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2015-02-13王雅新

音乐生活 2015年5期
关键词:声乐教学内容幼儿园

王雅新

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是专业技能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仍沿袭着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传统教学模式,这种声乐教学不能满足幼儿园的实际需要,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声乐是学前教育专业专业技能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前教育专业重要的必修课之一。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教学是培养合格的基础教育音乐教师,也是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学前教育的声乐教学仍在沿袭着传统的声乐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与幼儿园的实际活动严重脱节,声乐教学不能满足幼儿园的实际需要,为了更好地确保学前师范声乐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需要改革,具体改革如下:

1.完善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内容

音乐教师要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根本,结合幼儿的特点,选择教学内容。幼儿特别喜欢强弱分明的歌曲,应选用节奏鲜明、音程简单的歌曲或儿歌作为教材。目前,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与实用性不强,具体表现在:老师们把声乐课当成是单纯的歌唱训练,主要教美声唱法、民族唱法,实在不行就唱通俗。学前专业和音乐专业的教学相类似,只不过学生演唱的歌曲不同罢了,学前专业略低于音乐专业。把教学内容变成机械的技能训练,每周一歌、每周一练。那么如何改变这一实际存在的问题呢?第一,改变过去以简单的技能教学为主,在声乐教学过程中突出“师范性”,以培养优秀幼儿教师为首要目的来展开教学工作,加强幼儿歌曲的演唱、边弹边唱及歌曲表演唱,突出学前特色。幼儿歌曲的演唱,以弹唱为主,弹唱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演奏能力,由浅入深,伴奏音型也要让学生们记住,一首儿歌尝试用不同的伴奏音型去演奏,每首歌曲的伴奏练好之后,要加上自己的演唱,把弹唱真正完成好,以达到实用性。幼儿歌曲的演唱技巧、演唱特点和歌曲表现力,要运用艺术歌曲的技巧演唱儿童歌曲,达到学以致用。但要注意演唱得自然和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第二,加强音乐理论知识的传授。因为声乐学习中理论是依据,是基础,要贯穿整个声乐教学的始终。利用生理解剖图来讲解呼吸器官、共鸣器官、咬字器官、发声器官及作用。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人有几个共鸣腔?声带长在哪里等?全方位多角度地帮助学生了解掌握声乐理论基础知识。在传授理论知识时,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把身体各部位、共鸣腔体直观地介绍给学生,使声乐理论教学具有直观性。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不是歌唱家、舞台表演艺术家,是一个懂得幼儿声乐教学方法和教学能力的幼教老师。第三,加强教育实践活动。在实习中发现问题,及时修改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与幼教实践活动紧密相连。

2.改善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课程设置

声乐作为学前专业技能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专业技能课程在所有课程设置中所占比例较小,课程设置单一,有乐理、视唱练耳、声乐、钢琴、舞蹈。学科之间缺乏相互渗透,相互沟通。通常只有二年(高中起点)和四年(初中起点)。每周一节声乐课,又称“每周一歌”,发声——唱歌——下课。由于学生的学习时间有限,在课堂上只能发一下声,唱一首歌曲和幼儿歌曲,使学生在幼儿歌曲储备上、幼儿歌曲编配上及幼儿教师基本声乐素养上都有所欠缺,更没有古今中外优秀的歌曲、民歌、合唱、幼儿歌曲及儿童歌曲的欣赏。改善现有的课程设置即每周一节声乐小组课4—5人,一节声乐集体课20—30人。集体课讲授共性的普遍性的音乐知识、音乐欣赏、儿歌鉴赏等。小组课训练技能与幼儿歌曲表演唱。或者一、二年级开设“歌唱和鉴赏”及视唱练耳课程,三、四年级开设“儿童演唱”、“儿童歌唱的发声方法”课、“儿童合唱基本训练”课、“儿童歌唱教学方法” 及“幼儿歌唱基础知识”课。

3.创新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方法

学前教育专业长期以来在声乐课教学模式中一直采用“一对一”或者“小组课”教学,也就是沿袭着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是练习法、示范法、讲解法等。手段极其简单,就是练唱,模仿老师的声音,以唱准为目的。我们至今大多数老师都在用前苏联凯洛夫提出的“组织教学—讲授新课—巩固练习—布置作业课堂教学流程。这种声乐教学不能满足幼儿园的实际活动需要。要改变要创新。第一在原有的“小组课”基础上,增加声乐 “集体课”教学,它是对 “一对一”或“小组课”辅助补充。声乐集体课又称声乐大课,一般情况下学生人数在20—30之间比较合适,声乐集体课从基础性、共性的方面去提高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水平,练习初级程度的艺术歌曲,打好中声区的稳定状态基础,使学生适应未来教育的需要。第二采用多变的教学方法,以创造性的教学启发学生的音乐创造性;以形象性的教学调动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建立创新的师生关系,营造学生创新学习氛围;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开展情感智力教育,培养学生创新个性品质。运用情景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对音乐情感的把握。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营造具有创新特色、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气氛,提高教学质量。第三加强与其他学科的横向联系。尤其是与舞蹈课、视唱练耳课相结合,使舞蹈创编曲目与声乐教学的儿童歌曲一致,提高学生儿童歌曲的表演能力。使音乐游戏、音乐律动与视唱相呼应。

4.优选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教材

到目前为止,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专用教材相继出版,教材建设相对滞后,之前一直使用的教材为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高等艺术院校试用教材,即《声乐曲选集》共六册和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的《声乐基础实用教程》。这两套教材都是针对成年人的声音特点进行训练的,而没有针对儿童嗓音特点和发声的训练,没有针对儿童的教学方法,没有儿童歌曲的曲目演唱与表演,更没有针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基本上是女学生的特点来选择曲目。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根据需要在两套教材中截选一些初级程度的艺术歌曲,并结合实际从优秀的幼儿歌曲选及幼儿园教材中选取作为教材,也可以选一些中外经典的歌曲如《雪绒花》《铃儿响叮当》等作为补充教材,以及适合她们演唱的独唱、齐唱、与合唱,使歌曲内容选择面广,系统而丰富。所选编的题材、体裁、形式、风格类型各异,有中外优秀的民歌、艺术歌曲、古典歌曲、现代流行歌曲、以及最新优秀创作歌曲。

5.改革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考试方式

考试应根据学科教育目标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考试方法,注重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的考核。形式内容灵活多样,多方面检验学生知识掌握和综合能力及专业素质全面提高的情况。而以往的声乐考试标准,导致教学过程中教师为考而教,学生为考而学的“应试教育”。考试方式单一,这种考试对于学生的考查是不全面的,考试结果无法反映出学生真实素质的发展情况,进而阻碍学生的创造性和个性成长,限制了学生主动求知、探索的主体性发挥,不利于他们的创新素质的培养。因此考试方式需要改变。

在考试方面,我们要打破这种仅凭学生演唱一两首歌曲来进行评分,并作为最终考核成绩的旧的评判办法,重新组建新的评价体系,新办法要结合教学内容,更注重学生的平时学习过程。学前声乐考试应包括两项内容:一首歌曲和一首边弹边唱。各以百分制计分。其中平时成绩占40%,期末歌唱考试占60%。

6.改变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师的教学理念

要想确保学前教育质量,必须要有高水平的学前教师作为基础和保障。世界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学前教育阶段教师队伍的建设,注重幼儿园教师培养与培训教学资源的研发与优化,注重深化专业课程设置及科学研究成果,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及与儿童的互动能力。2011年国家教育部先后颁发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对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养与能力以及学前教师教育的课程教学等提出了明确的新要求。幼师教育将会产生新变化:一是专业方向多样化,教师教育终身化;二是课程设置模块化;三是人才培养向新三级师范教育(专科、本科、研究生)跨越。我们的声乐教师大都是音乐专业科班出身,大学本科学历。没有接触过学前教育专业的相关知识,对幼儿园教学理念、方法知之甚少,与幼儿园没有直接交流,缺乏实践经验。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专业能力。首先,应当经常到幼儿园中去学习,与幼儿园的在职教师和专家进行交流和沟通,了解真正的幼儿教学。通过实践发现不足,及时修改教学内容。其次,还可通过网络视频查找学前教育最新信息和前沿动态,不断学习充电。最后,经过归纳总结形成自己一整套的上课模式,为我所用。

总之,改革是需要过程的,作为一名学前声乐教育工作者必须主动顺应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深入领悟新课标的基本精神,将新的教育理念运用到自己的实际工作中,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研究、探讨学前教育声乐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为培养基础教育优秀音乐师资不懈努力。

学前教育声乐教学内容 课程设置 教学方法 势在必行

王雅新(1965—)女,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

(责任编辑 霍 闽)

猜你喜欢

声乐教学内容幼儿园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