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汉熟语差异及其原因

2015-02-13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熟语成语差异

曾 雯

(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四川 成都 610031)

一、熟语的定义

熟语指常用的固定短语,如乱七八糟、不管三七二十一、死马当做活马医等。按熟语研究专家马国凡先生的说法,熟语是固定词组的总和,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和惯用语。熟语是习用的词的固定组合,语义结合紧密,语音和谐,是语言中独立运用的词汇单位。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对熟语的定义是:“Idiom isagroup of words whose meaning is different from the meanings of the individual words.”(熟语被定义为有固定用法的一组词或句子,其含义往往不能由构成词组或句子的个体的词来推断)。

二、英汉熟语的比较重点

1.形式上汉语熟语多用四字格,英语多注重韵律

为什么绝大多数成语都是四字句呢?主要有如下几个原因:一是受《诗经》的影响,诗经的四字诗对后世诗歌影响深远,《诗经》中的很多成语现在仍然沿用;二是古代文学作品和论文以四字句为结构,大量丰富的哲理句经常被使用,沿用下来就成了成语;三是四字句具有极强的概括性,读起来朗朗上口,深受人们喜欢,代代相传就是我们现在使用的成语了。自古以来的四字成语成为大家默认的说话习惯,超过五字的语句常被称为“多字成语”,所以熟语中大多数是四字成语。

英语和汉语不一样,英语没有汉语那样的四字格成语,只有固定的短语和谚语,很多具有韵律美。押韵的语言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熟语读起来常常是押韵的,朗朗上口,具有音乐性。一般情况下,“韵”是英语中的任何两个相同的声音重复,包括元音和辅音的重复。从狭义上讲,英语中的“韵”就是末尾几个音节有相同的发音。在英语中,“韵”指的是单词读音相同,而不只是看单词的拼写,如“palm-farm”,“flight-height”,“prime-rhyme”,“mosquito-Moscow”,这四对词,虽然拼写不同,但每对词中的元音或元音后面辅音的发音都相同,所以它们都是分别押韵的。压韵的英语熟语读起来很有韵律感,听起来也很和谐有节奏感,容易识记,使用频率较高。如No cross,no crown(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haste makes waste(欲速则不达),读起来朗朗上口,很有乐感,很有感染力。

2.汉英熟语承载着中西文化差异

语言与文化紧密相连,密不可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它包含了文化的各个方面,也反映了文化的方方面面,同时它也受文化的制约。正如Juri Lotman所说:“没有一种语言不是根植于具体的文化之中的;也没有一种文化不是以某种自然语言的结构为中心的。”熟语有着历史的沉淀,更能反映出文化的深刻内涵。在语言方面,熟语深刻、生动、优雅、形象、流行易懂、寓意深远。熟语是语言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包含了大量的文化背景,具有鲜明的文化特征。笔者将从自然地理、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四方面讨论汉英熟语的差异。

(1)自然地理的差异

从地理位置来看,中国位于东半球,英国位于西半球,截然不同的地理位置是语言差异的重要原因。中国的地理环境是以陆地为主,丘陵和大山很多。东边的1.8万公里海岸线虽说很长,但在远洋航海工具缺乏的古代,海岸线无异于一道与外界隔绝的天堑。而英国是位于西欧的一个岛国,典型的海洋性气候。不同的地理环境导致不同的文化,而语言与文化又是紧密相关的。

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而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有很大关系,人们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会自然而然说一些与农业相关的语言,因此有很多熟语关于农业也不足为奇。如粗茶淡饭、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揠苗助长、瑞雪兆丰年、肥水不流外人田等。相比起来,岛国的地理位置导致英国常年多雨多雾。这些特征也相应地反映到熟语里。在英国,下雨是一件很常见的事,我们在很多熟语表达中也可以感受这一点。如as right as rain(一帆风顺,一切正常),rain praise on(对……赞不绝口,不论情况如何),it never rainsbut it pours(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等。多雾的天气也给英语留下不少熟语,如in a fog(困惑),be fogged by sth.(被弄糊涂)等。

(2)历史文化的差异

中国和英国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丰富的历史文化酝酿出了很多熟语,形成了各自的特色文化。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历史悠久,有着灿烂的文化,很多成语、典故传达出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古代文化。如三顾茅庐、毛遂自荐、乐不思蜀、不为五斗米折腰、孟母三迁、五十步笑百步、围魏救赵、居安思危、指鹿为马等。这些典故讲述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故事,反映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内涵,展示了中华民族丰厚的文化底蕴。像一些外国朋友不了解我们的历史,在中文学习中遇到典故会感到摸不着头脑。和中文一样,英语中很多熟语也反映了英国灿烂的历史文化。大不列颠曾被罗马人占领,长达四百年之久,这段历史文化也经常反应在英语熟语中。如Do in Rome as the Romans do(入乡随俗),Rome was not built in a day(罗马非一日建成的),All roads lead to Rome(条条道路通罗马),appeal to Caesar(诉诸最高权力机关),Great Caesar(伟大的恺撒大帝),cross the Rubicon(破釜沉舟),the die iscast(木已成舟)等等。

(3)风俗习惯的差异

中英两国在风俗习惯上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亲属称谓、动植物、颜色等方面都有很大不同。比如,中国的亲属称谓特别复杂,精确细密。对于英语中的Uncle一词,汉语会因为直系与旁系、血亲与姻亲、近亲与远亲等严加规范,一一区分:叔叔、伯父、伯伯、舅父、姨丈、姑父。相比之下,西方的亲属称谓更加简单明了,指称宽泛。熟语同样也反应风俗习惯方面的差异。中国人的主食是米饭,大多中国人也有饮茶的习惯。而英国人却主要吃面包、牛油、果酱和奶酪等东西。这些饮食差异也反应在一些中英文的熟语里。

汉语里有“茶余饭后”“五谷丰登”“人走茶凉”“僧多粥少”“残茶剩饭”“家常茶饭”“三茶六饭”“鱼米之乡”“不为五斗米折腰”“以茶代酒”“嚼饭喂人”等;英语里则有break bread with sb(受到某人的款待),cast one'sbread upon thewater(行善),take the bread out of one'smouth(抢别人的饭碗),escape from death by ahair'sbread(死里逃生),big cheese(大人物),butter wouldn't melt in one'smouth(假装天真无邪;表面上一副老实样子),ina jam(处于困境),jam intoabus(挤上公交车),money for jam(容易做的事)等。

(4)宗教信仰的差异

就中国而言,中国古代有儒释道三教之说。尽管近现代以来,有很多人不承认儒教为宗教,但是“三教”的观念在古代是深入人心的,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宗教与中华本土文化紧密相连,深深扎根于中国文化,影响深远。很多熟语便体现了宗教特色,如半路出家、大彻大悟、混世魔王、群魔乱舞、妖魔鬼怪、顶礼膜拜、善男信女、沿门托钵、无事不登三宝殿等。

而以基督教为代表的西方宗教从其发端时起,就存在着两个极端化的倾向,这可以从柏拉图的“理念说”的产生中看出端倪。后来出现了“上帝”的概念,随之出现了上帝崇拜。而在这一过程中,其信仰就把“神”和“人”分成两个极端,两者之间存在着不可逾越的鸿沟,这也就是上面所谓的“极端化倾向”。人不能成为神,神也不是由人而成的,而人是有神创造出来的。《圣经》是基督教的经典教材,在西方社会,《圣经》伴随孩子们的成长,是大家都爱读的都很熟悉的教材。英语中的很多熟语就是来自《圣经》中的故事或故事中的人物。如the kiss of death(致命的东西),awolf in sheep'sclothing(披着羊皮的狼),a Juda(叛徒,出卖朋友的人),Juda'skiss(犹大之吻,口蜜腹剑),the apple of one's eye(掌上明珠),to play the goat,play the fool(瞎胡闹),Noah's Ark(诺亚方舟)等。

以上对英语熟语的定义和特点进行了说明,并对英汉熟语的差异进行从语言和文化两个角度进行分析,从自然地理、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这四方面深入分析汉英熟语文化的差异。作为语言词汇精粹的熟语不仅仅局限于语言的不同,更反映了中西文化的差异。大量熟语出自于中国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或者西方典故,如果不了解这些历史文化,就不能真正理解熟语的深层涵义。

[1]Eugene A Nida.语言与文化——翻译中的语境[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2]Mcmordie W.English Idioms and How to Use Them[M].Lond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57.

[3]Juri Lotman,B A Uspensky.On the Semiotic Mechanism of Culture[J].New Literary History,1978(211).

[4]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M].上海:上海学林出版社,1987.

[5]孙利民.语言与文化[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6]程裕祯.中国文化要略[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7]于海阔,李如龙.从英汉词汇对比看对外汉语词汇教学[J].山西大学学报,2011(3).

[8]张培基.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9]刘宓庆.中西翻译思想比较研究(第二版)[M].北京:中国出版集团公司,中国对外翻译出版有限公司,2012.

[10]潘文国.汉英语言对比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社,2010.

[11]夏向东,现代英语日常熟语词典[M].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4.

猜你喜欢

熟语成语差异
相似与差异
找句子差异
生物为什么会有差异?
拼成语
浅析熟语认知机制的分类——以中韩熟语为例
猜成语
M1型、M2型巨噬细胞及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中miR-146a表达的差异
乍闻音酷似,细品味异同——同、近音异形熟语荟萃(五十三)
乍闻音酷似,细品味异同——同、近音异形熟语荟萃(四十七)
乍闻音酷似,细品味异同——同、近音异形熟语荟萃(五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