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当前外贸结算的风险及应对

2015-02-13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进口商出口商信用证

秦 勇

(福州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毋庸置疑,外贸出口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虽然近些年来国内经济和国外发展产生了许多落差变化及结构调整,使我国外贸出口经历了一些下滑和动荡,但在政策和措施得当的情况下,我国外贸仍然总体上保持了稳定增长。根据海关的统计数字:2014年中国的对外贸易总额实现了26.43万亿元人民币,比2013年提高了2.3%。如果按照美元计算,我国2014年的进出口和出口贸易额则分别增加了3.4%和6.1%。

但是在对外贸易额增长的同时,海外应收账款的难度开始增加,坏账比率较以往也有所提高。从中国出口信用保险福建分公司了解到,仅福州地区,2014年就接到报损案件182宗,同比上升11.66%;报损金额约3762万美元,同比上升18.56%。造成这些风险的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是以下两个方面。

一、当前外贸结算风险分析

(一)主要结算方式改变带来的坏账风险

在谈论这个话题之前,我们稍微阐述一下外贸结算的几种主要方式:

1.信用证(L/C)

信用证是指进口商委托银行根据进口商的要求,来给出口商开具的一定条件的书面付款承诺。其特点是:(1)银行信用,开证行承担第一付款人责任。(2)信用证是一项独立于合同的自主文件。(3)信用证业务是纯单据业务。

2.电汇(T/T)

电汇是指进口商用发电报或传真等方式,将款项汇给出口商指定银行。其特点是:(1)结算手续简便、费用低。在几个主要的结算方式中,用电汇来付款的方法最方便和便宜。(2)结算基础为商业信用,风险较大。用电汇方式结算,要靠买卖双方的信用,而不是银行信用。所以存在着有可能出口商发完货后,无法及时回收货款甚至坏账。进口商付完款后,无法收到或完全收到货物。(3)资金负担不平衡。如上所述,买卖双方承担的风险即是资金的风险,这种负担主要由先发货或先付款的一方承担,极不平衡。并且在结算过程中,买卖双方均无法从银行得到贸易融资。

3.托收(collection)

托收是指国际贸易中的买方,根据当地银行中拿到的卖方货单进行付款结算的方式。而买方所在地银行出具的货单,则是由卖方通过银行向其提交。其特点为:

(1)安全性提高

这种安全性介于信用证和电汇之间。虽然并不完全是银行信用,也要靠买卖双方的合作诚意,但毕竟有银行介入帮忙提交单据和结算,其安全性就有所提高。

(2)以商业信用为基础

跟单托收中,尽管进出口双方的安全性有所提高,但他们仍面临一定风险。买方的合作诚意和实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卖方的货款结算安全性。对于进口商来说,也存在货物与单据、合同不符的可能。

(3)资金负担不平衡

同电汇一样,托收也存在着资金负担的不平衡,并且这种不平衡主要存在于出口商身上,出口商完全承担了出口商品的资金压力,一直到进口商付款后这种压力才解除。

从上述外贸的主要结算方式特点不难看出,以银行信用做担保的信用证结算方式,对出口商的资金安全性要明显高于以商业信用担保的电汇和托收结算方式。在早期的外贸结算过程中,为了资金和货物的安全,我国外贸企业多采取信用证结算。但随着我国外贸出口量呈几何级的增长,为了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加上许多经济体增速的放缓甚至负增长,进口商逐步倾向采用有利于自身,且方便、灵活、费用低的商业信用结算方式。从福州一家外贸公司了解到,就在21世纪初,该公司的信用证结算方式可以达到整个外贸结算的60%以上,而现在能达到20%就不错了,目前主流的结算方式已变为电汇和托收。该公司坦言,货款风险和坏账率较以往明显加大。这种情况也是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的必然结果,从而对出口商在资金和货物安全上增加新的工作考量。

(二)汇率波动加剧所带来的汇兑风险

汇率波动所带来的汇兑风险,是指外贸出口企业在运用外汇进行外贸结算时,在签约日和付款日之间,由于汇率变动(主要是指结算外币相对于人民币贬值)而遭受应收账款价值变动、收益减少蒙受损失的风险。

经济的发展和多年的贸易顺差,使我国成为外汇储备第一的国家,人民币的的升值压力也开始显现。事实上,近年来人民币在可管控的情况下,一直处于稳步的上升通道,外贸出口的利润率也因此有所减少。而这一两年来,国外的许多国家、经济体经历或面临重大经济变化和政治动荡,汇率波动比以往呈明显加剧状态。如美国在经过前几年的量化宽松政策后,从去年底开始逐步收缩,经济复苏也比较理想。加上石油、黄金等大宗商品不断下跌,美元开始从近年来对人民币的贬值变为升值走势。但除美国之外,其他经济体如欧盟、日本包括新兴市场的巴西等国家经济则开始呈萎缩走势,于是这些国家和经济体也采取了量化宽松的刺激政策。还有一些国家和地区如俄罗斯、乌克兰、委内瑞拉、泰国以及中东和拉美等地,由于地缘政治危机和大国之间的博弈,造成了动乱和不稳定局势。这些因素使得上述国家和经济体的货币相对于人民币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贬值,甚至是断崖式的贬值,如俄罗斯的卢布。

举个例子来说明汇率变动所带来的结算风险:假如我国一家外贸出口商于2014年中向法国出售了价值800万人民币的货物,当天的汇率是8元人民币兑换1欧元,所以货款总额是100万欧元。双方约定这笔款项在2014年年底之前,由进口商向出口商支付。但在2014年下半年,欧盟通过了量化宽松政策,导致欧元对人民币贬值。待结算时,汇率已经变为6元人民币兑换1欧元。因此,当我国这家出口商拿到100万欧元货款时,相当于损失了200万元人民币。当然这只是个简单易懂的例子,去年至今欧元对人民币贬值的准确数字并不是如此。但足以说明,在当前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出现剧烈动荡的情况下,不认真应对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将有可能遭受较大的利润损失。

无论结算方式的变化还是汇兑风险的增加,都是外贸竞争加剧、需求萎缩、经济政治动荡这些近年来外贸新形势下的客观存在。我国外贸出口企业必须审慎规划、认真研究,改变旧有思路,总结新方式予以应对,从而尽量减少上述因素带来的结算风险和收益损失。笔者梳理了一下几种措施,供业内探讨。

二、外贸结算风险的应对措施

(一)针对结算方式变化的应对措施

1.加强对买方的了解

在依靠商业信用来结算的情况下,对进口商的资信情况进行了解,是降低结算风险的重要方式。了解的内容包括进口商的公司状况、运营状况、资金实力以及所在国的经营环境、风俗等。有条件的情况下,卖方可以派人或通过当地的关系了解,或者直接委托专业的公司出具调查报告。如果客户各方面情况比较优质,可以考虑放宽付款条件,否则就要谨慎。

2.加强信用保险

出口商面临着运输过程中货物受损的风险。因此要尽量以离岸价(CIF)来促成交易,以便在有意外时得到保险理赔。必要时,可加投出口信用保险。

因为以离岸价成交,保险的主动权就掌握在出口商身上。而其他成交方式,保险的主动权则掌握在进口商身上。这样,即使进口商万一有违背商业信用的行为,出口商可以通过保险理赔来获取货物运输途中的损失补偿。否则如果由进口商来承保,万一又毁约,那这个损失就只能由出口商来负担了。因此,采用离岸价成交,也是对出口商的一种损失控制方式。

3.选择有利的交单方式

相对而言,即期付款交单(D/P)方式安全性要高于远期付款交单(D/A)和电汇(T/T),这也是出口商在交易时尽量争取的结算方式。

同时,在货单生成、商品装运等环节,与合同应相符,不能有出入。运输单据的收货人一般应做成指示性抬头,以防进口商借口拒付时无法就地处理货物。货物发出后,要跟踪运输和流向环节。对方收到货后,应注意提醒其按合同及时付款。如果进口商的付款意向有变化,在利息和银行担保等方面协商一致的情况下,尽量让对方以书面形式确认。

如果万一遇到不良买方,货物到港后变卦,不提货不付款、坐地起价等行为时,不要抱侥幸心理,应直接中止交易,并及时联系新买家或直接转运,以免造成更大损失。

4.注意书面对账

在交易过程中,如果遇到对原先合同中签订的事项有变化,尤其是一些重要事项比如交货地点时间方式、付款时间方式等,这时一定注意要用电传、电邮等书面方式来给予确认。同样如上所述,如果进口商想延期结算,其延期利息、新的付款方式等也要以书面形式再次确认。

5.选择国际保理业务,避免或减少收汇风险

国际保理是国际贸易的中间商,它运用自身的资源,将出口商的货款结算打包接收。同时,也可以提供对进口商的资信了解评估,给出口商提供财务管理和融资等服务。对于初入国际贸易市场,或初次与不熟悉的某国家地区客户交易,或规模较小、风险承受能力差的外贸出口商而言,选择国际保理业务,可以以较小的费用成本降低交易和结算风险。同时,对贸易机会的增加、汇款的回笼和周转都有很大的帮助。

(二)针对汇兑风险的应对措施

1.合理选择结算货币种类

在签订结算协议时,应对在结算付账日这段时间里货币走势汇率变动做科学的预测分析,并尽量争取以可能升值的货币作为结算币种。在可以以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而进口国的币种呈贬值趋势的外贸业务中,可以尽量以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如俄罗斯等。在不能以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的情况下,衡量可结算外币的汇率变动,选择呈上升趋势的币种,如近期的美元。

2.正确持有币种和负债结构

由于近些年汇率波动加大,外贸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应多关注国际政治经济变化,预测分析公司持有的外币及负债的变动趋势。尽可能降低贬值趋势外币资产,保有呈升值趋势的外币资产,负债项目则相反。

3.将远期合约售出

对一些交易时间长,货款结算期较远而利润尚可的外贸单,为了避开汇兑风险,可以考虑将合约卖给国际保理等中介单位。虽然损失部分利润,但可以小代价避免大风险。

4.以外汇期货来套期保值

以期货的操作方式来卖出远期外汇合约或买进相反货币来进行对冲套期保值,是避免汇率变动的最有效的方式,但也是难度最大的方式。这要求公司有专业的、经验丰富的外汇理财师,同时应考虑相应的风险。

以上所谈到的风险及相应的应对措施在对外贸易中一直存在,但在各个时期阶段所呈现的特点与典型性并不相同。上文着重强调了在当下对外贸易环境中所突出的问题,以及相较之前所增加的风险性,因而其应对措施也就比以往要更加引起重视。在外贸结算过程中,应始终动态审慎地顺应新情况,这是永远不变的法则。

[1]黄芸.国际结算[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3.

[2]张苗.中小型外贸企业外贸风险管理[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

[3]胡冬娟.出口企业外汇风险防范与控制浅析[J].中国经贸,2010(22).

[4]周健明.利用期货避风险推动企业新发展[N].期货日报,2010-01-19.

[5]申宾.入世后中小型出口企业面临的风险及其防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25).

[6]姚均芳.王宇.国际金融变化给我国出口带来何种风险?[N].上海证券报,2008-09-20.

[7]李咏梅,杨洋.财务风险管理研究探析[J].财会通讯〈综合(中)〉,2009(3).

[8]张茂荣.托收方式与风险防范[J].商业经济,2004(8):115-117.

猜你喜欢

进口商出口商信用证
脱欧后蜜蜂难进英国
远期远付信用证及其索汇操作
国内信用证转让风险控制
出口商降低信用证项下费用的方法
证外单据在信用证结算中的应用及操作
再现信用证溢短装之争
浅析国际进口贸易财务管理价值
练就信用证修改审核的“火眼金睛”
大宗商品贸易中进口信用证项下支付风险与防范
《反倾销协定》中新出口商复审制度的不足及改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