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MOOCs:公共图书馆的机遇与应对策略

2015-02-13潘文佳

图书馆学刊 2015年5期
关键词:终身教育大众学习者

潘文佳

(南京图书馆,江苏南京 210018)



MOOCs:公共图书馆的机遇与应对策略

潘文佳

(南京图书馆,江苏南京 210018)

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慕课;公共图书馆

文章分析了MOOCs的产生和发展及其定义、典型特点,阐述了MOOCs运动给公共图书馆带来的机遇。

MOOCs是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的中文缩写,其本质是一种在线课程,它颠覆和创新了传统的教育模式。约翰·亨尼斯(John Hennessy)认为这种创新的在线教育方式,不仅对高等教育和远程教育产生影响,而且也引起整个互联网产业的巨大反响,称其是“一场数字海啸”。它正在改变着人们在线学习的方式,受到了教育界极大的关注。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为社会大众服务的教育职能。在全球教育MOOCs化的浪潮中,如何面对MOOCs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值得同仁深思。

1 MOOCs的产生和发展

1.1 MOOCs的兴起和发展

MOOCs的兴起和发展与开放课件、开放教育资源密不可分。2000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提出“MIT开放课件计划”(MIT OCW),计划把该校所有的课程资料放到互联网上提供免费利用。2002年首批推出50门开放课程[1]。该计划引发了一场高等教育资源开放与共享运动。同年7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法国巴黎举办“开放课件对发展中国家高等教育的影响”论坛,正式提出“开放教育资源(OER)”这一概念,认为开放教育的核心是免费和开放共享,并能够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为任何人增加获得教育和知识的机会[2]。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在线学习的非正式学习方式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2008年加拿大学者戴夫·克莱尔(Dave Cormier)和布莱恩·亚历山大(Bryan Alexander)提出MOOCs这一概念。然而其真正发展始于2011年,这一年,斯坦福大学开设了三门大规模免费开放的网络在线课程,每门课注册学生都达到10万人的规模,其中最著名的《人工智能导论》有来自190多个国家的16万人注册。随着MOOCs浪潮席卷全球,出现了著名的Udacity、Coursera、edX平台。三大平台鼎足而立,吸引了美国众多高校乃至全球名校的加盟,短短3年时间在世界范围内拥有了数千万的注册学生。《纽约时报》作者 Laura Pappano 将2012年称为“MOOCs 元年”[3]。

2013年,国内相继有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香港大学等分别加入Coursera、Edx平台。仅仅一年多的时间,就出现了“爱课程”网、“学堂在线”、“好大学在线”、果壳网“MOOC学院”等经典案例,发展相当迅速。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2月,大英图书馆(British Library)开展MOOCs 服务,提供大众线上开放课程,开启全球国家图书馆提供 MOOCs开放获取资源的先例[4]。

1.2 MOOCs的定义及特点

目前,国内外学者关于MOOCs尚未形成统一定义。笔者比较认同下面的定义: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MOOCs)是一种以开放访问和大规模参与为目的的在线课程[5]。这个定义简洁明了,既说出了MOOCs的内涵,又体现了MOOCs的特点。MOOCs是一种在线教育、网络教育或远程教育,但它又不同于传统的远程教育模式,MOOCs是传统课堂教学的网络化,具有严格的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学目标、结构化的课程内容及互动答疑等。它具有两个显著特点:开放共享和可扩张性。任何具有学习愿望和能力的人都可以注册、参与学习,并且通常都是免费的,而且课程是大规模的,不是某个组织、机构、个人发布的一两门网络课程,学习者成百上千,甚至数以万计。

2 公共图书馆的机遇

2.1 MOOCs的开放共享理念推动了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

开放共享是MOOCs的显著特点之一。免费、均等、公平、民主、自由是公共图书馆的服务理念,这与MOOCs的开放共享思想相契合。以往普遍认为,以课程学习为核心的学历教育是学校图书馆的主要任务。但MOOCs将打破这一观念——公共图书馆也将作为学习者的信息资源重要保障,而不管学习者的目的是否为了获得学历。因为在线学习已突破了校园的藩篱,遍布整个社会。公共图书馆是为全体公众服务的,读者群体复杂而广泛,所有公民都是其服务对象,并享受相应的免费信息服务,这在一定程度上与慕课学习群体契合。如果从政策和法律层面很好地利用公共图书馆这一独特优势,可以有效解决慕课学习者就近获得慕课学习所需资源问题。所以,MOOCs必将推动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相关部门应通过有效的管理措施和技术手段,打通慕课平台与公共图书馆网络服务平台之间的瓶颈,实现大学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和研究型图书馆无缝对接,形成图书馆共享联盟,从而使慕课学习者在更大范围内共享信息资源[6]。

2.2 开放教育资源提升了公共图书馆影响力

在馆藏与内容发展、新资源的获取与管理以及用户服务的延伸上,MOOC 的开放教育资源,使公共图书馆参与用户学习过程的影响力提高[7]。开展社会教育是公共图书馆的基本职能之一,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已在教育中获得优势地位,成为课堂内外强大的学习工具。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的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32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5.27亿,手机使用率达83.4%,首次超越传统PC整体80.9%的使用率。网民在手机电子商务类、休闲娱乐类、信息获取类、交通沟流类等应用的使用率都在快速增长,移动互联网带动了整体互联网各类应用的发展[8]。因此,在MOOCs环境下,公共图书馆需要打破传统的到馆被动式服务模式,转为主动式服务,并利用网络为社会大众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提升公共图书馆的影响力。

2.3 大众在线学习方式拓宽了终身教育途径

1965年,法国著名成人教育理论家保罗·朗格朗(Parl Lengrand)首次提出“终身教育”这一概念。他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持召开的成人教育促进国际会议上提出:“人格的发展是通过人的一生来完成的”,“教育不能停止于儿童期和青年期,只要人活着,就应该是继续的。”[9]公共图书馆是人生的第二课堂,在继续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网络技术的发展、智能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人们更愿意利用碎片化时间,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获取知识,这种在线学习的非正式学习方式越来越被人们认可和接受。目前,公共图书馆也为读者提供移动服务,但是所提供的资源主要集中在电子期刊和图书等方面,很少涉及视频资源,尤其是网络在线课程。MOOCs课程是由众多的微视频课程组成的,一般课程时间在10~20分钟左右,非常符合读者获取知识的需求,它可以使读者不受时空限制接受教育。这种大众在线学习方式是终身教育的重要途径。

2.4 MOOCs平台营造了泛在化的知识环境

MOOCs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一样,有规范的教学大纲、教学日历、课堂测验、作业、答疑等,课程采取10~25分钟的“微课”形式,这些课程都是开放共享的,任何有学习愿望的学习者都可以通过网络随时随地获取。同时,可以利用 Blog、微博、微信、QQ等社交网络平台,在线与别人分享学习资料、交流学习经验等[10]。因此,MOOCs课程的开放共享性与大规模的特点,受到大众学习者的欢迎,加快了知识传播的速度,营造了泛在化的知识环境。作为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图书馆应发挥传播文化知识的作用。这就要求公共图书馆不仅要关注MOOCs教学资源需求,而且要嵌入泛在化的MOOCs知识环境中,为读者提供无所不在的服务。

3 MOOCs环境下公共图书馆的应对策略

3.1 转变观念,充分认识MOOCs建设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MOOCs改变了图书馆传统的服务方式,无论是传统的到馆被动式服务,还是移动图书馆提供的狭隘的服务资源,都不能满足人们获取信息的需求。与传统的纸质图书、期刊和电子信息资源、有声视频等相比,MOOCs无疑具有先天优势。从技术角度上讲,MOOCs 教育模式的迅猛发展并不是偶然的,云计算、社交网络、移动互联网以及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在线教育模式的变革。云计算技术解决了资源存储与共享问题,利用云计算中的虚拟化技术,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多用户多任务的线上学习及交互式练习。从实践角度讲,如果不以获取学分为目的,而是仅为了获取新知识和提高职业技能,那么国内的网易公开课等MOOCs实践就是成功的案例,可供借鉴。因此,公共图书馆参与MOOCs建设在技术和实践上都是可行的。公共图书馆必须转变服务观念,紧紧把握MOOCs带来的机遇,制定相关政策,投入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建设符合我国国情的公共图书馆MOOCs平台,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社会大众服务。

3.2 开设特色的MOOCs课程

任何一种方式,都没有直接参与建设一门MOOCs课程,更能体验MOOCs带给人们的快感。公共图书馆参与MOOCs建设,应区别于学历教育,开设极具特色的MOOCs课程。笔者认为,公共图书馆开设的MOOCs课程,其内容应贴近百姓生活,符合公众继续深造的需求。第一,针对人们非常关心的营养、保健、健康等话题,可以邀请一些名人、专家,开设连续性的营养保健类MOOCs课程,普及相关知识。由于公共图书馆具有公益性,没有商业色彩,所以课程的权威性、可信度更高,更容易被公众认可和接受。第二,调查了解社会就业人员的职业需求,紧密结合当地产业发展,开设职业技能培训、法律法规类MOOCs课程,使他们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提升就业技能。第三,开设国学、历史等课程,传承国学知识,推广全民阅读,提升社会大众的文化素养。3.3 继续发挥终身教育职能

无论是实体图书馆还是虚拟图书馆,对公众终身教育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其提供的信息资源基本以纸版或电子版的图书、期刊、报纸为主。现在,到实体图书馆的读者越来越少,数字图书馆的利用率也不容乐观,笔者认为其原因主要是资源类型不符合大众需求,缺乏集音频、视频于一体的有声影像资料。MOOCs的出现,丰富了公共图书馆的资源类型,MOOCs在线学习平台拓宽了大众终身教育的途径。在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仅凭学校教育获得的知识,无法满足社会工作需求,所以,非正式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公共图书馆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应免费为社会大众提供学习场所,为公众接受教育提供便利。

3.4 提供泛在化服务

公共图书馆应积极主动地加入MOOCs浪潮,为社会学习者提供泛在化服务。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知识空间突破了数字图书馆和物理图书馆的藩篱,向知识泛在化方向发展,用户所需要的资源与服务,可以通过网络、各种嵌入式设备、智能手机等方便、快捷地获取,不受时空限制。MOOCs环境就是泛在的知识环境,商业公司的介入,弱化了公共图书馆的功能,使其面对更加激烈的用户竞争,因此,公共图书馆在资源建设与服务过程中,应更加重视利用博客、微博、微信等社交网络平台与用户互动,提供咨询服务,并以用户为中心,使图书馆的资源服务系统与MOOCs平台无缝对接,嵌入用户学习过程,提供资源发现服务,使公共图书馆服务真正无所不在,惠及社会大众。

4 结语

作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图书馆是人们寻求知识的重要渠道,为个人和社会群体进行终身教育、自主决策等提供了基本保障。公共图书馆应抓住这次机遇,将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宗旨和MOOCs的开放共享理念紧密结合起来,促进知识在全球范围内的开放获取,更好地为社会大众提供服务。

[1] MIT Open Course Ware.OurHistory[EB/OL].[2014-12-05].http://ocw.mit.edu/about/our-history.

[2] UNESCO Prometes New Initiative for Free Educational Resources on the Internet[EB/OL].[2014-12-05].http://www.unesco.org/education/news_en/080702_free_edu_ress.shtml.

[3] 秦鸿.MOOCs的兴起及图书馆的角色[J]. 中国图书馆学报,2014(2):19-26.

[4] FutureLearn to lease office space at the British Library[EB/OL].[2014-12-05].http://pressandpolicy.bl.uk/Press-Releases/FutureLearn-to-lease-office-sapce-at-the-Brit-ish-Library-671.aspx.

[5] 约翰·丹尼尔著,王志军等译.让MOOCs更有意义:在谎言、悖论和可能性的迷宫中沉思[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3(3):3-12.

[6] 叶艳鸣.慕课,撬动图书馆新变革的支点[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4(2):3-9.

[7] 舒睿.公共图书馆提供MOOC服务的探索研究[J].公共图书馆,2014(3):54-57.

[8]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4-11-26].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407/t20140721_47437.htm.

[9] 高志敏等.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与学习化社会[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5.

[10] 刘姝.面向MOOCs的图书馆泛在化服务对策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4(1):75-77.

(编校:周雪芹)

2015-04-12

潘文佳(1980—),南京图书馆馆员。

G250

A

1003-1588(2015)05-0006-03

猜你喜欢

终身教育大众学习者
树立终身教育理念 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
一汽-大众ID.6CROZZ
上汽大众ID.3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大众ID.4
上汽大众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青年干部要当好新思想的学习者、宣讲者、践行者
慕课让终身教育变为一种现实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