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体特征角度备战高考英语阅读
2015-02-13种秀娟
种秀娟
考试与评价
从文体特征角度备战高考英语阅读
种秀娟
英语中不同文体都有各自的写作方法和表达方式,不会分辨体裁,往往会使阅读带有盲目性。因此,在阅读文章时应该关注体裁特点,帮助学生掌握不同文章的体裁信息,掌握不同体裁文章的阅读方法。而这一阅读技巧和技能也符合了《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本文从高考英语阅读理解的常见备考模式、体裁特点、记叙文和说明文的文体特点和命题规律四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学生树立体裁意识、把握文体特征对备战高考阅读理解的重要意义。
体裁;文体特征;写作目的;写作手法
人常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对于阅读理解的备考,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备考模式。有人关注试题的题型(如:细节理解题、主旨大意题、推理判断题、词义猜测),有人关注文章的体裁(如:记叙文、说明文、论说文),有人关注文章的题材(如:人物故事类、科普类、广告类、文史类等)。纵观近几年高考英语试题,考查内容基本上以记叙文和说明文为主,议论文和应用文为辅。它们选材真实、内容丰富、语言地道、结构完整,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与社会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环境保护、科技动向、人与自然等这种关注实际生活的选材特点已呈现出明显的增强趋势。《英语课程标准》语言技能目标(八级)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是:能识别不同文体的特征。“因体读文”是快速获取文章信息和准确理解作者观点、态度和写作意图的科学基础,也是正确解题的前提条件。不同的文体其特征明显不一样,读法亦相应有所差异(何涛 2013)。基于以上特点,对于阅读理解的训练,笔者更关注的是帮助学生树立体裁意识、把握文章文体特征,因为不同体裁有不同的文体特征、不同的谋篇布局,从而就会有不同的命题角度和命题规律。
一、记叙文文体特征和试题命题规律探究
《英语课程标准》文化意识目标(七级)要求学生了解英语国家主要的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政治家的成就、贡献等,所以记叙文是高考英语阅读理解每年都会考到的体裁。记叙文分为记事性记叙文和记人性记叙文,这类试题相对比较容易。
记事性记叙文的特点是通过讲述人物故事、展现人事百态从而揭示人生哲理,传播正能量,教会学生如何与人交往、如何生活、如何做人。如2014年新课标II卷A篇讲述的是作者的丈夫从印度来到悉尼,结果发现自己随身携带的手提包不见了,里面装有全部的文档包含护照。几经周转,丢失的物品完璧归赵,体现了陌生人之间的互相帮助。2014年山东卷A篇文章讲述了一只走失的小狗和收留它的人家之间发生的感人故事;B篇讲述了作者与其兄弟两个为了躲避酷暑而连续几天到电影院看电影的趣事。2014年湖南卷B篇作者通过回忆自己小时候不完成家庭作业,只是应付教师所提问的问题的故事,来告诉大家自己从这件事中受到的教育以及吸取的教训。学生在阅读这些文章的同时可以得到道德的升华、精神的洗礼,进而有利于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体现了试题服务于高考更服务于生活的原则。这类文章以细节题为主,但常常会在故事揭示的人生哲理或做人的道理方面设题,往往以标题、主旨大意题或推理题的形式出现,如上文提到的2014年新课标II卷A篇24题:Which of the following can be the best title for the text?答案是C项Turning Trash to Treasure(变废为宝)。再如2014年湖南卷B篇65题:Which of the follow ing can be thebest title for the passage?答案是D项A Valuable Lesson。这个标题直接体现了作者的感悟。
记人性记叙文分为两类,一类是名人传记(somebody重要人物),一类是励志型小人物(nobody无名小卒),所以基本上可以包罗万象,涉及芸芸众生(everybody)。如2015年新课标I卷的C篇就介绍了一位著名的现代艺术家Salvador Dali (1904~1989)以及他所取得的卓越成就;2014年的新课标I卷的D篇介绍了耶鲁大学的科学家Mark Turin为保护濒临消失的语言而做出的不懈努力。另外,山东卷近几年对名人传记考得较多。如:2014 年C篇介绍了美国历史上一位勇于追求自由的女性黑奴Elizabeth Freeman;2013年B篇介绍了美国著名作曲家乔治·格什温;2012年B篇讲述了牛津英语词典编撰者不一样的人生;2011年A篇介绍了剧作家阿瑟·米勒生平及代表作;2010年C篇讲述的是获得普利策奖的诗人。这类文章既考查了学生对人物事迹的了解,还考查了学生对外国文学常识的了解。这类文章难度不算太小,因为学生有知识上的欠缺,另外错综复杂的细节较多,学生很容易失分。名人传记的文体特点是通过简介人物生平,让我们了解人物的突出事迹和突出贡献,并让我们学习其某种可贵的品质,所以试题的测试点就在于学生对其突出事迹的理解和感悟到的人物的可贵品质。学生只要掌握了它的体裁特点就可以很快理清文章的思路、抓住文章的重点,这样做题的正确率就会大大提高。
另外,人物传记这类文章常常考查人物的性格特点分析以及文章的主旨大意或最佳标题。如上文提到的2015年的新课标I卷的C篇的28题:Which of the following best describe Dali according to Paragraph 1?答案为B项productive,从第一段的字里行间体现了Dali是一个多产的艺术家。此外,人物传记的大意或标题往往会体现人物最鲜明的特点或最突出的贡献。如:2012年山东卷B篇66题:What does the textmainly talk about?答案选C:M inorand the first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文章的关键词就是M inor和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文章主要讲述的就是M inor的特别之处和他对牛津字典的突出贡献,所以文章大意应该把两个关键词都包括进去。
二、说明文文体特征和命题规律探究
高考试题就像“焦点访谈”,大家关注的热点现象就是高考阅读理解常考的热点话题。那么现代人类关注的热点问题是什么呢?关注社会现象,关注人类健康;关注科技发展,关注科研动态;关注生态环境,关注自然保护;关注儿童教育,关注网络发展;关注情感世界,关注人际关系。由于以上特点近年高考试题中说明文呈上升趋势,说明文涉及的话题特别广泛,近几年高考试题中常考的说明文往往包含社会现象,科技发明和科学实验以及生态环保等。不同话题有不同的测试重点和命题规律,但无论是哪一话题的文章都遵循说明文的说明层次,即:是什么;为什么;怎样;怎么办。比如社会现象类的说明文往往遵循这样一种说明层次:首先以故事或事例引出话题,其次陈述社会现象是什么和具体表现是怎样的,然后深层剖析产生这种现象的社会根源是什么,最后探究怎么样应对这种社会现象。如2010年湖北B篇第一段指出社会问题是父母与子女关系冲突,第二段陈述了产生冲突的原因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缺乏必要的尊重与理解,第三段陈述了父母与子女具体在哪些方面存在冲突。该文58题是这样问的:What will the authormost probably discuss in the paragraph that follows?学生在掌握了社会现象类文章的结构之后很容易选出正确答案 C:Solutions for the parent-teenproblems(如何解决父母与子女的冲突)。2014年新课标I卷的C篇第一段通过驯兽师鞭子和椅子讲起以引出文章话题;第二段作者通过提问题的形式指出人们和狮子一样会面临众多选择;然后三、四两段作者表明自己的困惑以及在面对众多选择时应该采取的态度:Take immediateaction。文中的28小题问道:In what sense are people sim ilar to a lion facing a chair?如果考生把握了这一类文体的特点,就不难选出答案A:They feel puzzled over choices。
科普知识、科学实验以及新科技成果的文章,由于它们常常是一些比较前沿的科技知识或科研成果,该类文章对大部分学生而言可能是完全陌生的,它们比较抽象而且理论性、逻辑性较强,再加上学生知识的欠缺、词汇的障碍和长难句的障碍往往会弄得一头雾水。即使学生能读懂只言片语,也往往陷入对细节的理解而忽略了对文章结构的把握,出现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现象,故而在选择有关主旨大意题和推理判断题时就难免会偏离文章的主题从而导致大量失分,所以这一类文体的说明文成了学生最头痛的体裁,也成了高考试题命题的热点。如2013年新课标I卷的B篇介绍了关于新生儿对眼前出现的不同图片和物体的数量有没有概念、对视觉和声音的变化敏不敏感的实验。这一类文体往往按照实验对象、实验过程以及实验结果的顺序来布局,所以整个文章思路比较清晰,在命题时也是针对这些方面来设置的。如第60小题就涉及实验对象:The experiment described in Paragraph 1 is related to the baby’ssenseof sight(视觉)。另外,山东卷近几年对新科技产品的考查比较多,如2013年C篇介绍的是雨水感应式路灯伞;2014年D篇介绍了一种新的科技发明——智能牙刷;等。这类文章的思路一般是固定的,往往先介绍新科技产品是什么、什么样子、有什么样的工作原理、优缺点在哪里。科技产品都是为人类服务的,最终会走向市场,所以最后作者往往会预测该产品的市场发展前景如何。以上要点也是新科技产品类说明文试题的命题点,如2013年山东C篇68题:Which of the following shows how the lampbrellaworks?答案是B项:Sensors→motor→canopy。该题就考查了雨水感应式路灯伞的工作原理。此题和2011年山东卷D 篇 73题设题角度一样:Which of the follow ing shows the path of the signals described in Paragraph 5?答案是C项:scalp→cap→computer→wheelchair。该题也是在考查新科技BCI脑机接口技术的工作原理。在介绍完产品的工作原理之后试题往往会涉及新产品的优缺点,如2014年山东卷D篇56 题 Which is one of the features of the Kolibree toothbrush?答案是A项:Itcan sensehow usersbrush their teeth。在考查完新科技产品的优缺点之后,往往会对新产品的市场发展前景预测进行考查,如2013年70题:
Whatcan be inferred from the lastparagraph?
A.The designerw illopen a company to promote hisproduct.
B.The lampbrella could be put into immediate production.
C.The designer is confident that his creation is practical.
D.The lampbrella would be put on show in Moscow.
从该题四个选项来看考查的是对路灯伞的市场预测。答案选C项。
另外,这一类文体的独特之处还在于它往往节选自科普杂志或科技报道,这在试题中也是一个常考的点,如2013年新课标I卷B篇63题:Where does this textprobably come from?答案是D项:A science report。这类文章有时会考到发明者或公众对新产品的态度,发明者一般对自己的产品很有信心confident,如2014年山东卷的E篇63题:What can we infer from Keller’swords in Paragraph 3?答案选C:He is confidentabout the future of the project。
三、不同文体写作目的和写作手法规律探究
每段语言材料都有其特定的写作目的,或为传递某种信息,或为愉悦读者、或为阐述某一道理(山东招生委员会 2012)还有的语言材料或为讲述一个故事,或为警醒世人,或为介绍某种产品。一般来讲,广告类的文章是为了传递信息(To inform);幽默故事是为了愉悦读者(To entertain);环保类的文章是为了警醒世人或倡导健康生活方式(To warn/advocate);而科技说明文就是为了介绍某种新的科技产品(To introduce)。如2011年广东D篇45题:Whatis themain purposeof the passage?答案是 D:To advocat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再如2010年四川B篇48题:What is themain purpose of this text?该文是新科技、新发明类的说明文,它的写作目的自然就是介绍该新科技,所以答案是D:To introduce healthy,environmentally clever-and affordable housing。这些题目更是充分考查了学生的体裁意识,考查学生对不同文体特征的理解。另外,不同体裁的文章会使用不同的谋篇布局方法(How does the passage organize the passage?)或写作手法,记叙文往往按时间记叙(by time)、说明文有时按空间顺序说明(by space),有时采用举例子(by givingexamples)、下定义(by giving explanation)、作比较(by comparison)等手法。如12年江西高考试题D篇72题:How does the w riter support the underlined statement in Paragraph 2?答案是D:By givingexamples.再如2011年陕西卷D篇57题:The author develops the second paragraphmainly 。答案是C:by example。还有2011年重庆卷C篇66题:How does the passagemainly develop?答案是C:By following the orderof time。
结束语
有人说:“高考英语得阅读者得天下。”还有人说:“高考试题就是命题人和考生之间的心理博弈。”年年岁岁秋风似,岁岁年年考不同,所以备考过程中我们只有研究高考试题、探究考试规律,方能知己知彼,决胜于高考考场。在备战高考的道路上,学生只要树立正确的体裁观念,把握住文章的文体特征,不断探究测试的规律就可以突破阅读瓶颈。
引用文献
何涛.2013.浅谈几种主要文体阅读方法的能力培养[J].中学生英语(教师版),(1).
教育部.2003.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山东招生委员会.2012.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理科)试题分析[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作者信息:274000,山东菏泽,山东省菏泽市单县第一中学
sxshuangy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