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单簧管教学中音质的优化策略研究

2015-02-13文/韩

音乐生活 2015年7期
关键词:长音簧片单簧管

文/韩 庶

单簧管教学中音质的优化策略研究

文/韩 庶

内容提要

本文通过对影响单簧管音质的几个因素——口型、气息、嘴子、簧片进行分析,得出口型的正确是音质优化的关键,气息的正确控制是优美音质的主要来源,乐器和嘴子是影响音质优化的客观条件,簧片好坏是影响音质的直接因素。

单簧管 演奏技巧 音质优化 策略研究

单簧管自问世以来,以其宽广的音域,温柔、甜美圆润的音色以及高超的演绎技巧,广泛受到人们的喜爱。其各音区的音质各具特色,有的明亮、有的浑厚,都给人一种充实、有共鸣的感觉,这也是单簧管优美音质的共同特征。

1.影响单簧管音质优化的因素

1.1正确的口型对音质优化起着关键性作用

1.1.1掌握正确的口型是音质优化的关键

正确的口型对音质优化起着关键性作用。 口型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嘴型,是由双唇及面部肌肉的协调配合,形成吹奏乐器的口型,口型是维持气流和气压的重要环节,是气流与连接发声体的密封环,它可以有效地将气流传至笛头和簧片之间,使簧片振动,发出声音。由于每个人的生理条件不同,也就使得嘴型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只要自己的嘴型使面部肌肉能够协调运动,能够自然地控制笛头,很好地发音和展现自己的演奏技巧就可以了。口型外表和口腔是口型的两个部分,它们相互协调配合出来的口型,才是正确的口型。我们在与各国单簧管演奏和教学的交流中意识到,单簧管演奏不能片面地追求口型外部形状,口腔内部状态的控制也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在单簧管的教学中对于演奏口型的要求更加注意口型外部形状和口腔内部状态整体协调控制的教学理念。

1.1.2掌握口型的力度有利于音质优化

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由于各方面的原因,面部肌肉会比较紧张,而紧张过度就会使发音困难,从而使音准、音色也就相应地改变了。反之,松弛过度会出现漏气情况,声音断断续续,声音没有穿透力等。可见,口型力度控制对音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固定口型,学生会在笛头的上方贴一层牙垫,然而吹奏一段时间后会发现笛头上的牙垫有很多深浅不一样的牙印,与此同时,下嘴唇也会出现牙印。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学生在吹奏过程中口型过紧。口型过紧会使哨片与笛头之间的缝隙变小,从而阻碍气流顺畅地进入乐器,使吹奏出来的声音很窄,簧片振动得不够充分,声音不够浑厚和圆润。口型过于松弛,又会使演奏音质不集中,音色发虚,不具有穿透力,音质没有色彩,有漏气的现象。所以,加强口型力度的控制练习是有利于音质优化的。

1.1.3找到最佳振动点,是达到和控制音准和音色统一的唯一方法

由于每个人的生理条件不同,嘴型、嘴唇的薄厚、舌头、口腔形状都有所不同,因此含笛头的多少会使最佳振动点也不一样。此时演奏者可以采取先把笛头含少开始吹,然后慢慢含多继续吹,到了控制不了的点后,开始向反方向吹,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演奏者可以找到自己口型的最佳振动点。然后再找口型的松紧点,开始先使用较松的口型吹,然后慢慢地变紧,直到吹不出声音的那个点,再开始往反方向吹,在这一过程中,吹奏者可以找到口型的平衡点。

1.2气息的正确控制是优美音质的主要来源

1.2.1气息的正确控制有利于音质优化

胸腹式呼吸是主要的呼吸方式,也是气息正确控制的有效途径。主要由于胸腹式呼吸需要调动胸廓肋骨和横膈膜,使其气息容量大、有力度,便于演奏者控制。同时也有利于乐器管内空气柱的充分振动,为单簧管发出饱满、浑厚的声音提供条件。反之进入管身的气流软弱无力,没有充足的振动空气柱,发出来的声音就很稀薄,很难实现音准。可见,优美音质离不开横膈膜对气息的正确控制以及气息冲击管嘴和簧片共同组成的“声带”,气息的正确控制越好,音质也越具有独特的魅力。

例如,听一位刚刚学习单簧管的学生和一位训练有素的演奏家吹同一支乐器,可以发现他们所发出的音响完全不同,这也就是气息的正确控制是优美音质的主要来源最好的例证。

1.2.2长音练习是正确气息控制的必要条件

正确的练习方法可以很好地训练演奏者的呼吸器官。对于初学者来说,要想很好地训练呼吸器官,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要长期进行长音练习。正确的吹奏姿势,有利于长音练习中全身自然放松,配合一定的运指技巧,使练习者全身心地去体会空气由吸入,再进入肺部进行自由扩张,从而使横膈膜有压迫感,最大限度地增加胸腔容积,这时整个胸廓和腰腹四周呈现挺起的状态。练习者在吹奏过程中,气流的均匀和延长离不开这种状态,这也是胸腹式呼吸的最根本的意义所在。吹奏者的音乐听觉对长音的音质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吹奏者要想训练呼吸器官,提高音乐听觉就要在长音练习时集中注意力。长期进行长音练习,充分锻炼呼吸器官和肌肉组织,使横膈膜的气息成为有意识的动作时,呼吸器官就有了很好的训练,从而为音质优化提供必要条件。

1.3簧片的高质量有利于音质优化

单簧管发音主要依靠簧片,就像歌唱家唱歌主要靠声带一样。要想获得好的音质,就必须要有好的簧片。虽然市面上的簧片可以用,但单簧管演奏者自己动手制作或修理簧片更具有意义④。

簧片制作必须坚持一个原则:振动部分是一个舌型过渡,这个过渡要由厚到薄,制作必须极为精细,刚好与嘴子“风口”相一致。在簧片制作过程中,有经验的制作者仅凭一把锋利的刀进行合理的削制,通常利用眼睛、手指触摸来感觉软硬程度,试吹一下,稍加修理即可。而簧片制作的关键在于刀功,要想有很好的刀功,就需要日积月累,长期实践。好的簧片吹奏时振动充分,反应快速,高中低音区音响统一,声音流畅。然而簧片在吹奏一定时间后,音色会不再那么浑厚,而变得比较明亮,此时这样的簧片基本上就要淘汰掉,这也是簧片使用的规律。随着科技的发展,国内外乐器制作技术的提高,“喷塑”、“药物浸泡”等技术的出现,对单簧管音质优化更是起到了推动作用。

2.单簧管音质优化策略研究

2.1口型是音质优化的前提

口型的正确与否对音质的优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吹奏单簧管时,口型要遵循以下原则:

首先,含笛头时口型应为椭圆状,口腔内应该是一个漏斗的形状,腔大口小,下颚自然回收,两颊肌肉应向上下拉起,呈微笑状,口腔内类似英文字母“O”或汉语拼音“U”的发音。控制要适度,面部肌肉不可僵硬紧张,保持一个轻松自然的状态。

其次,含笛头的位置,由于每个人的嘴唇薄厚、牙齿长短不同,所以含笛头的口型位置各有不同。但经过实践证明,在单簧管演奏中,下唇包住下牙起薄垫的作用,上牙置于笛头横切面的三分之一处左右,下牙置于哨片二分之一处左右。根据簧片和笛头的封口大小来调节含笛头的深浅。因此,演奏者在平时训练过程中,注意正确的口型练习是得到音质优化的前提条件。

2.2气息支撑是音质优化的灵魂

气息的运用对单簧管演奏具有重要作用,正确地控制气息是优美音质的主要来源。从中外管乐教材可以看出,声乐的有关呼吸对早期的单簧管演奏气息运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气息的发展过程为最开始的胸式呼吸,然后是腹式呼吸再到现在的胸腹式呼吸。由于单簧管演奏风格的变化引起了呼吸方式的变化,在19世纪,有力度的、抒情的、戏剧性的演奏风格代替了轻松的花腔风格,这样就使得胸腹式呼吸成为了一种较佳的呼吸方式。

吹奏单簧管就像射箭一样,拉弓的准备决定了箭射的远近及力量,弓拉得越紧,所发射的力量就越强大。也就是说吸气的准备决定了吹出来的音质,准备得越充分,吹出来的声音也就越饱满、优美、更富有色彩。这也告诉我们要运用身体的弹性来储存吹奏时的能量。因此,演奏者要想吹奏出很长的乐句,就需要加强自身具有身体弹性的充分呼吸。人们常说呼吸是管乐演奏的生命,那么说气息的支撑是使单簧管音质优化的灵魂并不为过。

2.3嘴子和簧片是音质优化的客观条件

单簧管的发音主要依靠嘴子和簧片,而嘴子的好坏直接决定了音质,为了优化单簧管音质,单簧管演奏家和制作家对嘴子都有极高的要求,无论是从选料还是材质方面,都要经过仔细研究,然后用木质、橡胶、金属、有机玻璃等制作。而在嘴子磨制过程中,最关键的是“风口”,不仅大小要适中,还需要两条边缘的弧度一致,所构成的斜面过渡要非常均匀。

而簧片的选择则因人而易,应选用与嘴子的风口匹配、软硬度适中的簧片。有很多学习者认为簧片越硬越能代表演奏能力,这是一种极其错误的认识。簧片的选用应该以演奏者嘴部力量是否能够控制,演奏出柔和、饱满圆润的音质为目的,不应一味追求簧片的硬度。

结语

总而言之,优化单簧管音质需要多方面的条件。一方面,需要良好的硬件条件,例如乐器、嘴子、簧片等;另一方面,演奏者正确的演奏方法是音质优化的关键,需要正确的口型、气息等。只有将两者相结合,才能实现单簧管更加丰富的表现力,从而将音乐作品内容表达得更加有深度、更加准确和圆满。

[1]皇家熊.单簧管吹奏的声音位置及气息运用[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1(10)

[2]吕成栋.单簧管及其音色探究[J].齐鲁艺苑,2010(3)

[3]李聪.浅议影响单簧管音质的主观因素[J].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10(8)

[4]马妮.浅谈单簧管训练与教学[J].音乐天地,2012(1)

(责任编辑 霍 闽)

韩庶(1972—), 沈阳音乐学院艺术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长音簧片单簧管
高音单簧管的发展历史及在管弦乐作品中的运用
某天线系统连接用簧片电接触故障分析
单簧管的革新对其音乐及学派发展的影响
20世纪末单簧管艺术在中国的发展进程
65Mn 弹簧钢簧片断裂分析
单簧管的演奏与教学
小号训练中长音、吐音、连音的演奏技巧分析
“藏不住”的衣架
一种无摩擦簧片式电磁阀的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