业教育的新时期。

在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才比较系统的引进包豪斯的设计教育方式,开始全面发展中国的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由此可知,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由于历史的原因,起步较晚,发展较慢。现代化的艺术设计教育,最早在1970年开始,到1980年算是起步阶段。在20世纪80年代就有少量的院校开始对艺术设计教育进行探索和研究,如中央工艺美院、广州美术学院等。经过一些艺术教育专家们的努力,目前我国已形成了专门的艺术设计教育体系。

近几年,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增长,带来商品经济的繁荣,然而,广告业、产品制造业等相关行业的发展,使得社会得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与此同时,大量的专业艺术设计教育院校也随着建立,然而,这必然会冲击国家的艺术教育制度,使得传统的艺术设计教育模式已经慢慢不再适用于当今的艺术设计教育[2]。

2.2 高职院校艺术设计教育的现状分析

近几年,艺术设计类专业报考与招生的数量大幅度的增加,这种现象间接地反映了艺术大众化的趋势,但是有许多院校却没有针对如此大的招生规模做好充足的准备,由于没有做好准备,使得很多院校在教学模式上出现了很多问题,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教学管理上的问题。高职院校艺术设计教学缺乏完善的教学体制,很多院校对艺术设计专业的授课经验盲目的借鉴,没有自己的教学特色,从而导致了教学质量降低。

②各院校相同专业特别多。如今,我国高职院校数量较多,院校的办学质量也参差不齐。大多数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的专业基本上都相同,没有什么新颖的专业,很多高校的艺术专业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了。由于社会急需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缺少,一方面严重导致社会所需的艺术设计人才得不到供应,另一方面导致艺术设计专业得不到快速发展。

③学生毕业后面临激烈的就业竞争。由于各大高职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大多雷同,导致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大,甚至会有很多学生不从事本专业的工作,造成严重的人才浪费。

④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缺乏实践。实践教学的方式对于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显得尤为重要,这样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还能够提高学生实际设计工作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能够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业务能力的方式。许多高职院校对实践教学的不重视和对实践教学的缺乏,严重导致实践教学成为了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中最为薄弱的环节,使得优质性人才的缺失[3]。

3艺术设计教育存在的问题

3.1 缺乏专业性

适应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迅猛发展,然而,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上没有什么新意,也没有自己独有的特点,开设的艺术设计专业与大多数高职院校类似,而且,开设的专业比较多,没有针对性,没有把“培养应用型人才”落实到位。在基础课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模糊性,有些老师还是以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授课。高职院校应当对艺术设计有针对性的开设一些专业,并结合社会的发展对所开设专业的学生进行定向培养,使得更具有专业性,这样就有助于提高高职院校对艺术设计专业的培养。

Warm in winter and cold in spring, much rain in summer then.

3.2 教育设施不健全

随着许多高职院校基本教学设施都还没有完善就投入使用,这严重影响教学效果,也有许多年代比较久的高职院校,应当及时地对教学设施进行更新。如许多院校教学所需面积较小,一般普通的小教室,最多可容纳50余学生,这样容易造成师资力量的浪费,使得教学质量偏低,由于没有足够的活动空间,教学场地没有专业的授课设施和配件,甚至有的教室连投影仪都没有。教学设施的不足严重影响教学质量,更抑制了学生的发展空间,学生得不到完善的教育。

3.3 学生学习兴趣低

近几年来,不少学生由于文化课基础差,为了进入大学校门,走上了艺考的道路,许多学生并非是对艺术的喜爱,而是以这个为跳板进入大学。有的同学热衷于网络,有的同学热衷于运动、有的同学热衷于工程,但为了进入大学他们都走上了艺考的道路,当进入大学后,压根就对艺术设计不感兴趣。

3.4 教师队伍问题

在高职院校艺术设计教育中,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组建一支优秀的艺术设计专业师资队伍对高职院校艺术设计教育而言,是十分必要的。这样不仅可以提高院校的招生数量,更可以为社会输送高质量的艺术设计专业方面的人才。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主要表现出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①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缺乏专业的师资队伍,许多高职院校的教师主要是以本科毕业生为主。然而教学标准要求高职院校全部青年教师的学位在硕士及硕士以上学位者要达35%以上,双师型的教师要达到80%以上。所以,为了达到这一标准,许多院校应加强对本院的在职青年教师学历的继续培养,对在校青年教师制定相应的鼓励政策。制定出有利于培养师资质量的制度,为青年教师创造出更多的发展空间,使教师有更大的实践学习的机会,促进教师实践能力的提高,这将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保证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质量。

4高职院校艺术设计教育模式创新探究

①高职院校要有自己突出的办学特色。在当下社会,艺术设计人才面临着就业竞争压力大,如何使得自己院校的学生在就业竞争中胜出,这就需要提高自己院校的教学质量。如今许多院校的教学模式可谓是千篇一律,都没有什么特色,所以,要想使得自己在众多院校中胜出,必须得有自己的办学特色,使得自己的教育模式优于同类院校。对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培养,不仅要对师资力量进行重视,而且还要有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模式。确定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模式,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社会对学生技能的要求,并对学生进行合理的教学实践。

②教学条件问题。一个高职院校的教学条件的好坏能体现出该院校教学质量的好坏。教学设施是教学的基础,是教学质量的保证。许多院校教学设施不完善,使得教学质量偏低;有许多高职院校为了使学校尽快的投入使用,赚取利益,在教学基础设施不齐全的情况下就进行招生并投入使用,而且师资力量严重不足,这严重影响学生的教育。教学条件的完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师资力量的不足严重影响教学质量,有许多教师缺乏实践经验,使得教师的教学能力有限。没有处于艺术设计前沿的教师在设计表现上易与艺术设计的发展脱节,高职院校应当加强对在校教师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应当经常组织教师到相关单位或工厂进行实践,以提高教师自身的水平。二是重视教学设施的完善。教学基础设施的完善是艺术设计专业教学顺利开展的保障,也是衡量高职院校办学水平的标准之一。院校要时刻检查及时更新教学基础设施,通过加大投入来为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提供硬件支撑,保证教学设备的完善,提高教学质量。

③产学一体化模式。产学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是高职院校培养人才必不可少的一种方式,特别是在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教育资金相对紧张的情况下,学校通过向企业输送学生进行学习和实践,以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现在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在教学改革过程中,慢慢开始重视加强实践教学工作,有很多院校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通过与一般在校接受教育的学生相比,这种产学一体化模式出来的学生,不管是在理论知识还是实践操作都比专门在校接受教育的学生要强。所以,产学一体化的教育模式相对其它教育模式具有很大的优越性。

参考文献:

[1]江水明.对我国当代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现状及改革的思考[J].双语学习.2007(11):38.

[2]高一萍.高职院校艺术设计实训室制度改革探究[J].时代文学.2010(7).

[3]张韶华.高职高专艺术类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思考与探究[J].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2).

(责任编辑孙胜文)

猜你喜欢

教育模式艺术设计高职院校
《星.云.海》
《花月夜》
浅论古代斯巴达的教育模式
西部高校信息学科的成人高等教育模式研究
中职音乐欣赏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