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2015-02-14陈婷婷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5年8期
关键词:语文课程校本教材

陈婷婷

浅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陈婷婷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基础教育以及教学理念的不断向前发展和进步,人们对课程改革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而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是课程改革中的一个亮点,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正在积极探索与尝试的,初中语文应当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富有创新性和开放性,促进学生素养的全面提升。而这就要求广大教师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初中生的年龄、心理、认知特点,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等,积极研究课内资源,挖掘课外资源,求真、求善、求美,让良好的语文意境,陶冶学生的情操,让语文课程变得有声有色,丰富多彩。如何开发与利用语文课程资源,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1.深入课堂,挖掘教材资源

教材是学生学习语文的最直接的资源,教材中也蕴含了大量丰富的资源,只要教师善于发掘,精心引导,就会很好的扩展知识的内涵与外延,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让语文课堂焕发生机,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十分重视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如在学习《大圣施威降小圣》时,为了让学生对文章中的时代背景、主人公的心情、每个神怪的性格特点等有清晰的把握,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播放《西游记》片段,让课本资源和课外资源有效结合,增强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此外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前教师要充分备学生、备学情,对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学习动机进行了解,对教材中内容进行相应扩展,增加课堂的吸引力,教学中给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的空间,鼓励学生创新,引导学生参与、营造积极的氛围,让教学变得丰富多彩。

2.挖掘学生资源,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学生是教学的对象,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在教学中尊重学生、关心学生,挖掘和学生息息相关的课程资源,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够让语文课堂收到应有的成效。而同时学生又是语文教学中活生生的课程资源,直观而又取之不尽,学生创造出来的课程潜力是巨大的,如对一些郎朗上口的课文,教师可组织朗诵比赛,在反复的朗诵中,不知不觉加深了学生对经典文章的印象,感受了中国语文文化的博大精深,而且形成了一定语感。如《木兰诗》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等都是语言艺术的奇葩,值得反复诵读。再如写作课的教学中,教师讲了写作规范、写作中常见的问题、优秀的写作案例时,可以就地取材,学生成为了最好、最受用的课程资源。教师可将学生在习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对一些亮点予以表扬,对优秀的习作在全班朗读,学生既学习了写作理论,又获得了大量的感性材料,学习效果良好。此外,教师还可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针对教材内容,分角色扮演,让课堂活跃而又积极,只要善于挖掘,学生是十分丰富的课程资源。

3.校本资源的开发利用

所谓校本资源,即学校为了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塑造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感品质,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而开发的课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加强对校园资源环境的充分合理利用,如教室墙壁上开设“作品赏析”专栏且经常更新,为学生提供阅读资源,黑板上开辟“一栏一句”专栏,将经典励志名言展示出来,同时加强对专用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给学生提供到阅览室阅读的机会,丰富其课外知识,而学校自身的建筑风格、花草树木、人文气息、历史典故都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良好的熏陶和感染。二是积极开发校本课程资源,目前某些学校正在编制体现本地特色、属于自己的校本课程资源。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创设符合自身个性的校本课程,扩展学生思维。三是校园文化活动建设,如成立小记者团、文学社、校园广播台,举办辩论赛、演讲比赛等,能让学生积极投身进来,将校本资源用到实处,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总之只有更新理念,不断创新,积极探索,挖掘生活中的资源,注重课内课程资源的开发,加强对语文课程资源的关注和搜集,将新鲜、多元化因素带进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变被动为主动,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及教师要充分重视对高中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将课堂营造成深入浅出、雅俗共赏、美不胜收的文化盛宴,在对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探索中做到求真、求善、求美。

陈婷婷,教师,现居江苏南京。

猜你喜欢

语文课程校本教材
高校大学语文课程思政叙事语境建构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在高中语文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