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教学策略打造学讲课堂

2015-02-14刘艳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5年12期
关键词:独学园子萧红

刘艳

巧用教学策略打造学讲课堂

刘艳

2014年初,徐州市《“学进去讲出来教学方式”行动计划》(简称《学讲计划》)正式制定并推行。“学讲方式”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作为主要的学习方式,以合作学习作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以“学进去”、“讲出来”作为学生学习方式的导向和学习目标达成的基本要求的课堂教学方式。

教学策略是为了实现某一教学目标而制定的、付诸于教学过程实施的整体方案,它包括合理组织教学过程,选择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材料,制定教师与学生所遵守的教学行为程序。

如何使“学讲”课堂中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更有成效?有效的教学策略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和全面素质的提高。

一、主问题驱动,提领而顿

所谓“主问题”是相对于课堂上随意的连问、简单的追问和习惯性的碎问而言的。它指的是课文研读教学中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的提问或问题。《我和祖父的园子》一课如何进行“主问题”的设计,教学中我进行了如下探索:

(一)几个主问题教学

几个主问题的设立,无疑就把文章分为几个板块,每一个版块以一个问题作为支撑来进行品词析句,挖掘内涵,这样的教学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同时,由于把文章分为版块教学,从某种程度上也降低了文章理解的难度,便于学生自主学习。教学时我这样设计了“主问题”:(1)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学生看到这个问题时,大都会找到文章的第二自然段,指出这是一个生机勃勃、五彩缤纷、美丽的园子,然后引导学生圈画句子,感情朗读。(2)文章还有一处也是直接写园子的,哪一节?这又是一个怎样的园子呢?这是第二个主问题,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学法指导以及读写结合的训练点都在这个环节有所体现。(3)萧红在园子里不仅是自由的,还是快乐的,你从哪感受到的?然后在品读、点拨、引导中完成教学。

(二)一个主问题教学

如何达到“提领而顿,满毛皆顺”的教学效果,我想几个主问题的版块式教学是无法实现的,那如何能把几个问题糅合为一个主问题?我对文本又进行了深入的解读:萧红在园子里所看到的一切美好,所感受到的一切自由和快乐,其实都缘于她和祖父之间浓浓的爱。于是,我把主问题设置为“自由朗读全文,思考: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在学生的品读、发现中归纳出这是一个美丽园、快乐园、自由园,最后情感推进总结为“爱之园”。这样的教学,使学生的情感主线通过体察涵泳,水到渠成。

教无定法,以主问题驱动阅读教学,无论是一个主问题还是多个主问题,都是在教师深入解读文本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快速找到进入文本的钥匙,去感受语言文字的曼妙。

二、“五学三讲”,涵泳内涵

“五学三讲”是对“学讲”精神的深层解读,它更细致、更全面地践行学讲,使“学讲”理念贯穿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

(一)自主独学

自主独学就是指不依赖教辅书的参考答案和学习伙伴帮扶,自己的独立思维、独立观点和独家的学习成果。在此环节中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我和祖父的园子》的教学,课前我让学生进行了充分的自主独学:自由朗读全文,思考:这是一个_____________的园子?圈画、批注。

课上,我又继续留给学生时间进行二次自主独学,让他们再次品读、梳理、补充自己的阅读感受。这样的设计,为学生个体的习得、领悟、思考提供了一个实实在在的练习场,是学生能力发展过程中不可替代的学习方式之一。

(二)对子互学

当学生在自主独学时做到真正的个体独立,他们的学习成果就带有很强的个人色彩了,这些成果有些是学生个人智慧的结晶,也有些是自己在独学时产生的疑问,因此,我又安排了这样一个环节:与结对同学交流、分享、讨论学习感受。这样,对子同学互帮互助,双方在交流讨论中,思维的火花得到碰撞,必然会撞击出双份的绚烂。

(三)组内帮学

人多智慧多。当对子同学依然还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时,“组内帮学”便开始粉墨登场了。“分享学习成果,帮助小组同学完成学习任务,达成共识,做好汇报准备。”我在“自学提示”中这样提醒学生,意在充分发挥小组力量,让小组成员人人参与,全面发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实现“兵帮兵”、“兵教兵”的学习氛围。

(四)展示导学

展示环节是一堂课的重中之重,学生会因展示而自信,特别是学生在独学、互学、帮学并取得一定的学习效果后,更有了一吐为快的冲动,课堂上小组展示形式多样,如:小组选派代表发言汇报、小组全员参与通过读、写、演、画等形式汇报、组间PK汇报等,内容必须是组内合作深入探究的结果,课堂自然会因展示而精彩。展示就是提升,所以,对于汇报者来说,它是一个重新审视、改进自己阅读成果的过程;对于倾听者来说,它无疑又是一种再学习,而且展示的同时,教师适时、适当的引导,也会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加深刻。

(五)检测促学

通过检测,可考察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检测是督促学生学习的一种手段。在教学第13节后,我安排了这样一个测试:___________________了,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_________愿意___________,就____________________

选择其中的一句去写,愿意写哪句就写哪句。

阅读教学明确指出要以读为主,以写为辅。从读到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是“生本、师生、生生”多维对话的平台,是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佳径,此项读写结合的训练点,既是阅读教学的“迁移点”,又是作文教学的“练笔点”。在学生书写完毕后,第一句和第三句我各找三名同学读出自己所填的内容,其他同学读中间的文字。这样,一个新的段落形成了,学生们在检测中,不仅习得了能力,还得到了情感的熏陶。

(六)三讲

“三讲”即“小组讲出来”、“班内讲出来”、“反馈讲出来”。这里的“讲”,不仅是单纯的用口说,其实绘画、表演、检测,也是它的表现形式,这些在“五学”的阐述中均有所涉及,就不再一一赘述了。

三、资料拓展,升华主题

《我和祖父的园子》选自萧红的《呼兰河传》,字里行间透露着祖孙之间的深情,如何让学生感受到萧红和祖父之间的这份浓浓的爱呢?在学生还都沉浸在萧红在园子中的快乐和自由中时,我话锋一转,语调深沉,在舒缓而又有些伤感的音乐背景下娓娓道来:萧红在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父亲常常为着贪婪而失掉了人性。他对待仆人,对待自己的儿女,以及对待我的祖父都是同样的吝啬而疏远,甚至于无情”。萧红的继母是个“恶言恶色”的女人,经常无端地毒打萧红,甚至还拿石头砸她。在那个家里,只有祖父是爱她的。“父亲打了我的时候,我就在祖父的房里,一直面向着窗子,从黄昏到深夜”。而在平日间,“我每每在大雪中的黄昏里,围着暖炉,围着祖父。”她在《呼兰河传》中还写道:“等我生来了,第一给了祖父无限的欢喜,等我长大了,祖父非常的爱我。使我觉得在这世界上,有了祖父就夠了,还怕什么呢?”音乐的渲染,老师的声情并茂,使资料内容与学生内心产生了共鸣,孩子们眼含泪水,在感叹萧红悲惨命运的同时,也深深地感受到“我和祖父的园子”其实就是萧红的精神家园,是一座“爱之园”。无须再加引导,整个教室都被这份深情充溢了。

在学生对萧红、对祖父、对园子有了这样独特而又深刻的体悟后,我又说“这篇课文选自萧红的《呼兰河传》,在这部书中,还有许多萧红和祖父的故事,课后请同学们去阅读《呼兰河传》,感受祖孙之间的快乐与深情。”至此,引导学生诵读经典,便不再是一项枯燥的作业了,而是学生真正想去通过阅读去了解萧红的一种途径。其实,让学生在轻松、快乐中去阅读、去发现不正是我们一直追求的教学境界吗?

【1】“学进去讲出来教学方式”行动计划·徐州教育科研,2014(1)

【2】余映潮·阅读教学艺术50讲·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1

【3】美威伦,哈奇森,博斯·有效教学决策(第6版)·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09

刘艳,教师,现居江苏徐州。

猜你喜欢

独学园子萧红
《萧红传》
——一本能够让你对人生有另一种认知的书
快乐的园子
树的野园子
我和祖母的园子
萧红:不要在寂寞时做选择
小学英语高效课堂之我见
论影像萧红的呈现与接受
园子匠
落实独学让课堂高效
初中地理教学中提高学生独学能力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