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文本阅读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2015-02-14潘新花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5年8期
关键词:嫦娥想象力想象

潘新花

在文本阅读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潘新花

想象力是学生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思维能力。小学语文学习中的想象能力表现在许多方面,在写作中需要想象力,在阅读学习中也需要丰富的想象力。根据阅读内容去发挥想象力去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是语文文本阅读想象力的重要表现。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文本阅读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文本阅读要注重对文本的理解,也要注重学生阅读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文本阅读中培养学生对文本的想象力。

一、走出文本内容的束缚去大胆想象

小学生的思维局限性很大,在语文阅读和写作中,学生的思维一般都局限在阅读文本和老师提供的范文的文本中,很难突破文本的约束。学生的想象力也受到文本的制约。要培养学生语文的文本学习的想象力,就要引导学生学会突破文本的束缚,去大胆想象。文本阅读中要依据文本去思考和探究,但不能被约束在文本的局限中。文本的要求是共性的,但学生是有思想和情感的个体。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生活经历,他们的思维也有自己的特点。文本的范围和教师的教学指导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用同一个教学要求,同一个思维方式,那就会束缚了学生的想象力。文本阅读中的生搬硬套、死记硬背,学生的想象力就会被逼近了“窄巷”,没有活力,没有感染力;直面学生的思维困境,以情感预热他们的心田,用理性引导他们的思维逐步走出“窄巷”,关怀他人,直指未来,超越自己,放眼全世界的精彩。在一次次自我的刷新中,一次次地趋向更广阔的思维。

学生在文本阅读中的想象力要年挣脱“小我”,铸就宽广的胸怀。当学生的明眸被利己的“小我”遮挡时,他的情绪之中充满了对文本思想核心的叛逆、冲击。这股冲动,如不善加引导,在利己主义的滋养下,逐渐形成与文本对话的任性。他情绪化的怀疑一切与他思想不雷同的东西,以貌似创新思维的方式,无目的的质疑贯穿课堂的始终,教学的和谐被破坏,文本的功能化举步维艰。

在教学《嫦娥奔月》的第三课时,针对学生对逢蒙的评价,教师给学生一个练笔的题目《逢蒙成仙,我该怎么过日子》,要求学生使出浑身的解数,力争过好日子。迷惘、惊奇、欢呼、愁眉不展……学生的反映不尽相同,一段沉寂之后,学生的思维碰撞拉开了序幕。那个对逢蒙持欣赏态度的学生洋洋得意地宣布,他要成为逢蒙的谋臣,专门折磨那些以前和逢蒙作对的人,当然也要知自己看着不顺眼的人,最后自己终于过上了衣食无忧、逍遥自在的生活。由学生形容他射奸臣。教师乘机引导:充满奸臣的世界是怎番情景。苦不堪言、生不如死、民不聊生、水生火热……学生的感受丰富、深刻,身临其境,痛之切肤。此时,教师回放嫦娥的舍生为民的斗争、与后羿天人相隔的苦楚,学生豁然开朗:嫦娥用自己的善良、机智拯救了一个善良的人间世界,嫦娥就是英雄,他是值得我们纪念的;嫦娥一心为老百姓着想,才牺牲自己个人的幸福,而逢蒙一心只想着自己,一定会牺牲大家的幸福,只顾自己过上好日子。紧接着教师采访逢蒙的“谋臣”:你知道你最终的结果吗?那个学生说:死路一条,不是被百姓杀掉,就是被逢蒙杀死。教师板书“舍己为人”和“为虎作伥”,相对应“流芳百世”和“遗臭万年”,让学生自主选择立场,对嫦娥和逢蒙再评价。此时,学生更多自觉的敬仰送给嫦娥,因为心中装着别人的人才是真正的人,心中装着世界的人才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人。一片理性创造的冷酷的世界,给学生过热的情绪降温,学生迷惘的思维冲毁审美的大道,让学生的心灵更加澄明,使他们悲悯苍生、胸怀天下。

二、鼓励学生创造性地理解文本

想象力的作用在于创造,根据文本的内容的情景,去想象出新的情景。文本阅读中的想象力的作用就是根据文本的内容和情景去发挥自己的想象去创新的情景。例如,在课文《找春天》的教学中,可以要求学生从课本中找出关于春天景色的描写。接着,再启发学生自己去想象,你想象的春天应该是什么样的呢?有的同学说,春天应该到处是鲜花;有的学生说,我想象中的春天应该有许多小鸟在歌唱;有的说,我想象中的春天应该是刮着小风下着小雨;还有的说,春天应该是小草发芽,到处是一片绿色。学生对春天的想象,并没有受到文本的局限,体现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随后,我从文中抽出几个常用的词语,可以是描写天气的,可以是描写景色的,也可以是描写心情的,让学生从中选出三、四个词语,加上自己的语言进行重新组合,进行段落练习,起到了很好的激发学生想象力的作用。

潘新花,教师,现居江苏灌南。

猜你喜欢

嫦娥想象力想象
给嫦娥一个舒适的家
快乐的想象
看见你的想象力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打开新的想象力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赞“嫦娥”
嫦娥三号奔月的三大难关
见证嫦娥三号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