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颠覆与重构
——解读特级教师李仁甫新著《课堂的风景与语文的边界》

2015-02-13江苏省射阳县黄沙港中学祁洪生

语文知识 2015年5期
关键词:新著特级教师边界

☉江苏省射阳县黄沙港中学祁洪生

颠覆与重构
——解读特级教师李仁甫新著《课堂的风景与语文的边界》

☉江苏省射阳县黄沙港中学祁洪生

所有的树木花草苏醒,才有真正绚丽的春天。

所有的星星在闪烁,才有真正浪漫的夜晚。

所有的人发挥主体性,才有真正精彩的课堂生成。

———节选自李仁甫《课堂的风景与语文的边界》

特级教师李仁甫的新著《课堂的风景与语文的边界》出版不到一月,就已售罄,创造了近来学术书籍销售的又一神话。其神奇之处在于,他以“生成课堂”“语文性”等原创理论,突破了传统语文教学的边界,为我们打开了一个语文教学的新时空。

这本书共分上、中、下三编。上编《不可预约的精彩》全面充分地展示了李仁甫近期创构的“生成课堂”的主张与实践。而中编《不可或缺的味道》与下编《不可扼杀的个性》则收编了李仁甫早期的一些文章——这些文章记载了李仁甫生成课堂理论与实践发韧期的一些体悟,是生成理论最终形成的基石,比如《语文的边界》中“摆动式”“语文性”一说,《阅读教学的本体性评价标准》中的“语境”一说,后来都成为生成理论的一些核心理念。

李仁甫称生成课堂为“不可预约的精彩”,这正如他描述的那样,是“信天游,是全球通,是信马由缰,是石猴横空出世……”。综观李仁甫的生成课堂,充满了历险的精神与自由的气度,是对传统课堂模式的一次颠覆与重构。

生成情境:师生自由发挥的天堂

李仁甫把传统的课堂称为再现的课堂,他认为传统课堂是基于现场的编程演示剧,教师按照既定的模式操作流程甚至细节,这种教学模式固化目标、固化环节、固化内容,是线性教学,很少创生,很少活力。生成课堂基于怀特海“关系-过程”的宇宙观,重新审视课堂,认为真实的课堂应为发生在教学现场的情景剧,是师生关系动态生成的演绎过程。实际教学过程中,生成课堂放弃全景式教学流程的预设,它是师生与文本之间自由交汇之后的陌生与意外,是魔术的综合,是一个基因自由突变而又不断解码的过程。生成课堂与传统的课堂都有生成,但生成课堂中的生成是增量的,且为常态,这样生成课堂在不断的自在生成中闪现电光,涨涌高潮。在生成课堂中,师生认知与精神状态常常达到饱和的境界,成为不断爆发、融解与创造新生事件的小宇宙。传统的课堂生成,则是在老师整体控制中的突发事件,即使出现,也可能因为与教学情境相左而遭到扼杀。与生成课堂相比,传统课堂是一道可解却无创新的一元一次方程式。生成课堂的过程,因为其灵动、新异、多变的特征,包含着发现、创新、高效这些令人欣喜的元素,足以改变我们语文教学低效、陈旧、昏昧的现状。

生成本真:现代生本观的体现

生成的课堂,是自由的课堂,这种自由最本质的是人的自由。李仁甫提出了生成课堂“双主体”之说,给了师生平等共享的课堂话语权,建构起双边、多边以至无边的对话体系。

这种课堂民主关系的架构,找到了师生关系的最佳平衡点,具有突破性意义。一是走出了以前教师完全主宰课堂的传统模式;二是超越了目前教师完全服务于学生的所谓现代师生观———这种现代师生观把学生当作课堂唯一主体的说法,以悖逆的方式再次颠覆了课堂民主。

这种师生民主关系的建立,使每一个课堂在场者都可以凭借问题或感受成为撬动课堂的杠杆。李仁甫形象地描述了这一情景:(生成课堂)几乎没有固定的教学流程,似乎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这块以课堂参与者思维与能力发展为主要滑动向度的西瓜皮,很生动、俏皮地诠解了生成课堂“重心”漂移理论。所谓“重心”漂移,是说生成课堂是以每一个在场者的即时生成为教学的聚焦点与原动力,并通过后续的互联、聚焦,达成终极效果。

与这种民主的课堂意识相呼应,李仁甫提出了教师课前“预备说”。他认为传统备课的预设,是控制学生学习权限、自主发展的死魂灵,而生成课堂中的预备则是生成课堂的精魂,而除了在启动模式上用了“空心化”预设外,更多地以板块式教案为载体,力求以任意角度切入文本并配以预备好的链接资源,随机推进,具有强大的选择性、灵活性、包容性、开放性,给学生构建了课堂上自由飞翔、跃动的天空与大海。在课堂生成策略上,他则提出了“对话、合作、讨论”的“圆桌方式”,与新课标提出的师生平等教学理念一脉相承。

《课堂的风景与语文的边界》中生成课堂的理论与实践,根本宗旨在于追求语文课堂自由学习的最新境界。我们关注它,无疑也是在关注传统语文课堂大面积解放的未来方向。

猜你喜欢

新著特级教师边界
新著
拓展阅读的边界
探索太阳系的边界
特级教师批作文
特级教师批作文
意大利边界穿越之家
漫谈特级教师的“再成长”
漫谈特级教师的“再成长”
新著
新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