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克服课堂中学生的小动作

2015-02-14黄永红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5年8期
关键词:小动作困难语文课堂

黄永红

如何克服课堂中学生的小动作

黄永红

一、初中学生语文课堂过动的表现和原因分析

(一)语文学习中多动学生的学习表现

1、上课时小动作多。过动的学生在上课时主要表现为动作过多,不能集中注意力听课,总是不停地活动,如随便翻看不是课堂学习的东西,不断地摆动钢笔和其他物品,做一些不是课堂学习需要的小动作,一会看看这个一会看看那个,经常不断地玩弄一些小物品等。

2、不认真听课。过动的学生因为过多活动而影响学习,突出表现就是不能集中注意力听课。这些学生总是在不断地活动,甚至不停地摆动教学用具,不断地数自己的手指。表面上看,这些学生没有影响别人的学习,可自己却不能认真听课,思想不集中严重影响学习。

3、学习困难。过动的学生由于过多的活动而影响学习,这些学生又集中表现为学习困难,以语文学习为例,我们作过调查,87%以上在课堂上多动的学生的学习都有困难,这些学生由于课堂不能认真听课,课后的学习都有困难,作业也不能够按时完成,作文时也不能够按老师的要求完成。

这些学生的学习困难,并不是由于学生的智力因素,主要是学生过动导致学生不能认真听讲而带来的学习困难。

(二)学生语文学习中多动的原因分析

语文学习中学生的过动,并不是病态,也不是在所有课堂上都是过多的动作习惯,主要是指语文课堂上的过动。所以,这些学生表现为过动的原因是很多的,

一是对语文缺乏学习兴趣。从课堂学习的表现来看,在语文学习课堂上过多动作和不安心听课的学生,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对语文学习缺乏学习兴趣。有的是害怕学习语文,有的是不喜欢语文学习。对语文的字词,文言文的背诵都不感兴趣。他们害怕阅读,害怕背诵。更害怕写作文。根据我们调查,在语文课堂上多动的学生90%的不喜欢写作文,语文学习没有耐心。比如老师要求写一篇500字以上的小作文,他们很难达到字数的要求,有的学生连题目都不知道。其原因就是课堂上没有认真听讲。

2、有严重厌学情绪。对语文学习没有兴趣,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厌学。由于初中语文学习任务重,要求高,他们用原来小学的学习方法,很难完成初中的语文任务。学习中的困难给他们很大的压力,特别是语文阅读量大,需要大量时间和精力,所以他们害怕语文阅读,特别是背诵,他们感到语文学习是一个很大的学习负担。

3、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是学习基本保证,语文学习的良好习惯是学好语文的基本条件和前提。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了语文的学习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学习任务。语文的阅读和习作需要良好的学习习惯。语文能力的提高也不是在短时间就能看到的,需要学生长时间的学习与积累。但是学生和家长对语文学习都有急功近利的心理。都希望短时间内看到语文的学习成效,而事实常常让他们失望,失败的体验让他们没有成就感,挫伤了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努力而放松了语文学习,时间长了,就形成了不好的学习习惯。

4、心理压力过重。语文学习是初中学习的重要学科,在中考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但语文学习和其他的学科又不同,不是靠简单的努力就能有很好的进步和收获的。特别作文的难度使很多学生感到语文学习有很大的心理压力。平时语文学习时间最长,可收效很小,加上频繁的语文练习和作文练习,压得他们喘不过来气。他们觉得没有了自己的时间,本来生动多彩的语文世界,对学生来讲成了烫手山芋。放下了不行,学习了又学不好,很难见成效,所以有了很大的心理压力,导致失去了学习信心。表现在课堂上,就只好用自己的玩和自己的活动去打发课堂时间。

二、语文课堂过动学生的心理矫正策略

对于语文学习中过动学生,老师要学会过动学生的心理矫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

1、信号暗示法。授课过程中,如果发现哪个同学表现不好,东张西望、坐立不安,用信号暗示比较方便,如突然停顿、走进学生,用眼神暗示等,用以提醒、警告学生,可以不影响正常讲课。

2、创设情景法。针对个别学生好动的特点,教师在课堂上可适时创设一些活动情境,让学生参与一些活动,或让他们做一些相关的别的事情,如小竞赛、小表演。另外多开展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活动,抵消他的个人多动。

3、转移注意法。对于那些自尊心较强的学生表现出的问题行为,如果当面直接制止,可能会收到相反的效果或产生后遗症。这时可运用比喻、声东击西加以暗示,使之转移注意,从而引导学生改变多动的不良学习习惯,培养良好的认真听课的学习习惯。

4、移除媒介法。有时学生在课堂上做不相干的事,如读课外书、玩手机、听MP3等,教师可将这些东西拿走,清除媒介物,克服多动的不良习惯,引导他们认真听课。

黄永红,教师,现居江苏灌云。

猜你喜欢

小动作困难语文课堂
困难中遇见团队
萌宠们那些“奇奇怪怪”的行为
困难我不怕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小动作里学问多
选择困难症
小动作、大动作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