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忧患意识看习近平的执政思想
2015-02-13毛璐
毛 璐
( 中共湖南省委党校 党建教研部,湖南 长沙 410006 )
【政治与法律】
从忧患意识看习近平的执政思想
毛 璐
( 中共湖南省委党校 党建教研部,湖南 长沙 410006 )
作为习近平执政理念的重要一环,忧患意识源于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也是当前我国世情、国情、党情的现实需要。习近平忧患意识是中国共产党一贯的根本主旨和执政精髓,具体体现为忧民、忧国、忧党的整体合力,注重忧虑与乐观的辩证统一,并努力在发展变革中实现“中国梦”。基于忧患意识在习近平执政思想体系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当前我国应该在全民、全国、全党范围内,加强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教育,将科学的忧患意识转化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正能量,紧紧围绕人民的诉求,切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全面构建科学的反腐倡廉机制和权力运作机制,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共同推进执政安全。
习近平; 忧患意识; 执政思想
2012年12月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广州主持召开经济工作座谈会时,提出“既要正视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又要看到具备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既要坚定必胜信心,又要增强忧患意识”的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既彰显了马克思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时代发展内涵,也阐明了忧患意识在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执政理念中的重要指导地位。基于此,笔者拟从忧患意识的角度,对习近平执政理念作一一探讨,从中明晰中央领导集体忧民、忧国、忧党的历史担当。
一、忧患意识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和实践基础
(一)忧患意识来源于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
中华民族在古往今来的历史长河中,通过人民群众的生活哲理和政治家的治国经验,诞生了具有丰富内涵的忧患意识文化。从《周易》“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左传》“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到孟子“乐以天下,忧以天下”,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再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唐太宗李世民“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等[1],这些脍炙人口的名言警句,伴随着中国大量的历史史料,早已融入了古代君主的理世实践,也走进了寻常百姓的为人处事中。
作为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领袖,习近平以忧民、忧国、忧党的历史责任,展现出了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治国风采。十八大之前,习近平在出席中央党校2011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时,要求党员领导干部“读史”,因为“中国历史包含着许多涉及对国家、社会、民族及个人的成与败、兴与衰、安与危、正与邪、荣与辱、义与利、廉与贪等等方面的经验与教训”,“从中获得精神鼓舞,升华思想境界,陶冶道德情操,完善优良品格,培养浩然正气,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由此可见,习近平忧患意识根植于历史,着眼于现实,具有浓厚的理论积淀。
(二)忧患意识是世情、国情、党情的现实需要
忧患意识的产生有其一定的土壤。除了理论准备外,现实的需要是忧患意识产生并促进发展、壮大的重要依据。纵观习近平执政时期,面临着非常复杂的国内外、党内外环境和形势,唯有居安思危,唯有不懈努力,方能踏破艰险,成就一番伟业。
1.从世情来看。尽管中国共产党一直强调和平、发展、合作的时代主题,但基于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我国目前正处于一个非常困难的国际形势:一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存在一些根本的差异性,基于此,西方和平演变、搞“颜色革命”的野心从未真正停止过,这让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必须倍加谨慎;二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发达国家借助其技术和创新优势,给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压力;三是我国周边地区安全形势不容乐观,东南亚国家不断地在我国南海兴风作浪,再加上一些发达国家明里或暗里的干涉,令南海局势日益严峻。此外,钓鱼岛问题持续发酵,将中日争端一步步推向了危险的边缘。在西方国家甚嚣尘上的所谓“中国威胁论”的渲染下,如何从危机里获取中国的自立、自强,考验着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智慧和能力。
2.从国情来看。正如习近平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讲话强调:“我们的事业越前进、越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就会越多,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就会越多,面对的不可预料的事情就会越多。”当前我国最大的国情就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此进程中,我国面临着较为严峻的国内发展形势:一是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地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问题,特别是农民、农村、农业问题,仍然较为突出;二是经济发展方式还正处于转型过程中,高耗能、高污染现象仍较多,从而导致我国环境承载力日益加大;三是十八届三中全会确立的全面深化改革任务仍比较繁重,特别是改革中遇到的一些深层次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令中央顶层设计时备感谨慎和压力;四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程还有待深入发展,使其跟上并促进经济领域的可持续发展;五是我国国内一些区域安全形势也不容乐观,如当前闹得沸沸扬扬的香港问题、新疆问题以及西藏问题等等,这些都非常考量着中央领导集体的智慧和应急能力。
3.从党情来看。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大量事实告诉我们,腐败问题越演越烈,最终必然会亡党亡国!我们要警醒啊!近年来我们党内发生的严重违纪违法案件,性质非常恶劣,政治影响极坏,令人触目惊心。”由此可见,习近平将腐败问题提到“亡党亡国”的高度,充分体现出了其对新时期党员领导干部建设的忧虑。十八大后,中央开展的以整顿“四风”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及持续推进的反腐败工作,就是基于党的建设不力的考量[2]。
二、忧患意识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主旨和精髓
翻开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其在忧患中产生,并在忧患中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最后通过武装斗争,取得了人民民主革命的胜利。新中国成立后,一代代中央领导集体,始终保持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并带领中国人民克服重重险阻,最终走上改革开放、民富国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道路。
(一)毛泽东的忧患意识
毛泽东作为新中国的缔造者,在进北京前夕,提出了“赶考论”,并告诫各级领导干部:“我们不当李自成!”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提出了两个“务必”的著名论断,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从而为中国共产党做好执政准备、更好地治国理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作为一代伟人,毛泽东将深刻的治国理念和忧患意识凝聚在幽默且普通的话语中,字字珠玑,令人警醒。
(二)邓小平的忧患意识
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基于当时中国的贫穷落后,为了让百姓吃饱穿暖,过上幸福生活,从而开启了中国的对放开放和经济建设征程。在推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针对当时党内存在的思想守旧、固步自封等问题,邓小平大声疾呼:“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之后,邓小平提出“四化”干部方针和推进机构改革,就是忧患意识的重要体现。
(三)江泽民的忧患意识
作为中央第三代领导核心,江泽民针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级阶段出现的一些思想问题,撰文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所大学校,大家都要自觉地进入这所大学校学习”,尽管在社会建设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但“后退是没有出路的”。在培养适应新世纪要求的中青年领导干部工作中,江泽民警醒各级领导干部,不可“固步自封,作茧自缚”,历史上“国家和民族衰亡的例子比比皆是”,必须从中汲取教训。
(四)胡锦涛的忧患意识
胡锦涛执政初期,党内面临着“如何发展,怎样发展”的历史课题。十六大召开后不久,胡锦涛就来到西拍坡,重温了毛泽东“两个务必”的重要论述。在庆祝建党九十周年大会上,针对当时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胡锦涛提出:“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
(五)习近平的忧患意识
作为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习近平以“对民族的责任,对人民的责任,对党的责任”,结合当前与人民群众联系不紧密、领导干部腐败问题较为突出等问题,在全党开展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并在全国掀起了反腐倡廉的巨大声势,这正是其忧患意识的集中体现。在参观复兴之路的现场讲话中,习近平提出了“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论断;在广东考察时,习近平指出:“面对错综复杂、快速变化的形势,我们要保持清醒头脑……不回避矛盾,不掩盖问题,从坏处准备,争取最好的结果,牢牢把握主动权。”由此可见,习近平在新时期的忧患意识,既继承了前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实质,也赋予了其积极进取、奋力开拓的可贵品质[3]。
总体来说,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时刻牢记人民主体意识,以史为镜,以民族和国家的忧患为切入点,注重结合中国的实际,踏踏实实地解决社会问题、消除发展中的忧患,从而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创造了历史奇迹,目前以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伫立在世界的东方。
三、忧患意识在习近平执政理念方面的实践和表现
十八大后,习近平在不同场合,语重心长地对党员同志们强调“忧患意识”,将这一蕴含着传统文化的“老道理”,赋予了其新时期社会实践的“新警示”。
(一)忧患意识在习近平执政期间的主要表现
1.忧民。归集习近平执政以来的发展路径,人民在其中的地位凸显。包括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及当前力度空前的反腐败,都是以人民的诉求为起点,并以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执政效能的检验标准。2013年,习近平到河北省阜平县考察时,特别提到“老百姓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全党都必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2014年10月17日,我国设立“扶贫日”,其核心目的就是为了引导社会各界关注贫困问题,积聚全社会的力量,切实解决我国农村贫困和社会贫富差距等问题。截止2013年底,按照世界银行每天生活费1.25美元的标准,我国农村贫困人口还有2亿多,这让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深感责任重大。
2.忧国。在当前国内矛盾日益复杂、国外环境日益严峻的新形势下,中华民族如何和谐相处,中国如何与世界协同发展,中国的前途和命运该往哪里去,这些都让习近平备感忧虑。2013年7月11日,习近平来到群众路线教育实践中自己联系的河北省调研指导,他结合毛泽东同志的“进京赶考”,认为尽管中国目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赶考”远未结束。包括前文提出来的“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也都是习近平忧国的具体表现。
3.忧党。作为中国的执政党,习近平非常重视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并将其上升到“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高度来看待。以反腐败工作为例,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近年来,一些国家因长期积累的矛盾导致民怨载道、社会动荡、政权垮台,其中贪污腐败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大量事实告诉我们,腐败问题越演越烈,最终必然会亡党亡国!”而十八后中纪委强力反腐所交出的答卷,让全国人民备受鼓舞,从中既看到了共产党自我整改的决心,也看到了中国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方向[4]。
(二)习近平忧患意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根据习近平忧患意识的内在品质和外在表现可以看出,这种符合马列主义精髓,与中国道路自觉、自信、自励、自强结合在一起的忧民、忧国、忧党意识,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其具体体现在:
1.习近平忧患意识注重忧民、忧国、忧党的整体合力。作为当代中国领导集体的核心,习近平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对国家的整体事务进行考量,必然要具有高瞻远瞩、统领全局的眼光。而纵观习近平在一些重要场合的讲话中,其落脚点必然会聚焦在人民诉求、国家发展、党的建设等方面,这些治国理政事务的集合体,具有内在辩证统一的关系,共同构成了习近平忧患意识的时代内涵和外延。
2.习近平忧患意识注重忧虑与乐观的辩证统一。忧患意识是一种高贵的品质,其与乐观、向上是辩证的统一体,具有时代进步的积极意义。而那种一味地胆小怕事、不敢面对问题的忧虑,是落后的颓废,自然不可与我们党的忧患意识相提并论。正如习近平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说明会上所指出:“面对未来,要破解发展面临的各种难题,化解来自各方面的风险和挑战,更好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除了深化改革开放,别无他途。”再结合《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全文阐述,其中不避讳存在的问题,同时更多的是给人民群众展现出我党对所行之道路的自信、理论的自信、制度的自信。
3.习近平忧患意识注重在发展变革中实现“中国梦”。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中央决定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习近平亲自担任组长,这充分体现出了习近平直面困难、敢于变革、勇挑重担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十八大召开后不久,习近平带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了“中国梦”,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要达到这一目标,就必须立足于现实的客观分析(即忧患意识),再加上全面深化改革的全面部署,由此形成“中国梦”的现实路径。
四、以忧患意识为契入点,推进习近平执政思想体系向纵深发展
习近平说:“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忧患意识作为习近平执政思想体系建设的一条主线,必将会被时代烙上解放思想的历史印记,积聚时代正能量,进而推动我国改革开放不断向纵深发展,努力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一)高度重视忧患意识在习近平执政思想体系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在当前我国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设的大背景下,从忧患意识角度来研究习近平执政思想体系建设,具有很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从忧患意识看习近平执政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进一步丰富和升华。一是有助于深化和发展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执政规律认识。在当前国际环境风云变幻和国内环境日益复杂的大形势下,我们党要持续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进行探索和研究,在纵览历史和着力现实的基础上,要以强烈的忧患意识,明晰社会主义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和方法论。忧患意识理论是立足当前,反思过去,着眼未来,这种一体化、全局化、整体化的系统研究思路,深入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视野,也体现出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辩证统一。
2.从忧患意识看习近平执政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提升。马克思主义来到中国,必须结合中国国情,产生出理论与实践有机溶合后的扩展效应。习近平执政的忧患意识,是在继承和发展中国共产党求真务实的优秀传统的基础上,立足于人民的根本利益,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着力于国家的长治久安,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习近平忧患意识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指导下的具体实践,其根本目的仍在于提升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实践效能。
(二)在全民、全国、全党范围内,加强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教育。
教育是忧患意识由理论转化到实践的重要载体。当前我国重点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教育:
1.开展马克思主义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育,用在实践中检验过的、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马列主义,来武装全党、全国人民。
2.开展中国近代史和中共党史教育。中国近代史与中共党史是有机溶合在一起的,两者相辅相成,互促互进。在学习时,要将两者融会贯通,并努力将其转化成全国各族人民爱党、爱国的自觉行动。
3.开展当前我国形势和任务教育。面对国内外环境,形势逼人自强,任务催人奋进。在此过程中,我们要有机地将忧患意识融入其中,在讲清讲透新时期形势和任务的同时,要给全国各族人民以信心和决心,从而凝聚起中华民族的正能量,持续推进中国道路不断前进。
(三)将科学的忧患意识转化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正能量和动力
结合我国当前实际,从忧患意识着手,应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建树并产生出良好的发展效能:
1.紧紧围绕人民的诉求,持续深入地建立有利于人民权利主张和利益表达的长效工作机制。习近平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指出:“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目前,尽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已告一段落,但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推进党的建设和国家事务的科学治理等人民诉求问题,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需要在“忧人民所忧”的理念下,持续推动人民主体意识在我国政治、经济、社会层面的全面构建。
2.切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习近平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总书记,同时基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党地位,其多次提及要不断地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在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均有明确体现。而之所以如此严厉和紧迫地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主要是由于当前我们党在运行体制、监督机制、工作制度上存在薄弱环节,而解决之道,需要时刻紧绷居安思危这根弦,通过不断改革和创新来加强和促进。
3.在强力反腐的同时,全面构建科学的反腐倡廉机制和权力运作机制。习近平指出,“反腐败高压态势必须继续保持,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同时“要以深化改革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改革党的纪律检查体制,完善反腐败体制机制,增强权力制约和监督效果,保证各级纪委监督权的相对独立性和权威性。”正是在强烈的忧患意识指引下,我们党明确了反腐的时代命题,但解决腐败的根源,仍在于制度建设,“将权力关在制度的笼子里”。[5]
4.树立强烈的忧患意识,团结带领全体人民,共同推进执政安全。习近平在多个场合,谈到党内存在的问题时,不惜用“亡党亡国”来形容,其目的就在于增强全体人民的危机感和责任感,依靠人民的力量,来共同推进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习近平在2013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要
“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共赢的发展”。由此可见,中国的发展,只有融入到世界发展潮流中,才能互利共赢;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事业,只有不断开放与革新,才能更加安全与进步。
[1] 姚桓,邹庆国.论中国共产党执政忧患意识的生成逻辑[J].新视野,2010,(4):7-10.
[2] 孙百亮.习近平的忧患意识及其时代意义[J].党史文苑,2013,(9):38-41.
[3] 叶梧西.增强忧患意识:执政党建设的永恒课题[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0,(2):11-16.
[4] 唐文婷.中国共产党的忧患意识研究[J].神州,2013,(8):283-285.
[5] 杨泽柱.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执政理念和重大举措[J].党政干部论坛,2013,(6):4-7.
On Xi Jinping's Governing Though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ense of Crisis
MAO Lu
( Teaching and Research Section of Party Construction, Hunan Party Institute of Chinese Communist Party,Changsha, Hunan 410006, China )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Xi Jinping's governing concepts, the sense of crisis, deriving from the long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traditions, is the practical demand for the worldly, national and Party's conditions. Xi Jinping's sense of crisis is CPC's consistent fundamental substance and governing essence, which specifically embodies the overall integrated strength of worrying about the people, the country and the Party, pays attention to the dialectical unity between the anxiety and optimism, and tries to realize “China Dream” in the course of development and reform. Since the sense of crisis is very important in Xi Jinping's governing ideology construction, currently 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education of preparing for danger in time of peace and sense of crisis among the people, the nation and the Party , and scientifically change the sense of crisis into positive energy in the building of socialism. Besides, closely centering on the demands of the people, 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Party's governing ability construction, build a scientific mechanism of anti-corruption and power operation, and lead the people to promote the governance safety.
Xi Jinping, sense of crisis, governing thought
D610
A
1673-9639 (2015) 02-0113-05
(责任编辑 王小聪)(责任校对 张凤祥)(英文编辑 何历蓉)
2014-10-31
毛 璐(1984-),女,湖南长沙人,法学博士,研究方向:党的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论问题。