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球价值链下安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研究现状与趋势

2015-02-13张丽丽安徽财经大学安徽蚌埠233030

铜陵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价值链

张丽丽(安徽财经大学,安徽 蚌埠 233030)

全球价值链下安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研究现状与趋势

张丽丽
(安徽财经大学,安徽 蚌埠 233030)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带动我们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性产业,是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引擎,产业集群已成为其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加快和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优化发展,是实现区域经济发展、产业集群的优化升级的有效措施,同时也是提升我国全球价值链环节低增值环节向高增值环节跃升的重要途径。目前国内外对全球价值链下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发展研究主要体现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动因、治理结构、影响因素、升级路径和对策建议等方面。总结现有全球价值链下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相关研究成果,以及实证分析全球价值链下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的相关问题。

全球价值链;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集群;安徽省

产业集群化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对一个地区的发展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1]。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化产业集群和全球价值链的增值升级,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同时也是安徽省抓住机遇、发展经济,实现全面转型、跨越式发展、缩小与发达地区差距的必然选择。

一、全球价值链下安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的动因研究现状

目前国外对全球价值链下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的动因研究不多。弗里曼(1991)[2]认为在产业集群内部的知识溢出是促进产业集群成长的根本动因,是集群创新产出和生产率提高的源头。Martin(2001)[3]通过建立经济增长和经济活动空间集聚的自我强化模型指出产业集群是提升区域竞争力的重要载体。

国内学者叶璇(2005)[4]以全球价值链视角对中国电子及通信产业集群发展从动因的来源和类型两方面进行了分析,指出有效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是促进中国电子及通信产业集群发展的又一重要动因。郑风田、程郁(2006)[5]指出领军企业是产业集群由低级向高级转变的最根本动因,对产业集群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周伯源(2007)[6]从全球价值链的视角对产业集群的升级进行研究,指出集群升级的动因主要包括内部和外部动因,即核心能力的建设和外部治理。易明等(2008)[7]认为产业集群治理的动因基于全球化影响论、产业集群失灵论两种理论。刘芹(2009)[8]认为产业集群治理的动因主要反映在集群发展观、集群发展危机观、生命周期观、企业战略发展观四个方面。肖兴志等(2010)[9]从产业升级的发展模式与实现形式为出发点,强调了技术进步是产业集群发展升级的最终动因。司马喆、徐清军(2013)[10]在全球价值链视角下,以中国光伏产业为例,认为技术革新是中国光伏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内在动力。孟祥芳(2015)[11]强调创新是集群发展的根本动力,产业集群的长远发展高度依赖于创新强度。针对安徽省关于全球价值链下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的动因研究,杨福根、周琦(2011)[12]基于对安徽省的实际考察指出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是目前经济形势下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及调整我省产业结构的关键击破点。程霞珍(2014)[13]在《安徽文化产业集群的发展特点及动因》一文中基于对安徽省文化产业特点的分析上,研究了安徽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的四大动因,即丰富的文化资源储蓄、不断加大的政府公共投入、不断完善的市场规模体系以及日益创新的机制。徐晨曦、周竟成(2015)[14]通过对合肥高效节能的家电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分析,指出创新是引领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的第一动因。刘明娟(2015)[15]通过对安徽省节能环保产业与传统纺织产业为典例进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动因分析,强调了二者的相互关系,指出纺织产业对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且节能环保产业对纺织产业同时又具有强大的渗透与改造作用。

二、全球价值链下安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治理结构研究现状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推进,治理结构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发展尤为重要。目前国内外关于全球价值链下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的治理结构的研究尚不成熟,探讨非常有限。综观中外学者有关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治理结构的文献,大都从不同角度将其划分为网络治理和价值链治理两个方面。

Enright(2000)、propris(2001)[16][17]指出产业集群的治理结构属于企业集群间的一种权力分配关系。Brown(2000)[18]强调建立由企业、政府、组织等团体形成的民主管理决策模式的治理结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确保治理行为的平衡和有效性。在结构网络治理方面,Grannovetter(1985)[19]认为经济行为是嵌入在网络制度之中的具有文化内涵的行为活动,并指出企业间的基于非贸易的依赖关系对于地方产业集群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Jones等(1997)[20]通过资产专用性、任务复杂性、交易频率以及状态不确定性四个变量构造四重维度,进而对集群治理结构的网络治理进行探讨。在结构价值链治理方面,Gereffi(1994)[21]首先提出了全球价值链概念,指出全球价值链治理是对全球化背景下市场机制协调运行的互补,其克服了垂直一体化缺乏协调性的缺陷。Gereffi、Humphrey、Sturgeon (2000)[22]以市场交易的复杂程度及交易、供应能力为标准,根据价值链行为主体间协调能力由高至低,总结了全球价值链治理的五种模式即市场型、模块型、关系型、领导型以及科层制。

国内学者汪国银、刘芳(2007)[23]通过引用Poter的产业集群的划分方式将产业集群治理结构划分为两种即水平资源占用和垂直控制。汪斌、廖园园、陈海达(2008)[24]基于对浙江省地方产业集群内部关系的考察,归纳确定了其内部治理结构的类型即基于权威的准层级治理结构、基于价格机制的短距离市场治理结构和短距离市场+准层级治理结构。杨斌(2009)[25]通过对我国软件产业集群的分析,指出我国软件产业集群治理结构较为混乱,存在企业缺乏合作、创新动力不足等多种问题,并强调要进行集群整合、优化治理模式、加强企业协作能力等建议。牟绍波(2014)[26]基于对集群式创新网络极其治理结构的回顾,探析了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的类型与结构,并构建了以权力为主导、以信任和声誉为基础、以制度为辅助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式创新网络的治理机制。

目前安徽省在全球价值链下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的治理结构方面多引用借鉴外省的治理结构模式,就自身特性的治理结构研究的相关文献较为缺乏。典型的即为上文提到的安徽学者汪国银、刘芳(2007)关于治理结构的研究。冯一纲(2015)[27]在对加快培育和发展淮北市新兴产业发展战略科研项目中,基于对安徽省淮北市新兴民营产业结构转型调整发展战略的分析,指出我省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存在着产业结构较为单一等问题,并提出完善提高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加快企业集群建设等产业结构治理对策。以及李昂(2015)[28]从全球价值链下当前经济新常态视角,对我省高新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进行了探讨,强调创新驱动在产业结构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三、全球价值链下安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现状

关于国外对全球价值链下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的影响因素的研究,Pontus、Braunerhjelm、Roger、Svensson(1996)[29]通过瑞典跨国公司对18个国家的境外直接投资进行了实证分析,指出FDI影响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发展,其对东道国的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有显著的推动作用。Chiles(2001)[30]归纳了影响产业集群成长与发展的关键因素,指出它是企业家集体作用下的复杂动态化过程。Gerhard(2002)[31]从价值链之间不同要素的相互作用和全球化对区域供应链和知识传播的影响等视角出发对德国图特林根医疗器械产业集群发展和演变过程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强调本地产业集群升级需要当地公共部门及私营企业的共同努力。

国内学者则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对全球价值链下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

有些学者从理论上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吴晓军(2003)[32]指出政府行为是影响全球价值链下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适当地进行政府干预更有利于推动产业集群的健康成长。刘芹(2009)基于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治理的视角指出全球价值链的动力机制是影响其自主发展的重要因素,集群治理不可否认应以动力机制为出发点。徐颖清(2010)[33]在研究全球价值链视角下我国制造业升级时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升级受到内生因素如资本、知识、技术和外生因素如政策体系、国际贸易等双重因素影响。黄丽婉(2013)[34]指出全球价值链下中国劳动密集型新兴产业集群国际化的影响因素为全球价值链不同的治理模式和动力机制。李捷、霍国庆、孙皓(2014)[35]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效应进行分析,指出科技创新成本的下降是集群效应得以更好发挥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同时,洪功翔、张磊(2012)[36]提出人才是促进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因素,强调应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大高端技术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及完善人才服务体系等。冯德连(2013)[37]基于对皖江城市带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的分析,也指出创新环境、企业家与高层次人才、政策工具是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雷宇、张红军(2014)[38]基于全球价值链低碳经济背景,对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研究,并指出创新因素在影响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程霞珍(2014)[39]通过对安徽省文化产业集群的研究,指出政府的支持力度这一影响因素对促进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健康发展具有关键作用。邹荧、张琦(2014)[40]通过对上海、江苏、安徽与湖南四省的对比分析,也指出政府在政策方面的扶持力度是促进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更好发展的影响因素。

还有些则通过实证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鹿燕(2008)[41]以lT产业集群为研究对象,指出影响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升级的因素可分为内外两部分因素,即企业能力因素和集群环境因素。李彤彤(2008)[42]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对我国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发展进行了分析,在全球价值链治理的动力机制研究基础上对电子产业集群的动力机制即生产者和采购者驱动进行了剖析,指出全球价值链动力机制是影响产业集群发展影响因素之一。宋芹芹(2012)[43]以宝鸡市汽车产业集群为例,指出区域汽车产业集群升级的动力机制主要因素包括集群的网络效应、政府的主导作用、完善的产业链条以及行业的创新氛围。司马喆、徐清军(2013)在全球价值链视角下,以中国光伏产业为例,指出政策和资源是影响中国光伏产业布局的重要因素。就安徽省来说,袁成文(2012)[44]通过对蚌埠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的研究,强调政府扶持力度在科学规划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打通上下游关联产业链、构造新兴产业集群及推进优势核心产业发展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黄欠(2013)[45]以安徽省江淮汽车产业的新能源汽车为分析对象,强调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竞争力这一构成因素是影响其发展态势的关键因素。张晴(2014)[46]通过选取1990-2012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经济增长时间序列数据对滁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二者间具有双向因果关系,滁州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与其经济增长具有相互促进作用。周文山(2015)[47]以安徽中澳科技职业学院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了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对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影响。栾贵勤、侯思茹(2015)[48]基于对安徽省金融产业集群的研究,指出区域经济增长是推动金融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四、全球价值链下安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升级路径与对策研究现状

在理论研究上,国外学者Gary Gereffi(1999)[49]将全球商品链划分为购买者驱动型和生产者驱动型商品链,且总结出产业集群升级的一般轨迹为:OEAOEM-ODM-OBM,即装配到加工制造到设计制造再到品牌运营。徐雪峰(2009)[50]认为我国陶瓷产业集群嵌入全球价值链升级的发展路径为向价值链上游的陶瓷机械、陶瓷产品的设计研发环节升级和走OEMDDM-OBM向价值链的自主品牌环节升级的两条发展路径,并强调政府应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拓宽引资渠道,加大陶瓷技术人才的引进以及集群企业间应相互合作、不断创新等对策建议。Humphrey、Schmitz(2000)[51]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专门探讨了全球价值链治理与地方产业升级之间的关系,认为产业升级的途径为工艺流程升级、产品升级、功能升级和跨链条升级四种。Poon(2004)[52]则认为产业升级就是制造商成功地从生产劳动密集型低价值产品向生产更高价值的资本或技术密集型产品这样一种经济角色转移过程。张晓芬、张钺(2012)[53]通过分析辽宁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及发展的主要模式、形成的条件和存在问题等基础上,提出了创造区域特色品牌等多元化升级发展路径。吴其旺、倪合金(2011)[54]基于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探析,提出应利用“示范区”和“洼地效应”、引入“飞地经济”模式及加强自主创新等升级路径与措施来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其核心竞争力。杨福根、周琦(2011)[55]基于对安徽省的实际考察认为应明确发展对象,积极引进和掌握核心技术,加强推进园区建设,构建创新平台,加强政府支持力度等,并强调应结合安徽省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宜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升级路径,如芜湖奇瑞采取合作创新升级路径、合肥京东方采取招商引资升级发展路径等。蒋旭东、张贝尔、孙京禄(2014)[56]针对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研究,指出“引进龙头企业—产业配套”集群发展的升级路径及加强创新人才的留用、加大对高成长性创新企业的扶持力度和完善市场机制等对策建议。胡宏扬(2015)[57]强调应通过走产业孵化之路对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路径进行转型升级,全面加速由苗圃向孵化器到加速器再到产业园区的升级路径,并提出要进行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统筹培育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龙头企业及加大对安徽省孵化企业的政策支持等对策。

在实证分析方面,Sturgeon、Lester(2003)[58]基于全球价值链,以韩国、新加坡、香港等出口战略性新兴产业升级为研究对象,指出其产业升级路径均为以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全球供应商的身份,通过加工贸易方式进入全球市场,嵌入全球价值链,再由不断的创新和积累实力,形成属于自己的创新品牌产品,以成功实现产业升级。张瑞(2013)[59]从全球价值链理论着手,对吉林省汽车产业价值链构成进行分析,并对其升级发展路径提出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创建自主品牌,进行企业整合以提高企业盈利水平等建议。田雨金(2015)[60]在全球价值链视角下,从影响我国汽车产业升级发展的企业、集群、政策等方面进行分析,构建了我国汽车产业升级发展路径,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强调首先应合理制定规划汽车产业全球化战略,增强我国汽车产业品牌扶持力度,着重发展汽车产业服务业,注重产业创新和产业升级。应佩佩(2010)[61]以蚌埠市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为研究对象,指出应及时有效抓住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的机遇,加大政府引导支持力度,鼓励和激发企业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的兴趣和充分利用服务业技术的影响力等来极力推动蚌埠产业集群路径结构的优化升级。沙其富、任媛媛、王元明(2013)[62]基于对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背景及省各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的分析指出应走“领军企业—重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的升级发展路径,并提出加大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积极推动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及加大政府支持力度等措施。王麟、余卉(2014)[63]在《淮南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路径研究》中指出淮南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正处于初级阶段,就发展升级路径和对策建议上强调应高度定位和明确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全面加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引资使用效率及注重人才培养等。刘明娟(2015)认为促进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耦合发展,改造传统产业和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其发展升级的主要路径,同时应加强专业人才建设、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实施优惠的金融财税政策等建议。

五、全球价值链下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的研究趋势

综合现有的研究文献可知,针对全球价值链下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的研究较多,但还处于初步阶段,大都集中于全球价值链下产业集群或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整体轮廓现状的探析,而专注于对全球价值链下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的研究较少。研究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全球价值链下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理论的整合与创新

通过对文献的梳理可知,目前学术界关于全球价值链下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产业集群发展的研究成为了热点,研究越来越多,关于这方面的理论主要集中于全球价值链理论(包括全球价值链的治理结构、动力机制、形成等研究)、产业集群理论等,但对这些理论的研究主要在国外,国内对这方面理论的研究还缺乏探索,因此理论的整合将成为学者以后的研究方向。另外在产业集群升级方面,对升级路径和动因的探讨较零散、单一,缺乏统一的理论系统框架,在产业集群升级微观层面的研究还存在不足,有待进一步分析。此外,针对全球价值链下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的特定区域研究相关文献较少,相应的实证分析也不充分,很难做进一步的推广与深化。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涉及一些具有全局性、动态性和长远性的特定区域产业,是一个新兴而又复杂的经济现象,使得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发展研究具有一定的困难,而全球价值链是研究产业集群有效的工具,二者的有效结合将是未来研究的趋势和创新点,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

(二)全球价值链下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在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方面,主要从FDI、价值链不同要素的相互作用、集群环境、行业创新氛围、企业能力、政策等因素对全球价值链下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进行研究。

(三)对现存问题与对策的深入剖析

目前,在全球价值链下针对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发展研究主要从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发展路径、产业选择、SWOT分析及对策等进行剖析。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规模小,发展环境有待提高。目前,安徽省以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等为首的战略新兴产业集群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具有相对的竞争优势。但相对于沿海地区而言,总体来说集群规模较小,规模效应不够明显。据安徽省经委提供的数据显示,2014年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达到8378.90亿元,发展态势良好,发展规模也在逐步扩张,相比2013年的6863.40亿元增长22.10%,但是,产业规模小且不集中较为分散,与江苏省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另外,我省产业集群发展的环境建设滞后,与东部地区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无论从基础设施、法律政策环境还是文化环境方面都有待加强。

2.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发展路径较为单一,缺少多元化。安徽省的新兴产业集群大都在原有的土地、厂房、产业、自然资源等物质基础上发展兴起的,而通过自主创新、知识技术引进以及市场驱动的作用下等方式发展兴起的却寥寥无几,发展路径呈现单一化,发展速度较为缓慢。

3.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区域产业文化和专业化分工机制尚未形成。安徽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真正形成始于20世纪90年代左右,形成时间较短,且集群的形成多以招商引资方式形成,本土企业文化特色比较薄弱。另外由于安徽省新兴产业集群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企业分工和专业化程度不强,信息、人才、技术等要素不能充分地流动,企业内的学习交流和创新能力以及企业间的分工合作不能够得到有效的管理和普及,未能形成集群产业链,缺乏企业专业化分工动力和企业竞争提升动力。

4.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政府作用发挥欠缺。产业集群的有效发挥和快速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引导作用。在产业集群的不同时期、不同阶段,政府发挥作用是有所不同的。而我省,一些政府部门虽已认识到产业集群的重要性,但由于缺乏对新兴产业集群的全面深入了解,缺乏合理的理论知识指导,从而导致政府积极参与能力不够,甚至有些情况不知该如何引导,使得政府作用不能得到充分地发挥。譬如有些地方政府互相盲目攀比,过分强调产业集群的数量而忽略了集群的整体质量,不能够结合本地区文化特色而专注于产业集群发展的片面模仿,从而不利于新兴产业集群的健康有效的发展。

对于以上存在的问题,需要进行进一步深入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更好地促进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健康发展。

(四)总结安徽省目前较有发展潜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由合肥经济带、芜马铜经济带、蚌滁经济带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形成的合芜蚌新型显示产业集群、芜马合机器人产业的区域集群是安徽省目前最有发展潜力和特色的新兴产业集群。

(五)研究方法的综合与广泛运用

全球价值链下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的研究综合运用了经济学、统计学、管理学等相关知识,在研究方法上通过产业集群理论和全球价值链理论的结合,合理嵌入了理论分析方法、实证分析方法、比较分析方法、定量定性与模型的结合等分析方法。

(六)突破全球价值链下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路径单一化锁定

在全球价值链下,新兴产业集群沿着产业链的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环节完成了升级转化,但发展路径的形式多样化有待加强,尤其针对安徽省产业集群发展路径单一化已形成目前安徽省发展的固有模式,如何打破单一发展路径锁定,进行发展路径方式的创新和深化是有待探讨的课题。另外,综观目前国内外研究文献,在全球价值链下,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产业集群研究的文献颇多,而基于安徽省进行研究的则屈指可数,这将是以后研究的一个重要的区域方向,同时对这方面的深入研究也是突破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路径单一化的基础。

[1]冯德连.安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化发展研究[J].铜陵学院学报,2014,(6):8-13.

[2]Freeman C.Networks of innovators:a synthesis of re-search issues[J].Research Policy,1991,20(5):499-514.

[3]MARTIN P,OTTAVIANO G.Growth and Agglomeration[J].International Economics Review,2001,42(4):283-304.

[4]叶璇.全球价值链下的中国电子及通信产业集群发展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5.

[5]郑风田,程郁.创业家与我国农村产业集群的形成与演进机理[J].中国软科学,2006,(1):100-107.

[6]周伯源.全球价值链视角下的陶瓷产业集群升级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07.

[7]易明,杨树旺,宋德勇.产业集群治理理论研究综述与展望[J].工业技术经济,2008,(8):68-71.

[8]刘芹.产业集群治理的动力机制和模式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9,(1):51-54.

[9]肖兴志.发展战略、产业升级与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J].财经问题研究,2010,(8):40-47.

[10]司马喆,徐清军.全球价值链下中国光伏产业调整与升级路径[J].名家论坛,2013,(9):16-21.

[11]孟祥芳.基于OECD集群绩效评析的产业集群创新发展对策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1):60-65.

[12]杨福根,周琦.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路径与措施研究——基于安徽省的调查[J].经济研究导刊,2011,(34):179-181.

[13]程霞珍.安徽文化产业集群的发展特点及动因[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4):22-28.

[14]徐晨曦,周竟成.安徽: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中部第一[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5,(2):62-63.

[15]刘明娟.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耦合发展策略研究——以节能环保产业与纺织产业为例[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1):32-33.

[16]Enright,M.The Globalization of Competition and the Localization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Polices toward Regional Clustering.In Hood,N.and Young S.Globalization of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M].London:Macmillan,2000.

[17]Lisa De propries.Systemic Flexibility,production Fragmentation and Cluster Governance[J].Europen Planning Studies,2001,9(6).

[18]Ross Brown.Cluster Dynamics in Theory and practice With Application to Scotland.European Policies Research Center [J].University Of Strathclyde,2000,38(3).

[19]GRANNOVETTER,M..Economic Action and Social Structure:A Theory of Embeddedness[J].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85,91(3):481-510.

[20]JONES,C.,S.W.HESTERLY,P.S.BORGATTI.A General Theory of Network Governance:Exchange Conditions and Social Mechanisms[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97,22(4):911-945.

[21]GEREFFI,G.and KORZENIEWICZ,M.Commodity chains and global capitalism[M].Westport:Praeger,1994:189-201.

[22]GEREFFI,G.,J.HUMPHREY,T.STURGEON.The Governance of Global Value Chains[EB/OL].http://web.mit.edu/ ipc/s loan05/GVC_Governance.pdf.

[23]汪国银,刘芳.产业集群治理:动因、结构与机制[J].经济问题,2007,(6):24-26.

[24]汪斌,廖园园,陈海达.集群的内部治理结构形式及其对集群升级的影响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136-142.

[25]杨斌.我国软件产业集群治理问题研究[J].企业活力,2009,(12):67-70.

[26]牟绍波.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式创新网络及其治理机制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1):55-59.

[27]冯一纲.产业结构调整转型中的民营企业发展战略——以淮北市为例[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49-54.

[28]李昂.创新驱动——经济新常态下安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J].市场论坛,2015,(7):20-22+28.

[29]Braunerhjelm,Pontus,Svensson.Roger,Host Country Characteristicsand Agglomeration in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J].Applied Economics,1996,28(7),833-840.

[30]Chiles.Managing the emergency of cluster:an increasing returns approachtostrategicchange[J].Emergence,2001(3):58-59.

[31]Gerhard H.Local upgrading strategies in response to global challenges:he surues of Governance and Upgrading[J].2003:323-328.

[32]吴晓军.论地方政府与欠发达地区产业集群成长[J].企业经济,2003,(10):7-9.

[33]徐颖清.全球价值链下我国制造业升级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09.

[34]黄丽婉.全球价值链下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国际化研究[D].蚌埠:安徽财经大学,2013.

[35]李捷,霍国庆,孙皓.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效应决定因素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17):56-59.

[36]洪功翔,张磊.促进安徽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人才队伍建设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21-28.

[37]冯德连.皖江城市带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3-6.

[38]雷宇,张红军.低碳经济背景下安徽产业集群创新发展战略研究[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54-56.

[39]程霞珍.安徽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的政府支持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4.

[40]邹荧,张琦.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政策分析[J].时代金融,2014,(32):6-9.

[41]鹿燕.全球价值链视角下的产业集群升级研究——以IT产业集群为例[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8.

[42]李彤彤.全球价值链下我国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的发展及对策[D].天津:天津商业大学,2008.

[43]宋芹芹.全球价值链视角下区域汽车产业集群升级策略研究——以宝鸡市汽车产业集群为例[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

[44]袁成文.蚌埠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政府作用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2.

[45]黄欠.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3.

[46]张晴.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与地区经济增长——基于滁州的实证分析[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4,(5):85-89.

[47]周文山.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崛起与职业教育发展研究[J].亚太教育,2015,(5):51-52.

[48]栾贵勤,侯思茹.安徽省金融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5,(14):12-15.

[49]Gary Gereffi.International trade and industrial upgrading in the apparel commodity chain[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1999:1325-1328.

[50]徐雪峰.全球价值链下地方产业集群升级的风险研究[D].淄博:山东理工大学,2009.

[51]Schmitz.H.Global Competition and Local Cooperation:Success and Failure in the Sinos Valley[J].World Development Special Issue on Industrial in Developing Countries,1999,(27):1627-1650.

[52]Poon,TSC.Beyond the global production networks:a case of further upgrading of Taiwan'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dustry[J].Technology and Globalisation,2004,(1):130-145.

[53]张晓芬,张钺.辽宁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及路径分析[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2012,(14):12-15.

[54]吴其旺,倪合金.安徽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路径与措施研究[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1,(12):140-143.

[55]杨福根,周琦.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路径与措施研究——基于安徽省的调查[J].经济研究导刊,2011,(34):179-181.

[56]蒋旭东,张贝尔,孙京禄.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聚发展对策[J].安徽科技,2014,(7):9-10.

[57]胡宏扬.走产业孵化之路,加快安徽孵化器发展,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J].安徽科技,2015,(4):36-37.

[58]Timothy J,Sturgeon,Richard K.The New Global Supply-Base:New Challenges Local Suppliers in East Asia[R].Paper for The World Bank's Projecton East Asia's Economic Future,2003,(2):27-37.

[59]张瑞.全球价值链视角下的吉林省汽车产收升级研究[J].经济与法,2013,(156):213-213.

[60]田雨金.基于全球价值链构建汽车产业升级路径[J].车界评论,2015,(2):1-2.

[61]应佩佩.抢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机遇,促进蚌埠产业结构优化升级[J].安徽科技,2010,(11):24-25.

[62]沙其富,任媛媛,王元明.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背景与发展路径[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52-57.

[63]王麟,余卉.淮南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路径研究[J].经济界,2014,(5):63-68.

The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y Cluster under the Global Value Chain and the Trends of Research in Anhui Province

Zhang Li-li
(Anhu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Bengbu Anhui 233030,China)

The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y is an important one that can lead our economic develop rapid,it is an engine of growth to promote regional economic.And industrial cluster has become the important organizational form of the development.The optimization of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y cluster development is the effective measure of the realization of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optimization and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clusters,and it is also the important way to improve the global value chain link from low valueadded links to the value-added links.At present,at home and abroad the research of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y cluster under the global value chain mainly embodied in the motivation of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y cluster,governance structure,influential factors,upgrade path and countermeasure,etc.This article summaries the related research results of the existing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y cluster under the global value chain,and the empirical analysis problems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y cluster under the global value chain in Anhui province.

global value chain;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y;industrial cluster;Anhui province

F263

A

1672-0547(2015)06-0013-06

2015-09-30

张丽丽(1992-),女,安徽阜阳人,安徽财经大学国际贸易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贸易、产业集群。

201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全球价值链与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升级研究”(12BJY072);2015-2016年度安徽财经大学与铜陵学院联合培养创新基金项目“全球价值链下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研究”(2015t1xy1hy03)。

猜你喜欢

战略性新兴产业价值链
战略性新兴产业标准国际化的推进策略
浅谈低碳价值链构建——以A公司为例
基于价值链会计的财务风险识别与控制
陕西经济挺起“新支柱”——“数说陕西70年”之新兴产业
试析基于价值链理论的成本管理模式
“中国制造”:助力“一带一路”价值链的提升
党内民主:战略性的正能量
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表
全面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