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以中外教师合作为基础

2015-02-13杜佳洋

英语教师 2015年8期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能力文化差异口语教学

邢 青 杜佳洋

英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以中外教师合作为基础

邢 青 杜佳洋

跨文化教学是外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口语课中的跨文化语言教学既要包含语言知识,又要包括文化知识和能使两种知识得以运用的交际实践。这三个重要组成部分应贯穿于课前、课堂和课后三个环节之中。在教学过程中,中外教师应互相配合,优势互补。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多进行交流实践,在实践中增加对文化差异的理解,对异国文化养成尊重和包容的态度,并培养出敏锐的跨文化意识和娴熟的跨文化能力。【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能力;跨文化语言教学;口语教学;文化差异

一、引言

跨文化交际简而言之就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贾玉新 1997),而跨文化交际能力/跨文化能力(intercultural competence)则是“善于识别文化差异和排除文化干扰并成功地进行交际的能力”(毕继万 2005)。一个成功的跨文化交际者除了需要具备良好的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之外,还需要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和对文化差异的宽容性、敏感性,并对文化冲突具有灵活处理的能力,这样才能准确得体地运用目的语进行交际。

由于我国传统的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教学不到位,许多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存在严重缺陷,如语用能力薄弱,对各种社交场景(打招呼,感谢等)不知如何应对,并且不善于运用交际策略补救交流障碍(杨静林 2004)。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缺失在交流过程中会导致语用失误,交际策略使用不当,从而引起文化冲突(刘俊辉 2013)。

二、跨文化语言教学

由此看来,要使学生成为合格的跨文化交际者,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势在必行的。杨盈,庄恩平(2007)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由四个部分构成:(1)全球意识,由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思维构成。跨文化意识是对本族及异族的文化知识的积累,及对文化不存偏见。跨文化思维则包括文化理解能力和文化分析能力。(2)文化调适能力,指在跨文化交际环境中针对不同交际场合调整自己的心态及行为的能力。(3)知识能力,是指与交际相关的文化知识,例如,风俗习惯、人际交往、思维、生活方式等。(4)交际实践能力,指通过语言、非语言及交际策略的灵活运用完成交际任务的能力。这四个部分是相辅相成的。

笔者认为,为了培养学生的这四种能力,英语口语教学应该包括以下三个部分:(1)文化知识的学习,这应该包括四个部分,母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的学习,文化探索,文化对比和文化间的“第三者”身份定位(Liddicoat 2004),也就是应把学生培养为跨文化的中介者,避免对异族文化采取偏颇的态度。教师应向学生介绍有关的目的语交际文化知识,并引导学生进行文化对比,培养他们的跨文化意识,提高他们对文化差异的敏感度和宽容度。(2)语言知识输入:语言是文化知识的载体,文化教学不能孤立于语言教学而进行(Liddicoat 2004)。但在教学过程中要避免语法知识讲解多,语言实际运用少的情况,要让学生将所学融入到交际活动中。(3)交际实践:如前所述,学生要在交际活动中锻炼跨文化交际能力,适应外国人的交际风格,灵活运用所学的语用知识和交际策略。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的培养应贯穿在课前、课堂和课后三个环节之中(如图1所示)。从图1可以看出,文化知识以语言为载体来传递,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课上探讨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最后在交际实践和课后反思中熟悉所学知识,并通过深入分析使感性知识升华为理性知识。课堂上所学的文化和语言知识在跨文化交际实践中得到运用和巩固。

另外,笔者认为,为了取得最佳教学效果,中外教师应积极合作。中教熟悉中国文化,易与学生产生共鸣,而外教具有丰富的西方文化知识,他们的加入能让学生直接参与跨文化交际,比枯燥的理论分析更直观,体验更深刻(刘俊辉 2013)。中外教合作,各展所长,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文化差异。

笔者在2014年春秋两学期的大学英语教学中采用了上述模式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了兼顾课程内容的时效性、趣味性及文化内涵,笔者从媒体资料上选取与时俱进的教学材料,并围绕一系列能体现文化差异的话题展开该课程(如culture shock,parenting等)。每个话题的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一)课前环节

教师提前选好阅读材料,标出需掌握的语言点,让学生预先学习语言知识,深入思考文章内容并准备一些问题在课堂讨论时提出。另外,他们还需构思一个与话题相关的交际场景并思考该如何应对。如culture shock这个话题中,一个可能出现文化冲击的交际场景是在朋友派对上与一个英美国家的人第一次见面;比较恰当的交际方式是以small talk开头,然后互相介绍一下自己的情况,比如姓名、职业、业余爱好等,但避免询问隐私。注意保持适当的身体距离,眼神交流,并配合适当的面部表情。

(二)课堂环节

这个环节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从旁引导。此环节分为三个部分:(1)语言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讲解重要的语言点,扫清阅读障碍,必要时辅以适当练习。(2)文化内容。文化内容的讲解以阅读材料为基础。教师首先就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确保他们充分理解文章内容。随后教师引导学生就文中出现的文化现象进行讨论,探索正确的态度,介绍相关的语用知识和恰当的交际策略。学生准备的问题在此时也应提出来讨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起引导者、组织者的作用,争取抛砖引玉。另外,教师还应从具体的话题引申开来,将教学深入到抽象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等意识形态的层次(常晓梅、赵玉珊 2012),让学生进一步挖掘和思考。(3)语用知识和交际策略。教师讲解相关案例(必要时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把案例呈现出来,增加生动性和趣味性),还可播放影视片段,组织大家进行探讨甚至辩论,以此分辨出什么交际行为是恰当的(鲁子问 2002)。

以上部分由中国教师带领完成。课堂环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外教讲座。在每个单元的阅读材料讨论结束之后,外教会做一个以本单元话题为主题的讲座。每个学生在参加讲座之前需准备若干问题。讲座的部分时间设为互动环节,由学生自由提问。

(三)课后环节

每个话题的学习结束之后,学生要写一篇报告,记录学习过程中的所学、所思、所得。同时,他们还需要参加每周一次由外教主持的英语角。教师鼓励学生和外教及留学生课下进行交流。通过课后活动,学生一方面总结和反思了所学,使知识更加清晰化和条理化,另一方面也亲身实践了跨文化交际,巩固了教学成效。

在学期进行过程中,教师还会进行测试,以检验学习效果。检验方式灵活多样,既有笔试也有口试,甚至有时让学生进行表演或辩论。

通过两学期的跨文化教学,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在学年结束后的访谈中,学生们纷纷对这种授课的内容和方式表示欢迎。学生认为中教的教学启迪了大家的思维,特别是课堂讨论,既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他们还非常喜欢生动直观的案例分析,既营造了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又让他们有身临其境之感。和外教的互动一方面让他们在跨文化交际实践中运用了所学知识,另一方面也帮助他们克服了对跨文化交际的恐惧感,让他们对自己的交际能力产生了信心。

三、结语

跨文化教学有助于构建重要的国民素质,是外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跨文化语言教学既要包含语言知识,又要包括文化知识和能使两种知识得以运用的交际实践。在教学过程中,中外教师应互相配合、优势互补。跨文化教学应使学生对异国文化养成尊重和包容的态度,并培养出敏锐的跨文化意识和娴熟的跨文化能力,这样在将来的跨文化交际中才能消解文化冲突,有效地进行交流(鲁子问2002)。

引用文献

毕继万.2005.第二语言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J].中国外语,(3):66-70.

常晓梅,赵玉珊.2012.提高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大学英语教学行动研究[J].外语界,(2):27-34.

贾玉新.1997.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鲁子问.2002.试论跨文化教学的实践思路[J].教育理论与实践,(22):1-7.

刘俊辉.2013.英语口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模式的应用研究——基于中外教师合作的视角[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6):108-111.

杨静林.2004.论英语口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64-70.

杨盈,庄恩平.2007.构建外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框架[J].外语界,(4):13-21.

Liddicoat A J.2004.Intercultural language teaching: Principles for practice[J].The New Zealand Language Teacher,(30):17-23.

作者信息:邢 青:611731,四川成都,四川省成都市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m iaojue66@163.com

杜佳洋:611731,四川成都,四川省成都市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四川省语言文学研究中心项目“研究生学术英语写作能力实证研究”(编号:SCWYH14-10);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基础研究项目“商务英语专业任务型课堂教学的实证研究”(编号:ZYGX2013J150)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跨文化交际能力文化差异口语教学
提高高中生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教学途径
渗透式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中的运用
浅谈体验教学模式对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如何培养高中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
小学英语口语教学方法
中美合资企业的跨文化管理研究
文化差异对初入国际市场的法国中小企业影响分析
基于翻转课堂的高职英语口语教学研究
中学英语口语教学的现状及对策探究
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课程中语音教学现状与重要性简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