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反衬:打开《地下森林断想》情思之门的钥匙

2015-02-13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四中学付延声

语文知识 2015年1期
关键词:情思小草森林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四中学 付延声

反衬:打开《地下森林断想》情思之门的钥匙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四中学付延声

反衬是散文写作的重要方法之一。张抗抗的散文《地下森林断想》多处运用反衬,表达了作者对人的思考和对生命的感悟,思想深邃。在仔细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这些反衬的作用,在读中品析,在品中感悟,就找到了一把打开课文情思之门的钥匙,进而体会优美的文字蕴含的深刻哲理和深沉的感情。

一、用普通森林反衬出地下森林的不同平常。普通森林是“雄伟壮丽”的,“遮天蔽日,浩瀚无垠”,是“植物世界骄傲的代表”。而地下森林“拥有珍贵的树木,这大自然无价的财富”“沉默寡言、与世无争”,于是作者慨叹道:“多么不公平啊,你这个世上罕见的地下森林。”这种“不同平常”设置了悬念,作者的三问:“可是你,却为什么长在这里?”“你从哪里飞来?”“你究竟遭受了什么不幸,以致使你沉入这黑暗的深渊,熬过了那么漫长的岁月?”则带着对地下森林命运的深深关切,引导我们追寻地下森林形成的历史以及地下森林的高贵品质。

二、小草对地下森林的反衬。第一处,课文第2段写道:“袅袅烟云在我身边飘浮,而你那充满生机的树梢,却刚够得着我的脚尖,不及山坡上小草儿高。”这是欲扬先抑的写法,用小草反衬地下森林恶劣的生长环境——幽深的谷底,从而体现了“命运的不公”。第二处,课文第24段写道:“干枯的小草儿在我脚下发出簌簌的响声,似乎在提醒我注意它。它确实比你这地下森林要高出好几分呢,这得意的小草儿。”这是用小草的浅薄来反衬地下森林的伟岸。课文是以“物事”写“人事”,因此这里的小草就有了一定的象征意义:指那些没有才能,只是凭借“地势”而得意的人。在此段,作者对小草和地下森林的态度也形成了对比。作者没有理会小草的“提醒”,而是“想攀着古藤下去,下到深深的谷底去”,并认为“那儿的树木虽然远不如山上的小草高,但它却可以自豪地宣布:我是森林!”作者的爱憎鲜明地表现出来。这让我们想起高尔基的一句话:雄鹰有时会比鸡飞得低,但鸡永远飞不到雄鹰的高度。小草对地下森林的反衬,更显出地下森林的顽强不屈、深沉厚重。

三、用太阳对谷底的遗弃反衬大风、山泉、鱼鳞松、白桦、青杨、黄菠萝等的真诚帮助。课文这样写太阳对谷底的无情与偏私:“它沉湎于高山大川平野对它的欢呼致意,却从来没有到这深深的峡谷的底部来过。它吝啬地在崖口徘徊,装模作样地点头。它从没有留意过这陷落的大坑,而早已将它遗忘了。即使夏日的正午偶有几束光线由于好奇而向谷底窥测,也是斜视着,没有几丝暖意。”峡谷并没有悲哀,它的深沉与坚韧,它对生命的极度渴望、对尊严的不屈守望、对未来的不灭希望赢得了周围的理解、敬佩、帮助,深邃的谷底升起一缕缕人性的光芒。长空的大风经过这里,“很快理解了它”“把坑口的石块碾成粉末,一点一点地撒落到峡谷的石缝里去”;洁净的山泉“也终于明白了它”“一滴一滴渗进石缝里去,把石块碾成的粉末变成了泥土”;山顶的鱼鳞松和它“心心相通”,敬仰之余,将沉甸甸的种子“献身于那没有阳光的‘地下’”。在它的感召下,“纯洁的白桦、挺拔的青杨、秀美的黄菠萝,它们勇敢的种子,都来了,来了。”患难中自有真情,逆境中收获关爱,世上没有永远绝望的人生,只要你的心底闪烁着进取的火光。

四、用坡上的小苗和谷里的小湖反衬地下森林。“坡上青翠的小苗讨得阳光喜欢了,阳光便慷慨地抚爱它们”“不幸的峡谷,它本可以变成一串明珠也似的小湖”“轻而易举就可赢得人们的赞美”。小苗和小湖善于讨巧,苟且适应,这不是地下森林的风格,它“不急于到世上去炫耀自己,它隐姓埋名”,它“在期待着什么,希望着什么”。地下森林安于寂寞,隐忍坚韧,不图名,不浮躁,不媚俗,不随波逐流,它内心有独立的自我,它以方向明确、成色纯粹的追求回馈生活的赠与,它目光投向了千万年后的目标,用对希望的执着谱写生命的奇迹。这让我想起了著名诗人食指的名诗《相信未来》,张抗抗和食指,都有过知青经历,都经历了动乱年代风风雨雨的洗礼,在憧憬未来上,他们何其相似!

五、用地下森林生长起来之后,秋日的艳阳的“慷慨”反衬地下森林的宠辱不惊、感恩故友的情怀。地下森林长成后,秋日的艳阳“在森林的树梢上欢乐地跳跃,把林子里墨绿的松、金色的唐棋、橘黄的杨、火红的枫,打扮得五彩缤纷”。作者不无嘲讽地说:“瞧!阳光现在多么喜爱它们,好像它从来就是这么慷慨。”

此时的艳阳,真像一个将刚出生的孩子遗弃,待孩子长大成人,又赶来抢夺亲情的薄情母亲,这种关心能有多少真情!此刻的地下森林,当然不会陶醉,它知道要感谢谁。“风儿从我脚下的林子里钻出来,送来林涛愉悦而又深沉的低吟。你的歌是唱给曾在困难中真诚地帮助过你的伙伴们听的吗?”感恩旧友,不忘旧情,地下森林不仅身形堪比巨人,其精神内涵也显现出经历风雨后的深沉与成熟。然而伙伴们“如今都到哪儿去了呢……”,助人于忧患,遁形于功成,大有“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的气度。此刻的地下森林,虽然还是比山坡上的小草位置低,但已是自然的宠儿,它无须表白,它已成为高贵的化身。

六、以普通人对地下森林的认识反衬“我”对地下森林的理解与歌颂。地下森林在几万年的生长过程中无人问津。“进入了人类的文明时代”后,“终于有一天,人们在昔日的死火山口发现了一个奇迹,一个生命史上的奇迹”,地下森林横空出世。人们做了什么?有人“为它起了一个恰如其分的名字,叫做地下森林”,可是“没有人见过你的全貌”,人们有的只是好奇。“我为寻你爬上了高高的岭,原只是因为好奇”一句表明“我”来此的初衷和人们并无两样,但结果是“想不到你如此强烈地震动了我的心怀。我不愿离去了”,这和普通人的感受就大相迳庭了。发生了什么?“我”在造访的过程中联想不息,思想不止,在地下森林身上看到了自己乃至一代人的身影,于是地下森林就成为承载着“我”深刻思考的载体,超然于植物世界,闪烁着“我”深邃的主观之光。我们可以梳理一下作者的思想变化过程:好奇而来——慨叹不公——联想沉思——震动心怀——不愿离去——赞美讴歌。这一过程中“我”作为独特的“这一个”和其他人区别开来,“我”是地下森林的知音,抑或是地下森林是我的精神导师?正因为有了“我”的理性思考,一种自然现象才升华为一朵思想之花盛开的过程。

我们还可以举出其他的反衬,比如用火山爆发后毫无生命迹象的死寂反衬地下森林长成后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用太阳的偏心遗弃反衬地下森林甘于寂寞、坚韧顽强、乐观谦逊的品格。这些易于理解,在此不再赘述。

为什么张抗抗在《地下森林断想》中使用了如此多的反衬?主要的原因在于要更好地抒发心中的“不平之气”。“不平则鸣”,鸣要找到依托,地下森林最精准地击中了作家心中的情思之钟,多处反衬则使钟之乐音更具层次感和辨识度,从而使一人心里发出的声音成为回响在千万人心中的交响乐。

猜你喜欢

情思小草森林
小草的烦恼
小草受伤了
牛小草的牛
小草也会疼
当归寄情思
丝路情思
哈Q森林
哈Q森林
哈Q森林
拗九粥情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