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那株玉兰花”作文讲评教学实录
2015-02-13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第五中学特级教师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第五中学 孙 艳(特级教师)
“窗外那株玉兰花”作文讲评教学实录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第五中学孙艳(特级教师)
【设计理念】
1.搭建网络平台,提供学习资源。在“窗外那株玉兰花”教学之前,我让学生通过三周的时间来观察校园的植物和窗前的这株玉兰花,指导学生写景,其实是指导观察与慢写的过程,指导学生亲自到校园中采写,先学会观察景物变化的全过程,如它的发芽、开花、结果等各个生长期都有不同的特点,以慢写促积累。
2.慢写促积累后,定向指导有针对性。在“窗外那株玉兰花”教学之中,锁定在学生教室窗外的这株玉兰花上,基于学生的原生态写作来进一步引导学生提高观察和描写景物的能力。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情(理),再让学生深化观察和描写景物的能力。
3.师生共融,名家引路。在课堂中不仅写下水作文,与学生互动,还请来了作文教学名家,学生与名家互动,提高写作兴趣,持续写作悠情。
【课堂实录】
课前有网站资源的建设,网页下载地址:百度云盘。
课前准备一:课前教师先把走过校园一路看到的景有重点地拍摄下来,并在电脑中通过绘声绘影软件处理成一个电视片断。
课前准备二:预先把学生习作依照一定的对比系列打印给学生,请学生读后写点评。
课前准备三:利用国风作文教学平台,在“孙老师教你写作文”系列中建立又一课程资源包“窗外那株玉兰花”——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指导课,其中包括四个栏目:注意观察、怎样观察、作品展示(包括学生佳作和教师下水作文)、好文共赏。
课前预备两分钟,先播放自拍的电视片《走进校园》
(同学们看后小声议论:啊?我们的校园原来这么美,一拍出来比我们平时看见的要美得多……我怎么从来没发现校园里还有那么多美丽的花?)
师:初春的每一天,校园里的花草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诉说着成长的过程。今天,孙老师带着你们简略地走一下校园,体味生活的五彩纷呈。
师:(以电视散文的形式、以导游的身份导入,教师所说事物与电视图像一一相配,即兴介绍)
师:我们把目光锁定在我们教室窗外的这株玉兰花上,我们就以此为例来学习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在此之前,我已经让大家连续跟踪观察了两周,写了个初稿,我们今天就来讲评。
(学生拿出前一天印发的作文例文)
首先是片断比较:李晓春和黄晖的比较
生:我觉得李晓春写得太简单,他想抓住玉兰花的纯白色来写,可是,寥寥几笔就带过去了。
师:这就是我们同学在作文中反映出来的问题之一:未能做到“言之有物”,也就是不能抓住景物的特点,展开来写。
板书:言之有物(抓特点:绘形、绘色、绘味、绘神、绘过程、绘情趣)
师生讨论:
绘形绘色方面,如黄晓雯所写(片段):
当春姑娘迈着轻盈的步伐来到人间,玉兰花就在春雨的沐浴下伸出了小脑袋。那时雪白而富光泽的、刚刚萌发的花苞带着一顶一顶的尖帽子,星星点点地分布在玉兰纤细的枝干上,等待着成长。过了几天,花苞变得膨大起来,所呈现在眼前的再也不是呈三角形的尖帽,而是一朵一朵椭圆的花骨朵儿。这时的玉兰花像含苞欲放的小姑娘,隐隐约约露出了红晕。
师:我们看一下黄晓雯的文章,她在言之有物方面做得很好,写得也很具体,但是我们在读的过程中,还有没有可商榷之处?
生:我觉得她在写玉兰花生长过程时,用了很多的数字,如“只见它有5至6片花瓣”“每片花瓣都弯成90度角”“长约5厘米,还有的已长8厘米”等,大量地运用数字虽然翔实,但是感觉像在作报告一样。
师:是啊,我们在描写时,尽量要把所绘之景具体化、形象化。这就需要我们巧用修辞,尤其是善于比喻。它可以使事物更直观形象,更亲切可感。
两组盐岩试验所得到的单轴压缩全应力—应变曲线(图5),分别通过横纵两个方向对图5进行分析对比,可分别得到饱和卤水处理和是否含有夹层两个方面对试验曲线的影响。
如高炜凌同学所写(片段):
花苞逐渐膨大了,现出淡淡的嫩绿,它们好像一个个可爱的小娃娃,在春风中抿嘴笑。喧闹的校园,唯独这儿是宁静的,这些充满活力的小生命正在无声地告诉我:“等待是美丽的。”……终于,美丽的等待开出了美妙的花朵。满树的花朵令人赏心悦目,它们好似出落得享享玉立的少女,但还是略带羞涩——花瓣尾部有一抹亮丽的桃红,半拢着身子,凝重,高洁,一阵阵微风袭来,清香扑鼻而来。
如匡泓所写(片段):
当树上的花朵只剩下几朵时,树上那些花朵的花瓣就像老人的皮一样,簿簿的一层,皱巴巴的,仿佛手指一戳就破了的样子,但是有的花瓣还是像以前一样富有光泽,周围皱巴巴的花瓣悬挂在树上,如果风大一点的话,就像是下了一场花瓣雨,地上铺了一层淡黄色的地毯,人走在上面,仿佛是来到了人间仙境一样。
又如黄晖所写“她被一层绿的外套包裹着,两三天后玉兰花就如鸡蛋取了皮一般地破了”“从一个亭亭玉立的少女变成了一个拄着拐杖的老妇人”。
很多同学在描写时,不能直观地绘景,往往虚晃一枪,借助于虚写回避它。其实,我们应当借助修辞,尽量采用正面描写的方式,譬如上文同学所用比喻,是那样的生动传神,让所绘之景形象鲜明,呼之欲出。
孙老师也写了下水作文,我是单纯写了玉兰花开的过程,本来想用来指导大家的,但是,当我看到你们的生动的设喻时,不由惊叹,孩子的心跟自然贴得是那么的近哪!也只有你们这颗剔透的童心才能有如此奇妙的想象,你们信手拈来的比喻,就如同吐鲁番的葡萄,晶莹碧透,圆润可爱,清新自然,让人欣羡不已。孙老师看后真是倍感佩服。所以你们要相信自己的直感,大胆表述,因为每个孩子对自然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敏锐。
师:我们在做到言之有物的同时,还要做到言之有序。回想一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第二小节,作者在写百草园时,或由低到高或由高到低,动静结合,并且通过调动各种感官,让我们领略了百草园的多姿多彩和神奇有趣。这种方法要借鉴。
板书:言之有序(方法:立足点多、角度多)
三月的中旬,当春意悄悄地挂上枝头时,玉兰花树的树杈上也纷纷冒出了小绿叶,没过多久,绿叶好像卷了进去,变成了毛茸茸的绿芽,芽的表面是绿色的小触须。再过不了多时,下边便长了花托,于是玉兰花便一天一个样。先是像白色的毛笔的笔锋,倒立在枝头,接着是舒展的花瓣,像漾在枝头的一朵朵微笑,再接着是,花瓣更舒展了,盈盈地摇曳在枝杈上,于是,满树的繁花盛开在你眼前。白得那么耀眼,当你从楼上的窗户往下望时,眼前便是纷飞枝头的千帆,鼓动着青春的活力;在阳光下看,玉兰花白得透明而富于光泽,是因为那汩汩地流淌在叶脉中的“春的血液”吗?让它显得如此饱满而张扬。它恣意地在蓝天的底色上抒写着它的美丽和纯洁。走近了看,白色沉淀下来,汇聚到底部便是粉红色了,更多了几许少女般的明媚。明而不艳,靓而不妖,她把春的底色汇聚在一起,显得内敛而端庄。
这里我就是以多角度观察的方式为序的。
师:下面,我们再看沈一鸣和陈竞乔的文章(片段)
(沈一鸣)三月,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日子。俗话说得好:“阳春三月”。在春日和春雨的培养下,山茶开出了美艳的红花,桃花也洒下了粉红的芬芳……沉睡了一个冬季的玉兰也被春风唤醒了,从干枯的枝干上伸出了挺立的花蕾。它们不像其他的花蕾一样下垂,而是顽强地挺立在枝头,仿佛在表示着它的力量!它像一只只纯洁的火把,用新生的希望点燃被冬风吹得干枯的枝头!
几天之后,玉兰花终于开了。清幽的香气传了过来,这香气不如桂花的十里香,也不如梅花的暗香;它的身形不如牡丹的多姿;颜色不如山茶的妖艳。可是人们似乎忘记了一点,忘记了它在风雨中依然挺立着!是的,这就是一种顽强!
但再好的花也是会谢的。过了十多天,玉兰花谢了。枝头似乎已无力托起花朵,玉兰花好像也认识到这一点,纷纷主动落下,不再依恋枝头。望着空无一物的枝头,心里又多了一份惆怅。可是,过了不久,又有一种全新的东西飞上了枝头,是新叶!没错,是嫩绿嫩绿的新叶!难道,这就是为什么玉兰花会主动落下的原因吗?这时,我心中又增加了一种东西,就是对玉兰的敬仰!
玉兰花,它没有美丽的身姿、诱人的香味和艳丽的色彩,但它有顽强的生命力、高尚的惰操,它用它的一生谱写了一曲和其他花不同的乐章!
(陈竞乔)啊!有一株开了!开得十分茂盛,好似漫天的飞雪,让人心旷神怡,沉醉其中。花儿散发着浓郁的芳香;花瓣娇滴可人。转眼看另一株,还是含苞欲放,花苞如毛笔尖儿倒立在树枝上。
短短两个星期之后,当我再来时,一株谢了,一株开了。我走近已经谢了的那一株下,拾起一片已将近枯萎的花瓣,仔细地端详起来。花的颜色从底部的微白渐渐过渡到顶部的焦黄;花瓣已不再娇滴可人,而像烂白莱那样让人不屑一顾,但我们依旧记得它的美丽多姿。我开始为它花期的短暂而惋惜,又开始回忆起它以前的美丽……
看着看着,我好似感悟到了什么,这——这不就是我们人生的诡计吗?
玉兰花虽然花期十分短暂,但它却可以在它有限的生命里给人带来美的享受,它的这一生不是很有意义吗?
现在,我明白了,有的人虽然生命已经逝去,但精神永存;有的人虽然活着,但犹如行尸走肉一般,灵魂已经死去,永远遭到人们的唾弃。
由此,我想到了自己,在已过去的十二年里,我一直生活在浑浑噩噩之中,到最后一事无成,但我还有时间,还有希望,为了不虚度年华,我要从现在开始奋斗,以一种新的姿态与更加饱满的精神去迎接我的“春天”。像玉兰花那样,在有限的时间里,使自己的生命变得更有价值更有意义。努力把自己的生命之花开得更美丽。
师:我们看一下,两位同学跟其他同学的写法有什么不同?
生:觉得有他们自己的反省在里面,有自己的感悟在里面。
师:很好,这也是一种写法,忽略枝节的描写,有一条情理线蕴含其中。把这两篇再与匡泓的比较一下,看看有什么分别。
生:虽然匡泓的也有情有理,可是前面的描写跟后面的议论好像脱节了,而且给人一种比较散的感觉,她是一段一抒情,整篇联起来又不完整。
师:确实如此,这就是我们在写作时还需要注意的。言之有情(理),但景与情(理)不能分割,一切景语皆情语,景是为情服务的,整个感悟要集中而贵穿全文,这样文气才能贵通。
板书:言之有情(理)(方法:情景交融、文气贵通)
师:我还想推荐一篇非常让我感动的文章,有情趣,生活化,清新自然,在写作上呈现出另一种境界!我想和这篇文章的作者——杨鹭琪一起来朗诵这篇文章。
(作文平台“好文共赏”网页上展示作品,并且配乐)
窗外那株玉兰花
窗外,玉兰花在闪烁,洁白晶莹的样子。
一阵清香随风飘入,使原本平静的教室起了一阵涟漪,大家的目光聚集窗外。“玉兰花!”同桌小声地嘀咕,我向外望了望,窗外的玉兰花已经开了,灯盏似的花朵盈盈玉立,六七片洁白的花瓣向外舒展着,簇拥着金黄的小天使,满满的,花枝上挤满了玉盘似的花朵。“Look at the blackboard”,英语老师略微愤怒的声音把我拉回了课堂。
下午放学,我匆匆从玉兰树旁跑过,又停了下来,回过头仔细端详着面前这一棵满是高责的玉兰树。不知怎么的,我突然伤感起来,人的青春只有一次,但这棵花树却年年开,永不疲倦的样子,送给剔人一缕清香,一丝美意。我的唯一的青春又能为剔人做些什么呢?转回头,匆匆跑回家。
第二天,玉兰树仍然挺立着,像是守护,像是等待。但洁白如玉的花,清幽芬芳的香,却有一点颓势:有的花开始泛黄,几根新嫩的绿芽也冒了出来。嫩芽是春天的象征,我却固执地想把它摘了,为的是留下一树的洁白,我知道玉兰是先开花后长叶的。唉……
玉兰花终于落了,我也坐在窗下静静地想:玉兰积蓄了一年,仅仅是为了一星期的灿烂,它值得吗?我迷惘,又有所悟。短暂的朝夕辉煌,是值得的,它已实现了自己的价值,也给了剔人美。
放学的路上,我帮助了一个老奶奶过马路,她也报以我一个“谢谢”。
真谛吗?
窗外,玉兰树在微笑。
(师生有感情地共同朗读,音乐渲染。)
师:我想听听你们对此文的评点。
生:我觉得有点深奥。可是我也说不出好在哪里。
师:这篇文章与前面两篇文章所不同的是他没有端起架子在谈情说理,文章处处透露着很生活化的东西,情理蕴含其中,不着痕迹。文章很有画面感,我们可以把它分成“三看”(三个画面),“一看”部分,文笔简练,三两笔就抓住了玉兰花的神韵,以简笔画的方式传情达意;“二看”部分,侧重点又有所不同,为感情的抒发进一步点染;“三看”部分,感情层次自然递增,色彩更浓,整篇文章用语清新,流畅,说理不着痕迹,富有生活气息。
师:最后,孙老师想送你们几句话。有人说:“作文是哭泣时的泪珠,欢笑时的音符。”这个比喻应该让我们意识到作文常常无须刻意去搬去套,当一个人在用眼仔细观察,用心体会世界时,当一个人能将他的生活、知识、心灵和谐统一时,这个人就徜徉在作文的天地里了。让我们共同在写作的道路上不断求知、求智、求趣、求美。
【作者反思】
1.丰富的课前研究性学习平台的搭建,突出教师是学习的先行者、指导者的作用,构筑教师指导、师生互动、学生自学三个平台,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中提升写作能力。
2.通过这样的训练,切实改变学生面对生活却无视生活的写作习愤。学生在作文中的一个通病是:如果写景,势必堆砌词藻,东拼西凑;如果写物,势必绞尽脑汁,张冠李戴。即使是生活在“有滋有味”的空间里,他们也会对周围的事物熟视无睹。通过实地对校园景物的周期性观察,以慢写促积累。
3.唤醒学生对生活的有意识的关注和有针对性的观察,从而让这种关注成为他今后生活的一种本能,培养学生自己积累素材、调用素材、组合素材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