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出语文课的味道来

2015-02-14潘月强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5年8期
关键词:情味语文课趣味

潘月强

品出语文课的味道来

潘月强

“上语文课最没劲儿。”这是颇长时间来中学生的反映。有此种反映,尽管不能单方面地去责怪教师,但也反映了语文课的“乏味”。那么如何令语文课 “有味”呢?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逐渐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即语文科应该具有“四味”。

一是语味

所谓语味,就是给人的一种浓烈的语感味。语味应是语文课的主味、本味。汉语言有着悠久的历史,任何关于语言的变迁、声调的转变、语音的轻重都有一段美妙的故事,都承载着丰富的内涵,所以从本质上来说语文课应该是很有味的。

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掘“应该讲和务必讲”的“语言因素”,这些“语言因素”,它应该是体现了课文重点、难点,表现了作者某种“曲趣密巧”和“写作匠心”的,这对加强学生基础、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二是情味

语文课要有情味,这是语文课的人文性和情意性决定的。那么,如何使语文课富有“情味”呢?

(一)教师须动情在先。情感是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心理体验,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语文教材多是文质兼美、情文并茂的典范文章。语文教师在深入钻研和具体讲授这些教材的过程中,心灵必然会受到深浅程度不同的感染,乃至引起情绪姿态、语气声调的诸种变化。随着教材中所蕴含的情感实际,相应地做出或爱或憎,或喜或忧,或褒或贬的不同反应和评价。

(二)要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教师要善于运用生动的语言,借助一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再现课文中所提供的艺术形象或具体画面,唤起他们的想象,令学生的心神沿着作者的思路,进入作品的情境之中,实现读者与作者在情感上的和谐共振。

(三)教师要怀情而教。学生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感情的人,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进鲜明浓郁的情感,用这种火热的情感去触动学生的心灵,对他们进行是与非、爱与憎、美与丑、真与假、善与恶的情感教育,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三是趣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习和生活中,哪里有趣味,那里就会有愉快的劳动和创造,那么,如何使语文课具有“趣味”呢?

(一)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有些老师的语文课,之所以深受学生欢迎,其秘密在于明确科学的教学指导思想,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参与到教学中来。

(二)不断改革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双方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手段和方式。许多时候,语文课的趣味是从“变改”教学方法中来的。故有人把这类能够引出“趣味”来的方法归为“趣味教学法”。然而,即使是“趣味教学法”,用久了用滥了,不给予“掺新”,学生也会生厌的。

(三)不断发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作为精选的教材,无论哪种文体,都是有某种吸引力和趣味性的,只是侧重点不同而已。比如,诗词、散文多情趣;政论、杂文多理趣;小说、戏剧多意趣;讽刺、小品多风趣等等。

(四)不断从课外引进趣味。与语文课的课内“小圈子”相比,课外却是个五彩缤纷的“大世界”,一个教师,只有时时注意,事事关心,勤于并善于博采,才能开阔自己的思路和视野,才能不断从课外“拾趣”,特别是对那些看似枯燥的课文,这种做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四是个味

个味,一般来说是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理教材、组织教学活动、选择教学手段、运用教学语言以及教师的仪表风度等诸种因素凝聚之后显示出来的审美风貌。它体现于教学的全过程,并为学生所品评体验,不同程度地影响和吸引着学生。那么,如何使语文课具有“个味”呢?

(一)认真备课。在备课时要坚持“自学自得”的原则,要尽量从自己的直接钻研教材中获得真情实感,然后用这“烙上自我印记”的“真才实学”去上课,对《教参》的利用,应重其“神”而轻其“形”。

(二)扬长避短。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充分发扬自己的长处,尽量避去自己的短处,即在课堂里显出与众不同的自己的“个味”。善画的要发挥“插画”的优势,善读的要发挥范读的优势,长于板书的要发挥板书辅教助学的优势,善俏言幽语的要发挥以俏言幽语引趣的优势,如此等等,各人都自觉地“潜进”、“溶入”自我,施展自己的一技之长、一得之功,那语文课怎会没有“个味”?

潘月强,教师,现居山东青岛。

猜你喜欢

情味语文课趣味
论《牡丹亭》的情味
——并与《罗密欧与朱丽叶》比较
可怕的语文课
语文课里挣分忙
语文课应该培养什么?
语文课上做游戏
现代笔法·古典情味·场上艺术——专访中国戏曲学院戏文系教授、编剧颜全毅
午睡的趣味
妙趣横生的趣味创意
趣味型男
让你HOLD不住的趣味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