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展与变迁
——主持人语

2015-02-13黄柏权

铜仁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长阳土家族族群

【武陵论坛】

发展与变迁
——主持人语

黄柏权(1962-),男,土家族,湖北咸丰人。三峡大学民族学院院长,二级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南方民族历史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发展与变迁始终伴随人类行进的步伐,并成为人类关注的永恒主题。古往今来,学者、思想家、政治家都在思考和探索发展与变迁的相关问题,产生了诸如进化论、循环论、均衡论、冲突论等学术流派,包括孔德(Isidore Marie Auguste François Xavier Comte)、H·斯宾塞(Herbert Spencer)、T·帕森斯(Talcott Parsons)、R·达伦多夫(Ralf Dahrendorf)等代表人物。他们的理论从总结人类发展与变迁的实践而来,又指导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与变迁。本期3篇文稿即是围绕发展与变迁这一主题,从不同视角入手,给读者展现了一幅幅武陵地区族群关系、社会经济、婚姻习俗发展变迁的图景,为我们深入了解武陵山区历史文化和社会风貌提供了多样化的路径。

曹大明博士《从“蛮左/夏人”、“土家/客家”到“土家族/汉族”——长阳族群关系变迁研究(上)》是其承担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宋元以来武陵民族地区土客关系研究”中期成果之一。这些年来,曹大明博士致力于武陵地区族群关系研究,从文献梳理入手,结合田野调查和考古资料,试图理清武陵地区族群关系发展变迁的脉络。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是他深入研究的个案之一。位于清江流域的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是“长阳人”的故乡,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从19.5万年前的长阳人开始,到伴峡小洞、果酒洞人类遗址,到香炉石文化,再到廪君和盐水女神的传说,文化之流从未间断,今天活态存在于长阳大地上的撒叶儿嗬、长阳山歌、南曲、都镇湾故事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无不说明其文化的古老性、丰富性、多样性。因此,清江被誉为土家族的母亲河。沿着这条母亲河,不少学者进行过潜心研究,前辈学者诸如潘光旦、贾兰坡、翟人杰、黄万波等都曾深入长阳进行调查研究。20世纪80年代以来,彭英明、张雄、王善才等学者也深入长阳进行考察和研究,形成了一批成果。这些学者的卓越工作为土家族成分的恢复和土家族自治县的成立奠定了理论基石。曹大明博士选择长阳作为研究个案,既是追随前辈学者的研究足迹,也是进一步补充以往研究的遗漏与不足。他通过梳理文献发现,长阳的族群名称、族群关系有一条较为明晰的发展脉络,认为:长阳族群关系存在一个从“蛮左/夏人”、“土家/客家”到“土家族/汉族”的结构性变迁过程。隋唐以前的“蛮左/夏人”,宋元明清时期的“土家/客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的“土家族/汉族”,此种对应的族群关系一直存在,只是随时代的发展称呼有所变化。此种对应关系的长期存在,不仅说明中华各民族长期共存共荣的友好关系,也表明长阳作为进入大西南重要孔道,民族迁徙融合的频繁。这一研究路径,为我们审视边缘地区族群的历史变迁和族群关系提供了很好的视角,其价值是不言而喻的。

我们把目光从清江流域转移到乌江流域。发源于乌蒙山区的乌江延绵1000余公里,是贵州境内最大的河流,养育了彝、苗、土家、汉等许多民族。考古发掘证实,乌江流域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说明乌江流域的开发有着久远的历史。乌江流域的开发,除利用其航运之利外,农业开发是其主要形式。乌江流域的农业起步很早,在《华阳国志》等史籍就有记载。明清时期,乌江流域农业生产在艰难中前行。罗中玺教授在《明清时期乌江流域农耕文化经略》一文中考察了这一发展历程。他认为:在明清500多年的历史时段里,乌江流域的农业经济在衰落中艰难地恢复和发展。为了恢复发展乌江流域的农业生产,明清政府采取了系列措施,如:发动军屯,增加耕地面积;招徕流亡,民屯垦荒;大规模地减免赋税;允许买卖田地,促进地主经济的发展;大力兴修水利设施,疏浚河流水道;等等。这些措施都是封建时代促进经济发展的惯用手段,看起来没有任何新意,但成效却很明显。通过这些措施,乌江流域生产工具有了明显进步;农作物品种进一步增多,并广泛种植;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上出现新的变化,如采用精耕细作,采用发达地区的生产工具;商品性农业开始出现,促使了市场的繁荣。特别是改土归流以后,乌江流域的农业生产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这种变化直接推动了乌江流域社会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从明清时期乌江流域农业经济的发展变化既可以窥见武陵山区经济发展的曲折和艰难,也能从中吸取诸多的经验教训,如农业开发中生态环境的保护、地力的保护、水利的利用、先进工具的采用等。因此,罗中玺教授对乌江流域农业经济的考察不仅具有学术价值,对当下武陵地区的经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同样具有启示意义。

我们把目光从乌江流域又转移到沅水流域,武陵山区几大河流都纳入观察的视野。如果说前面2篇文章是利用文献考察历史发展变迁的话,那么吴金庭的《城镇化进程中湘西苗族婚恋习俗的变迁及社会影响——基于勾良村的田野调查》则是一篇关注现实的调研文稿。作者选择苗族聚居区勾良村的婚姻习俗进行观察和研究,通过调查和分析研究,认为:勾良村苗族当下婚姻习俗与传统婚姻习俗相比有许多新的变化,如恋爱场所和恋爱方式发生了变化;“奔婚”现象消失;通婚圈进一步扩大;早婚现象减少,晚婚增多;传统婚恋习俗与现代婚恋习俗并存;苗族自身的婚姻习俗与汉族婚姻习俗逐渐趋同;等等。这些变化是社会发展带来的,对当地的文明进步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积极作用。作者进一步对勾良村苗族婚姻习俗变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指出:国家政策法规的不断完善和强执行力、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冲击、女性婚姻自主程度的提高、现代生境中苗族文化的自我积极整合是勾良村苗族婚姻习俗变迁的主要原因。勾良村苗族婚姻习俗变迁具有积极的一面,但同时也有负面影响。受商品经济和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当地苗族婚姻中攀比现象日益严重,结婚讲究排场,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加重了村民的负担;由于婚姻自主性、独立性增强,离婚率不断增高,对家庭和社会稳定产生了不良影响。针对苗族婚姻习俗变迁的现实及其影响,作者提出了应对的策略,认为:要对民族文化进行现代整合,政府职能部门要争取主动,让苗族文化保持鲜明的文化主体性和独立性,有效地将苗族优秀文化进行保护和传承,以适应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这些研究和对策建议都是作者亲身进行田野调查和观察之后得出的结论,可见其用功之多,反映了一个民族学者严肃认真的态度。

猜你喜欢

长阳土家族族群
论《白牙》中流散族群内部的文化冲突
土家族情歌
省“616”工程对口支援长阳专题办公会召开
新兴族群的自白
三峡地区土家族摆手舞艺术特征分析
———评《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流域映像
汉德森 领跑年轻族群保健品市场
土家族房屋花窗文化内涵及其艺术美——以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为例
川东土家族薅草锣鼓
高句丽族群共同体的早期演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