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转型期完善地方税体系的思考

2015-02-13程瑶郭欣

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税收收入税种征管

程瑶,郭欣

1.2.南京财经大学,江苏 南京 210023

经济转型期完善地方税体系的思考

程瑶1,郭欣2

1.2.南京财经大学,江苏 南京 210023

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我国逐步形成了以营业税为主体税种、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为辅的地方税体系。然而实践证明,这种格局下的地方税体系与地方所需财政支出严重不匹配,地方政府依赖其税收收入很难有效履行其职责。尤其随着“营改增”试点及在全国的逐步推开,营业税面临萎缩直至消失的命运,地方税体系面临重组的挑战。因此,在经济转型期,有必要借鉴国际地方税系设置及经验,完善我国地方税系,在各级政府间进行科学合理的税权配置,科学调整地方税税种结构,切实加强税收征管,保障地方税系的科学合理。

地方税体系;税权;税种结构;税收征管

一、引言

根据财政分权理论,分散化提供公共产品具有较大优势。从财政的三大职能来看,也可以看出财政分权的必要性,因为在稳定宏观经济和调节收入再分配上,中央政府确实比地方政府具有控制力,而在合理配置资源上,由于地方政府更了解所辖区居民的偏好,因而比中央政府更具优势。财政分权通过税种在各级政府间的分配而固定下来,由此便产生了所谓的中央税与地方税。地方税是为了实现地方政府职能,满足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的需要而由地方政府负责征收、管理和支配的一类税收,而地方税体系是由地方税税收收入、税收制度、税收权限与征管等组成的有机整体。我国当前地方税体系的基本框架是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逐步形成的,对促进我国经济稳定发展、理顺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发挥中央的宏观调控与主导作用、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等方面做出过突出贡献。但随着经济的发展转型与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现行的地方税体系越来越凸显出其局限性,无法解决地方政府财力与事权不匹配的矛盾,特别是“营改增”对地方税系的冲击,使得调整和完善现行的地方税系已变得刻不容缓。

二、我国地方税体系现状及问题

(一)地方政府事权与财力严重不匹配

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理顺了中央与以省级政府为代表的地方政府间的税收收入分配关系,但并没有明确双方的税收收入分配的措施与方案。20多年来,省以下的分税制迟迟不能得以落实,这固然是由于地方政府层级过多的缘故,但与地方税系缺乏整体设计不无关系。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保证了中央与省级政府的税收收入,省级以下税收收入如何分配并不明确,而与此同时,大量的事权层层下移,地方政府尤其是基层政府面临的财政困境可见一斑。近年来,地方的税收收入分配比例在逐年上升,到2013年接近50%,说明地方政府的财力在不断增强,同时,地方政府所承担的事权也在不断加大,财政支出占全国财政支出的比重也在不断上涨,截止到2013年地方财政支出占比已超过85%,这与其财力严重不匹配。通俗说来,这种现象可称为“小马拉大车”,也许有人会强辩这可以最大限度地挖掘地方政府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的潜能,但毋庸置疑,这是违背客观规律的。

(二)地方税收管理权限小

我国税收立法权和税政管理权高度集中,这样可以保证我国税收法令的高度统一以及为中央政府进行强有力的调控提供财力上的保证。但是,各地资源禀赋不一,民众的公共需求也不一,税收立法权和税政管理权的缺失使得地方政府无法根据本地税源情况以及公共需求的情况组织财政收入,势必会限制地方政府的管理积极性,也不利于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由于地方政府缺乏必要的税权,税收收入无法满足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需求,这在客观上又会刺激地方政府通过其他非税途径筹集财政收入,如随意扩大行政性收费,发行公债,通过土地出让换取收入等等,极大地破坏了我国财政体制的规范性与严肃性,更严重的是将会导致很多棘手的问题,如债务危机,土地财政等。

(三)地方税系中缺乏有效的主体税种

随着“营改增”的逐步推行,营业税将逐渐萎缩最终消失,虽然目前规定将由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那部分税收完全返还给地方政府,但这毕竟不是长久之计,而且在操作上也面临很多问题,例如:返还的及时性如何保证,返还额是否在国、地税之间产生争议等。“营改增”之后,如果按照现行税法,增值税占地方税收收入的比重将跃居第一,但增值税是共享税,由中央和地方按75∶25分成,这就势必使得“营改增”后地方的税收收入又面临减少的困境。再者,税源稳定、税基较宽的税种才适合充当地方税主体税种,增值税作为流转税,易受市场价格和经济状况的影响,难以有效保证地方财力的稳定性。

(四)地方税收收入对地方财政支出的贡献程度较低

地方税收收入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较低,对财政支出的贡献程度也较低,2002-2013年,几乎都在50%以下,特别是2009-2013年比重更低,这主要是由于经济不景气造成的。经济不景气,商品货物流转额减少,使得以营业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地方税收收入大幅度减少。同时,为刺激经济,地方政府又扩大了财政支出,这两个因素综合起来,使得地方税收收入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下降。地方财政支出与税收收入之间的巨大缺口,只能通过其他途径来满足,一方面中央会通过转移支付弥补地方政府一部分财力上的不足,但我国转移支付制度在设计和管理上仍然不够科学规范,无法满足不同地区的支出需求,而且转移支付比重过大会带来较高的制度运行成本,如信息不对称、程序繁琐等,会极大地影响财政资源配置的效率。另一方面,地方政府会通过行政性收费、举债、出让土地等方式筹集收入,产生土地财政、债务危机等财政风险,最终也将不利于地方政治、经济、文化的健康发展。

(五)税收收入结构不合理

当前在地方财政收入中占主导地位的是营业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这三个税种的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超过60%。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这三个税种并不是地方税,而是共享税。而适合做地方主体税种的财产税——房产税、契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税种的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却不高,只占20%左右。可见,真正属于地方政府征管且收入属于地方的基本上是一些收入规模小、税源零星分散、征管难度大的税种。

三、地方税系国际比较与借鉴

鉴于目前主要由联邦制与单一制国家组成,为使比较更加客观全面,因此,在联邦制国家中选择美国和德国,在单一制国家中选择法国与日本来进行比较。

(一)美国

美国分权程度很高,三级政府有独立的税权、独立的主体税种及独立的税收征管机构。在税权方面,州和地方政府有独立的立法权,但各州法律不得与联邦宪法相抵触,地方政府的税收权限由州法律所赋予,并且受到州的监督,各州和地方的税收政策差异很大。在税种方面,三级政府可就同一税源分率附征,如所得税税基共享。各级政府都有各自的主体税种:联邦政府为个人所得税,州政府为销售税,地方政府为财产税。在税收征管方面,三级政府各有一套征管机构,且不存在行政上的隶属关系。各州和地方政府根据各自的税法和税源分布情况设立征管机构,机构名称和职责范围上存在差异,征管方式也有不同。

(二)德国

德国税收立法权集中、执法权分散,以共享税为主体,没有各自独立的征管机构。在税权方面,与美国不同,税收立法权主要集中在联邦政府手中,对于一些主要税种由联邦政府负责立法,地方负责征收管理。各州在联邦法的授权下有一定的立法权,但仅限于一些地方性小税种和具有地方特色的税种。在税种方面,主要有专享税和共享税,共享税主要由税基宽、税收收入规模大的税种组成,一些税收管理权和收入权归某级政府所独享的税种则被划分为专享税,各级政府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共享税。在税收征管方面,州政府没有独立的税收征管机构。联邦和州的财政部在州设立财政总局,由联邦和州共同领导,以下分设联邦管理局和州管理局,分别对中央专享税和州专享税以及共享税进行征收管理。地方政府则设立地方税务局,负责征收地方税。

(三)法国

法国税收管理权限集中,地方税比重小,以行业税、居住税为主体,没有独立的征管机构。在税权方面,法国属于中央集权型。中央负责制定各种税收法律与政策,地方政府的税收管理权限较小,只能对归属于本级政府的税收拥有一定的税率调整权和税收减免权,以及在中央的授权范围内可以开征某些特定的零星小税种。在税种方面,法国不设共享税,有中央税和地方税两大税系。中央税主要是一些收入稳定、税源大的税种,而一些税源小的税种则被划分为地方税,地方税收收入较少。在税收征管方面,全国只有一套税收征管机构,主要由财政部下设的税务总署和公共会计局设在各地的分支机构进行征收,然后再按照中央税和地方税种的划分来划分收入。

(四)日本

日本地方政府税权较大,地方税税种多、以流转税和财产税为主,有独立的征管机构。在税权方面,中央和地方政府兼顾。主要税种的管理权在中央,但根据日本的《地方税法》规定,地方政府有权起草征收条例,有权决定法定地方税的税率,还有权在规定的地方税税种之外另行开征税种。在税种方面,地方税税种非常多,日本共有50多个税种,30多个为地方税,主要是流转税和财产税。在税收征管方面,各级政府都有各自的税收征管机构,财务省负责征管国税,总务省负责征管地税。

四、完善地方税系的建议

(一)在各级政府间进行科学合理的税权配置

1.中央与地方政府间的税权配置

一般来说,财政分权程度是由政治制度、市场化水平及经济发达程度决定的,分权程度越高则财政竞争越激烈,也可能导致地方因争夺流动性税基而引起部分地方公共收入下降,公共产品和服务供应不足等问题。实践中,虽然各国分权程度不一,但中央都处于支配地位,并在此基础上适当地给予地方政府权力。按照与我国政体、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原则,我国适合采用“适度分权”模式,税收立法权应主要集中于中央,但应适当考虑地方政府所承担的职能,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积极性,在与事权适当对应的基础上,给予地方合适的税权。

2.地方各级政府间的税权配置

我国在省级以下各级政府之间的税权划分主要表现为收入权和征管权的划分。对于分税制下归地方政府的税收收入如何在地方各级政府之间划分,各地因情况不同而差异较大,地方各级政府之间的收入分配并没有统一规范的机制,各省政府的自由裁量权较大,这既不利于对地方政府的财政监督,也让一些基层政府把目光更多地投注到预算外资金上。因此,我国政府间财政关系的改革要求省级政府建立与省以下各级政府间收入分配的一般原则,增强其稳定性和透明性。具体来说,就是按照各自的支出责任范围建立相匹配的财政分配格局。可以把市、县两级政府合并,把乡一级政府变成市县级政府的派出机构。

(二)科学调整地方税税种结构

1.培育以房产税为代表的财产税为地方主体税种

地方主体税种主要由税基宽且税源稳定的税种组成,这样才能保证地方政府有足够稳定的财力来进行有效地资源配置,促进政治、经济、文化的健康稳定发展。房地产等不动产由于其固定性自然而然应成为地方主体税种,结合理论以及西方税收实践经验,财产税也是比较适合充当地方税的主体税种。

2.以资源税作为补充

对于中西部地区,由于其经济发展滞后,财产价值不高,政府依靠财产税组织的收入有限,但是中西部地区资源丰富,可以以资源税作为补充。由于目前资源税大部分是从量计征,这既不利于资源的节约利用和有效保护,也不利于地方政府税收收入随经济发展和物价增长而稳定增长,资源税的级差收益无法被地方政府有效利用。另一方面,目前的资源税征税范围有限,很多需要保护的资源得不到有效的保护,也不利于收入的稳定持久性。通过资源税在扩大征税范围、改变征税方式、清费立税等方面的改革,可以逐渐提高资源税在地方财政收入中的比重,使之成为地方税系中的有效补充。

(三)切实加强税收征管,保障地方税系科学合理

地方税收收入比较分散隐蔽,征管难度较大,科学合理的地方税体系的贯彻执行需要加强税收征管。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贯彻实施新《税收征收管理法》,按照规定的国、地税征管权限对地方税实施管理,保证地方税收的及时足额入库。

2.加快并完善信息化建设,实现对税源的全方位严密监控。建立并完善税务机关与银行、工商、海关、纳税人等各方的信息共享机制,不但有利于了解企业真实的生产经营情况,而且可以促进税务机关向服务型机关转型,促进征纳双方关系的和谐。

3.严格税务执法,加大税收稽查和惩罚力度。违法成本过低往往会诱使企业为一时之利铤而走险,导致税收收入不能及时足额入库,有效的税务稽查和适当严厉的税收惩罚是实现税收收入的有力保障。

[1]李志勇.构建地方税体系:基本目标、基本约束与推动路径[J].经济研究参考,2014,(16):13-17.

[2]费茂清,石坚.论我国地方税体系重构的目标与途径[J].税务研究,2014,(4):3-8.

[3]杨志安,郭矜.完善地方税体系 培育地方性主体税种[J].税务研究,2014,(4):8-13.

[4]尹音频,张莹.消费税能够担当地方税主体税种吗?[J].税务研究,2014,(5):27-31.

How to Improve the Local Tax System During the Economic Transitional Period

CHENG Yao1,GUO Xin2
(1.2.Nanjing University of Finance&Economics,Nanjing Jiangsu 210023)

Years after the tax reform in 1994 have seen the gradual taking-shape of Chinese local tax system in which business tax is the major type and value-added tax and business income tax are the supplement ones.However,practices have proven that this system could not match well with the local financial expenditure because local governments found it difficult to effectively fulfill their responsibilities with less local tax revenue.With the nationwide expansion of the reform program to replace the business tax with a value-added tax,business tax revenue became less and less.It seems that the local tax system has to be restructured.The author holds that during the transitional period,it is necessary to use the experience of other countries for reference to improve China's local tax system.Taxation power should be scientifically allocated among governments at all levels and tax categories have to be reasonably restructured.We should effectively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tax collection to ensure a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local tax system.

local tax system;taxation power;structure of tax categories;management of tax collection

F812.42

A

2095-5537(2015)05-00011-04

10.16130/j.cnki.12-1434/f.2015.05.002

2015-09-07

[课题项目]江苏省高校哲社基金项目(2013SJB790026);南京财经大学公共财政研究中心重点项目(JD2013006);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C-a/2011/01/21);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C-b/2011/01/20)。

1.程瑶(1974—),女,汉族,江苏省人,南京财经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经济学、管理学硕士,南京大学经济学博士,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博士后。研究方向:税收经济分析,税收政策。

2.郭欣(1992—),女,汉族,江西省人,创维集团有限公司助理经济师。研究方向:税收政策。

责任编辑:陈晓雁 王春艳

猜你喜欢

税收收入税种征管
当前个人所得税征管面临的困境及对策建议
跨境数字经济下我国税收征管面临的挑战与应对
治理视角下我国地方税主体税种的构建
做大湖南省税收收入规模的对策分析
洞察全球数字税征管体系
房地产企业税务筹划对策及相关问题研究
环境保护税征管模式还需进一步完善——基于《环境保护税(草案)》征管模式的思考
各项税收收入(1994 ~ 2015年)
农业主要税收收入
税制结构发展、分类与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