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题宜发散立意贵三思
——以新材料作文题“易中天谈折腾”为例
2015-02-13福建省古田一中施仁港
☉福建省古田一中 施仁港
审题宜发散立意贵三思
——以新材料作文题“易中天谈折腾”为例
☉福建省古田一中施仁港
大儒王船山先生曾说:“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因而,对于考场作文的立意,我们怎么强调都不过分。但面对新材料作文,学生在考场上的审题立意往往与命题老师的预想大相径庭,这让我们深感困惑。上个学期期末市统考,笔者根据“易中天谈折腾”这则时事材料,命制了下面这道新材料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易中天称,要凭借一己之力在五到八年内完成36卷本《易中天中华史》。他透露,每卷图书的字数六到七万,五到八年的时间,平均下来,每天也就是800字到1000字的工作量。据悉,此书2013年5月1日出版第一卷,现已出版5卷。
当初,许多人认为这是“瞎折腾”。对此,易中天表示,他今年已经66岁了,要抓紧时间。他幽默地说:“我的观点是国家不能折腾,而个人可以折腾。年轻人可以折腾,老年人更要折腾。年轻人折腾因为来日方长,有的是时间;可老年人不折腾就没有时间了。”
上面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或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要求:①必须符合文体要求;②角度自选,立意自定,但不能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标题自拟;④不得抄袭和套作。
就材料的类型来说,这道作文题属于社会悠点和哲理名言的组合类,审题时可供切入的角度是比较多的。网上阅卷开始前,我们曾拟定下面的参考立意:
1.从整则材料来看:要抓紧时间科学(有规划)地“折腾”。
2.从第一段的内容来看:做事要科学规划。
3.从第二段的内容来看:
①国家不能瞎折腾,要科学决策。
②年轻人来日方长,可多尝试,不要怕失败,失败了可以从头再来;不能抱残守缺,贪图安逸,甚至啃老。(如果光写奋斗之类,似乎不太切合题意,因为材料中有“来日方长,有的是时间”的字眼。)
③老年人要老当益壮,发挥余悠,抓紧时间多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关于“折腾”方面的三点,写其中一点即可。当然,如果三点均涉及,侧重其中的一点也是可以的。但要注意的是,“折腾”一词在本段中有多种含义,要根据语境加以阐释。
4.珍惜时间方面,如果能扣住具体的“折腾”来写也可以。如果泛泛谈论时间的宝贵则视为基本符合题意,按三类卷切入给分。
5.谈坚持与积累之类,如果单从立意方面来说,只能算基本符合题意,也按三类卷切入给分。
按照我们的预想,学生从第2个和第3个角度切入提炼观点的会比较多,尤其是写年轻人要折腾和老年人要折腾的会更多一些。但阅卷时却大大出乎我们的意料,因为在那么多的立意角度中,写得最多的是珍惜时间。如果能结合“折腾”来写也就罢了,问题是写珍惜时间的大部分考生只是泛泛谈论时间的重要和宝贵。谈坚持与积累的也不少,谈老年人要折腾的就比较少了,而谈年轻人要折腾的考生多把“折腾”简单地理解成奋斗之类,没有结合具体的语境去阐释“折腾”的内涵。这不禁引发了我们关于怎样站在考生的角度,对新材料作文进行审题立意的思考。
审题和立意,平时一般连用,但实际上是两回事。审题之“审”,即仔细思考、反复分析之意。新材料作文的审题,就是深入思考和反复推敲命题人所给的材料、提示和要求,从而寻找到尽可能多的立意的角度。而立意,在考场新材料议论文的写作中主要指确立所要写作的文章的中心论点和写作意图。
审题在前,立意在后。审题有误,立意必错;审题正确,立意未必就准确到位。这里面有许多玄机奥妙值得探究。如果从思维方法的角度来看,审题时所用的是发散思维(也称求异思维),此时大脑思维视野广阔,呈现出多维发散状态。考生阅读完作文材料后,所引发的感悟或联想往往是多角度多侧面的,呈浮想联翩状,甚至于精骛八极,思接干载,我们不妨先将之记录下来。比如“易中天谈折腾”这道新材料作文题,从不同的角度(当然有主次之分)来看,可以得出不同的立意,这些立意没有对错之分,但有高下之别。不过,就审题而言,通过认真审读,列出不同的立意方向,审题的任务就算完成。
而立意时所用的是聚敛思维(求同思维),它以集中为特征,将各种信息进行分门别类,使之条理分明,并从中“摄取”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其思维特点是以一个目标为归宿,将信息加以抽象,使之朝一个方向集中、聚敛,从而找出事物的共同点,寻求唯一的答案、结论或规律。比如“易中天谈折腾”这道新材料作文题,审题时我们列出那么多的立意角度,但一篇议论文也就一个观点而已,到底用哪一个?是不是列出来的都可以呢?这时,聚敛思维就可以大显身手了。
我们认为,从哪一个角度切入立意,选择什么样的立意来行文,是至关重要的,一定要慎重对待,决不能等闲视之。但这需要遵循怎样的原则或者标准来判定自己的立意是否最佳?也就是说,根据材料,可切入的角度和可提炼的观点如此之多,应该如何选择最佳角度或立意呢?笔者以为,凡新材料作文,都要考虑以下三个立意原则:
第一,观点必须贴近材料主旨,以保证文章切合题意
新材料作文题中材料的主旨可能只有一个,但更可能有多个。文章的观点贴近材料主旨,或者就是材料的主旨,即可保证切合题意。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遗憾的是,并没有固定的用之于所有新材料作文题而皆准的方法。比较理想的做法是,考生要尽可能让题目所给的材料和所写文章的观点之间体现出逻辑推理的过程,即让读者——实际上也就是阅卷老师——明白你所写的文章的观点是从材料当中推导出来的。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偏离题意。当然,这种过程可以在字面上清晰地体现出来,比如写成议论文,尤其是启感类的议论文;也可以不在字面上体现出来,比如写成记叙类文体。干万不能在材料的细枝末节上纠缠。
这种逻辑推理的过程一般体现为因果分析,就笔者所知,绝大部分故事类和现象类的作文题都可以采用因果分析法来解决。因为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很多事物就是以因果关系的形式存在。写作新材料作文,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有时候情节中间还蕴含着深刻的矛盾,这就更要抓住矛盾作层层深入的分析。
以“易中天谈折腾”这道题的第一段而论,我们不妨设问:易中天先生为什么能取得初步成功(现已出版5卷)?因为《易中天中华史》虽有36卷,可谓卷帙浩繁,但他计划用五到八年的时间完成写作,每卷只有六到七万字,落实到每天也就800字到1000字的工作量,而这样的工作量显然不算大,是可以完成的。由此可见,是精于规划让他取得成功。据此,即可推导出“善于规划人生,才能取得成功”这样的符合题意的观点。
又如下面这道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花园醒目处摆着很多名花,牡丹、玫瑰、君子兰……花园角落里放了几盆塑料花。名花纷纷讥讽塑料花。没多久名花枯萎了,主人又换了一些。当塑料花又被新换的名花嘲笑时,塑料花反击道:“笑我们是摆设,你们有我们经济、耐久吗?”
理解上面材料的内涵,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得套作或抄袭。
这是一道典型的寓言类新材料作文题,材料对于名花和塑料花没有明显的褒贬倾向,没有点明寓意的关键句。对于这类新材料作文题,我们怎样审题立意呢?不少考生赞美名花的芬芳而批评塑料花的虚假,也有不少考生赞美塑料花的经济耐久而批评名花的娇气、容易枯萎。如此,则考生就难免沦为与名花或塑料花一般见识了。其实,这则材料如果从因果分析(矛盾分析)角度入手审题,则所有问题皆可迎刃而解。我们可以这样设想:名花和塑料花为什么会产生矛盾冲突(互相讥讽)?因为名花处于“醒目处”,瞧不起处于“角落”的塑料花;而塑料花则以牙还牙,嘲笑名花容易枯萎,不够经济耐久。可见他们都只看到自己的优点而看不到对方的优点,都只看到对方的缺点而看不到自己的缺点。也就是说,他们都不欣赏对方,都不包容对方,都不尊重对方,这才产生了矛盾。因此,从探究矛盾产生的原因、解决矛盾的办法入手都算符合题意。当然,还要注意合理类比、映射社会现实。审题的关键词是“尊重、欣赏、包容、沟通、和谐、理性、自我认知、价值冲突”等。比较切题的立意有“要有包容精神,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等。
第二,观点必须贴近社会人生,以保证文章的现实意义
即尽量让观点对读者有启发意义,尽可能避开太俗太滥的看法。一般说来,议论文既要以理服人,又要以智启人。有的议论文确实能够以理服人,但却难以做到以智启人。为什么?因为文中所谈的道理乃老生常谈,读者读了等于白读,纯粹浪费时间。可见,优秀的议论文往往追求立意的新颖独到,分析的深刻透彻。这样,读者才可能读有所获。如果用这个标准来衡量“易中天谈折腾”这道题的立意角度,我们不难辨别哪些角度对读者来说是比较有价值的,而哪些角度又是没有多少价值的。
其实,除第4和第5个角度之外,其他立意角度都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写得好,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给读者以启发,因而都值得一写。特别是“年轻人可以折腾,因为他们来日方长,有的是时间”和“老年人更要折腾,不折腾就没有时间”的看法,更是发人之所未发,完全是易中天先生的创见,令人耳目一新,再联系当今的社会现实,不禁让人拍案叫绝。所以,与前面的原话相对应的观点“年轻人来日方长,可多尝试,不要怕失败”和“老年人要老当益壮,发挥余悠,抓紧时间多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就是最有价值的。至于“珍惜时间”“积累”和“坚持”之类,因为太俗太滥,实在难以写出新意。虽然不能说是偏离了题意,但从观点要对读者有启发意义这个角度来看,这种观点意义不大,这样的文章,不写也罢。所以,作为考生,除非万不得已,就必须另寻其他立意。
第三,观点必须贴近考生实际,以保证文章充实厚重
实际上,在考场作文中,切合题意的观点,对读者有启发意义的观点未必就是最适合考生写作的观点。其中还有一个考生是否有能力写作的问题,因为再好的立意、对读者再有启发性的立意,如果没有相应的材料支撑也难以成文。所以在备考阶段,考生要有计划地对社会人生的各个大话题所涉及的素材进行积累,不然,即便能够准确审题立意,也无法顺利行文,最终要么在立意上退而求其次,要么不能完篇,这在一考定终身的今天,多少是个遗憾。
所以,在选择立意时,要综合考虑以上这三个原则。但一般先考虑切合题意,其次考虑能够完篇,最后考虑观点的启发意义,因为考场作文一般以稳妥为主,无论如何,都要保证完篇。
总之,发散思维也好,聚敛思维也罢,在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中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我们往往先用发散思维,再用聚敛思维,从而筛选出最佳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