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建构主义与行为科学的视角探析信息检索

2015-02-13董岳珂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上海201620

图书馆 2015年2期
关键词:信息检索建构主义

董岳珂(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上海 201620)

从建构主义与行为科学的视角探析信息检索

董岳珂
(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上海 201620)

〔摘 要〕依据当下信息检索过多关注工具的学习和技术的研究,而对信息检索主体的知识构建和行为认识关注甚少,致使信息检索的重心取向日益脱离了检索能力的培养,未意识到检索能动性对信息检索的实际效益。文章从知识建构和行为科学的角度论述了作为检索主体—人在信息检索中所应具备的建构知识和成熟行为对检索能力获取的主导作用,以及产生检索能动性所不可或缺的先决性条件,使人本身主动去发起信息检索行为,并充分意识到信息检索的泛在存在。

〔关键词〕建构主义 行为科学 信息检索 检索行为

1 信息检索概述

信息检索是运用信息平台、系统搜寻信息的过程,并且将获取所需信息作为检索的目的。基于对信息检索的认识,检索工具的应用与学习日益成为了信息检索的主要内容,如何方便、快捷的获取信息也成为信息检索技术发展的主导方向。然而作为信息检索主体的人是否真正驾驭了这些检索系统,信息检索能力是否随着技术的发展也有所提升或增强,这些并未随着检索技术的发展得到相对称的重视和思考。在科技信息发展的大背景下,信息检索在功能实现、资源构建等领域都有所建树,而作为检索主体—人的检索能力、检索意识,即检索素养并未与检索技术的发展遥相呼应、相辅相成,而且从某种程度上讲,检索工具所带来的便捷性、易用性已逐渐将检索能力的培养置于被忽视的地位。

1.1 信息检索的内容是工具的学习和使用

对于读者而言,谈及信息检索,首当其冲的是检索工具的使用,以及围绕工具展开的检索方法、检索语言的学习。计算机广泛应用后,对信息检索的研究热点从检索系统到智能检索、知识挖掘,以及目前的异构信息整合检索、搜索引擎等等。计算机、网络技术将信息检索从最原始的手工卡片式检索转变成为互联网信息检索,使检索日益成为了信息获取的一种技术方式或手段。翻阅近几年来的信息检索教材,对各类检索工具、检索方法的讲解占据了大量篇幅,可见,编者最主要的目的还是希望读者通过教材的学习能够尽快的、最直接的掌握各类检索工具的使用方法。

1.2 信息检索的核心是信息的获取

从信息的组织、标引、规范、整合到网络技术手段Web2.0、知识发现、网格技术的应用,以及最初的布尔逻辑检索到语义、智能检索模型的研究等等对信息检索的全方位研究,均是为了更快、更准的完成信息检索。信息技术的发展贯穿着整个信息检索的发展历程,也是围绕信息获取这一最终目的来实现和完成的。

1.3 信息检索的重心是人的主导

尽管信息检索的技术手段已日趋成熟、完善,但读者的信息检索水平并没有随之提高。据调查,图书馆半数以上的数字资源购置如同摆设,长期没有读者访问;百度、谷歌的用户中90%的用户只使用唯一搜索框,其它功能无人问津;文检课的选修主要以获取学分为目的,大多数读者没有意识到学习信息检索的重要性。在教学上、技术上信息检索所取得的成绩与读者当前检索的能力水平还是存在很大落差。很多情况下,信息检索中仅认为人是系统的操作者、接收者,而且检索客体即系统或平台的研究与发展已将检索主体自身的发展与提高置于被忽视的地位。对于检索客体而言,尚若缺乏主体的检索意识和能力,最终将会导致检索客体被闲置或失去存在的意义。鉴于此,检索主体自身的发展也应与检索客体与时俱进,并得到充分的重视和关注。[1]

2 以建构主义搭建信息检索的认知结构

2.1 建构主义的含义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jet.1896-1980)认为:“学习是一个主体主动的建构活动,从中学到越来越多与自身经验、认识相关联的新事物,并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去建构新的认知图式”。[2]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与外部的互动,凭借自身知识结构的具体情况,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换句话说,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即自身认知结构的建立,而不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3]

2.2 信息检索中认知结构的建立

从学习的角度来讲,信息检索的知识结构并非具有严谨的逻辑性,这也可以使学习者跳出传统的、系统型学习的框架,去尝试更有益于自身知识增长的学习方法。从实际应用来讲,信息检索也可以理解为是一种信息获取能力的培养。信息检索的意义是让身处浩瀚信息中的读者“有能力”去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

2.2.1 以问题为中心建立认知结构

信息获取能力的培养需要必备的知识,只有将具体的知识运用到具体的问题中,并取得解决问题的实质性效果才是能力的表现或者能力的反应。认知结构的建立是以问题为出发点,而并非知识的逻辑关系,即以问题为中心来搭建自身的知识建构。整个知识体系的搭建是从学习者自身的认知“缺陷”或“盲点”出发而建立起来的认知结构。其次是从学习者的实际角度出发来进行知识的构建,使学习更具有实用性和目的性。对于学习者而言,信息检索以“需求”或“问题”为起点的思考方式与认知结构知识建构的起点或方式是一致的。基于检索需求或检索问题搭建起的认知结构将更有益于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获取。

2.2.2 认知结构的循环构建过程

为了开拓学习者的认知空间,提升自身的知识储备,使学习者对当前的认知 “平衡”状态产生质疑是关键。在与外界的交互过程中意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以及与目标定位之间存在的差距,确认自身所处的认知“不平衡”状态,而后通过外界的方法引导、交流、尝试等在原有认知图式的基础上,通过自身有意义的分析、加工、筛选来建立新的认知图式,并重新回归自身的平衡状态。在平衡—不平衡—平衡的过程中,使自身的知识建构更进一步纳入新知识、新经验,并同时提升自身的知识涵养。

信息检索也是一个平衡—不平衡—平衡的过程。从开始的信息需求,即自身信息“不平衡”状态的表现,需要外界给予所需信息,而后通过对需求的分析、问题的定位、相关资源的检索,获取所需信息,满足了信息需求,重新回归“平衡”状态。在不断的产生需求、确立问题、解决问题、满足需求的过程中,信息检索循序渐进地提高,学习者自身的知识构建不断完善,每次信息检索都是知识建构中的一个微循环,而从宏观上来讲,知识建构搭建了信息检索的认知结构。

2.3 情境和实践在检索知识建构中的重要性

将读者的思维置于某个信息检索的情境空间,设置问题,给予必要的条件。让读者以现有的知识去思考如何运用已知条件来解决问题。问题的设置应既具有挑战性,又不能脱离读者的实际情况,而且要有新颖性,与当前社会发展、大众聚焦息息相关,能够激发读者解决问题的兴趣性和成就感。在这样的情境下,才能使读者的检索知识在已有的基础上完成更有意义的知识建构,否则,直白的告之,单方面的灌输,只是知识的机械堆积,并未能与读者的熟能活用相结合,更无法体现检索知识的实际利用价值。

从能力培养的角度来看,信息检索不存在知识的盲点或不可或缺的知识必备。读者不懂文献、信息的定义依然可以检索,不懂分类法也依然可以检索。实践出真知,只有在检索实践中不断遇到问题,解决问题,吸取经验,提升认识才能提高检索能力。过多注重检索方法的学习,有关检索课题的实战演练并不能对检索能力的培养起到很好的实际效用。

3 信息检索的行为科学性

3.1 信息检索行为始于需求动机的培养

行为科学认为,人的行为是由动机支配的,产生行为的直接原因是动机。在很多情况下, 不同的动机常常联合起来构成一个人的行为基础。[4]信息检索是从信息源获取所需信息的一种行为。每种行为的产生都具有内在的需求动机,读者进行信息检索的动机就是对特定信息的需求。一直以来,对信息检索的认识主要集中在其物理构成要素上,譬如信息资源的组织、检索工具的使用、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等等。对涉及到信息检索软环境的因素研究,并未得到同等程度的重视和关注,譬如信息需求的挖掘,信息意识的培养等等。信息需求和信息意识作为信息检索的缘起,将会引导检索行为的产生,并直接影响到检索行为的整个过程。信息需求同时也是属于信息检索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应该从生活、学习、工作各个层面不同角度来诱发和培养读者对信息的需求,激发读者对信息检索的动机,才能真正体现到信息检索的利用价值。

3.2 信息检索是不成熟—成熟的行为过程

作为行为科学的先驱者克里斯·阿吉里斯的“不成熟—成熟的理论”是这样描述的:“不成熟的特点包括:被动性、依赖性、办起事来方法少、兴趣淡漠、目光短浅、从属的位置、缺乏自知之明;成熟的特点包括:能动性、独立性、办起事来方法多、兴趣浓厚、目光远大、自主的位置、有自知之明能自我控制。”[5]

读者的信息检索行为可以用不成熟到成熟之间的某个点进行描述,有的读者检索的主动性强,对信息检索兴趣浓厚,他的行为点会更接近于成熟的行为点;而有的读者检索行为并不具有成熟所表征的各项指标,他的行为点会更接近于不成熟的行为点。将信息检索置于不成熟—成熟的行为过程进行探讨,更易于获取检索行为上的缺失,把握检索行为发展的方向性和目标性,即从读者自身的行为角度出发去考虑如何更好的进行检索。

信息检索行为的不成熟阶段主要表现为被动的去接受检索知识(不知道为什么学习);依赖于少数检索方法的运用(只会简单检索或布尔检索,不懂截词法、通配符的使用);只会用少数几个检索工具或搜索引擎(清华同方、百度、谷歌);对信息检索没有什么兴趣方向;只会从表面的检索结果获取信息,被动的接受信息,未能对信息的价值进行客观的评判;无法正确的认识到自身检索能力的缺陷等等。[6]基于以上检索行为的表现,通过可操作的途径解决读者检索行为的不成熟症状,扫除读者检索障碍,使检索成为读者的一种行为习惯,普及并融入到读者的生活、学习中,充分体现检索的实际利用价值才是关键。

3.2.1 成熟的起点——认识信息检索的重要性

随着网络数字资源的普及推广,如何从海量资源中搜寻、获取所需资源已成为关注的重点。它直接影响到个人学习中知识源的发现,决策中关键因素的把握以及信息素养的提升等等。学习信息检索在信息时代已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多数检索方面的教材开篇都是从什么是信息,什么是文献讲起的。[7]笔者认为,如何去讲述信息检索已经成为时代背景下不可或缺的一种能力等主题,这样的开篇或许更能使读者认识到学习检索的重要性和目的性,以及激发读者对后续章节学习的能动性、兴趣性。

3.2.2 成熟的转变——检索行为由初级向高级的升华

据调查,80%的在校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将百度或谷歌作为首选获取途径,很少有学生使用图书馆的数字资源。主要原因在于检索的复杂性,并且对各个数据库收录的内容也不甚了解,尽管图书馆在数字资源推广和利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读者的检索思维依旧非常简单,仅包括需求的简单表达(自然语言),搜索框中输入,超链接的点击查看。鉴于此,读者对检索方面的知识是相当匮乏的,读者的检索行为是初级的。

数据库检索与网络搜索引擎的使用是有差别的,其中数据库的检索更需要运用到检索知识和方法并可以获取高质量的资料和有参考价值的资源,这是网络搜索引擎所无法获取的。读者在对不同数据库检索的学习中,应注重培养读者检索的成就感,使读者尝试到驾驭一个检索系统所带来的获知喜悦。[8]通过不同检索系统的学习去归纳出检索的通识知识,并使知识逐步转变为一种检索能力,实现检索行为由初级向高级的转变,即运用通识知识去学习和使用新的检索工具,丰富自身的检索经验,拓展检索思维,提升检索意识。

3.2.3 成熟的关键——具有信息价值的评判能力

当前网络数据库基于单一主题检索的反馈量是巨大的。譬如,以一个不太热门的词汇“信息计量学”作为主题词在清华同方中进行检索,反馈结果就有436条,science direct数据库中反馈结果是64条,百度的搜索结果更是达到了77200条。不难想象以热门词汇“信息管理”、“国际金融”进行检索,结果的反馈量会更惊人。在如此多的检索结果中去遴选和评判相关信息已然成为检索的关键性步骤,虽然与最终结果只有一步之遥,但定格了本次检索的成败。

随着网络数字资源不断扩充,文本的、视频的、音频的等等各类资源都被收录其中,数据库的信息量将会越来越大,加之自然语言的检索直接性,所以只要输入检索词进行检索,都会有大量的检索结果呈现在读者面前。所以对检索结果的筛选、判定和取舍已经变得尤为重要。依据二八定律原则,20%的检索结果应该承载着80%的所需信息量。如何在所有的检索结果中去筛选出这20%的结果,即发现检索结果中的最相关信息源已经成为读者检索行为是否成熟的关键所在。

4 建构与行为的结合——检索能动性

读者知识上的建构、行为上的成熟皆是信息检索内在知识和外在行为上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方面。而读者的主观能动性更是发起信息检索的驱动力。读者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不是应该去怎样检索,而是需要去检索,一个知识建构完整、检索行为成熟的读者,会以检索作为解决信息需求问题的主要渠道。让读者自身去发起信息检索,并认识到信息检索的泛在存在,即学习、工作、生活中都可以通过检索来解决信息或知识的需求问题。同时,这种检索能动性更有益于读者整体素养的培养和提高。

信息技术已经让检索变得非常便捷,从检索词的确定到检索结果的筛选、判别,整个检索过程完全以人的一个逻辑思考过程呈现在读者面前,而技术上所操控的标引、整合、排序等完全屏蔽在后台进行。所以检索的主动权已经掌握在读者这里,即如何去思考已经成为信息检索的关键。鉴于此,读者检索的能动性会对信息获取的思考过程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也会促使检索向正确的方向进行。在能动性的驱使下,为了获取到相关信息,读者会主动学习检索方法的具体运用,检索词的适当选择等等与检索相关的知识,来进一步达到获取信息的目的。所以让读者知道为什么学习比告之怎样去学习更重要。检索能动性是读者有效掌握信息检索知识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证,也是信息检索能力由隐性转为显性不可或缺的阶段和过程。

(来稿时间:2014年8月)

( )

参考文献:

1.杨苗苗. 试论检索者的行为.图书情报知识,1987(3):31

2.符元明.英语信息检索能力培养—大学英语学习策略调研之一.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125-129

3.陈瑷瑛.基于建构主义的学科信息素养整合教育.图书馆学研究,2011(12):20-23

4.刘中宇,周晓.行为科学理论指导下的高校大学生网络学习行为研究.远程教育,2008(5):46-48

5.毕蛟.阿吉里斯与“不成熟——成熟理论”.管理现代化,1989(2):47-48

6.魏力更. 高校网络用户信息需求与信息行为研究.情报资料工作,2005(5):103-105

7.张妍妍. 以用户搜索行为为导向的信息检索课实践教学设计.图书情报工作,2010,54(13):75-78

8.沈旺,国佳,李贺. 信息检索过程中用户主观因素作用研究.图书情报工作,2013,57(8):130-134

〔分类号〕G254.9

〔作者简介〕董岳珂(1977-),硕士,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图书馆馆员。

Analyzing the Information Retrieval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gnitive Constructivism and Behavior Science

Dong Yueke ( Shanghai 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conomics )

〔Abstract 〕Cognitive constructivism Behavioral science Information retrieval Retrieval behavioral

〔Key words〕At present information retrieval pay more attention to learning of retrieval tools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of accessing to information, the person as the main body of retrieval is scarcely be considered, so the center of information retrieval is gradually out of the acquisition ability of retrieval, no consciousness of the initiative of retrieval is real benefits to information retrieval.From the cognitive constructivism and behavioral science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person as the main body of retrieval possessing the constructing knowledge and mature behavior is more important for acquisition ability of retrieval, and as the precondition is indispensible for effecting of initiative of retrieval, making the person itself actively to initiate information retrieval behavior, and fully aware of existence of information retrieval everywhere.

猜你喜欢

信息检索建构主义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计算机教育
高职院校图书馆开设信息检索课的必要性探讨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网络环境下数字图书馆信息检索发展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档案馆信息检索可视化研究
计算机信息检索技术的发展及问题研究
著作权法的作品观:从本质主义到建构主义
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途径研究——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
基于神经网络的个性化信息检索模型研究
翻转课堂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