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对儿童德育的重要性

2015-02-14李炜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5年8期
关键词:德育课文教材

李炜

语文教学对儿童德育的重要性

李炜

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决定了它是一门以人为本的学科,语文教学对儿童德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我既“教书”,又联系学生实际生活进行德育渗透,达到“育人”目的,使学生心智健康发展。儿童阶段是人生的启蒙阶段,此时是对学生进行社会公德、良好行为习惯教育的最佳时期,而从学生一进校门到小学毕业,每天都要进行的语文课内容纷呈。其中很多教学目标都与德育目标相符。比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一课《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德育目标是“了解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学生学文过程中,深深体会到文中的学校多么美好啊,我联系实际引导:“咱们的学校、班级也和文中情况一样啊!看,有哈萨克族同学,又有维吾尔族同学,还有蒙古族和锡伯族同学,让我们也相互尊重,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好吗?”既学了文,又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新时期我国中小学的德育目标规定,小学阶段的德育目标是:培养学生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和良好品德;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良好的意志、品格和活泼开朗的性格;自己管理自己、帮助别人、为集体服务和辨别是非的能力,为使他们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从小学阶段德育的目标来看,无论是“五爱”情感、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还是良好的意志品格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有许多方面与语文教学的要求和目标相一致、相符合。在听说读写的训练过程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语文教学可以说是一条捷径。不说大纲中的要求,单从语文教学承担的祖国传统文化的重任,以及其极强的工具性来说,语文教学更适合对学生进行德育,因为语文教材首先是坚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方向,中国传统的经典与诗词则生动表现了古人的人生智慧,蕴藏着丰富的情商内容。古典诗词中的情感智商是通过诗人生动的艺术创造形象地表现出来的。如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诗人用石灰历尽磨难的炼制过程来比喻完美人格的磨练过程,只有经过不惜千锤百炼、粉身碎骨的艰苦磨难,才能形成高尚的人格,才能获得成功。这不正是我们今天应告诉学生的么?又如王之焕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首小诗虽只有短短二十字,却蕴涵着丰富的哲理,诗人登上高高的鹳雀楼极目四望,看到太阳西落、黄河不息,由此悟出一个道理:要想看到更为广阔的风景,必须努力再上一层楼。做任何事情都是这样,只有不断努力,不断追求进步,人生的境界才会扩展升华。这是一种最重要的人生智慧,要使青少年一代长成栋梁之材,就一定要对他们进行这样的德育教育。

另外,通过语文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还具有很多优势,如,可以改变德育一味说教的面孔,提高德育亲和力。从语文学科的特点来看,教材中的德育内容并不都是直接的理论阐述。它的思想性,蕴涵在一篇篇课文之中。在这些课文中应使学生学好语言文字,了解词、句的含义的同时,把德育渗透到语言文字的讲析中,达到智育与德育的自然融合。例如,学习四年级第二单元课文《中彩那天》《尊严》 《万年牢》 《将心比心》等课文,可以对语言文字进行深入的解析,在深入理解了文章的内容后,再让学生体会文中蕴涵的德育目标,对学生进行诚实、守信的教育;让学生体会尊严的无价;能够设身处地地站在别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具有宽容的精神。我把课堂教学作为德育的主要渠道,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利用语文课的特殊优势,抓教材中的兴趣点,找准教材中的德育渗透最佳结合点,通过栩栩如生、娓娓动听的讲述,烘托课堂氛围与学生一起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沉浸在浓厚的课堂氛围中,这样更能够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其效果事半功倍。

当然,充分挖掘出语文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发挥语文课堂教学的德育功能,必须在教学过程中与传授知识同步实现,才能完成任务,达到目的。这样。根据小学德育教育的目标要求,有针对性地对语文教学的一些内容进行强化,我们改变德育工作的说教面孔,换之以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使德育具有亲和力,也就更易被学生接受。从而能够更好地实现小学德育目标,促进小学德育工作开展。

李炜,教师,现居新疆克拉玛依。

猜你喜欢

德育课文教材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背课文的小偷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