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穗剑舞教材撰写引发的艺术认知

2015-02-13杨月晴

音乐生活 2015年7期
关键词:身韵古典舞戏曲

文/杨月晴

长穗剑舞教材撰写引发的艺术认知

文/杨月晴

内容提要

长穗剑舞是从属于古典舞的,所以长穗剑舞的研发路径整体遵循着古典舞的成长之路,徒手身韵的种种审美元素也都适用于长穗剑舞。长穗剑舞教材的撰写与长穗剑舞的教学是同步并行的,教学研发中的全部精华都已融汇到教材里。戏曲和武术是长穗剑舞重要的养分汲取来源,通过舞蹈化的艺术升华,来自不同学科的有益元素经变造成为长穗剑舞的组成部分。中华传统文化是长穗剑舞成长的沃土,因而长穗剑舞的审美特征、动作风格和艺术气质必然拥有鲜明的本民族特征,令人一望而知是迥异于世界其他民族的,是东方中国人的舞蹈艺术。

长穗剑舞 教材撰写 古典舞 穗法 身韵

引言

机缘巧合,在古典舞长穗剑舞学科带头人孙力教授的鞭策下,笔者作为青年教师幸运地跻身于古典舞长穗剑舞教材编写工作的行列中。在以编委身份追随教材编写团队几年的艺术探索和教学开拓活动里,带给了自己宽远的艺术视角和教学能力的极大提升,对于古典舞从徒手身韵到持器之舞,以及各姊妹学科间的学理关联、审美共性和教研要点等也有了学术的新启迪和艺术的新认知。

笔者认为,任何一种文化艺术学科或课目的发展与壮大,首先是基于对历史文化的主动性传承,更离不开对前人宝贵经验的顺延和应用。比如,中国古典舞的诞生到成熟,无论是从襁褓期的身段和身法学科定位以及到“文革”后完善阶段的身韵核心理念的提出,还是从徒手身韵到服饰道具的袖舞及剑舞的中国古典舞教学体系自在自为地构建,都明确地表现着兼收与融汇过程中的波浪式前进和继承与扬弃后的螺旋式上升,构成了中国古典舞生命活力的来源,也使得中国古典舞能以自有的艺术风格和审美个性傲立于世界舞蹈艺术之林。所以在长穗剑舞的研发全程广泛深入地借鉴和承袭了前辈们已取得的学术成果。

1.学科间脉络与个性

长穗剑舞对于笔者来说是全然新鲜的科目,有幸加入到长穗剑舞课题研究团队之后,便首先从古典舞中服饰道具类舞蹈的过去到现在的艺术走向做了宏观的梳理和局部的细节性了解。早在上世纪50年代,以李正一、唐满城等为代表的中国古典舞开创者们就将短穗剑、长穗剑等服饰道具舞蹈形式引入到中国古典舞教学训练体系之中。到了上世纪70年代末学校改制为北京舞蹈学院后,古典舞剑舞(以短穗剑为代表)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加快成熟。而古典舞长穗剑舞则由于少有关注,直至式微鲜闻。然而蓬勃发展于民间的武术类、戏曲类长穗剑活动并未停止而是依然进行着。笔者还发现,文献中关于长穗剑剑法细节性和技术性的描述不够充盈,以及可以在长穗剑舞研发中直接引用的史实较少。以上的几种思考可以梳理为:多年前中国古典舞长穗剑舞引入古典舞后,由于当时条件下可援引的直接性史料不足,由于用于长穗剑史实开拓的力度和艺术横向整理的程度不尽如人意;又缺乏后继的专业艺术团队具体从事长穗剑学术研发行为,以致多年过去了,古典舞服饰道具类的长穗剑舞仍然好似一块尚待开发的原野。尤其比衬于中国古典舞短穗剑舞的成长成熟,长穗剑舞且鲜有所闻而留下遗憾。

古典舞长穗剑舞从课程构建到教材编撰的整体艺术研发中,始终都牢牢把握着“身韵”这个艺术核心为前提,使长穗剑舞的研发和开拓都坚守着古典舞“身韵”的学理法则。长穗剑舞表露出的性格、风采、情感、语言性、唯美属性等,都要主动地融入到“身韵”的诸要素中,并以此作为研发工作的基本信条,去共享各课种之间的学术共性。课题建立初期,在对古典舞短穗剑进行借鉴的同时,着重对长穗剑展开了全面的探究、开拓和采风。比如采风中,请来了原省京剧团戏曲界前辈张文超老先生讲习长穗剑,观摩了老先生自创的长穗剑“风云剑”系列健身组合剑法,聆听了老先生作词作曲并由他女儿(民歌专业)演唱的歌曲“风云剑飞扬”。好多感人的情境画面,至今回想起来仍然历历在目。通过多方面学科交叉的学习研究,汲取了其中的精髓,极大地充实了长穗剑舞教材的内容。

研发中首先确保了古典舞身韵与长穗剑舞学术共性畅通的同时,对长穗剑舞特有的艺术形态和艺术个性展开了深度研发。对研发的长穗剑表现方式加以了筛选分类。诸如划分为健身长穗剑、武术长穗剑和戏曲长穗剑三大种类。从健身长穗剑看,又区分为不同风格的剑法流派。其中有的或倾向传统武术特点,或倾向戏曲风格特点,或倾向地方曲艺特点,习练长穗剑的人们动机和目的很明确,就是在强身健体的同时,又能笼罩在中华传统文化古色古香的氛围中,我们还深刻地感到,作为舞蹈艺术专业人士,我们永远不可以用学院派的艺术视角或学术眼光去弱化或小视这种生命力顽强的民间民俗艺术雏形。从武术长穗剑看:历史传承三千多年。冷兵器时代的剑,其主要功用是真正临阵杀敌、屠戮格斗,实用性是其终极目的。基于这样的目的,长穗舞动时仪态上威风凛凛,招法上迅猛刚烈,气度上势不可当,速度上风驰电掣是必然的属性。而将武术剑经由舞蹈化的艺术改造后,则侧重在审美感官上突出它的壮烈、无羁、锐捷、出人意料和一气呵成等色彩了。从戏曲长穗剑看:既然戏曲归类于艺术,在程式化人物的情感抒发和故事情节里的情感表达时,长穗剑的艺术指向主要用于丰富人物的性格色彩,如高洁、不俗、纯粹、正义、超凡等。譬如,经典剧目《白蛇传》第七场〈盗仙草〉中的“白素贞”演绎的长穗剑,以对打的武戏形式,表现了为取得灵芝救丈夫的超凡技艺和高洁的情怀;这里可知,艺术类长穗剑所注重的轻重缓急节奏感侧重在人物的情感抒发和情感展示;而武术长穗剑节奏感更侧重在体育精神和运动气质上。

2.艺术养分汲取与融合

艺术类属于文化范畴。文化是在世代继承基础上延续的,有继承才会有发展,就像这世界里的生命发展是继往开来的。回望历史,古典舞前辈欧阳予倩曾经高瞻远瞩地说过:“文学上记载了很多光辉灿烂的舞蹈篇章,但是都失传了;现在能看得见、摸得着的是戏曲中保留的古典舞蹈,它的身段动作舞蹈性很强,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必须从戏曲入手。”显然,戏曲是古典舞文化要继承的重要来源,实际上,古典舞也真真切切地从戏曲中吸纳汲取了大量的精华。从今天的时代语境看,那种将戏曲艺术糅合到舞蹈艺术中,并实现传统文化到现代文化的传承和交融的科研方式,就属于学科交叉行为了。就长穗剑舞而言,从学科交叉角度看,通过对体育的武术剑、戏曲的京剧等学科的导入、吸纳并融汇后,长穗剑舞课程构建的认知视野、技法变造和理论维度等受到刺激,得到启发,受益良多。

在长穗剑舞中,作为具有浓郁民族性色彩的“穗法”,糅合了武术和戏曲两门学科中多种有益元素,属于是非常具有艺术创新属性的持器之舞新颖形态。比如:“踢穗”是穗法的一种,是指剑穗在运动中如飞鸿惊掠般落至脚面,又以脚背迅猛踢弹将穗激迸飞起,去体现长穗剑舞舒张、饱满、大气的风格特点。从学科交叉角度看,“踢穗”与戏曲学科中的服饰类舞蹈动作“踢大带”存在“源与流”的关系。戏曲中的“踢大带”程式用于显示人物特征,反映情感变化,美饰人物形象。而发展到长穗剑舞中后,融汇了身韵的基本元素,强化了其舞蹈性,以展示动作的艺术唯美特色为主。通过借鉴戏曲“踢大带”这个经典的服饰舞蹈的艺术原理,形成了腰截穗、肩截穗、腿截穗、臂截穗等。既丰富了舞姿舞态运动中穗法的变化多样性,也丰富了古典舞长穗剑舞以身韵为本体的审美特征。再比如:“推穗”是指剑穗在大开大合中的游动翻飞时,用手突然将运行的剑穗推向某一方向,继而使剑法和穗法运动轨迹发生了方向转换,引起舞姿和造型丰富多彩的变化。借推穗可使平圆、立圆、8字圆的运动轨迹发生变化,产生圆圆相扣之美(古典舞中视圆为美);肢体与剑体和穗体交替舞动,凸显出身体“动律”性(古典舞身韵特征)的动态感染力。“推穗”借鉴了戏曲学科中生、净、末、丑各行当都用的典型道具“髯口”的运用技法。戏曲中的“髯口”通过弹、捋、甩、推等艺术表现手法,刻画人物性格,告知人物的情绪情感变化,增添人物的戏剧性色彩。

3.教材编写引申的认知

由于教材撰写是具体地结合在教学实践中同步进行的,就使得笔者对长穗剑舞与古典舞身韵的亲缘关系有了真切的艺术认知。就民族性色彩、艺术价值和审美旨趣而言,长穗剑舞在艺术本质上不仅丝毫不逊色于其它姊妹科目,实际上,古典舞的身韵审美特征及其审美取向都可以在长穗剑舞中得到尽情展示和完美的呈现。尤其,剑和长穗是手臂的明显延伸,这种超越肢体的延伸从舞蹈的美学角度来看,极大地提高了动作表演的艺术张力和舞蹈魅力。舞蹈者通过对剑及长穗所做出的飘逸灵动、倏忽回旋或激荡飞扬等的唯美性演绎,可以淋漓尽致地描述和表达出长穗剑舞追求的舞蹈意境和审美情境。

长穗剑舞研发的艺术思维和文化取向中,采取了主动性地将具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华的戏曲和武术中的长穗剑元素顺承下来,经过提炼和升华,赋予它们新的艺术形态和舞蹈趣味。此间,不仅全面融合进了古典舞的诸多审美元素,而且还在媲美着中国古典舞的种种审美特征和抒情形式的教学实践和舞台表演中加以了演绎和推陈出新,给中华民族的舞蹈艺术殿堂带来了新艺术形态的增添和新审美样式的补益。

置身教材撰写的科研实践活动中,令笔者深刻地意识到了自己在学术上需要更加努力地学习和探索,才可在古典舞长穗剑舞艺术发展完善的过程中与之同行共进。比如在艺术的共性与个性关系认知上,笔者进一步懂得,中国古典舞艺术体系中,与身韵范畴相关的各个科目之间都是有机联系的。特别是在形神劲律,以及提沉冲靠含腆移等方面都表现出明显的艺术共性。但是,单单享有共性是不能称之为一门自洽自立的艺术科目的。任何艺术种类都是因为有着各自独特的不同规定性,才形成了千姿百态、差异纷呈的不同艺术形态的。长穗剑舞亦然。几年的艺术实践证明,长穗剑舞开拓和升华后的艺术个性特征越多,越能够体现出长穗剑舞独特的艺术气质和传统文化赋予的特有艺术内涵;舞蹈化个性越是丰沛富足,越是易于显露出长穗剑舞的唯美性格、情感表征以及浓郁的民族性审美属性;也使得长穗剑舞这门瑰丽的持器之舞艺更能够体现出东方中国人舞蹈艺术的华美靓丽。

结语

回望所走过的科研之途,从长穗剑舞的科目构建到术语词典编写,再到完整性教材推出的几年光阴里,编委会的全体专家学者、青年教师们曾经放弃了几个暑假和寒假的个人全部时间,聚精会神奋斗在教学探索和教材编写的学术天地中。清晰记得2014年年末,寒假中的学院早已空旷无人了,由于出版社催促书稿甚为急迫,在团队带头人、学院书记孙力教授的带领下,从圣诞节到2015年新年的几天时间里,全体研创人员整天整天聚拢在大教室里埋头奋战,圣诞夜当日居然一直忙碌到夜里10点多才结束当日的工作计划。研发的岁月里,时而,团队的气氛因为某个短句或组合的完美性不足而怅惘压抑;时而又因为某些学术难点的豁然开朗而喜笑颜开;时而,相互间的某些学术趣向无法理顺而各持己见、不肯相让;时而,又为升华变造出的美轮美奂动作所感染而欢腾雀跃。真的,纵使时光已流远了,但舞蹈研发和教材撰写时的那些难忘岁月,会在笔者的艺术生命记忆里永葆着甜美和馨香。

长穗剑舞是一门仍需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舞蹈艺术。吸引人的舞蹈审美亮点、醒目的舞蹈色彩和新颖的持器之舞艺术认知等等在今后总会不断出现的,尤其是教材发行后的教学和实践环节中,更会对这门艺术的深度和广度提出新的要求和追问。愿长穗剑舞在未来茁壮成长的舞蹈艺术之路上日臻完美。

[1]孙力主编.《古典舞长穗剑舞术语词典》[Z].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14.12

[2]唐满城、金浩著.《中国古典舞身韵教学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4.9

[3]张军著.中国古典舞剑舞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4]孙力.《论古典舞之长穗剑舞的课程建构—兼谈长穗剑舞研发采风纪要》[J].乐府新声,2011年第4期

(责任编辑 霍 闽)

杨月晴(1988—)女,沈阳音乐学院大连分院助教。

猜你喜欢

身韵古典舞戏曲
中国古典舞身韵在古典舞基训中的重要性研究
近十年中国古典舞身韵研究综述
承古之韵的当代“古典舞”
高校古典舞教学中的表演素质培养策略研究
戏曲其实真的挺帅的
有关古典舞“身韵”思想的研究综述
中国古典舞基训课的身韵教学初探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
论戏曲批评的“非戏曲化”倾向
论古典舞气息在古典基训课堂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