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英语文化素养的培养

2015-02-13孙静婧

英语教师 2015年11期
关键词:笔者素养英语

孙静婧

作者信息:430072,湖北 武汉,武汉大学附属外语学校

sunjingjing@126.com

一、引言

文化素质是公民的基本素质之一,文化教育也是英语素质教育的灵魂。然而,当前英语教学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过分关注单词、语法等语言形式的教学,忽视了对学生英语文化素质的培养。英语教育中的文化教育存在很多问题:

第一,教学内容上,许多中小学英语教师仍然只关注英语语言知识,把重点放在讲解语言形式上,而忽略了文化背景。

第二,教学形式上,以教师为主体,“满堂灌”仍然是许多中小学英语课堂的主要形式。

第三,评价方式上,大多以考试成绩来衡量学生英语水平的高低,并没有一种明确有效的评价方式可以反映出学生英语文化素养的高低。自新课改颁布以来,国内对学生英语文化素养的培养的重视度日渐提升。传统“抠语法,背单词”的学习方法显然不能达到对学生进行文化素养培养的要求。

二、理论背景

2001年颁布的新课标要求指出,要使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提高文化意识和世界意识。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英语语言本身的理解和应用,而且还有利于促进学生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加深对多国文化的认识,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文化是一个国家在风俗民情、生活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方面的综合反映和体现。文化教学是一个比较笼统的概念,它要求学生对英语国家社会、历史、文学等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培养学生的英语文化素养是提高其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的必要条件之一。

目前,我国学者和英语教师也越来越重视对学生英语文化素养的培养与研究。苑瑞兰等(2012)提出“探究式课堂”,即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教师的启发诱导为辅助,并利用网络环境,或教师在教学中对阅读任务进行扩展、延伸,从而扩大学生的阅读输入量。李世强(2002)认为,由于课堂教学的局限性,教师应该花精力去指导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学习活动,并阅读一些与英美文化背景知识相关的书籍。刘涛(2008)认为,中学教材中人文部分比例偏少,不利于学生对西方文化形成系统认识。综上所述,学生文化素养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是“输入”少,其“产出”结果不能令人满意。

三、具体做法和实践

(一)定期大量阅读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对文学作品的感知度

笔者在日常英语教学中不拘泥于主教材的约束,大胆给学生添加大量阅读材料。笔者所带的班级中学生每天阅读《典范英语》中的小故事,按照一周一本书的进度,一周安排两个课时。目前已经读完《典范英语》中七、八系列的二十几本书。由于《典范英语》是英国原版教材,选用的故事用语都非常地道,因此学生能够接触到原汁原味的英语。《典范英语》中的故事生动有趣,贴近初中生生活,符合初中生的年龄特点,非常受学生欢迎。经过半年多的阅读,学生的英语兴趣得到了很大提高,对文化的感知能力也大大提高了。例如,在读完《典范英语7》中的几本人物传记后,要求学生试着写名人传记。为了让学生多接受英美文化的熏陶,走近经典和世界文豪,笔者精心挑选了莎士比亚、狄更斯、马克·吐温、雪莱等文学史上不朽的大家,让学生了解这些英语文化中不可回避的大家。学生对这个活动的踊跃和热情让笔者惊叹。事实证明,学生的能力也是超乎想象的,他们的人物传记阅读远远超出了初二学生的平均水平。

在学习新目标八下Unit 8之前,笔者布置学生利用周末时间阅读Section A中提到的六本名著之一,并撰写读书报告。在课前集体备课时,有些教师认为这几乎是初二学生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笔者却认为通过半年多每天大量的阅读和每周坚持写作,学生是可以完成的。事实证明,得益于平时大量的文学阅读和写作,学生出色地完成了这次任务,不仅非常好地概括了本书的主要内容,还对本书内容进行了评价,而平时没有大量补充文学阅读的班级则几乎无法完成该任务。

(二)不忘介绍历史、人文、自然等背景知识

历史、人文、自然等知识都是文化的一部分,语言学习者不可避免地要遇到这些问题。在平时教学中注重对这些知识的介绍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语言现象,从而加深对文化的理解。

例如,在2014版新目标教材八年级下第五单元的一篇文章Do You Remember What You Were Doing?分别讲的是马丁·路德·金遇害时和2011年9·11事件发生时人们正在做什么。而学生对这两个事件几乎一无所知,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必定是有困难的。笔者在上课前将学生分为几组,布置了这样几项工作:一组学生查找有关马丁·路德·金的资料,一组学生查找有关美国种族歧视的资料,一组学生查找9·11事件的有关资料,一组学生回家调查1976年毛主席逝世时他们的父母甚至是祖父母正在干什么。这样做的目的,一是扫除背景障碍;二是通过文化现象的类比,便于学生对异域文化的理解。课前的大量准备拉近了这篇看似跟学生非常遥远的文章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理解起来非常顺畅。

另外,笔者在教授八年级下第七单元时设计了一个地理知识抢答环节,不仅让学生反复运用了目标语言形容词最高级,而且丰富了学生的地理知识。

(三)适时补充西方节日、礼仪等文化习俗

文化习俗的差别是跨文化交际中的主要障碍,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扫除文化障碍,这也是英语教学的任务之一。例如,每到西方重要节日,如复活节、感恩节、圣诞节等,笔者都要求学生分组轮流组织活动,分到任务的小组提前查资料,设计游戏和活动,在课上担当主持人或“小老师”的角色,为全班普及节日相关文化习俗。除了节日以外,笔者还适时介绍西方礼仪常识。

例如,学生在读到The Titanic Survivor这本书时,对其中乘客上救生艇时妇女和儿童先上这一情节表示不太理解,有学生甚至问出了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要把一家人分开?”“每个人的生命不应该都是平等的吗?”其实关于Lady first这一原则,学生之前也接触到一些,但理解不深,仅仅局限在男士为女士开门这样的细节上。通过这个故事的阅读,教师适时对这一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进行讲解,学生都很有感触。

在学生平时读的阅读文章中,也会有大量与文化相关的现象,如果教师不加以补充,就会影响阅读。比如,学生在阅读时遇到“in red”“in a blue mood”这样的短语,感到非常困惑,这是因为他们不知道red在英文中有表示“发怒、生气”这样一种文化含义,而blue有“忧郁、高贵”的内涵。笔者在此时还补充了 black,yellow,brown,purple 等其他几个颜色的词汇,学生感到饶有趣味,又非常受用。

笔者平时还注意收集跟文化有关的文章,并把它们按照类别进行整理,有节日类、颜色类、礼仪类、社会类等。出现有关的文化现象,就信手拈来几篇文章,供学生阅读以便于更好地理解。

(四)适当补充西方经典童话故事、宗教故事和神话故事

西方童话故事、宗教故事和神话故事也是西方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希腊罗马神话对西方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西方文明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它对英语词汇、语法、文学来说都不可回避。阅读The Titanic Survivor这本书时,笔者引导学生用书中语言描述泰坦尼克号的壮观和宏大;在给学生分析了titan-这个词根后,给学生介绍了古希腊神话中的泰坦神族(Titans),使学生明白了这艘船当初为什么被命名为Titanic。在教授八年级下Unit 6之前,笔者让学生课前准备了自己最喜欢的西方故事或经典童话,他们对这一任务表现得相当踊跃。除了中国学生耳熟能详的白雪公主、灰姑娘等经典童话外,还有学生准备了圣经故事中亚当、夏娃和诺亚方舟的故事。他们用简洁流畅的英语把师生带入了一个古老而神秘的世界。笔者坚信,这些故事的阅读会成为学生受益终身的精神源泉。

四、结束语

尽管笔者在培养学生的英语文化素养方面已经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可仍深知,文化素养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不可一蹴而就。“路漫漫其修远兮”,在这条路上也有艰难险阻。首先,文化素养的提高与否,笔者尚未找到一种有效的评价方式。文化素养是人的一种内在的、相对稳定的修养。目前,笔者仅是在课堂中观察学生口语表述的内容和课后学生写作内容,就此看出学生受英美文化的影响正在加深,但还未找到一种简单明了的评价方法。其次,部分家长的不支持。在应试教育大背景下,家长更关心的是孩子的分数是否能在短时间内得到提高,他们认为这需要大量的“题海”做保障。看似虚无缥缈的阅读不能满足家长的心理需求,因此部分家长明显表现出抵触情绪。再次,部分学生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很难坚持下去,他们的努力不具有连续性,这也是笔者遇到的困难之一。

尽管如此,笔者仍然坚信这一步是正确的、有利于学生今后发展的。学生在这种指导方针下得到的一定不仅仅是英语考试分数的提高,他们定会从英语文化素养的提高中受益终身。因此,笔者在今后的教学中会不断改进现有方式并探索新的方式,不断加强自身文化素养的提高,为学生做出更好的榜样。

猜你喜欢

笔者素养英语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老师,别走……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读英语
酷酷英语林
性能相差达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