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安恩和奶牛》结尾续写

2015-10-31刘秋桂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5年12期
关键词:屠夫原文奶牛

刘秋桂

浅谈《安恩和奶牛》结尾续写

刘秋桂

想象,是指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修订最新版)在有关写作的教学内容中指出:“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鼓励有创意的表达。”

语文教学对培养学生想象力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续写就是培养学生想象力,提高写作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我以给课文《安恩和奶牛》续写结尾为例谈谈如何引导学生在续写中合理发挥想象,写出精彩的文章。

一、熟读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续写,是指从原文出发,遵循着原文的思路,对原文作延伸。这需要我们认真阅读原文,深刻地理解作者的本来意图。

《安恩和奶牛》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丹麦作家约翰尼斯·延森的一篇短篇小说,现收录在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小说记叙的是老妇人安恩牵着一头奶牛来到交易市场,因为奶牛健壮结实,问津者不少,但老妇人拒不出售。最后人们气愤起来,老妇人这才吐露真情:她不是来卖牛的,而是因为奶牛太孤独,她把它带到集市上来想让它和同类聚聚,散散心。

续写主要是依靠丰富的想象完成写作,但我们的想象必须建立在原文情节的基础上,要顺着原作的思路想下去。文中的安恩老太太虽然比较清贫但却慈悲、善良、有爱心,文章表达了人与动物应该和谐相处的深刻主题,展现了作者对生命充满敬畏。我们的续写不能脱离作者的写作主旨,所以说,“熟读课文,把握主旨”是续写课文故事的前提和基础。

二、挖掘课文信息,引导合理想象

叶圣陶先生说:“我们鉴赏文艺,最大的目的无非是接受美的经验,得到人生的受用,要达到这个目的,不能拘泥于文字,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才能通过文字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教材,敢于让学生尝试不同的思维方式,从而生成出充满个性创造与智慧思维的想象力,从而得到美的体验。

提问是打开学生思维的一把钥匙。教师要用有目的的提问来引导学生,让学生充分挖掘课文信息,合理想象,把故事延伸下去。《安恩和奶牛》中的人物有安恩、买牛人,还有其他在交易场上的生意人和顾客。我先提出了两个问题:安恩最终卖牛了吗?集市上的人们会怎么看待安恩的选择?

无可置疑,不同个性的学生想象出来的结尾是不同的,50名学生的答案统计如下:

答案人数(人)安恩坚持不卖牛47安恩卖了牛3围观者被安恩感动,理解了她23围观者中有人试图说服安恩卖牛17围观者不理解甚至嘲笑安恩10

统计表明:对第二个问题的理解,学生的答案多样化。但无论学生如何想象围观者态度,认为最终“安恩坚持不卖牛”的同学以绝对优势胜出。

有3个学生认为安恩卖了牛,很显然,这偏离了原作的思路。虽然人数极少,但如果教师置之不理,学生就失去了一次思考纠错的机会;如果简单粗暴地批评学生,就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让他的想象力受挫,失去了写作的兴趣。

于是,我先肯定同学们的想象能力,有创新意识,然后提问:“续写课文,我们要在把握主题基调和人物性格特征的基础上,对故事的发展作出合理的推断,课文里奶牛对安恩来说就像亲人一样,你觉得安恩会不会卖牛?”

学生纷纷从文中找出信息来反驳“安恩卖了奶牛”的观点,比如:“它不是卖的。”“它不卖的!”“这头奶牛是不卖的。”“安恩老太太还是用非常坚定的口气回答说:‘不!’”“没有,这头牲口是不卖的。”在学生七嘴八舌的争辩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对文章的理解更加深入,那三名学生心服口服。

第一个问题达成共识后,我要求学生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对第二个问题进行细化想象:“你觉得集市上的人知道安恩坚持不卖牛后,安恩和那些人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想些什么,会有怎样的表情?”

这一点拨式质疑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马上被吸引过来,天马行空,展开大胆而有创造性的想象。有学生说:“那个粗鲁的屠夫会骂安恩是个疯婆子。”有的学生说:“安恩在别人的责怪声中手足无措,满脸通红,急得哭了。”还有学生说:“那些人听了安恩的解释,被安恩的爱心感动,他们向安恩道歉并愿意牵出自家的奶牛来集市和安恩的奶牛作伴。”甚至有学生想象:“奶牛用角蹭蹭安恩的胳膊,眼里饱含泪水,感激安恩。”还有学生说只打算写安恩和奶牛离去的身影,不再提起其他人,让读者自己去想象最终的结果。

学生能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借助想象体会到作品丰富的言外之意。只要答案合理,教师就要给予肯定和表扬。

经过这一轮的讨论,师生进一步明确:续写结尾既要大胆想象,又要把握故事的主线,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切合题意,与原文融为一体,没有做作的痕迹,这才会突出“续”的特点。

三、落实想象成果,续写精彩篇章

课堂讨论效果良好,但“光说不练”是不能写出好文章的。优秀的习作要有生动鲜明的形象,有丰富具体的细节,有深刻的思考。有些学生离开课堂的讨论就不知道怎么把想象力用文字表达出来。所以,在课堂上除了让学生各抒己见,更要给他们充足的时间写出细节。充分肯定学生思路正确后,我让他们把想象的结尾详细地描写出来,如说话的表情、动作、神态、内心活动等。

有位学生这样写屠夫的醒悟:屠夫的脚像生了根一样,他憋红了脸,对安恩说:“我向你道歉。”“不,是我没有及时说明理由,让您误会了,请您原谅。”安恩用细细的声音回答说。为了让描写更生动,我启发这个学生:“原文里‘屠夫用他的藤杖敲了敲牛角’,这个粗鲁的动作引起了安恩的反感,她‘不屑地斜视了一下那根藤杖,然后转过脸去往远处张望’,现在他向安恩道歉,安恩可能不会一下子就原谅他,你能试一试把道歉的经过写得曲折一点吗?”

学生思考后将习作修改为:那个屠夫脚像生了根一样,憋红了脸,站在原地许久未动。或许是突然想起了什么,他下意识地朝走了老远的老太婆安恩奔去。“婆婆!”屠夫喊道,“别走,我还没有向你道歉呢!”安恩不作声地朝他看了下,然后抚摸着母牛,一声不吭地继续走着。屠夫不灰心地跟上去:“婆婆,你还在生我气呐。对不起,我不该用那样的口气说话的。我知道,我太冲动了,若给您带来伤害请您原谅……”“不,是我没有及时说明理由,让您误会了,请您原谅。”安恩用细细的声音回答说。修改后的文字极具想象力,对屠夫和安恩有了更具体的动作、神态和语言描写,道歉分为两个阶段:屠夫道歉,安恩不做声继续走;屠夫不灰心跟上去继续道歉,安恩接受道歉并自我批评。这样突出了屠夫道歉的诚意,情节也曲折有趣。

有学生这样写道:

忽然,一个熟悉的声音响起来:“老婆婆,请等等,留在这里吧!”安恩回过头,看着身后的人群,发现每个人的眼睛里都有着希望、愧疚和不舍。

那个对奶牛恋恋不舍的人说:“老婆婆,对不起,我不应该误解你,我要向你道歉。”

那个粗鲁的屠夫拿着藤杖,对安恩深深鞠了一躬,满怀歉意地说:“老夫人,我对刚才的行为深感抱歉,希望你能原谅我。”

那个死乞白赖想要买牛的人也面红耳赤地站了起来,腼腆地说:“老婆婆,实在对不起,我不应该对你说那样一番话,我……我实在对不起,对不起。”

安恩缓缓开口道:“不,你们不用对我道歉,这其实是我的错,不怪你们的。”

这位学生将原文里出现的买牛人在续写里一一重现,通过神态、动作、语言描写将各人性格和歉意刻画得淋漓尽致。

那位决定在结尾只写安恩和奶牛,不写其他人的学生的结尾是这样的:安恩收了拴牛的绳索,握得紧紧的,挤出围观的人群,带着牛慢慢地往回走,母牛不再窘迫不安地跺脚,而是温顺而又亲昵地跟随着安恩。温暖的阳光,散发着植物清香的大地,蜿蜒的小路,相依相偎的安恩和奶牛,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消失在地平线上……他只写安恩与奶牛离去的身影,用美丽的景物烘托出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丽画面,此时无声胜有声,让读者感动之余陷入深思。

想象是一根魔法棒,它能给每个孩子智慧的启迪,灵感的触动。本课的教学实践证明:学生的想象是十分丰富而又无穷尽的。他们一反平时写作课的愁眉不展,十分乐意地给《安恩和奶牛》续写各种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结尾,促成学生的这种转变,想象功不可没。

刘秋桂,教师,现居江苏海安。

猜你喜欢

屠夫原文奶牛
乍暖还寒时奶牛注意防冻伤
夏季奶牛如何预防热应激
奶牛吃草
你是阎王的一道菜
《奶牛的家》
和尚下地狱,屠夫上天堂
和尚下地狱,屠夫上天堂
麻雀吹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