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伦理学”的界定

2015-02-13梁修德淮南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淮南232038

图书馆 2015年2期
关键词:界定

梁修德(淮南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安徽淮南 232038)

“信息伦理学”的界定

梁修德
(淮南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安徽淮南 232038)

〔摘 要〕信息伦理学首先是对人们在信息活动中进行善恶选择的系统性探究,它系统研究人类普遍的“善”是如何在信息活动中体现的,也就是说信息活动是否符合普遍的“善”或“应当”的要求,它研究信息活动主体在信息活动中如何认识善与恶、正当与不正当,如何做出决择等问题;其次,信息伦理学以人们普遍认同的价值体系为指向,界定或建构那些与信息活动实践相关的,为人们普遍认可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再次,信息伦理学必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信息活动中的道德危机和伦理困境等问题及形而上因素。

〔关键词〕信息伦理学 界定 理论进路

信息伦理学是20世纪50年代之后在西方发达国家首先兴起的一门新学科,它是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情报学、哲学、伦理学、社会学、传播学等学科的交叉和融合,是在信息技术和信息社会基础之上产生的,已成为应用伦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由于不同学者从不同学科视阈理解和界定信息伦理,造成目前学界关于信息伦理学的理解和界定不统一,而概念的不统一则有碍于学术沟通和交流。正如韦伯所说:“一门学问之所以妥当,并不是由于它的方法,更是由于它所发展出来的概念。”[1]所以,统一学界关于信息伦理学的理解和界定成为必要。

1 信息伦理学的初步界定及其缺陷

信息技术的产生与发展是信息伦理产生与演进的历史逻辑。信息技术产生之前,亦即前信息技术时代,学界一般从新闻传播学维度对信息及信息伦理学进行理解和界定。新闻传播学把信息与新闻连用,认为“新闻是信息的一种,是指新近发生的为公众所关注的具有新闻价值的那部分信息”,并认为新闻传播方法与信息获取、加工、处理、传递而实现的有目的、运动的信息方法并无二致。所以,从新闻传播学维度看,信息伦理学就是研究新闻信息传播活动者应遵循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及其形成规律的学科,它是介于新闻传播学与伦理学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

20世纪40年代计算机技术诞生,人类步入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时代,亦即现代信息技术时代。信息伦理学也正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而产生的一门应用伦理学。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出现及其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日益广泛的应用,信息管理学界、情报学界、哲学界和伦理学界等开始注意到与之相关的伦理问题,思考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的道德问题和社会问题,这是信息伦理学的第一阶段即计算机伦理学。学界大多把计算机伦理学看作是职业伦理学的一个分支或表现形式。戴博拉·约翰逊在《计算机伦理学》中指出:“计算机伦理学旨在帮助学生和计算机专业人员更好地理解他们的职业,作出更恰当的道德选择,总之,是能使他们采取更恰当的职业态度。”他还强调计算机伦理学讨论的问题应当与道德规范相联系,以便指导实践。韦克特和爱德尼在《计算机与信息伦理学》一书中指出人们面对计算机应用与信息处理的特定场所和情境,必须要有正确的职业态度,对自己的行为作出恰当的道德选择,他们倡言:“一个真正的计算机职业人员,不仅应当是自我领域的专家,而且也应当使自己的工作适应人类文明的一般规则,具有这方面的道德自律能力与渴望。”学界还指出计算机伦理学应注重研究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引起的现实道德问题,这些问题涉及计算机软件与硬件的设计、信息技术产品的销售、服务和应用等。

20世纪90年代中期,信息技术发展到网络时代,也就是计算机技术与通讯技术等融合的时代。信息伦理学发展到第二阶段即网络伦理学阶段。学界对信息伦理学的理解和界定又进入新的阶段。李伦认为,网络伦理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网络伦理学是以研究计算机网络中的伦理问题为己任;广义网络伦理学则不仅研究计算机网络中的伦理问题,也研究计算机网络引起的社会伦理问题。作为一门完整的学科,网络伦理学是研究计算机网络中的伦理问题以及计算机网络引起的社会伦理问题的一门应用伦理学学科”。[2]另有学者认为,“网络伦理学就是研究对于电子信息网络活动的道德引导以及调节网络工作者相互之间、网络共同体与社会之间诸种关系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和学科。”[3]史云峰认为,“网络伦理是探讨人与网络之间的关系,以及在网络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关系问题。”[4]

进入21世纪后,信息伦理学“扬弃”了计算机伦理学和网络伦理学而达到全新阶段。吕耀怀认为,“信息伦理学是研究涉及信息开发、信息传播、信息管理和利用等方面的伦理要求、伦理准则、伦理规约,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新型的伦理关系的学科。”[5]沙忠勇认为,“信息伦理学就是研究信息活动中以善恶为标准,依靠人们内心信念和特殊社会手段维系的,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信息关系的原则、心理意识和行为活动总和的学科。”[6]谢先江和王华英认为,“研究规范人类信息行为的信息伦理观的学科被称为信息伦理学。”[7]学者们对信息伦理学的初步界定为信息伦理学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促进了信息伦理学的发展。但从上述信息伦理学的界定中可以发现,学者们多强调信息规范和信息活动中的伦理问题,虽然有与信息伦理学相契合的地方,但并没有完整把握信息伦理学的内涵。首先,把信息伦理学解读为“研究信息活动专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显然有失偏颇,以职业伦理的一个狭小层面来解读伦理学本身,有以偏概全之嫌;其次,把信息伦理学界定为“研究信息活动中的伦理道德问题的学问”同样没有揭示出信息伦理学的真正内涵。信息伦理学不只是研究信息活动中的伦理道德问题,还有更多的基础理论研究,而且以这种方式解读应用伦理学容易公式化,并因此而消解应用伦理学本身,如传媒伦理学就是研究传媒活动领域的伦理道德问题等;再次,把信息伦理学解读为“研究信息活动者应该遵循的伦理道德规范及原则的学问”也有失偏颇,就信息伦理学的本质而言,它更多的是指对一种高远价值的追求,信息活动的伦理或道德规范只不过是对这种价值追求的工具和手段而已。

2 信息伦理学界定的理论进路

要恰当地对信息伦理学进行界定,必须对伦理的特性及信息伦理学的理论进路有深入了解。

首先,伦理的特性。西方的“伦理”(ethics)源于希腊文“ethos”原意指居留地、住所,后来意义演绎为社会的风俗、习惯和个人的品性、气质。西方伦理文化认为,伦理学以研究人类行为的善恶价值与目的,而人类行为的善恶价值既以外在的风俗、习惯为依据,又受个人的品性、气质的影响。也就是说,人类行为的善恶价值主观表现是内在的品性、气质,客观表现是外在的风俗、习惯。在中国传统伦理文化中,“伦,从人,仑声,辈也”,意指“人伦”;“理”本义为“治玉”,意指“事物内部物理、秩序”。伦理二字合用,原指事物之伦类条理,用于人则指为人之理,意含“为人之道,教人致善”。所以,从辞源上看,中西方的“伦理”都有人伦规范和人之品性等方面内容。传统的德性论认为,伦理学的任务是指导人们如何依据至善要求而规范行为。也就是说,伦理学的任务在于规定人生至善以及达于这种至善的方式或手段。包尔生就认为伦理学具有双重职能,一是决定人生目的或至善,二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方式或手段,并且前者比后者要来得重要些。近代伦理学的终极至善观念逐渐消退,行为的原则性和规范性得以突出,规范伦理学得以发展。现代社会里,由于价值多元化以及人们对这种价值多元化的道德认同,伦理学已经逐渐被解读为促进社会成员理性地自我指导或决定的一种社会规范体系。也就是说,现代伦理学不再把至善的终极关怀作为重点,而更多的是关注达到这种至善的方式或手段,即行为的原则和规范。这就使伦理学作为一种价值学的整体内涵被割裂,而成为单纯研究人的行为原则和规范的学说。当代伦理学的研究趋势是人们试图找回曾经存在的,为人们一致认同并共同执守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终极善,克服现代伦理学的单面性而重返古典美德伦理传统。麦金太尔就是这一思想的典型代表。所以,信息伦理学的理解和界定不能仅局限于信息活动的伦理原则和规范,还必须基于对一种普遍的、终极的善的认同,探讨人类信息活动所具有的普遍意义的善和价值。

其次,信息伦理学理解和界定的理论进路。理解和界定信息伦理学的理论进路一般可从元伦理学、规范伦理学和应用伦理学进行探究。元伦理学的“元”就是基础的、原初的意思。按照亚里士多德的说法,就是物理学之后,即形而上学的意思。元伦理学首先研究的是关于伦理学的基本术语或概念的道德语言分析,确证其基本意义。如善与恶、公正与不公正、正义与非正义等。其次,是关于道德判断的确证。元伦理学的根本问题是道德判断或价值判断,亦即道德推理或价值推理的逻辑,也就是人们对“道德的价值”或“应该”的认识。元伦理学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价值”或“应该”的来源及其确证,即“价值”或“应该”与“事实”或“是”的关系问题,其根本对象和目的是解决“应该如何”与“事实如何”的关系问题,通过对“应该如何与事实如何”的关系探究而达成对“应该”或“道德”的确证。[8]弗兰克纳认为元伦理学具体研究以下几个问题:一是伦理学术语。如“正当”、“不正当”、“善”、“恶”等的意义或定义是什么,也就是说,使用了以上或类似术语的那些判断的本性、意义或功能是什么?运用这样的术语和判断的规则是什么?二是此类术语的道德用法与非道德用法以及道德判断与其他规范的区别如何?与“非道德”相对照的“道德”的意义是什么?三是有关术语或概念如“行为”、“良心”、“自由意志”、“意图”、“许诺”、“动机”、“责任”等的分析或意义是什么?四是伦理的和价值的判断能够被证明、合理化或显示其正确性吗?如果能够,那究竟是怎样的和在什么意义上的?当前信息伦理学研究缺少元伦理学的“元”元素,缺少对信息活动中“善”与“恶”、“公正”与“不公正”等元伦理探讨,这需要以普遍的伦理价值体系为指向来建构信息伦理学的价值体系。

规范伦理学不再回答“善”、“恶”、“正当”、“不正当”等的定义及推理标准,而是提出论证“善”、“恶”、“正当”、“不正当”等的实质性标准。也就是说,规范伦理学以道德、规范、行为为研究中心,研究制定行为的道德原则和规范。作为一种价值尺度,道德行为的普遍原则和规范要与人们普遍追求的终极善或价值相一致。规范伦理学要在信息社会或信息活动领域中,根据人们普遍的价值追求或终极善,分析信息活动应该遵循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并论证其道德价值的合理性或合法性。从规范伦理学维度看,当前信息伦理学研究存在一个预设的前提,即人们的信息活动应该是道德的,但这一预设前提及其合理性人们却很少去探究。所以,研究信息伦理学的大多学者集中于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的制定,而忽视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体系的合法性及现实合理性的研究,缺少元伦理学的“元”的成分。

应用伦理学是元伦理学理论和规范伦理学体系在实际道德生活中的运用。作为一种实践探究,伦理学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元”价值的探究和对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体系的理论确证之上,还必须探讨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的实现问题即现实性问题。彼彻姆认为,应用伦理学就是用规范方法,即站在一定的道德立场上对道德信仰或道德哲学的研究。也就是说,应用伦理学是一般规范伦理学所提出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在具体领域的道德问题中的应用。彼得·辛格也指出,应用伦理学就是把规范伦理学理论应用于实际的道德问题。当前信息伦理学的应用研究代表首推美国经验实证主义。这种实证主义借鉴自然科学的研究模式,从功能主义、行为主义等出发考察信息活动领域中的道德问题。这种应用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信息伦理学的这种实证研究还存在很大的问题。如许多研究者在进行实证调查与研究时,首先有意无意地预设现在的信息活动管理和运行机制是公正的、合理的,问题是如何让这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有效进行下去,确保信息活动有序进行,而没有对这种信息活动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本身的合理性和合目的性提出质疑。事实上信息伦理学的研究价值和意义恰恰就在于对信息活动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合理性和合目的性进行探究,寻求解决信息中的道德问题的出路。

3 信息伦理学的界定

基于以上的论述可以对信息伦理学进行如是界定。信息伦理学首先是对信息活动行为善恶的价值体系的探究,它系统研究人类普遍的“善”是如何在信息活动中体现的,也就是说信息活动是否符合普遍的“善”或“应当”的要求,它研究信息主体在信息活动中如何认识善与恶、正当与不正当,如何做出决择等问题。其次,信息伦理学是以人们普遍认同的价值体系为指向,界定或建构那些与信息活动实践相关的,为人们普遍认可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的研究。从研究内容上看,信息伦理学要研究道德上的“善”、“正当”、“应当”等在信息活动中由哪些因素构成,原因是什么,以及道德上的“恶”、“不正当”、“不应该”等本性及其原因是什么。信息伦理学还要探讨如何帮助信息主体进行“善”与“恶”、“应当”与“不应当”等选择,也就是回答信息主体如何行事的问题。再次,信息伦理学必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信息活动中的道德危机和伦理困境等问题。这也是信息伦理学存在的根本之所在。现代信息活动中存在大量的道德危机和伦理困境,如隐私权侵犯、知识产权侵犯、信息污染、信息欺诈和信用危机等问题,这些问题导致信息活动系统的熵值增加,使信息活动系统充满冲突、混乱和无序。信息伦理学必须探究这些问题的根本,尤其是探讨信息活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与这些问题的内在联系,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方式或方法,探寻促使信息活动系统有序运行的途径。概而言之,信息伦理学就是研究信息活动的善恶价值体系、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以及其中的道德危机和伦理困境的学科。

其实,在信息伦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兴起之前,人们已经开始对现代信息技术活动中的道德问题进行关注,只是这些研究散见于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情报科学、传播学、社会学等领域,虽然有助于人们认识信息活动的实质和对信息活动进行批判性研究,但这些研究都不能使人们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理解,不能认识这些问题的形而上因素,也就不能认识这些问题的真理性,也就很难寻求到解决问题的答案。因为哲学-伦理学问题必须用哲学-伦理学的方式对之进行思考和探讨,也只有用哲学-伦理学方式进行研究,才能达到对问题的真理性认识,也才能寻求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对此作出路分析。

(来稿时间:2014年5月)

参考文献:

1.韦伯.学术与政治.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81

2.李伦.鼠标下的德性.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33

3.王继武.网络伦理研究.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1:12

4.史云峰.网络伦理学初探.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

5.吕耀怀.信息伦理学.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2:3

6.沙忠勇.信息伦理学.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84

7.谢先江,王华英.信息伦理学基本问题研究.图书馆,2007(1):10-14

8.王海明.伦理学原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2-3

〔分类号〕G250

〔作者简介〕梁修德(1968-),男,安徽霍邱人,淮南师范学院教师,哲学博士,研究方向:信息伦理学。

Definition of Information Ethics

Liang Xiude
( Marxism School of Huainan Normal College )

〔Abstract 〕Information ethics Definition Academic route

〔Key words〕Information ethics is firstly a kind of systemic research on humans’ choice of good and evil in their information activities. It systemically studies how humans’ universal good is shown in their information activities, that is, whether information activities accord with humans’ universal good or ought. Simply speaking, it studies how information subjects know good and evil or just and unjust and make their choices in their information activities. Secondly, with the direction of value system that is identified with by humans, information ethics define or construct the moral principles or criterions that are identified with by humans in the practice of information activities. Thirdly, the research of information ethics must be positive, so that what is back of the problems of moral crisis and ethic puzzledom can be studied.

猜你喜欢

界定
新《著作权法》视域下视听作品的界定
论精神生产概念的界定
我国首次对“碰瓷”作出明确界定
重新界定我国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的理论、历史和实践逻辑
高血压界定范围
关于工资内涵和外延界定的再认识
对少数民族歧视的法律标准界定研究
对“卫生公共服务”的界定仍有疑问
“供犯罪所用的本人财物”的界定
安全软件变更的测试范围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